“回皇上,炮管已经擦拭干净了。”

    “好,朕要看看。”说完光绪就爬上了梯子。光绪这样做,无非是说一件事要有始有终。既然让别人去做,最后做下检查,也是对一件事表示完结,另外核实下结果,也是对别人工件的一种肯定。光绪从梯子上下来,拍拍手:“还不错,把梯子摆到下一炮塔。”

    “皇上,这……”

    “朕让你们擦哪个就只擦哪个呀。”光绪把脸一沉:“是不是敌人来时也只用一个炮塔应战呀。如此行事,战事一起,你们让朕让大清能放心吗?”光绪转身走向舰桥:“跟上吧。”

    “回皇上,各舰已发来信号,可以起航了。”

    “那就按战时的要求开始吧。”

    舰队缓缓开出刘公岛,站在定远舰桥上的光绪心潮澎湃。庞大的舰队,远东第一的海上武力。有着最强大的火炮,最厚实的装甲,也有着最精锐的人员。回想起前世对这支舰队的种种讨论和假设。光绪想说:如果这支舰队有着足够的弹药,充分的保养,优良的燃料,再加上严格的训练和敢战的思想。甲午海战就不会败。海战不败甲午就能赢。可在如今的体制这样能做到吗?且不说李鸿章将北洋视为私兵,就是京城的那位老太太能让自已掌兵吗。这肯定是不行的,这次私调琅威理回清,老太太那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不想了,顶住了甲午,就是死也认了。

    这时丁汝昌下达左满舵,其它各舰跟随的命令。这时舰桥除了几位指挥人员,就没一个人说话的,也许是皇上在的原因吧。

    “朕如果没记错,指挥官下达左满舵的命令,作为舵手应该回答一句满舵左吧。”

    “是的,陛下。”琅威理肯定的回答,让光绪安了心。太多了,从后世电视中看来与现实不符的地方太多了,多到光绪认为那拍电视都是为了某种宣传。

    等了一下,没人回应。光绪问道:“丁大人,那定远的舵手在哪?”

    光绪直勾勾的看着这位舵手,而舵手的手都在打抖。可光绪就这么看着。

    “满舵左。”终于在丁汝昌、刘步蟾不断打演示下,定远的舵手终于发出声。

    “啊、什么、没听见、大点声、没吃饭呀、用点底气。”在光绪不断追问下,舵手最后深呼吸,气沉丹田,底气十足的说出来“满―舵―左―。”

    光绪点了点头,这只是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须要过多的顾虑。光绪举起望远镜向前方望去,并不断下令变换队型。从进攻队型到巡航队型到防御队型,凡是光绪能想到的都来了一遍。这直让琅威理不停的摇头。

    这时,远处有一个突起海面的礁石出现在光绪的望远镜里。光绪指着就问:“那块礁石看到没,以那块礁石为目标。命令舰队在3500米处发起进攻。”

    丁汝昌连忙下令,舰队开始转换队型。向目标靠近。这个时候和各国海军由于考虑舰炮命中率的问题。往往让舰队在接近3000米时才开始作战,特别是曰本,他们严格遵守3000米交战原则。那我们能在3500米就开火,特别是定镇的305mm火炮的声音。也许会打乱曰本的气势吧。当然只能是也许。

    咚咚咚咚,一连串杂乱的开炮的声音。北洋舰队第一次在皇上面前全面开火。巨大的炮声展示了巨舰重炮的威力。光绪强作镇静,待三轮炮火过后,光绪大声喊着:“丁汝昌,你这火炮齐射可真够整齐的。命令舰队向前至3000米处接敌。火炮不停。”不是光绪发火了,而是炮声太响,不大声喊别人听不听得见光绪不知道,反正不喊光绪自己听不见。

    3000米处,光绪再下次下令:“定镇保持距离,其余各舰向2500米处左右包抄。”

    “陛下。”琅威理实在看不过去了,光绪这哪里是检说军队,这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舰队打仗不是这样的:“海军作战一但接近2500米,特别是轻型军舰。2,500米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错了?3500米打不得,2500米就成送死了?看来后世的电视剧还是少看的好。“朕知道,朕只是想看看舰队的机动能力罢了。”光绪是这样掩饰自己的不懂。不过话说回来,也就是琅威理这个外国人。就在大清,就算是皇上说错了,也没人敢当面指出来。

    海面上硝烟滚滚,一发发炮弹的爆炸将原本平静的海面,炸起一根根最巨大的水柱。每次开炮时的带来的震动和巨大的声响,让光绪心潮澎湃。如今光绪就站在正在开火的战舰上,这种感觉岂能是后世看无数次海战的电影所能比拟的。终于,实射完成了。各舰也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禀皇上,北洋水师实弹射击完成,请皇上训示。”丁汝昌下令停止射击后向光绪报告。

    “你说什么?”光绪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大声喊道:“朕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听不清,大点声。”

    “回禀皇上,北洋水师实弹射击完成,请皇上训示。”

    “哦,开出这片硝烟区。朕要看看效果。”

    战火的停滞,让还在炮火声中回味的光绪有些不能适应。那是一种年青人都向往的激情澎湃,光绪一时有了在甲午时亲自指挥海战的冲动。当然那只是一种冲动,他是皇帝,一个立志要中国摆脱近代百年耻辱的皇帝。光绪深吸了口气,平复下激动的心情,举起望远镜。望远镜里,远处有礁石在饱满的炮火覆盖下依然顽强的竖立在海面上。

    光绪抓着丁汝昌衣领,一把将丁汝昌拉到近前,怒喝到:“打个小半个时辰,耗费弹药无数。你告诉朕,那块破石头怎么还在那里。你是怎么带的队。”这时,丁汝昌的脸离光绪的脸,不到5公分。

    这么近的距离,丁汝昌可以看见光绪鼻子上的黑头。可天威震怒,一句措辞不当就可能人头落地,哪有心情看光绪长什么样。被皇上拉着衣领也跪不下来。丁汝昌巍巍颤颤的说:“微臣领军不利,还请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呀。”

    “陛下,我想您错怪丁提督了。”且不论琅威理对丁汝昌及北洋各官员的个人恩怨。作为一个专业的海军指挥官,琅威理对光绪这种外行装内行的行为很是不解:“一艘战舰和那块礁石相比,就好像一座房子和一张椅子一样。在臣看来,这次北洋水师的命中率应该在20%上下。以臣的专业水准来看,是很不错的。就命中率而言,可以和大英帝国海军相提并论。”

    “哦,这么利害?”光绪松开丁汝昌的衣领,拍拍手:“你确定?”

    “是的陛下,那毕竟只是块礁石,它太小了。要想完全摧毁它,须要仅仅是一点运气罢了。”

    “是这样呀。看来是朕错了。”光绪回过身来:“丁提督朕错怪你了。虽然你非海军出身。但可能看出你是用了心的。朕是外行,不懂海军之事,见谅呀。”

    没等光绪说完,丁汝昌噗的跪倒在地:“臣不敢。”自古来哪有皇上给臣子道歉的。

    “有什么不敢。”光绪有些不悦:“朕本来就是外行,错了就是错了。好了不说这个,你也起来吧。现在是什么时刻了?”

    “回皇上,已至午时。”

    “是该用膳了,那就传令开饭吧。”

    “皇上,兵舰之上无什菜色。不如稍候回到刘公岛,再行用膳。”丁汝昌谨慎的问道。

    “不必了,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你们吃什么朕也吃什么就行了。”

    “回皇上,兵舰之吃食本是一般兵勇吃食,恐难入皇上之口。不如让微臣等知会岛上厨师备下可口饭菜,待皇上回岛再行进膳?”刘步蟾也说了一句。皇上就是皇上,怎么能如一般兵勇进食。这可是几千年来的习惯。

    “一般兵勇吃得,朕就吃不得了。朕在此站了一上午都有些饥饿,那忙了一上午的兵勇怎么不饿。等开回岛上还在等到何时。不必了,通知开饭吧。”

    “皇上……”刘步蟾还想说什么被光绪立刻打断。

    “朕要检查军舰上的伙食,你等百般阻挠,是何意思?”

    “臣等不敢。”光绪一怒,哗的一下,舰桥内跪了一地。

    “不必多说了,传令开饭吧。朕也饿了。”

    这时候的军舰上还远远没有后世的那种大食堂。而军舰上最多也就有个能容纳二三十人的军官的餐厅。几乎所有的水手都在甲板上随意的坐着就开始吃上了。光绪在甲板上随意行走查看。他每走一处所有的水手们都跪下迎接。光绪没有说话,心想如果甲午能打下来,这军中的跪拜之礼还是废了的好。

    光绪随意拿过一个水手的饭食:“只有馒头、土豆和这些素食吗?一点肉食都没有怎么补上兵勇的体力。”

    “有的皇上,只是今曰出航匆忙未能带齐。”

    “那就好,回航吧。”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018 10019 10020 10021 10022 10023 10024 10025 10026 10027 10028 10029 10030 10031 10032 10033 10034 10035 10036 10037 10038 10039 10040 10041 10042 10043 10044 10045 10046 10047 10048 10049 10050 10051 10052 10053 10054 10055 10056 10057 10058 10059 10060 10061 10062 10063 10064 10065 10066 10067 10068 10069 10070 10071 10072 10073 10074 10075 10076 10077 10078 10079 10080 10081 10082 10083 10084 10085 10086 10087 10088 10089 10090 10091 10092 10093 10094 10095 10096 10097 10098 10099 10100 10101 10102 10103 10104 10105 10106 10107 10108 10109 10110 10111 10112 10113 10114 10115 10116 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