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那就好……”汪氏轻轻地点了点头,恍惚之间,目光看到了那些宫墙墙角附近的残雪,还有那些依着宫墙的枯树上的芽鞘里透出来的隐隐地绿意,仿佛在预兆着什么……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九章 硝烟中刀光下,英魂当祀

    “杀!杀!杀!!!”千人怒吼,犹如一人,千柄大刀如匹练一般劈下,犹如一道将天空都能够照亮的闪电,身上的铁甲甲片随着他们有力而凶猛的动作铮然作响,那千人如一,一往无前的气势,仿佛能够劈开那十数丈外那青砖筑就的军营坚墙。

    “抬枪,瞄准,预备,放……”不远处,同样有千余内着新式军装,外披着简单的皮铠,头顶着铁盔,手握样子古怪的长火铳的士兵,随着伍长的号令声,整齐划一地进行着演练,随着那一声开火的命令。千柄火铳那乌黑油亮的铳身顿时微微向后一挫,铳口处喷出了短焰与硝烟,而前方数十步外,用稻草和木棍所捆扎出来的草人阵列之中顿时碎屑纷飞,木屑四溅。

    第一排攻击完,立即飞快地从那从缝中向后退到了最后一排,开始有条不紊地装填起了弹药,火铳的轰鸣声哪怕是在耳边炸响,他们的动作也没有丝毫的停滞和惊慌。

    而在校场的正中央,正在练着队列和行进的那只队伍给人的感觉就差了许多,总是会被周围的怒吼声,或者是火器的轰鸣所惊吓到,但是,随着那哨子的节奏,还有各级军官的弹压,总算是能够保持住队形,进行着训练。

    “……至去岁,陛下的亲军获大胜立功以来,宣府百姓参军之心踊跃非常,单十一月一个月,就招募到了一千五百余人,连带上个月所招募到的两千一百余人,皆是年轻力壮的精悍边民,皆纳入此军营中艹练新军。重回到这里的老兵们,都已经打散,混编了进去,以便能够让那些新兵能够获得老兵们的言传身教,早曰成军。”

    “而现在于校场之上,正在艹练队型的,是这个月招募的一千名新兵。因为时间尚短,所以还没有进入到各种实战训练当中……”

    “另外,按陛下您的吩咐,火炮的训练,移在距军营五里之外的一处山谷之中,不过目前,我们的火炮尽移那处,宣府城中,可是连一门火炮都没了,若是有敌来犯……”

    “另外,天子下诏,准了江总兵与罗亨信二位大人的举荐,田坤授指挥同知衔,暂代开平卫指挥使一职。不过,杨俊、石彪虽已述功,却只是各升了两级武爵,石彪晋宣威将军,杨俊晋安远将军,各赏银五千两……”

    --------------------“那诸边将士呢?可有赏赐?”站在那兵营高高地哨塔塔楼之上,打量着这个占地极广,犹如一座小城一般的军营,淡淡地询问道。

    “回禀陛下,除了开平卫诸将士受赏外,其者,皆无……”

    “我那皇弟可能是担心,把银钱都赏了咱们宣府,其余边镇要都眼红了怎么办?呵呵”朱祁镇收起了望远镜,略略一想。“但凡是去岁以来,遭过瓦刺攻击的诸边堡将士,每位士卒,赏银五两,,五品以下所有武官,皆赏五十两,五品以上,赏百两。另外,但所有斩首之功,一律计算到边堡将士的总数上均分,一颗瓦刺士卒的人头,赏银十两。

    对了,所有受伤残疾不能再为国效命的将士,再赏二十两,许田二十亩,免田税二十年。所有阵亡将士,许其家属白银三十两,田二十亩,免田税二十年,若是家中无壮劳力者,可不赏田,但是,每月可往衙门领银二两,直到其家有可耕作的劳力,再许以田地,仍旧免田税二十年……”

    听到了这话,站在朱祁镇身后边的诸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不说其他的,单说去岁末以来,光是那开平卫一战,就斩首俘虏八千,一颗脑袋算十两,这里一下子就拔出去了八万两白银。

    而赏赐边堡诸将士,这里花掉的,怕也差不多要这个数。另外死伤的将士的赏赐如此之重,让那些武将们的心里边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看向那朱祁镇那伟岸的背影地目光里,又多了几份的坚定。

    “……回禀陛下,那些为守城而亡的青壮。”袁彬想了想,又询问道。

    “一样,他们也是为了我大明而伤残,而亡于阵前,他们也必须得到同样的待遇。”朱祁镇深深地吸了一口手,大手拍在了那哨塔那紧硬的墙壁上。“将士保卫家园,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那些踊跃地帮助将士们守城的青壮,他们同样有资格,受到我们的尊重,你们明白吗?”

    “微臣明白了,陛下此举,必感我宣府百万军民,宣府黎庶,焉有再敢不效死力者……”听闻了此言,已然是老泪纵横的罗亨信不由得颤颤微微地拜伏于地,激动的嗓音都哽咽了起来。

    “都起来吧,说起来,朕心甚愧啊,朕不过是付出一些银两罢了,可是那些因战而伤亡的将士和宣府青壮,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更是他们的健康甚至是姓命。”朱祁镇转过了头来,看着在塔内拜倒的诸人,心里边不但没有一丝好过,反倒是越发地难受。“这些东西,可不是用金银,可以再重新换得回来的。可是朕,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了,心中有愧啊……”

    “另外,银两的发放,年宁、钱忠……”朱祁镇连点了几名心腹之人的名字。“你们几个,全权负责,朕会让锦衣卫还有各守备太监助你们一臂之力。”

    “还望诸卿与朕一道,把此事办得稳稳妥妥的,切不能让任何一位将士领不到自己本该拿到手的奖赏和补尝。”说到了这,朱祁镇的声音陡然一冷。“不管是谁,哪怕是只贪污了一两银子,下场只有一个……”

    “臣等遵旨,绝不敢有违逆。”年宁和钱忠等人昂首大声地应道。别人或许不清楚,他们这些久随于朱祁镇身边的人焉能不知道朱祁镇最厌恶的就是那些贪污之人,去年年末被宰掉的开平卫那几名武将的人头,如今还正随着他们的“功勋”在宣府各卫、所、堡游走。

    “另外,朕欲在这军营里,建上一座英灵祠。”朱祁镇抬手示意人们都站了起来,把手指头了那军营的后部那一片什么也没有的空地处。

    --------------------“英灵祠?”罗亨信反复地咀嚼着这三个字,不由得两眼一亮。“陛下,您的意思是……”

    “自我大明立国以来,为国捐躯者不知道有多少,然皆没于黄土之下,默默无名,而若无他们的奋力搏杀,无畏献身,焉有今曰的大明?”朱祁镇抿了抿嘴唇,声音越发地显得沉重。“他们,不是功勋显赫的将军,但没有他们,我大明何以有天下,何以能逐元蒙,何以复我华夏衣冠,汉家江山?”

    “他们虽无名,然我们焉能忘记得了他们?过去,朕没有想过,或者说想不到,但是现在,朕既然想到了,就会去做,就要去做。让那些已经忠骨埋土,不知姓名的大明将士们,接受他们后辈的香火祭祀。”

    “而今起,每一位士卒,哪怕是他们没有名字,也要把他们牌位,竖立起来,竖立在那英灵祠中,不使忠魂散于异乡,让他们保佑后辈,让后辈们,千万不要忘记,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换来今曰的大明……”

    “上皇陛下此恩,微臣代我宣府十万将士,代我宣府过往为国捐躯将士谢过陛下天恩,陛下有此苦心,天下壮士必然拚死效命于朝庭……”江福当下大声地昂首道。

    “年宁、钱忠,尔等去抚恤诸堡之时,记得将此消息告之各堡将士,让我宣府诸将士都知道,朕定不负他们。”看着厅中那些脸庞上的表情激动无比,眼眶发红发热的官员们,朱祁镇嘴角微微地弯了起来,心中亦是份外地欣慰。

    军营之中的艹演还在继续着,那火铳齐发的轰鸣与硝烟,那整齐划一的怒吼与雪亮的刀光,让朱祁镇不禁心神摇曳。在这个还没有丧失忠诚和信仰的时代,还没有失去希望的时代,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本就该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敬仰。

    “时间再跑快一点吧,我已经有些等不及了。”朱祁镇默默地估算着自己手中的力量,他从来没有像这一刻般,期待着自己对手的到来。

    而至于好弟弟朱祁钰的一系列手段,他并不关心,或者说朱祁钰一系列愚蠢的举动,已然让他已经降格为了次一级别的对手。对付一个成天只是想着如何把自己儿子弄上太子之位,除了这个,朱祁钰似乎觉得大事将定,已然开始迫不及待地享受了起来。那一封封从京师而来的信笺和情报,交到了朱祁镇的手中,看着那一份份详实的情报,朱祁镇越发地对自己这个弟弟表示失望。

    宫中佳丽怎么的不算少了,可是这家伙居然暗中着人去弄了娼记,以乐女的名义,弄进了宫中供已银乐,一叫就是十二个,朱祁镇在第一次看到这封情报时,感觉就是,这货不想活了。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章 老子亲自动手慢慢搞

    **做的事,都是男银,可以理解,可是太过频繁的做,他丫的就不怕那个啥?

    再说了,朱祁镇可是知道,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能够活到七老八十,就是因为平时不锻炼,又喜欢跟漂亮妞躲猫猫,不早呃屁才怪。

    而朱祁钰还真是个牛人,自己的皇权都尚未稳固,就已经开始思银欲了都,这样的人,让朱祁镇庆幸之余,又倍感失望。自己这位好弟弟,就凭他从一开始到现如今的表现来看,实在是没有资格作为自己的对手。

    当然,在战略上看轻对方,但是在战术上,却仍旧要加以重视,毕竟,朱祁镇现在是处于劣势的一方,皇位,仍旧在自己的亲弟弟的手里边。而自己,要把皇位重新给弄回来,这事的难度可不小,所以,自己要设法地给自己造势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让自己那位好弟弟多露一些破绽,如此一来,自己复僻,也才能有更大的把握。一句话,魔高一尺,老子高一丈。

    而瓦刺为自己所溃后,朱祁钰要废太子改立太子之时,将会是自己反击的最佳时机,而这个时机已然是越发地明晰,朱祁镇甚至已经嗅到了味道。

    “对了,亲军的各种装备,务必要于四月之前,更换完毕。此事万万耽搁不得,你们可明白?”朱祁镇转过了头来,沉声吩咐道。

    “战刀、甲具,皆能供应得上,这点请陛下放心。”主管冶炼的一名文官站了出来进言到,说完了这话,又看了一眼那卫铭童。

    “陛下放心,如今,焦碳、铁料的供应都十分充足,我们许以重金,从各地招来了大批的熟练工匠,如今已然都熟悉了,现如今的火铳的成品量可是大大提高了,四月之前,装备亲军,完全可以。”卫铭童步到了朱祁镇的身边,小声地禀报道。

    毕竟大明的边镇距离京师有远有近,例如宣府距京师就有千里之遥,运输不方便,而且每一场战斗,都会出现一定的损耗,要是从京师运输过来,万一这边又起战事咋办?故此,距离京师较远的大明边镇皆有火器生产和修补的工坊。

    这也是为何后世,满清鞑子何以能够从耿忠明和尚可喜这两个汉歼的手中,获得大明的火器制造技术的原因。只不过,满清鞑子登上了统治之后,便停止了火器的发展和进步,从明朝发展过来的火器就给整整荒废了两百多年。到后来左宗棠在明朝炮台遗址中挖出了“开花弹“,都不禁感叹:要是知道我朝早有此物,何会受蛮夷之辱!

    --------------------而正是因为这里有现成的工坊,朱祁镇的火器更新换代计划才得以实现,其实明初之时,大明的火器精良程度,完完全全可以用世界第一来形容,而大明朝一向重视火器的改良和发展,所以,从明初到明末这段时间里,大明的火器经常进行更新换代。

    而朱祁镇这位来自未来的穿越者自然是厚颜无耻地作弊,直接就扔出了燧发枪的制作理念。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316 20317 20318 20319 20320 20321 20322 20323 20324 20325 20326 20327 20328 20329 20330 20331 20332 20333 20334 20335 20336 20337 20338 20339 20340 20341 20342 20343 20344 20345 20346 20347 20348 20349 20350 20351 20352 20353 20354 20355 20356 20357 20358 20359 20360 20361 20362 20363 20364 20365 20366 20367 20368 20369 20370 20371 20372 20373 20374 20375 20376 20377 20378 20379 20380 20381 20382 20383 20384 20385 20386 20387 20388 20389 20390 20391 20392 20393 20394 20395 20396 20397 20398 20399 20400 20401 20402 20403 20404 20405 20406 20407 20408 20409 20410 20411 20412 20413 20414 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