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皇弟可能是担心,把银钱都赏了咱们宣府,其余边镇要都眼红了怎么办?呵呵”朱祁镇收起了望远镜,略略一想。“但凡是去岁以来,遭过瓦刺攻击的诸边堡将士,每位士卒,赏银五两,,五品以下所有武官,皆赏五十两,五品以上,赏百两。另外,但所有斩首之功,一律计算到边堡将士的总数上均分,一颗瓦刺士卒的人头,赏银十两。

    对了,所有受伤残疾不能再为国效命的将士,再赏二十两,许田二十亩,免田税二十年。所有阵亡将士,许其家属白银三十两,田二十亩,免田税二十年,若是家中无壮劳力者,可不赏田,但是,每月可往衙门领银二两,直到其家有可耕作的劳力,再许以田地,仍旧免田税二十年……”

    听到了这话,站在朱祁镇身后边的诸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不说其他的,单说去岁末以来,光是那开平卫一战,就斩首俘虏八千,一颗脑袋算十两,这里一下子就拔出去了八万两白银。

    而赏赐边堡诸将士,这里花掉的,怕也差不多要这个数。另外死伤的将士的赏赐如此之重,让那些武将们的心里边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看向那朱祁镇那伟岸的背影地目光里,又多了几份的坚定。

    “……回禀陛下,那些为守城而亡的青壮。”袁彬想了想,又询问道。

    “一样,他们也是为了我大明而伤残,而亡于阵前,他们也必须得到同样的待遇。”朱祁镇深深地吸了一口手,大手拍在了那哨塔那紧硬的墙壁上。“将士保卫家园,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那些踊跃地帮助将士们守城的青壮,他们同样有资格,受到我们的尊重,你们明白吗?”

    “微臣明白了,陛下此举,必感我宣府百万军民,宣府黎庶,焉有再敢不效死力者……”听闻了此言,已然是老泪纵横的罗亨信不由得颤颤微微地拜伏于地,激动的嗓音都哽咽了起来。

    “都起来吧,说起来,朕心甚愧啊,朕不过是付出一些银两罢了,可是那些因战而伤亡的将士和宣府青壮,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更是他们的健康甚至是姓命。”朱祁镇转过了头来,看着在塔内拜倒的诸人,心里边不但没有一丝好过,反倒是越发地难受。“这些东西,可不是用金银,可以再重新换得回来的。可是朕,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了,心中有愧啊……”

    “另外,银两的发放,年宁、钱忠……”朱祁镇连点了几名心腹之人的名字。“你们几个,全权负责,朕会让锦衣卫还有各守备太监助你们一臂之力。”

    “还望诸卿与朕一道,把此事办得稳稳妥妥的,切不能让任何一位将士领不到自己本该拿到手的奖赏和补尝。”说到了这,朱祁镇的声音陡然一冷。“不管是谁,哪怕是只贪污了一两银子,下场只有一个……”

    “臣等遵旨,绝不敢有违逆。”年宁和钱忠等人昂首大声地应道。别人或许不清楚,他们这些久随于朱祁镇身边的人焉能不知道朱祁镇最厌恶的就是那些贪污之人,去年年末被宰掉的开平卫那几名武将的人头,如今还正随着他们的“功勋”在宣府各卫、所、堡游走。

    “另外,朕欲在这军营里,建上一座英灵祠。”朱祁镇抬手示意人们都站了起来,把手指头了那军营的后部那一片什么也没有的空地处。

    --------------------“英灵祠?”罗亨信反复地咀嚼着这三个字,不由得两眼一亮。“陛下,您的意思是……”

    “自我大明立国以来,为国捐躯者不知道有多少,然皆没于黄土之下,默默无名,而若无他们的奋力搏杀,无畏献身,焉有今曰的大明?”朱祁镇抿了抿嘴唇,声音越发地显得沉重。“他们,不是功勋显赫的将军,但没有他们,我大明何以有天下,何以能逐元蒙,何以复我华夏衣冠,汉家江山?”

    “他们虽无名,然我们焉能忘记得了他们?过去,朕没有想过,或者说想不到,但是现在,朕既然想到了,就会去做,就要去做。让那些已经忠骨埋土,不知姓名的大明将士们,接受他们后辈的香火祭祀。”

    “而今起,每一位士卒,哪怕是他们没有名字,也要把他们牌位,竖立起来,竖立在那英灵祠中,不使忠魂散于异乡,让他们保佑后辈,让后辈们,千万不要忘记,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换来今曰的大明……”

    “上皇陛下此恩,微臣代我宣府十万将士,代我宣府过往为国捐躯将士谢过陛下天恩,陛下有此苦心,天下壮士必然拚死效命于朝庭……”江福当下大声地昂首道。

    “年宁、钱忠,尔等去抚恤诸堡之时,记得将此消息告之各堡将士,让我宣府诸将士都知道,朕定不负他们。”看着厅中那些脸庞上的表情激动无比,眼眶发红发热的官员们,朱祁镇嘴角微微地弯了起来,心中亦是份外地欣慰。

    军营之中的艹演还在继续着,那火铳齐发的轰鸣与硝烟,那整齐划一的怒吼与雪亮的刀光,让朱祁镇不禁心神摇曳。在这个还没有丧失忠诚和信仰的时代,还没有失去希望的时代,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本就该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敬仰。

    “时间再跑快一点吧,我已经有些等不及了。”朱祁镇默默地估算着自己手中的力量,他从来没有像这一刻般,期待着自己对手的到来。

    而至于好弟弟朱祁钰的一系列手段,他并不关心,或者说朱祁钰一系列愚蠢的举动,已然让他已经降格为了次一级别的对手。对付一个成天只是想着如何把自己儿子弄上太子之位,除了这个,朱祁钰似乎觉得大事将定,已然开始迫不及待地享受了起来。那一封封从京师而来的信笺和情报,交到了朱祁镇的手中,看着那一份份详实的情报,朱祁镇越发地对自己这个弟弟表示失望。

    宫中佳丽怎么的不算少了,可是这家伙居然暗中着人去弄了娼记,以乐女的名义,弄进了宫中供已银乐,一叫就是十二个,朱祁镇在第一次看到这封情报时,感觉就是,这货不想活了。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章 老子亲自动手慢慢搞

    **做的事,都是男银,可以理解,可是太过频繁的做,他丫的就不怕那个啥?

    再说了,朱祁镇可是知道,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能够活到七老八十,就是因为平时不锻炼,又喜欢跟漂亮妞躲猫猫,不早呃屁才怪。

    而朱祁钰还真是个牛人,自己的皇权都尚未稳固,就已经开始思银欲了都,这样的人,让朱祁镇庆幸之余,又倍感失望。自己这位好弟弟,就凭他从一开始到现如今的表现来看,实在是没有资格作为自己的对手。

    当然,在战略上看轻对方,但是在战术上,却仍旧要加以重视,毕竟,朱祁镇现在是处于劣势的一方,皇位,仍旧在自己的亲弟弟的手里边。而自己,要把皇位重新给弄回来,这事的难度可不小,所以,自己要设法地给自己造势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让自己那位好弟弟多露一些破绽,如此一来,自己复僻,也才能有更大的把握。一句话,魔高一尺,老子高一丈。

    而瓦刺为自己所溃后,朱祁钰要废太子改立太子之时,将会是自己反击的最佳时机,而这个时机已然是越发地明晰,朱祁镇甚至已经嗅到了味道。

    “对了,亲军的各种装备,务必要于四月之前,更换完毕。此事万万耽搁不得,你们可明白?”朱祁镇转过了头来,沉声吩咐道。

    “战刀、甲具,皆能供应得上,这点请陛下放心。”主管冶炼的一名文官站了出来进言到,说完了这话,又看了一眼那卫铭童。

    “陛下放心,如今,焦碳、铁料的供应都十分充足,我们许以重金,从各地招来了大批的熟练工匠,如今已然都熟悉了,现如今的火铳的成品量可是大大提高了,四月之前,装备亲军,完全可以。”卫铭童步到了朱祁镇的身边,小声地禀报道。

    毕竟大明的边镇距离京师有远有近,例如宣府距京师就有千里之遥,运输不方便,而且每一场战斗,都会出现一定的损耗,要是从京师运输过来,万一这边又起战事咋办?故此,距离京师较远的大明边镇皆有火器生产和修补的工坊。

    这也是为何后世,满清鞑子何以能够从耿忠明和尚可喜这两个汉歼的手中,获得大明的火器制造技术的原因。只不过,满清鞑子登上了统治之后,便停止了火器的发展和进步,从明朝发展过来的火器就给整整荒废了两百多年。到后来左宗棠在明朝炮台遗址中挖出了“开花弹“,都不禁感叹:要是知道我朝早有此物,何会受蛮夷之辱!

    --------------------而正是因为这里有现成的工坊,朱祁镇的火器更新换代计划才得以实现,其实明初之时,大明的火器精良程度,完完全全可以用世界第一来形容,而大明朝一向重视火器的改良和发展,所以,从明初到明末这段时间里,大明的火器经常进行更新换代。

    而朱祁镇这位来自未来的穿越者自然是厚颜无耻地作弊,直接就扔出了燧发枪的制作理念。

    作为一位军事爱好者,作为一位年轻的热血青年,作为一位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深刻认识的朱祁镇,自然很清楚,燧发枪,到底能够给大明,甚至给世界,带来多么可怕的变化。

    虽然朱祁镇忘记了燧发枪的发明时间,但是朱祁镇却很清楚地记得燧发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仍旧是主流的作战武器。

    而那个时期,已然是十九世纪,而现在,大约也就是公元一四五零年左右,也就是十五世纪,也就是说,如果燧发枪在这个时候出现,那么,大明的火器,将会领先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将近四百年的时间。

    不过,现在燧发枪仍旧处于试制阶段,毕竟朱祁镇只是军事爱好者,不是近代军事史研究员,虽然在网上见识过不少燧发枪的实物图和拆解图,但问题是,这些小玩意不是说让你做你就能立马做得出来的。

    不过,纸子弹却已经获得了成功,按照适合的比例做好的纸子弹,在装填方面,明显地要快捷得多,至少士兵们在装填火药的时候,用不着还得计算自己倒进了多少火药,多了还是少了。

    虽然现如今还没有推广开来,但是,朱祁镇最在意的亲军,已然完全是采用了这种纸子弹来进行装填和击发,虽然仍旧采用的是引线火绳枪,但是朱祁镇有理由相信,在大明的能工巧匠们的群策群力之下,相信用不了多久,世界上第一柄燧发枪将会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到了那时候,远有火炮,中程有铳,近程有燧发枪,这样的军队,如果还拿不翻游牧民族那弓箭、弯刀,骑兵的老三样,那还不如去吃屎。

    要知道,西方人在依靠着火绳枪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他们殖民世界的步伐,而我大明,我华夏,拿到了更先进的武器,难道还会去其他民族做得更差不成?

    虽然朱祁镇很清楚,大明的灭亡,并不是军人的错误,而是整个帝国腐朽,才会让人乘虚而入,那么,自己来了,除了要设法地消除掉帝国灭亡的隐患之外,提高大明军人的战斗力,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现在,自己就是刷声望,刷名气,刷军队忠诚值的时候,等自己重新回到了京师,到了那个时候,怕是那些原本倒向自己的文官们,十有**要开始想着怎么给自己使袢子,穿小鞋了。

    “大不了,在老子有生之年,先让大明的军队,把大明的旗帜插遍欧亚非拉大陆,让内部矛盾向外转移,先扫清一切会对大明的未来构成威胁的隐患。”朱祁镇咬着牙根恶狠狠地想道。至于其它的,大明潜在的那些隐患,那老子亲自动手慢慢搞,好歹老子是皇帝,再次也是知道历史,知道明朝这个帝国何以为灭亡的穿越者。

    --------------------“记住了,告诉我那几位舅舅,让他们注意一些,传播消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别把自己给泄露出来。”在回程的途中,朱祁镇朝着那袁彬小声细气地吩咐道。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着人用心去办。”袁彬点了点头沉声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535 19536 19537 19538 19539 19540 19541 19542 19543 19544 19545 19546 19547 19548 19549 19550 19551 19552 19553 19554 19555 19556 19557 19558 19559 19560 19561 19562 19563 19564 19565 19566 19567 19568 19569 19570 19571 19572 19573 19574 19575 19576 19577 19578 19579 19580 19581 19582 19583 19584 19585 19586 19587 19588 19589 19590 19591 19592 19593 19594 19595 19596 19597 19598 19599 19600 19601 19602 19603 19604 19605 19606 19607 19608 19609 19610 19611 19612 19613 19614 19615 19616 19617 19618 19619 19620 19621 19622 19623 19624 19625 19626 19627 19628 19629 19630 19631 19632 19633 1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