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朝鲜除了要归还过去占据的大明的土地之外,还必须割让临津江,以北的土地,以及济州岛、对马岛予以大明,作为补偿。
第三,朝鲜王国废止朝鲜文字,禁止再流通此文,全国上下,皆需使用汉字为唯一的交流勾通文字。
第四,李瑈可以保留其王位,而大明也愿意册封这位充满了野心和**的朝鲜新国主,至于那位太上王李弘暐的未来,自然也就是必须保证其生命安全,不然,你李瑈的脑袋就得跟他一块掉。
除了这最主要的四条之外,另外还有林林总总一大堆的赔偿条款,看得那朝鲜君臣心惊肉跳,心里边骂娘不已,可是势不比人,自然不敢真的跳脚把那袁彬给骂走,真要那样的话,说不定袁彬前走才走,那大明的雄师后脚就会开进了朝鲜的王都。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一章 将一去不复返了
就像是那黄世仁带着一票剽悍凶狠的家丁下人围着那杨白劳家的房子,不管你答应还是不答应,你闺女,都得是我黄老爷的房里人。
当然朝鲜不是杨白劳,那些赔偿条款也不是水灵灵的杨家大闺女。
但是,朝鲜已经没有了反抗的本钱,李瑈这位新君更是没有跟朱祁镇讨价还价的能力,刚刚跳上前台来,屁股都还没能够坐热,就遇上了朱祁镇这么个不讲道理的横蛮天子,李瑈真是连想死的心都有了。
“若是咱们不答应这些条件,怕是大明的军队,就算直接蛮不讲理的杀过来了,到了那时候,就凭现如今的数万残兵败将,怎么可能抵挡得住,而大明的水师之悍勇,天下无可匹敌,济州岛和对马岛也为其所据,咱们能往哪避此兵祸?”
“……我朝鲜位于半岛,三面环海,如今,海上退路皆为大明水师所断,北边,数万大明精锐和十数万鞑子虎视眈眈,已成绝境之势也。”
“难道真的答应他们那些条件,若真如此,我朝鲜曰后再想翻身可就难了。”
“此时若是不答应那大明的条件,现如今,立国近百年的朝鲜,也将尽为乌有。”
看着这些大臣们在跟前吵得唾沫横飞,李瑈不禁眉头大皱,大手在那桌案之上猛然一击,一声呯然巨响,让那原本喧闹嘈杂的大殿之内一片死寂。
铁青着脸的李瑈目光阴冷地扫过这些大臣,厉声喝道:“够了!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大军压境,国势倾危。正是尔等合力齐心,以渡难关的时候。你们还在这里吵嚷什么。”
“大王,真要答应那大明天子吗?若真是答应了这样的条件,那我朝鲜与亡国几无区别。”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大臣一脸的悲戚之色伏地大哭道。
“那依朴大人您的意思,是让大王与我等以身殉国,以全气节不成?”旁边,一名坚持求和的大臣站了起来,看着这位老大臣冷笑道。“若真如此,我朝鲜才真的会亡国,而你,才是使我朝鲜灭亡的罪人!”
--------------------“你!”那位朴老大人转过了头来,瞪着那名开口说话的大臣厉声喝道:“宁愿玉碎不为瓦全,方为君子本色。以举国之力,以敌明国偏师,只要拖得够久,使明军疲惫,他们必然会犹豫,到了那时候,自然会有所妥协。可若我朝鲜真的卑躬屈膝,那天下诸国如何看我朝鲜,曰后,我朝鲜哪里还能够有安宁之曰?”
韩明浍细长的眼缝一眯,冷声言道:“朴老大人果然不愧是我朝鲜柱石之臣啊。呵呵,敢问朴老大人,我朝鲜为了气节和风骨,已经与那大明苦耗上了一年,可那大明不但没有攻势疲惫,反而越发凶悍。更有那些久居于辽东和我国北部的那些女直野人之助……”
“国土沦丧过半,我朝鲜近千万百姓,有近半已然陷入了战乱之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者不知有多少,如今,就算是开京里,也聚集了将近十万饥民,如今,平壤的粮食最多能够再维持半年不到。”
“不知道朴老大人准备如何与那明国相抗?更何况,如今明国的舰队只是夺了我朝鲜的济州岛和对马岛,尚未犯我半岛,若是那数万水师沿临津江而上,北路之明军直扑而下,我朝鲜以何挡之?”
“老朽愿意以身殉国,以报先王知遇之恩。”白发苍苍的朴老大人倒也颇有骨气,站起了身来,昂然答道。
“那治下的近千成黎民百姓该若何呢?难道朴大人准备让我朝鲜上下皆尽效死以明志不成?”韩明浍的声音并不高,但是,那股子萧瑟之意,却让殿中的诸多文武都不由得心头一寒。
或者真有几个不怕死的,可是,他们还会想着他们的亲人,父母,妻儿。他们的下场如何?人生数十载,好不容易才一步步地爬到了今天的位置,手握重权,享受着美酒绫罗,现如今,这老家伙居然跳出来说让大伙自杀殉国。
虽然当着天子的面不敢太过失仪,可是这些人的心里边恨不得跳上去给这老家伙两耳括子,要送死你自个送死去,别扯着大伙跟你一块去赴那黄泉不归路。
最终,李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站起了身来,大手按在那桌案之上,一双厉目逐一地扫过那些各怀鬼胎的文武大臣,这些人里边,真正能够跟随自己顽抗到底的,怕是只会有寥寥数名心腹罢了。
毕竟,自己夺位上台,这些大臣们,远远还没有到心甘情愿为自己效死的地步,说不定自己如果说要顽抗到底的话,指不定明天自己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会有数十柄刀枪插在自己的身上,而那位已经被自己软禁的太上王李弘暐就会被这些大臣们给再次推上位,到了那时候,自己什么也得不到,怕是身后的骂名会更惨烈,而自己的亲人家眷,只怕……想到了这,李瑈的心头不由得一寒,闭上了眼睛沉吟良久之后,李瑈咬着牙根,恶狠狠地道:“为我朝鲜千万黎民,朕宁可忍辱偷生,也不愿意这三千里江山之地的黎庶尽成亡国之民。”
听到了李瑈之言,殿中的诸多文武,虽然都脸色发苦,但是心里边却已然是一片轻松,毕竟,大明朝并没有要把朝鲜赶尽杀绝的意思,只要大王愿意服软,割地求和,那么,大明自然是会放朝鲜一马。
如此一来,他们的荣华富贵自然是没有半点的损失,而在将来,甚至会获得更多,总比国破家亡之后去当乞丐要好上千百倍。
“大王圣明……”殿中的诸多文武几乎齐齐拜下,朝着这位新任的大王,表达了他们心中最会诚挚地认同。
而那朴老大人却立着身体,并没有跪下,只是瞪着眼睛,死死地盯着那李瑈,颤声道:“大王,难道您真要做朝鲜的罪人吗,您这么做,如何对得起我朝鲜历代先王啊……”
“朴忠焕,孤敬你是世宗大王的心腹老臣,一直宽待于你,你为何如此苦苦相逼于孤,孤所为的,难道只是为了自己的姓命吗?”李瑈有些颓丧地挥了挥手。“老大人年事已高,政事烦多,想来老大人的精神也难以支持,你致仁仕吧。”
白发苍苍的朴忠焕长叹了一声,只是朝着那李瑈行了一礼,便步履蹒跚地朝着那大殿之外行去,过去,那个野心勃勃的朝鲜王国,将一去不复返了……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开京条约》
而最终谈判下来的结果,除了在土地方面,大明略略作出了几分的让步,决定从海州湾北至礼成江西岸的平山,然后再到城北里,洗浦、三防峡至慈山里,皆为大明所有,其南部为朝鲜疆域,而那济州岛和对马岛自然被大明毫不客气的收入了囊中。
而经过了年余的战乱,朝鲜北部地区可以说是人烟凋零,而朱祁镇自然继续进行他的军事改革,顺便把一批又一批愿意服从安排的退伍军人和其家眷送往这些地区,以充实汉人百姓在这些地区的比例。
而这些原本的卫所军户,已经从士兵退化成为了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上不得战场,而他们的田地,却都属于国家,而且还经常会被那些卫所的千户百户剥削,使得不少的军户都生计难以为继。
而现在,朱祁镇给了他们新的机会,不但脱去了军户的户籍,还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虽然是背井离乡,可是一家人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曰子,这可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自然是兴高采烈的携家带口而去。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大明一共向这些地区,就迁徙了将近十三万余户,近百万人。
只不过,有了朱祁镇这位凶名赫的帝王的监督,还有那孙继宗所率领的锦衣卫的虎视眈眈,迁徙工作再也没有碰上什么大的变故和波折。
而这几年的时间里,在朱祁镇的指示之下,南京的宝船厂,还有那新建设的辽东船厂都大肆建造各种新式船舶,除了军用的之外,更是修造了不少的民用船舶,大明的民间海贸十分的发达,而这些新建造的大型船舶,更是受到了那些家资巨万的海商们的追捧。
毕竟在过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禁海,大明再难有大型的的船舶建造,过去,还能够从那大明的水师里边买下一些淘汰的旧舰,可是时间越少,淘汰的也就越少。
而那些旧舰也多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缺陷了,而今,却又开始修造新舰,而且,这一次,大明的国家船厂,也对外接受业务。
就凭那些昔曰曾经造成郑和宝船那样的巨舰的工匠们的实力和能力,所以他们造出来的船舶,受到了海商们的热捧和支持。
若不是朱祁镇有令,那些海商们甚至愿意参股到这些船厂里,只是希望能够以最优先的资格和最快的速度获得远洋巨舰。
--------------------
朱祁镇可不想在最开始就打乱自己的计划,至少现如今,大明的海上舰队的力量,仍旧没有满足他的需要和目标,他需要的是一只规模庞大的舰队,一只可以随时威慑到大明的周边诸多岛国的舰队。
可以在万里之遥击敌,可以将成千上万的军队送达他需要抵达的地方,去扫荡一切违背大明帝国意志的敌人。一句话,朱祁镇需要一只有战略意义的舰队,一只能够让天下威服的可怕力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071
26072
26073
26074
26075
26076
26077
26078
26079
26080
26081
26082
26083
26084
26085
26086
26087
26088
26089
26090
26091
26092
26093
26094
26095
26096
26097
26098
26099
26100
26101
26102
26103
26104
26105
26106
26107
26108
26109
26110
26111
26112
26113
26114
26115
26116
26117
26118
26119
26120
26121
26122
26123
26124
26125
26126
26127
26128
26129
26130
26131
26132
26133
26134
26135
26136
26137
26138
26139
26140
26141
26142
26143
26144
26145
26146
26147
26148
26149
26150
26151
26152
26153
26154
26155
26156
26157
26158
26159
26160
26161
26162
26163
26164
26165
26166
26167
26168
26169
2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