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军官用望远镜看着中国士兵实用的武器,装备实在太好了,迫击炮,掷弹筒,火箭筒他们已经认识了,还有冲锋枪,另外他还看到一款跟冲锋枪有些相似的武器,火力丝毫不弱于冲锋枪,但是经过观察,他发现这些奇怪的武器的精准度堪比他们的莫辛纳甘步枪,

    苏军军官有些胆寒,在看着天上助战的直升机,他彻底感觉到背上冒冷汗,心底的寒意无法清除,
------------

第047章 占领咽喉

    不多时,第二批5架直升飞机携带了五十公斤的燃烧炸弹前來支援,这些炸弹是定制的那种,王汉章后世看过无数的影视剧,特别是是好莱坞的,那些层出不穷的炸弹总是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

    很快飞机飞临半山腰的苏军壕沟上空,苏军见势立马将一部分火力集中攻击飞机,尽管那些步枪的子弹打在飞机上很徒劳,

    苏军的阵地上沒有高射炮或者是其他专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中国飞行员熟练的驾驶之下苏军的子弹只是给飞行造成了一些干扰,并沒有造成人员的伤亡,

    直升机上的通用机枪在舱门那里朝苏军的阵地上疯狂的发泄子弹,苏军各个避之不及,一群人不是狼狈的趴进战壕就是被高速射來的子弹打到,

    几分钟之后直升机将携带的燃烧弹投进战壕,燃烧弹落地的那一刻,爆炸燃烧的火焰像四处喷去,即便是躲在战壕里的苏军也被烈火淹沒,一时沒死的苏军浑身是火,然后在地上嘶喊着打滚,飞行员们都不忍心看了,但是苏军的翻滚是徒劳的,他们沒几秒钟就被烧死烧焦了,

    突击队员们看着这一切很庆幸,幸亏敌人沒有这些武器,要不然被烧的就是自己了,他们一部分人趁势而上,不过战壕里还是火,他们还不能进入战壕,不过阵地上的苏军很快被陆空两军联合消灭了,

    外围的苏军从望远镜内看着这一切心里着急,但是那也沒用,他们被阻击在外围不能前进一步,中**队的火力实在太猛了,

    外围继续在战斗,而里面则逐渐稳定下來,随后又有一批士兵乘坐直升机抵达,他们的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同时还有大量的重武器也被运抵,外围的苏军逐渐被击退、撤退,

    其他各地的部队大多也跟这个差不多,武器上的优势,训练有素的士兵,带來了不一样的战果,至少初次交锋是占有优势的,

    苏军的防御完全是针对蒙古作战的经验得來的,要是中**队真的按照那种打法,那么苏军的阵线绝对能非常大程度的杀伤中国士兵,中**队沒前进一部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苏军的防线是沿着东西萨彦岭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进攻的中**队必须越过这些不利的地形才行,

    作为进攻的中**队其实并不占有多大的优势,中国方面受制于后勤的压力,所以进攻的部队并不多,更多的是从事运输,

    开战两天,尽管中**队投入了直升机这种先进的武器,但是进展顺利的只有外兴安岭地区的军队,

    不过这里的军队之所以进展顺利,并不是因为这里的军队比其他地方的军队战斗力更强,而是因为斯大林沒有在这里安排多少守军,

    自从领土交换后,贝加尔湖以东的领土和铁路全部归属中国,沒有了铁路,东西伯利亚驻守再多的军队也守不住,中**队只要围困这些苏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他们,

    斯大林不是不知道远东对于东西伯利亚和勘察加地区的重要性,只不过两害取其轻,中国如果真的跟苏联爆发战争,那么应当优先保住中亚和西西伯利亚的工业区,只有这样苏联才有希望,

    如果不保住这里,不做领土交换,那么很可能亚洲之地会全面失守,现在这样把新疆的中国部队卡在山东边,要是不做领土交换的话,中**队就可以直接驻扎在中亚的平原上,这里地形开阔,非常利于进攻,到时候真的打起來肯定对苏联不利,

    中**队要想继续进攻西西伯利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拿下西伯利亚的铁路,只有拿下西伯利亚的铁路,中**队的后勤才能得到保证,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

    王汉章在怎么努力,在怎么从德国弄來援助,但是都不是成品,有技术也需要时间消化,中国此时并沒有什么人才,有一点也是半桶水或者还沒有半桶水,任何人站在王汉章的位置都会知道王汉章的难处,

    德国人给的技术总是苦于沒有人手,这不单单是科研人员,还有就是技术工人,有生产线,但是沒有人你呢个生产,能操作这些设备,所以也生产不出來东西,

    之前中国只能生产最基本的步枪,就是这样还有些东西制造不合格等问題,至于坦克,飞机大炮就别提了,

    此时王汉章虽然很努力,华夏所有的力都调动了,但是汽车、坦克等数量依旧不多,好在王汉章从德国一船一船的拉那些有技术的犹太人过來,否则连今天这种局面都沒有,

    如今已经有六万多纳粹从欧洲个集中营弄來的犹太人3万多名,这些人都是根据王汉章的意思弄來的,三万多名各种犹太人才确实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另外就是他们还可以带大量的工人,让这些工人得到指导,

    犹太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开始只是被关押到集中营,并沒有被大规模的屠杀,,这世受王汉章的影响,历史也被改变了很多,犹太人,特备是王汉章需要的犹太科学家也被大量的保留下來,并被运往华夏,

    开始的时候并沒有遇到什么难題,那个时候双方虽然已经貌合神离,但是英美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上找麻烦,

    但是随着华夏跟德国的往來越來越密切,英美开始阻挠起來,另外就是很多犹太人上了船之后妄想中途离开,去美国或者英国,

    而英美也知道这些船运送的是犹太的高级人才,他们并不希望华夏得到这些人才,要不然以后会很麻烦,

    中国脱离战争后正在快速蓬勃的发展,各方面发展可为是一日千里,报纸的报道让英美各国都非常的不安,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强大的华夏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英美原來还找借口想要把这些人留下來,不过运输的船是中立国的,他们不好下手,他们想过趁着轮船加煤和食物的时候怂恿这些犹太人离开,但是最开始几次成功怂恿了一些人之后,后來就再也沒有成功过,

    最开始王汉章沒有想到英美会來这一招,但是有过几次之后,王汉章也长了个心眼,打肯定是不行的,太远了,王汉章的那支宝贝舰队可不是这个时候用的,再说打了之后,关系就全部断了,王汉章就再也沒办法从欧洲运犹太技术工人和科学家过來了,

    而王汉章后來想的一个办法就是,派人专门劝告这些犹太人,首先告诉这些人,去华夏是享受幸福的生活的,华夏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排犹的民族,他们在华夏可以宗教信仰自由,可以像华夏民族的任何一个民族一样生活,

    第二点就是,告诉犹太人,华夏政府很同情他们的遭遇,所以现在是跟德国人商量将他们运往华夏,这个是靠着华夏同德国良好的关系才搞定的,如果他们中途逃跑了,那么德国人一旦发现之后很可能就会停止运人,那么他的同胞就必须继续呆在可怕的集中营,甚至被杀掉,

    还有就是他们是科学家,是技术人员,如果他们去了英美这样的德国的敌对国家,为英美效力,那么德国人肯定会恼羞成怒,到时候会直接杀了所有在集中营的犹太人,他们要逃跑简直是置自己的几百万同胞的生死于不顾,

    另外这些人的家属或者还有人活着,如果因为他们的逃跑使得德国人恼羞成怒这么做了,那么他们的妻儿家人、朋友肯定连最后的希望都沒有了,

    除了恐吓之外,王汉章自然还要画大饼,这么做自然也是希望这些犹太人能够在中国或者秦国工作的时候卖力,你呢个狗毫无保留的将他们的只是传授给华夏的人,

    王汉章许诺,会尽量将欧洲集中营几百万犹太人解救出來,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帮他们复国,反正能够南下亚洲,犹太的故土到处是沙漠,地理位置也不重要,另外地方跟整个亚洲比起來简直小的可怜,给他们也无所谓,

    经过这么一开导,王汉章的人加上接受这一理念的犹太人的劝说,不管英美的人怎么劝说,这些人打死他们也不下船了,当然复国的事情沒有说,这种事情还不需要他们这么快知道,免得传出去麻烦,

    但是他们这些人当中就算在自私不考虑自己同胞的死活,但是也必须想想他们还不知道在哪个集中营的家人,只有华夏才能解救他们的家人,除了华夏沒有其他人了,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鲁莽让自己的家人失去了最后一次活着的机会,

    当然他们留下來还有就是來华夏是过正常人生活的,另外还有机会见到他们的家人,

    美国的犹太复国组织对于他们派出去的人居然无功而返感到非常的不解,他们很意外,但是他们的这些同胞看起來不像是被威胁的,而是自己不愿意跟他们走的,就算是上岸休息,这些人沒有任何监视,他们也不逃跑,
------------

第048章 安加拉大桥之战

    犹太复国组织依旧在中国观察着,王汉章派去联络他的人犹太人也沒有得到任何回应,

    当然王汉章自然是希望得到犹太人的财富用來发展经济、打仗,另外就是得到犹太科学家的挺力支持,

    有了全世界犹太科学家的贡献,他完全可以弥补华夏缺乏人才的局面,华夏的科技水平也可以很快追上美国和德国,至少把科技的差距拉的非常近,

    王汉章知道只有双方的国力差不多才能保证安全,如果实力太差,恐怕华夏就是第二个宋朝(北宋同女真的金朝共同打击辽国,但是宋朝太差,所以金朝面对北宋的花花世界忍不住动手,最后就是岳飞抗金,之后才使得大宋能够偏安江南),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民族联手绝对可以统治亚洲,安稳的统治亚洲,

    苏联在基历1939年的人口为1亿7千5百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4914 4915 4916 4917 4918 4919 4920 4921 4922 4923 4924 4925 4926 4927 4928 4929 4930 4931 4932 4933 4934 4935 4936 4937 4938 4939 4940 4941 4942 4943 4944 4945 4946 4947 4948 4949 4950 4951 4952 4953 4954 4955 4956 4957 4958 4959 4960 4961 4962 4963 4964 4965 4966 4967 4968 4969 4970 4971 4972 4973 4974 4975 4976 4977 4978 4979 4980 4981 4982 4983 4984 4985 4986 4987 4988 4989 4990 4991 4992 4993 4994 4995 4996 4997 4998 4999 5000 5001 5002 5003 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