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需要四艘基础级战列舰和四艘超海重巡。”程诚才站起来就被光绪示意坐下回话,程诚谢恩后继续说道:“请允许下官详细说明一下。我海军有轻巡洋舰七艘,但轻巡在这种大舰队交战中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忽略不计。所以目前我皇家海军主力战舰有战列舰四艘、重巡五艘,兰芳有一艘重巡可以编入我海军序列。朝鲜和暹罗各有一艘老式俄制战列舰和一艘老式俄制重巡洋舰可以调集。另外经外交部协调,夏威夷方面愿意加入我大清海军一起抗衡俄国。但出师名义尚未确认。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可动用的海军兵力总数为战列舰八艘,重巡洋舰十艘。”
“也就是说我国海军需要与敌人对等的数量?”孙家鼐有些不满。自甲午以来,大清哪次不是以少胜多,到了这次还非要同等实力才能开战?吏部为了北进计划能顺利收尾,这些年特意培养了大批准备接管北地的地方官员,一但海军要走了过多的资源。那陆军资源就必然要缩减,要是不能按计划让陆军打下计划中的地盘。这让他的这么多预备官员怎么办?
“并非如此。”程诚继续解释道:“虽然自基础号开建以来,我国就开始准备新军舰的建造材料和相关设备,但同时开造八艘军舰,以我国新军舰的建造进度来看。这八艘军舰至少需要二年时间才能建完。按俄国目前造舰计划估计,截止光绪二十九年底,俄国可拥有战列舰十八艘,重巡洋舰十四艘。同时我国可以无条件征调兰芳和朝鲜的舰队,但暹罗和夏威夷可能出于不可预知的原因无法加入。因此,我海军能明确动用的战力只有战列舰五艘、重巡七艘。”
“即使新建军舰,我海军总战力只有战列舰九艘和重巡十一艘,这样的兵力能对抗俄国吗?”问话的是翁同龢。
“可以。”吴德仁很坚定的说道:“首先我国新建战舰无论是战列舰还是重巡,都有一挑二的实力。而且国际法还有规定。非交战国不得向交战提供补给。俄国从欧洲远道而来就需要两个半月的时间,两个半月的航行而且中途没有修整地,我海军还会派出轻巡、驱逐舰等高速舰支沿途袭扰俄国舰队。这就足以让俄国海军全体都疲惫不堪。只要我们不给俄国舰队修整的机会,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击败俄国舰队。”说完吴德仁又加了一句:“当然,如果能再多建几艘我们有把握可以全歼俄国舰队。嗯嗯――”
在场众来只是哈哈一笑,就把吴德仁最后一句给忽略了。这让吴德仁很是失落。
“也就是说四艘战列舰和四艘重巡是最少需求了?”作为户部尚书的林启兆已经在计算这么庞大的造舰计划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了。
“是的,只能多不能少。建造地点已经选好,葫芦岛造船厂负责建造三艘战列舰。旅顺船厂负责建造一艘战列舰和一艘重巡。胶州船厂建二艘重巡,基隆船厂建一艘重巡。此外。我们还将在基隆船厂和那霸船厂各再建三艘新式驱逐舰。广州船厂、马尼拉船厂、坤甸船厂、仁川船厂也各有一艘驱逐舰的建造计划。相关的材料已经全部就位。”
“四艘战列舰、四艘重巡和十艘驱逐舰,我们有足够的合格工人吗?”
“有。驱逐舰的建造难度并不高,只有要大型货轮建造经验,按图施工、监察到位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关于八艘主力舰的建造,此前基础号的建造是抽调全国各造船厂所有高级工程师、一线技工等人员,经过基础号的建造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分派到各船厂做技术指导和查核等工作。这些年通过委派国外学习与国内大型货轮的建造,加上定海四舰与超海二舰的建造经验,对此次主力舰的同时建造,我国有足够的技术和人力储备。”
“财政方面有没有问题?”
“近几年国库每年都有结余,至少在两年之内可以保证国家财政运转正常。”
“看朕干嘛?”一直没说话的光绪白了林启兆一眼,但凡国库有些不足,这些鸟人第一时间就盯上内务府,这个习惯不好,要改。光绪很不满的问道:“有考虑过海战失败的应对办法吗?”
“有。即便我海军在与俄国的决战中全军覆没,我们相信至少可以让俄国舰队减员七成。剩下的三成我们还有潜艇可以动用。我皇家海军可以保证。俄国舰队的一颗炮弹都打不到本土上来。”
“既然如此,为何不提前使用潜艇将俄国舰队全部伏击在海上呢?”
“不得动用潜艇是朕的意思。”光绪不动声色,但心里清楚的很。后世的中国经济足以影响世界走向。可这又能怎么样呢?不说日本,就是菲律宾、越南这样的小国都敢挑衅中国,这样的中国还叫什么崛起,只有国内自欺欺人的说自己已经崛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真正的崛起,不是靠几件武器、也不是钱财多少来证明的,只有在炮火的轰鸣中、只有在血与火的厮杀中、只有在真枪实弹的对抗里,这样的胜利才是最真实的。也只有这种胜利才能让洋人重新审视对中国的态度。此事不用再议了。下面说说陆军方面准备的怎么样了。”
“目前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兵力主要集结在海参崴约有二万人加上双子城与伯力一带总兵力不超过四万人。伊尔库茨克和乌兰乌德是俄国远东地区的枢纽位置,但目前这两地仅有不足三万的驻军。新疆一侧的俄军也仅有二万余人。跟据目前情的情报,俄国已经开始向新疆地区增兵,但增兵的力度很小,远东地区更是未增加一兵一卒。陆军参谋部认为。俄国是在等远东铁路全线贯通时再大举向远东增兵。”
“下官先向各位报告一下远东铁路的修建状况。目前从伊尔库茨克到乌兰乌德、海参崴至赤塔、北京经**至乌兰巴托的铁路已经通车。剩下的乌兰乌德至赤塔、至乌兰巴托这两段,因为西伯利亚地区一年仅有四个月的施工期,所以在两年之内可能无法完成。交通部的意见是全力先保证乌兰乌德至赤塔段的建设,确保该段铁路在1904年底正式通车。这个情况俄国方面也是清楚的,并且他们要求一定要1904冬天到来之前至少修通一段,最少是乌赤段。”
“是的,对此情况分析后参谋本部认为,俄国预计发动的时间可能是1905年初,那时他们海军舰队已经完成建造可以开始派向远东。并在路上形成战斗力。俄国舰队可能于1905年4月初左右前往远东,那样他们抵达远东的时间将在6月中,我们相信俄国人也清楚。我国不会给他们回到海参崴修整的时间,我国必然会在南海的某一处海域进攻他们。参谋本部相信在这个时间前俄国已经完成向远东增兵,这样俄国就可以南下北上同时进行,对我施加最大的军事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可能,陆军将北方驻军分为三个战区。东北战区由寿山统领,主要目标的海参崴连带双城子与伯力等东部一带。考虑到海参崴是整个俄国远东防卫中心。因此将全部十五艘飞艇配属东北战区,总兵力约七万。一但他们完成对海参崴和伯力的占领后。其中至少四万的主力将顺着远东铁路向西进攻。中路由梁华殿统领,主要目标是包括伊尔库茨克和乌兰乌德在内的整个中西伯利亚,此方向为主攻方向,配属六个蒙古骑兵师及全部四个机步团和一个装甲团,总兵力约十五万。在西部,我国曾经有诸多的藩属国,如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巴达克山等国遗老遗少们已经开始在境内秘密组织军事力量,虽然可能无法正面作战,但至少他们熟悉地形有足够的情报能力,牵制俄国在中亚一带的兵力是可行的。另外包括爱乌罕(今阿富汗)、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也可以提供少量兵力直接参于我军作战。所以西部统帅聂士成的主要目标是牵制俄国在中东的兵力不向东增援即可,因此仅配备一个骑兵师其它均为步兵,我国士兵总兵力约三万,其藩属国可提供作战兵力约三至五万人。”
“参谋本部的计划是,让铁路在1904最后一个修筑期结束时才修通远东铁路。西伯利亚的冬天是极度寒冷的,当年占领莫斯科的拿破仑就是败在俄国寒冷的气候上,所以俄国必然会等第二年开春之进再向远东增兵。而我们就反其道行之,在冬天刚到来之时就向俄国发起攻击。这样一来。我军不仅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而且还达到了战术发起的突然性。至于俄国可能介于战事的情况下于冬天进行增兵,我们只需要少量的特种部队破坏东西伯利亚的铁路就够了。”
“俄国士兵的体质更适应寒冷。但不代表在西伯利亚的冬天里就一定比我军士兵有更强的单兵能力。我军已经连续三年在东北和蒙古北部进行冬际训练,今年依然在进行。参谋本部的图上已经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案,每年推演不过只是跟据最新情报进行调整,而后在冬天就会有争对性的训练。可以说从清日旅顺海战结束后,北进计划就是参谋本部全部的工作内容,所以我们有信心的说,冬天北进不一定能歼灭城市和地堡里的俄军。至少可以在冬天完成对俄军的战略分割。一但春天到来,等后方重型攻城武器抵达就以在夏天彻底收复整个东西伯利亚。”
“另外再说一个问题。关于冬季防寒装备已经跟据三年多来的训练进行了数次改进。冬衣、手套、头罩等等不仅采用常年在东北生活的百姓所用的式样,还借鉴了俄军冬装式样特点。后勤部门可以保证即使在寒冬作战,因寒冷导致的伤病减员可以控制在一个很小的程度内。”
“无论在战略战术,还是在兵力武器上。我军对俄军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战争中会发生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战事可能会有困难和反复,但最终胜俄军是可以预期的。现在的关键在于,能取得多战果不是由前线将士所能决定而取决于后勤保障能力。”
“是的,但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我军需要多设观察点和后备兵力,以避免俄国穿插进我军阵线打乱我军作战节奏。所以上述兵力,尤其是梁华殿的中路军人数不能再少了。虽然这些年我们一直加强在冬季进行补给训练,但重型火炮、弹药与其它军需的运送是最大的困难。铁路沿线还好,火车可以直接破开冰雪。夏天也没问题,我国研制的卡车足以在平坦的蒙古草原上拖行大炮和运输军需。而且我军已经在东北、蒙古和前往新疆的沿线开始储备卡车所需的燃油。但寒冷的西伯利亚冬天却可以将卡车的燃油冻结,低温也能让发动机无法起动。所以远离铁路线部队的冬季补给该如何保证,这目前还是我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东北民间在寒冬里运输货物几乎是用狗拉雪橇的方式进行。军需后勤部门已经制作了大量雪橇并养了不少狗,但是雪橇载重能力有限,后勤部门目前能做出的保证仅仅是确保在冬天各部队最基本的生活和防御保障,想要在冬天发起大规模战争。对此军需后勤部门并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那借着民工和商队的掩护,提前将军需物资悄悄埋在进攻的路上呢?”马上就有人想出了办法。
冯国璋惨笑了一声:“就是每人一天吃一斤粮食。十五万大军一天光消粮食耗就是75吨,更别提弹药的消耗了。大军作战所需军需得按万吨计重,这种提前掩埋的方式只适合小股突击部队使用。”
“这种方式将在今年底开始进行。介时将按照参谋本部分派给中央警备团的任务,我部会前往任务地点的沿途,利用废弃房屋或其它明显可见的标志性物体为参照,开始掩埋武器弹药和罐头等食品。”
“有没有考虑过改装雪橇或者对发动机进行防寒改装?”
“雪橇改装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心竟要考虑雪的承重能力。对发动机进行防寒改装已经在进行,但从今冬的检验来看,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并且我们曾想过对油进行提纯,但目前的技术条件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科研部门也是无可奈何,军部就是把他们给杀了,也没办法。
“没关系,我们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光绪突然笑了:“我们有卡车有雪橇,都还在为冬天运送补给而头痛,那没有这些工具的俄国人会怎么办呢?在战略上高估敌人低估自己是没错,可你们也太高看俄国而低看自己,已至于到了无视己方绝对优势的地步就不对了。”
听皇上这么一说,众人恍然大悟。的确,自己一方最少还能保证大军的基本生活和最低作战需求,那什么都没有的俄国人还怎么过?也许打败饥寒交迫的俄军只需一支突击部队就够了。想通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一是笑自己太过杞人忧天,二是对未来的战争的胜利充满了自信。
“我们从参谋本部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军需补给,大到火炮运输小到一双手套都有准备了。也许我们准备的还不充分,至少我们没有遗漏什么,即使战事反复,至少我是在打有准备的仗。为了这场中国民族崛起的战争,我们已经准备了五年,朕相信无论是海陆空哪军,我们都将获得最后有胜利。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打败俄国佬,然后去其它洋鬼子,告诉他们我们要把曾经租借给他们的土地全部收回来。”光绪一拳砸在桌上:“因为老子不想租了!”(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备战
欧美各国丁丁当当的铆钉声音纷纷响起,而在远东的清国却似乎平静如常。在欧美白人看来,那是因为清国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
但让白人们目瞪口呆的是,就在清国新年刚过,葫芦岛船厂、旅顺船厂、胶州船厂、基隆船厂、那霸船厂、广州船厂、马尼拉船厂、坤甸船厂、仁川船厂。这些大清国自有或其势力范围内的造船厂,在工人全部到位后,先后开始进行封闭。原本以为清国没有新的造船计划的欧美各国被清国如此大手笔的造舰规模给吓呆了。因为这些造船厂总共有近三十个船坞,总造船能力接近五十万吨。最可恨的是清国没有发展任何公告,这不符合世界通行的法则。
英、美、德、法、意、奥等国纷纷打听着清国这是要干什么。俄国的行为最激烈,驻华公使喀西尼更是直接向清国外交部进行抗议,抗议清国的做法破坏了世界通行法则,要求清国解释。
俄国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必竟俄国这些年建造军舰的目的都是为了重返远东,他们必需要搞清楚清国建造的军舰基本数据。清国这一举动对俄国来说是最直接的威胁,要是等清国真的造完这五十万吨军舰,俄国人还是搬家回欧洲好了。要不是远东铁路的修筑被清国人给骗了,把最后一段放在乌兰乌德,以尼古拉二世的脾气现在就可以出兵远东了。
欧洲列强纷纷随声附和,因为清国如果真有同时开造五十万吨军舰的能力,这清国的战备潜力也实在太恐怖了。
英国以诱导的方式询问清国正在建造多少艘基础级战舰,法国在问清国建造的规格,美国人在问清国建造的数量,其它各国也以纷纷打听。德国更是直接,他们开出高价打算把基础号给买走。
“诸位实在多虑了,大清在建军舰是没错,但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别看基础号看上去是不错,实际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跟本不能满足大清海战的需求。”外交部唐绍仪快疯了,任谁一天到晚都说一样的话都会疯的。
清国的材料不合格,无法满足海战时长时间高速运转的需求。而且双联305mm舰炮的后坐力太大,仅仅是在海试时舰炮支撑部件就出现变形和开裂的现象。大清是造军舰。但不是基础号,没见基础号正在威海港拆解吗?大清现在是在造十艘战列舰和十艘重巡洋舰以及十艘驱逐舰。这战列舰是一万八千吨有四座三联装40L/305mm舰炮,重巡也是一万五千吨的超海级放大舰,驱逐舰就不说了。
“你们看,我都跟他们说了可他们不信我也没有办法。”唐绍仪把手一摊。一脸无奈的模样。
清国给的解释让这些眼高于顶的白人无不嗤之以鼻。世界公认的工业强国英国都没有能力建造一万八千吨的战列舰,你一个小小的清国有这能力?还三联装呢。是,现在世界是只有你清国解决了三联装的散射问题,可你连双联装的舰炮后坐力都解决不了还要强上三联装?真要装上三联装那舰炮那支撑部件得有多重呀,再加上装甲的重量,你造的军舰怕是连13节航速都达不到吧。这叫战列舰?这叫靶舰。还一张口就是总吨位三十四万吨的大小三十艘战舰,也不看看你整个清国一年有多少钢铁产量!
在白人看来,清国应该在吨位和火力上有所夸大,数量应该是准确的。必竟面对俄国总计四十多万吨的舰队,作为最可能敌人的清国必然也要拿出相应的对制手段。也许清国的巡洋舰可能很历害。但巡洋舰再重型也不战列舰,各国对清国自建战列舰都不报有希望。战列舰需要进行正面的主力对决,这需要火力、速度、装甲的完美组合。既然清国拆解基础号,就说明在基础号上清国发现了致命的问题,因为再不行,这火力还是很可观的。所以,没有哪个国家认为清国已经有了建造战列舰的实力。而且白人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就在清国各大造船厂进行封闭的同时,广州、厦门、基隆、胶州、大沽、旅顺等地开始重新整理炮台,大有改造炮台的架势。这一下洋人们都明白了。清国眼见自建造战列舰失败,所以建造大量近海重炮舰,希望能借着炮台的掩护打击俄国可能的入侵。难怪满大清的军工厂疯了一样生产重型火炮,原因是出在这里呀。
英国人有些担心。必竟在远东遏制俄国是英国的国策,如果清国在海上战败,即便陆上战胜似乎最终还是要向俄国让步呀。已经回到英国出任远东总顾问的欧格讷正在积极的劝政府以主动出售战列舰的方式帮助清国抵御俄国的进攻。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清国没有采购战舰的打算。
的确,从表面上看确实是如此。但白人们忘了这不是事事要讲民主、公开、透明的欧美,这里是传承了二千年的封建帝制王朝。封建帝制王朝的手段哪里是这些才拥有百来年文明的欧美国家所了解。
自平定俄国入侵,光绪重新主政朝堂以来,各种资源材料就开始囤积。尤其是茂山、鞍山这两个主要使用战俘和南洋奴隶的矿厂,每年产出的矿石和钢锭数量这可是机密。再说从光绪十八年就在着手安排间谍和安保事宜,在欧美各国还在奉行自由经济时大清就开始海外掠夺计划,加上光绪这个材料和结构的时代BUG,这些事情哪能让洋鬼子知道不是。
其实洋鬼子还不知道的是,基础号最高航速不是19节而是20.5节,而且还能保持这个高速运行3个小时。之所以要拆解基础号,不仅仅是因为炮击测试让基础号失去了修复价值,而是因为大清通过对基础号的测试,有信心开造更强大的战列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285
12286
12287
12288
12289
12290
12291
12292
12293
12294
12295
12296
12297
12298
12299
12300
12301
12302
12303
12304
12305
12306
12307
12308
12309
12310
12311
12312
12313
12314
12315
12316
12317
12318
12319
12320
12321
12322
12323
12324
12325
12326
12327
12328
12329
12330
12331
12332
12333
12334
12335
12336
12337
12338
12339
12340
12341
12342
12343
12344
12345
12346
12347
12348
12349
12350
12351
12352
12353
12354
12355
12356
12357
12358
12359
12360
12361
12362
12363
12364
12365
12366
12367
12368
12369
12370
12371
12372
12373
12374
12375
12376
12377
12378
12379
12380
12381
12382
12383
1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