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预先说好的,高尔察克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下午三点他在自己的阵地上竖起了一干白旗,并且用明码发表通电投降,
得到打了半个月的苏军投降了,中**队欢欣鼓舞,虽然之前他们有打败过日本人,也有打败过毛子,但是之前是保家卫国,这一次意义不一样,他们是主动进攻,拿下了敌人重要的城市,把敌人打的投降,
军官们很快就组织了人马接受苏军的投降,
明码电报也被苏军其他的部队接收到,这些军事主官沒有什么特别大的反映,但是那些政委们则骂骂咧咧的,
很快斯大林也接到了电报,高尔察克投降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已经不敢隐瞒了,他们不敢惹祸上身,
斯大林得知高尔察克居然投降了,自己明明让他们誓死抵抗到底,高尔察克居然无视了自己的命令,斯大林气的七窍生烟,在联想一下要是其他的官兵争相效仿,恐怕苏联很快就要飞灰湮灭了,想起苏联灭亡后自己悲惨的下场,斯大林不寒而栗,
除了外国不会放过他之外就算在苏联国内想要他死的的人也比比皆是,斯大林当年的大清洗结了多少仇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一旦自己沒有了权力,离开了权力的中心,那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伤心了一阵之后,斯大林又恢复了他冷血的态度,法虽然不责众,而且实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但是他必须有所作为,以遏制那种不好的风气,
斯大林下令将团长以上军官的家属全部处死,不过事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并沒有能组织苏军的背叛,他的行为反而招致了苏军的反感,很多人投降时做的更加的绝,
在斯大林懊恼、沮丧的时候戴安澜已经将伊尔库茨克苏军投降的消息告知了北京政府,很快华夏三国的报纸立即刊登了这一好消息,
民众走上街头游行庆祝,鞭炮、烟花到处放,很多人是亲身经历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蹉跎岁月,那个时代作为中国人沒有任何的尊严,他们活着就像一条狗一样,今天有一次的扬眉吐气,怎么能叫他们不高兴,当然他们高兴的另一个隐性的原因是他们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就不会了,现在他们基本上吃得饱饭了,有时还有钱买写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糖果吃吃,
政府高层也是欢欣鼓舞,蒋介石的嘴都乐开了花,从來沒有这么解气过,上次美国佬还言语中威胁了一番,他气不过,今天算是再一次扬眉吐气了,谁说自己无能,谁说自己不爱国啊,
何应钦呆在自己的老家隐居了,看着报纸上的胜利,他也很欣慰,幸亏自己去年沒有乱來,要不然搞乱的就是中国了,恐怕今天也不会有这样的胜利,
而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再一次飙升,报纸开始翻出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优秀事迹……总之大家又慢慢恢复了天朝上国,大国大民的思想,他们内心的那种自卑感渐渐的散去,
民众脸上的那股子自豪感犹如霸气一样测漏了,爱过人现在在中国发现他们顶多像猴子一样被围观一下,中国人对他们压根就沒有了敬畏之心,一些洋人开始相互抱怨起來,
如果他们跟中国人花生了冲突,警察也是帮助中国人的,即便这些警察以前对它们卑躬屈膝,但是今天也是趾高气扬的,索性中国人本性不坏,要不然估计要报复他们了,谁叫这些人以前一副我是人你们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样子,
------------
第056章 他们不淡定了
中**队拿下中西伯利亚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唯一的大城市伊尔库茨克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国都不敢相信,
而此时戴安澜为了配合记者们记录下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还搞了一个盛大的受降仪式,
苏军按照建制排列在公路的两边,接受戴安澜等中**官的检验,记者们不时的闪动着相机,明天这些发到报纸上一定能引起轰动,
而各国外交部纷纷求证中**队是不是拿下了伊尔库茨克,不过他们得到的消息是中国确实拿下了伊尔库茨克,
在狼堡,希特勒看着从中国发來的电报,对于中国人能拿下伊尔库茨克,他心里说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那种情绪很怪,
他有高兴的一面,那是因为中国人的胜利也是他的胜利,说明他当初选择的正确,中国并不像日本那样除了添乱,沒有半点好处,扶持中国确实给德国带來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果不是中国在远东牵制苏联,那么斯大林至少不会在远东保留两百万大军,至少会有一百万大军派往欧洲跟德军作战,
如果不是中国强势崛起,如果不是中国夺回外蒙古,还要拿回曾经被苏联夺走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还拿回來了,那么远东那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会为苏联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物资,
中国拿回该地之后,苏联在该地的几百万人就被迫离开,这些地方非但不能为斯大林提供物资,反而这些人离开需要大量的费用去安置,还需要大量的粮食,等于平白养了一支大军,这给苏联不晓得压力,
中国在开战前所做的一切就给了德国无数的好处,中国给了苏联巨大的压力,使得苏联不能倾尽全力与德国周旋,
英美在法国登陆之后,如果不是中国在亚洲牵制苏联,使得斯大林经神紧绷,不敢全力配合英美对德国反动全面反攻,德国的局势或许会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中国全面进攻之后,苏联的局势更是糟糕,希特勒原本面临的盟军全面夹击也面临失败,希特勒沒有绝对的保证说沒有中国的帮助可以单独打败苏联,因为之前四年就证明了德国沒有办法,除非斯大林变傻了,
他也沒办法保证说他可以打败英美将英美的实力阻挡在大西洋,因为他的部下不但沒有拿下英国,还被英美的军队反攻到法国,现在德国在西边的工业区天天被数以万计的飞机轰炸,生产限于停顿,
因此中**队厉害,正好能帮德国解决很多问題,希特勒现在相信在中德两国的夹击下,苏联很快就会灭亡,到时候他就可以将英美赶出欧洲了,
而希特勒不高兴的原因也來自中**队的强大,希特勒在想,如果把苏联干掉了,中国应该比苏联更加的强大,而且中国到时候会控制字太平洋到乌拉尔山的几千万平凡方公里的土地,整个亚洲都在中国的控制范围内,德意志周边出现一个这么强大而且幅员辽阔的国家,确实很令人担心,
当然希特勒还有一种想控制世界的想法,是金额上面积最大的陆地居然不在自己的控制下,这也令他无法接受,
不过在希特勒的矛盾心里当中,眼前的利益还是占据上风的,如果中国人不行,那么他就沒有了盟友,可能直接被英美苏直接干掉了,希特勒知道战败后等待他的是什么,
中国的威胁那是以后的事情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苏联和英美干掉,至少统一欧洲,只要欧洲在手,那么其他国家的威胁也就不足为虑了,不管怎么样,同意的欧洲将是世界最发达的地区,工业革命在欧洲已经开展了一个半世纪了,不是中国三五年能赶得上的,
在美国白宫,罗斯福看着伊尔库茨克失守感到忧虑,苏军抵挡住了德军四年的进攻,虽然丢了不少地方,但是依然顽强的在抵抗,沒有投降,苏联的坚持是世界大战胜利的保证,
不过他现在很后悔当年狗眼看人低,要不是他为了英国和苏联的利益无视,甚至践踏中国人的利益和尊严,今天的中国肯定还是盟友,至少不会是敌人,虽然今天中国还沒有跟美国为敌,但是中国跟苏联开战就已经间接的伤害到了美国,沒有苏联在继续抵抗德国,恐怕英国也坚持不了多久,到时候情况好一点就是跟德国隔着大西洋而治了,
不过他今天后悔也沒有用了,中国已经拉拢不回來了,中国跟苏联的仇恨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今天伤害中国最深的国家就是苏联和他的前身沙俄了,今天中国既然决定动手了就不会罢手了,
关于对中国宣战,罗斯福压根沒有考虑过,这个完全沒必要,如果苏联注定不行,美国宣战也沒用,中国强大的是陆军,中国跟美国之间还隔着日本这个敌对国家,美国根本无法威胁到中国,反而要是宣战了,那么万一中德两国干掉苏联,德国统一欧洲到时候一起向美国发难,罗斯福不敢想象那还总后果多么的可怕,中国的人口可是有五个亿,占地球人口的四分之一,
所以绝对不能对中国宣战,这是为以后考虑,就算到时候拦不到中国一起对付德国,也可以争取让中国置身事外,
不过另外一件事情让罗斯福不得不重视起來,前两天日本人在澳大利亚跟美军接触表示只要美国人退出澳大利亚,大家划东西太平洋而治,双方可以缔结和平条约,从此以后大家共享太平,
美军把日本人的意思上报之后,罗斯福还晾在那里,但是军方的人并不同意,他们还沒有洗涮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和夺取菲律宾的大仇,现在还要他们把澳大利亚让出來,他们坚决不同意,日本人并沒有在澳大利亚占绝绝对的优势,凭什么是美国人走,而不是日本人走,澳大利亚居住的是白人不是日本人,
马歇尔是最坚定的代表,他表示不应该跟日本人何谈,一定要打到日本人的老家去,让日本人知道美国人的厉害,打他一次,让他一千年见到美国人就尿裤子,
从心里认为,罗斯福也不愿意,如果说日本人退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罗斯福还能接受日本人的条件,毕竟中国人对苏联开战,如果能跟日本人何谈,那么美国就可以把精力全部投放到欧洲去,
日本人跟中国人的仇恨,罗斯福也清楚的,日本人恐怕是看到中国人主动进攻苏联,看到那个曾经压着自己几千年的庞大帝国又翻身了,所以急眼了,
毫无疑问中国会收拾苏联,报当年之仇,就一定会找机会干掉日本,报甲午之仇,报南京之仇,所有的仇恨都要一一清算,
日本人也不是傻子,不过日本人天生就喜欢赌,所以他们渴望让美国退出澳大利亚,获得既定的利益,同时解决背后的威胁,趁着中国和苏联还在开战,休养生息,然后找机会给中国致命的一刀,
另外就是日本人要是真的将美国赶出了西太平洋恐怕有机会也还是会进攻美洲,谁都知道日本人对领土的贪婪是无止境的,恐怕这个世界上只有斯拉夫人能跟他们比较一下,
可以说日本人要是活着了西太平洋的领土,可以说进可攻,退可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709
2710
2711
2712
2713
2714
2715
2716
2717
2718
2719
2720
2721
2722
2723
2724
2725
2726
2727
2728
2729
2730
2731
2732
2733
2734
2735
2736
2737
2738
2739
2740
2741
2742
2743
2744
2745
2746
2747
2748
2749
2750
2751
2752
2753
2754
2755
2756
2757
2758
2759
2760
2761
2762
2763
2764
2765
2766
2767
2768
2769
2770
2771
2772
2773
2774
2775
2776
2777
2778
2779
2780
2781
2782
2783
2784
2785
2786
2787
2788
2789
2790
2791
2792
2793
2794
2795
2796
2797
2798
2799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