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德国的报纸则充分利用这一点,指责他们的行为,如果不是英国人美国人在各地大肆的屠杀,那么南非是黑人的领土,那么美洲是印第安人和印加人的领土,尽管德国人并不是真心为这些种族喊冤,甚至他也倾向于这么做,但是如今的局势迫使他们不得不把这一点摆在台面上,

    双方的口水战十分的激烈,不过在这件事情上英美显然落了下风,很快他们就调整的策略,指责德国残害自己的同类,苏联人也是白人,并且指责德国愚蠢的行为壮大的黄种人,最终黄种人会将包裹德国人在内的白人统统消灭,

    盟国希望借此挑拨中德之间的关系,不过中德自然不会上当,两国刚刚缔结了盟约,要不然还真的有可能让盟国得逞,

    对于盟国政府和民间那种睁眼说瞎话,双重标准的行为,中德两国政府和民间十分的恼火,德国民众原本还有一些人对于政府的这种行为不支持,但是看到自己的元首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才这么做的,还要被盟国这么诟病,他们心反而更加的凝聚在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政府周围,

    如果不是盟国将他们的家园全部炸毁,他们哪里会沒有家呢,而元首为了让他们远离盟军的飞机轰炸,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所以将他们安置在莫斯科这边,在这里他们不但获得了房子、土地,还获得了大量的生活物资,他们的元首连漫画书、玩具、和各种美食都给他们准备了,当然这些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德国遭到轰炸,生产停滞不前,甚至大幅度下降,很多人缺少粮食等各种生活物资,希特勒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物资,其中生活物资里面他最喜欢的就是方便面,现在每天他都要泡上一碗,

    方便面价格便宜,一包虽然解决不了温饱,但是能保证人不会饿死,能省钱,所以他成为了所有事物当中进口量最大的一种,
------------

第015章 对美宣战

    经过报纸的分析,德国民众发现希特勒虽然对别过的人或许残忍了一些,但是希特勒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德意志日耳曼民族,

    原本一些想要刺杀希特勒的人也改变注意或者犹豫了,尽管希特勒发动战争导致了德国被夷为平地,但是希特勒却将德国的领土扩大的几十倍,而且从目前的形势來看,德国可以说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杀了希特勒,恐怕德国很快就会陷入分裂当中,到时候都忙着内斗,哪里能集中精力去抵挡盟军呢,

    他们杀希特勒是为了德国好,如果杀了希特勒,德国的情况反而会更糟,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德国如果战败了,后果可想而知,可能好一点的情况是德国回到废墟上,然后向欧洲赔偿巨额的赔款,这些巨款肯定是一下子拿不出來的,那么就要向银行贷款,然后利滚利,德国人永远也还不清这笔欠款,

    第二种可能是在德国的废墟上,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出去,在剩余的领土上建立了无数的小国家,就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当然赔款还是要继续,只不过多少的问題,

    最惨的是第三种,德国亡国灭种,日耳曼人被杀光,最有可能这么做的是法国人和苏联人,

    德国的民众在报纸的分析下也看懂了这一点,确实,德国战败他们连生存的机会都沒有了,于是乎德国上下一直要求尽快肃清苏联人,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德国的青壮年纷纷参加后备军用换装后的毛瑟步枪等武器参与屠杀苏联人,

    英美苏做梦也沒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而斯大林至此再也沒有回到苏联,当然当中还有很多故事,我们暂且不表,

    话说华夏民间反美,反英法的情绪持续升温,各地纷纷要求对美国为首的盟国宣战,

    王汉章看实际成熟,北洋舰队也已经抵达了预定的方位,此时是7月2日,

    根据中德盟约规定,中德暂且不宣布两国结盟之事,而且必须由中国同意宣布,两国才可以宣布,不过这也有个期限,那就是不超过两个月,也就是中国在两个月内必须对盟国宣战,

    谈判的时候,中国方面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为了能够有时间准备,如果仓促宣布结盟,那盟国会对中国积极的防御,可是关键是中国一时半会无法立即发动战争,需要一段时间调动军队,休养生息,

    所造成的后果是加大了中**队进攻的难度,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7月3日,中国在事先告知了德国之后,同德国在同一时间宣布中德缔结同盟,同时中国对盟国宣战,当天,毛卫国领导的社会党军就迫不及待的进攻看不到几个活人的中东地区,

    盘踞在伊斯兰堡等几个重要地区的英军当天就投降了,他们几乎沒有抵抗,说实话这一个月來他们每天活在恐惧当中,开始他么十分担心中**队进攻,后來他们崩溃到每天期盼中**队到來,反正他的国家留下他们就是为了恶心中国人的,他们那点兵力在中**队面前不堪一击,他们也就索性不抵抗了,有几个认为要打几枪才能投降的也只不过朝天开了几枪,

    社会党军进展神速,一个星期就控制了波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所有的地盘,并且大军直扑伊拉克、沙特等阿拉伯半岛国家,一路上他们几乎沒有任何的损失,这里的人早就死的七七八八了,沒有军队,沒有平民组织游击队抵抗,当然这是后话,

    中东地区的战事并不精彩,这次中**队作战的对象是美国,英法在中东的力量不值得一提,他们的精力在非洲的殖民地,在本土防御德军,这就注定社会党军会轻松的拿下西亚地区,

    再说开战当天,此时已经是七月份了,即便纬度高如白令海峡的地区此刻也进入了春天,寒冷过去了冰雪早就融化了,

    开战前,中**队就做好了渡过白令海峡进攻阿拉斯加的准备工作,中**队在勘察加和楚科奇半岛地区集结了三十万陆军,飞机两千架,航母舰队一支,

    这里是太平洋舰队在驻扎,因为有日本在所以沒有将他的总部安置在海参崴,否则一旦日本搞偷袭,容易被包饺子,

    当然将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放在勘察加也是为了防范美国,毕竟隔着日本,美国想要支持苏俄,想要对中国开战就只有从这里最方便了,王汉章不是傻子,这点自然想得到,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王汉章必须让海军熟习白令海峡等北太平洋的水文情况,为日后进攻美洲做好准备,

    中国外交部向美国等盟国驻华大使提交宣战书之后,已经盘旋在白令海峡的空军立马飞向了阿拉斯加等美国各处军事设施,

    不过美国毕竟不是苏联能比的,美国在这里安装了大量的雷达,尤其是中国控制对岸之后,他就更加重视阿拉斯加的防御的,不但曾设了很多雷达,还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另外就是调集了不少士兵驻扎在这里,美国在阿拉斯加的兵力达到了20万,

    美国的雷达兵很快就探测到了來自白令海峡的飞机群,他立马把情况上报给了阿拉斯加守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这家伙自从被日本人赶出菲律宾之后就逃到了澳洲准备组织兵力反攻菲律宾,哪知道战局的发展远远超乎他的预料,他还沒反攻菲律宾,日本人就打上门來了,

    最让麦克阿瑟郁闷的是后來他们明明不落下风却让出了整个澳洲,当时他极力反对,但是上面缺一要保住苏联为由,暂时跟日本何和谈不听劝告,现在好了,苏联沒保住,欧洲大战遥遥无期,

    而从澳洲回美国之后,他很快就接到了新工作,那就是担任阿拉斯加守军的指挥官,毕竟他是美国最了解东方的将军,

    下面上报发现从白令海峡飞过來大量的飞机,虽然他并沒有接到白宫关于中国对盟国宣战的消息,但是军人的敏锐感觉,让他及时反应过來,不管怎么样只要不是美国的飞机,只要他们敢踏入美国的领空就彻底消灭,

    而从勘察加半岛起飞的空军已经开始对阿留申群岛进行轰炸,这里的轰炸非常的顺利,

    太平洋舰队在轰炸两个小时候出现在了阿留申群岛的海面上开始登陆,

    太平洋舰队拥有一艘重型航母,三艘直升机航母,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六艘,潜艇三十艘,以及其他各类简直共两百余艘,

    这次他们组织了一个师的海军陆战队要夺取阿留申群岛,对于中**队來说要夺取科勒温火山以东的岛屿难度并不大,美军在这些岛屿上驻兵并不多,他们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前哨使用,美军在道上建立了很多雷达站,只要中国或者日本的海军想要进攻这里,那就必然会被发现,

    阿留申群岛最东端有个岛屿,这个岛屿还蛮大,岛上有淡水,而且上面还有个阿图小镇,在这个岛上,美国的驻军才一个连一百多人,

    因为距离勘察加和科曼多尔群岛近,中国空军沒有损失一架飞机就掌握了制空权,上午10点30分随着太平洋舰队司令邵兵的一声零下,三艘航母上的直升机在舰炮的掩护下装载着大量的陆战队员飞往阿图,

    美军原本修筑的防御抢滩登陆的工事完全沒用,不过他们的工事也被炸的七零八落,道上的美军损失惨重,

    这一仗凭借着制空权,出其不意的攻击效果,中**队取得了完胜,当然这只不过是一场小的不能再小的岛屿攻防战,胜利本身的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军和空军从这次联合夺岛的战役中学到了经验,他们的经验将会在未來的时间内发挥到广袤的太平洋上面,

    首战告捷,中国海军并不着急,岛屿交给陆军接管,同时修好了道上被炸毁的飞机场设施,供飞机停驻,

    接下來他们要攻击群岛上的下一个小镇阿姆奇特卡小镇,进入这里美国的空军出动就更加的方便了,中**队进攻的难度也加大了一点,

    邵兵等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军官们此刻正在旗舰上总结这次登岛作战的经验,沒错就是这么的狗血,他们居然登上了这样一个几乎沒有抵抗力量的小岛在这里总结什么经验,要是一般人早就去打下一个美国的岛屿了,

    不过这并不是他们脑子有问題,而是王汉章教他们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结每一次的战斗经验,只有在勤加训练的基础上总结每一次成功和失败的利与弊,他们才能很快的提升自己,将自己打造成一支战斗力数一数二的海军,为国家御外悔,开疆拓土,

    因此邵兵等人对于他们第一次作战的经验非常的重视,只有大家开个集体大会分享自己的经验才能在战争中更快的学习战争,才能让经验深入人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2532 22533 22534 22535 22536 22537 22538 22539 22540 22541 22542 22543 22544 22545 22546 22547 22548 22549 22550 22551 22552 22553 22554 22555 22556 22557 22558 22559 22560 22561 22562 22563 22564 22565 22566 22567 22568 22569 22570 22571 22572 22573 22574 22575 22576 22577 22578 22579 22580 22581 22582 22583 22584 22585 22586 22587 22588 22589 22590 22591 22592 22593 22594 22595 22596 22597 22598 22599 22600 22601 22602 22603 22604 22605 22606 22607 22608 22609 22610 22611 22612 22613 22614 22615 22616 22617 22618 22619 22620 22621 22622 22623 22624 22625 22626 22627 22628 22629 22630 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