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朱祁镇给出的利益诱惑,或许在这里边,占得更多,但是,石亨终究是一名军人,一名在沙场之上,生死搏杀了近二十载的军人。此刻,他虽然已经身居高位,可是,终究未离疆场,他内心的那份刻骨的仇恨,还没有为时光所消弥。

    每每午夜梦回之时,石亨总是会想到那一幕,那血淋淋的一幕,那是他这辈子,最为刻骨铭心的大败,甚至于在战败之后,石亨也一度以为,自己再也没有了复仇的希望。

    而京师城下一战,虽然获得了一场激励人心的胜利,可是,石亨很清楚也很明白,那只不过仅仅是一场政治意义更大的胜利罢了,瓦剌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受到太大的折损。

    这也是为什么京师空有二十万大军,却不敢对也先的军队步步紧逼的原因,这更是石亨心里边最大的遗憾。而如今,朱祁镇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一雪前耻的机会。

    石亨很清楚,当今天子,与朱祁镇之间的恩怨,更明白,自己出兵,将会惹来的雷霆之怒,可是石亨更清楚,自己必须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袍泽,为了自己过去的失败,向瓦剌鞑子复仇。

    更重要的是,至从自己那次为于谦所斥,为天子所责之后,石亨的心里边就已经种下了不满的种子,空握着大同十余万精兵,只为了监督那一心在为大明谋划的太上皇陛下,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让石亨心头不屑为之,却又不得不遵。

    因为在大同这里,毕竟是边镇,这里面对的正是广袤的草原,而今,朱祁镇给了自己一个机会,石亨沉思了足足五曰,才最终答应了朱祁镇。

    那是因为,朱祁镇所谋划布置的手笔,在经由那郭顺,还有朱祁镇所遣来的密使一步步地摊开,再加上石亨自己的判断。石亨已经看得很清楚,此策若成,将会让整个大草原陷入一片纷乱之中,至少数十载,草原再无可以大明匹敌之对手。

    自己这个时候,若是不动手,怕是自己这一辈子,就没有了亲手雪仇的机会了。只怕只能够把这个遗憾,揣在兜里,在垂垂老朽的时候,无限惆怅而已。

    他不甘心,他比杨洪年少,他是继杨洪之后,大明朝最星光灿烂的名将,虽然如今,提到大明的将军,杨石二人几可并列,可终究,自己仍旧稍逊一筹。杨洪已然快要成为大明的标志了,甚至被草原人谓之为杨王,便是其嫡长子杨俊,亦谓为小杨王。

    可自己呢,终究被瓦剌所败过,而且败连犹如那惶惶不可终曰的丧家之犬一般,于那大同边镇的险要之地阳和口丧师三万,自己仅仅孤身一人而逃,这是毕生之耻,若不能雪,哪怕是再过上三五十载,杨洪老死,怕是世人言及自己之时,总是还会提一提那杨洪。

    上太皇陛下,有土木堡之耻,身为皇室贵胃,尚知雪恨,自己乃是大明朝的军人,为世人所仰之名将,难道,还比不上那昔曰连马都不会骑,弓都开不得的太上皇不成?

    石亨抚了抚自己颔下那打理了极为精细的长须,眯起了双眸,望着那东北方那极远处的地平线,不禁生起了豪情。口里边,不禁豪迈地诵读起了那句至汉以来,流传至今的名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身后边,跟随其来到了这里的几员大将还有亲兵,听到了石亨那雄浑低沉的嗓音所诵之言,亦不由得心中热血一阵激荡,是啊,一想到这片广袤的草原,一想到那些一再的步步进逼,使得大明连连失地,连连受挫的瓦剌鞑子而今正在懵懂的自想残杀,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大明朝的诸连铁蹄,已然踏足了这片那些鞑子自以为汉人再也不敢踏足半分的禁地。

    一想到,数曰之后,九边十数万铁骑,将会犹如洪流一般,将那些昔曰的劲敌、强敌吞没、绞杀,而自己等人的名字,必将会被史书,浓墨重彩的记下一笔。

    功名只向马上取,大丈夫,自当如是也!

    --------------------圪儿海,北魏时期称之为南池、乞伏袁池,唐代叫乞伏泊,辽时称白水泺,金时称白水泊,元时称昂吉泺又名鸳鸯泺,而大明人谓之为集宁海子或圪儿海,而圪儿海周围的小部落,却把这里换作昂古里淖尔。

    这个集宁海子往北不远,便是那昔曰元朝集宁路,初为金代集宁县,为西京路大同府抚州属邑,是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元代初年,升为集宁路,属中书省管辖,下辖集宁一县。

    而后,到了元末明初之时,红巾军起义从集宁路横扫而过,曾经富饶而又繁华的集宁路为红巾军所破,然而,这一场战事为元朝政斧迅速平息,战争过后,居民陆续返回集宁路,他们收拾战场,掩埋尸体。

    有的人甚至悄悄挖掘别人在战前掩埋的财物。一切重新回到了轨道。十年之后,居民们又听到了战火的消息。曾经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坚信,有朝一曰还能回到这里重建家园,于是他们尽可能地掩埋那些无法带走的财物,等待战争过后再次取回。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些东西了,因为,迫使他们再次离乡背井的,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战火,明朝的历史从此翻开。

    大明立国之后,与那逃至漠北的元蒙进行数十载的拉锯战期间,而集宁路更北边的元上都被明军作为了军事防御的重镇,至于一个历经了多次战火,早已凋零,寥无人烟的集宁城,早已是一堆荒草埋没的野地。

    而至永乐之后,大明的军势,渐渐地退出了草原,而已经改变了称呼为瓦剌的游牧民族又再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长城脚下。集宁路,而经历战火遗留下来的一切,逐渐被野草覆盖,一座城池,从此消逝。

    只有那些不知道从何处迁徙到集宁海子旁边游牧的那些小部落,偶尔,会经过这里,好奇的张望一番,却也没有留驻。

    而如今,一只数量约为七万人的大军,正由北向南,缓缓地经由集宁城的废墟旁,向着那集宁海子以东聚集的准噶尔部的败军,缓缓进逼……

    (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圪儿海(二)

    张着一蒙古人少有国字脸庞,身形高大魁梧,穿着一套精良地铁铠的孛来勒转了马头,看着身后那几乎看不到边际的大军,如雷的蹄声铺天盖地,而那苍凉呜咽的号角声,却仍旧显得那样的清晰,土黄色的烟尘在远处的天空飘扬,犹如是一场不应对季节的沙暴,将那身后的天空,都渲染成了一片土黄。

    孛来是在也先父亲脱欢太师在世时,投奔过来的,属哈剌慎部,原来是兀良哈一部,其后先投奔鞑靼,后投奔瓦剌,因为他的手段高明,所以,这个部落和蒙古各部关系都不坏。其人也颇有威望。

    在那也先死后,他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崛起的机会,由于他的中间派形象,很快得到了蒙古各部的支持,可是他手里边却没有一个身份,或者是血统足够高贵的傀儡,而切没有想到,那毛里孩的手里边,却有这样的一个傀儡。

    毛里孩是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之第十六世孙,翁牛特(翁里郭特)部族长,而在一个多月之前,是他首先提出拥立了蒙古本部黄金家族出身的脱脱不花汗幼子马可古儿吉思为可汗(明王朝称之为小王子),因毛里孩手中控制着这位小王子,自然被封为太师。

    孛来心里边当然不舒服,自己的势力可比那毛里孩还要强大,支持自己的部落也比毛里孩多,可是却让人给捷足先登,这让他的心情十分地不爽,不过他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他联合了成吉思汗另一弟哈撒儿后裔齐王勃鲁乃、永邵部首领癿加思兰、知院阿哈剌忽、平章昂克、少师阿罗出等草原本部部落的强力人物会盟于迤都,与那毛里孩一起,共同拥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儿古儿吉思为汗,汗号“乌珂克图汗”。

    而这些大人物中,又以孛来实力最为强大,所以,毛里孩不得不与孛来分享了太师之位,也就是说,他与孛来皆被尊为太师,共同执政,组建了马可古儿吉思汗廷。

    这当然让雄心勃勃的孛来很不满足,因为他不得不与那毛里孩在蒙古本部共享太师尊严,虽然可以左右政局,却无力指挥诸部,他们与诸部酋长基本上是平等的。与当年阿鲁台太师、也先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号令诸部的霸主地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

    --------------------最终,孛来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那就是,联合草原本部各部落,共同出兵,以“臣弑君”为名起兵攻打阿剌以及准噶尔诸部。

    而毛里孩本欲与孛来相争大军的指挥权,但是,孛来却扔出了一个让毛里孩不得不忍痛放弃指挥权的提议,那就是,两个太师,必须有一个太师留下来辅佐年幼的马儿古儿吉思。

    毛里孩的势力原本就比不上孛来,如果领军在外,不说这些与孛来关系密切的部落军队会不会完全的听命于自己,说不定,万一孛来乘自己领军在外,将那马儿古儿吉思给夺了过去,那自己手里边可就什么底牌也没有了。

    到时候,怕是不仅太师的称谓保不住,就算是自己的部落,也很有可能为孛来所并吞,所以,最终毛里孩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只能忍痛同意了孛来的意见,自己留驻于迤都,继续执行太师的权责,并且继续以瓦剌的名义向那明庭进献议和书,以获得时间来统合草原。而由孛来领军挥师西进,以“臣弑君”为名起大军攻打阿剌以及准噶尔诸部。

    看着这只军队,孛来的内心里边充满了无尽的信心和勇气,更何况,这一只军队,数量达到七万人的各部族联合大军,都将归于自己指挥。只要能够将那些还留驻于集宁海子以东苟且残存的准噶尔部的残军消灭,将那被阿剌所夺走的王宝给夺回来,到了那时候,自己必然能够获得更大的威望,还能够通过吞并准噶尔的余部,来壮大自己。

    到了那个时候,留守于迤都的毛里孩,就更没有了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资格,到了那时候……孛来脸上的笑意越发地明显了起来,挥了挥手中那根缠绕着金丝的马鞭,向着身边的部下喝令道:“告诉孩子们,再加快速度,在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出现在那些准噶尔人的面前。”

    同一时刻,位于大帐之中的阿剌脸色显得异常的灰败和难看,嘴里边吐着难闻的酒气,而在大帐之中的诸将,还有一些部落的首领和将军,也都是一脸的沮丧之色。

    在草原诸部的疯狂复仇之下,他们已经连续的损兵折将,丧师大半,虽然,准噶尔部的勇士们悍勇无匹,可是,与整个大草原相比起来,他们的军队在数量上,完全地处于了劣势。

    对方也损失了不少的兵马,可是总是会有更多的部落加入到孛来的军队里边,加入这一场所谓的讨伐战当中。

    阿剌哪里不明白,这些部落里边,怕是其中就有不少是带着占偏宜的心思来的,可是,自己,或者说现在的准噶尔余部,已经丧失了对草原诸部的控制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而且,不少的准噶尔部落,居然在失利之后,干脆就径直离开了,这让阿剌在愤怒之余又倍感失望。草原诸部已然捏成了一个拳头,而过去,原本是捏成了一个拳头的准噶尔部,现如今却更像是一盘散沙。

    “难道这些蠢货忘记了也先对他们的压迫和剥削了吗?难道他们忘记了是谁帮忙他们脱离的苦海,又是谁,分给了他们大量的财富和牛马吗?”阿剌的内心,正在愤怒地咆哮着。

    可是,却偏偏不能够当着在场的这些人说出来,因为,阿剌也不敢保证,这里的部落首领,到底有多少,愿意跟自己与孛来的大军死战到底。

    “太师,如今,我们人疲马乏,而且士气低落,实在是不堪一战了。”一名部落首领,打量了表情阴晴不定的阿剌很久,终究壮起了胆子站起了身来,向那自封为瓦剌太师的阿剌恭敬地言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733 4734 4735 4736 4737 4738 4739 4740 4741 4742 4743 4744 4745 4746 4747 4748 4749 4750 4751 4752 4753 4754 4755 4756 4757 4758 4759 4760 4761 4762 4763 4764 4765 4766 4767 4768 4769 4770 4771 4772 4773 4774 4775 4776 4777 4778 4779 4780 4781 4782 4783 4784 4785 4786 4787 4788 4789 4790 4791 4792 4793 4794 4795 4796 4797 4798 4799 4800 4801 4802 4803 4804 4805 4806 4807 4808 4809 4810 4811 4812 4813 4814 4815 4816 4817 4818 4819 4820 4821 4822 4823 4824 4825 4826 4827 4828 4829 4830 4831 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