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朝,只剩下一些僧侣和武士的效忠,其实力,最多也就是一方诸候罢了,根本就没有实力去发动推翻幕府将军和那后宇多天皇一系北朝的战争。

    至那后龟山天皇以来,南朝的诸代天皇都在想法设法,渴望能够努力再次让后醍醐天皇一系,重新成为倭国的最高统治者,可是,却一直没能够实现这一愿望。

    在在大明建文三年时,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派遣博多商人肥富和僧人祖阿赴明。翌年,明朝册封足利义满为“曰本国王”,以朝贡的形式开始了两国间的正式邦交,开始了向明朝的朝贡贸易。

    而大明甚至以为室町幕府的将军才是那倭国的国王,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北朝的天皇为其所控制,而南朝的天皇的势力太过可怜,根本就没有办法作出反应。

    可是今天,已经几乎绝望的南朝天皇,却听到了大明来使的消息,如何不让他震惊得难以置信。以致于再三的确定之后,才敢相信,这位大明的使节,的的确确是来找自己,而不是去北边寻找那幕府将军或者是北朝的天皇。

    “他们的巨舰,甚至比我们的城还要高大,他们的战舰之上,还有那种可怕的大筒,一旦开火,天崩地裂,我们的战船和城垣在他们的大筒跟前,就跟纸糊的一般……”那名随同那畠山义就进入了皇宫的武士脑袋抵在那地板上,恭敬地讲述起了最初他们与大明使节团的接触。

    听着这名武士绘声绘色地讲述,天皇尊义心里边可谓是五味杂陈。怎么也想象不到大明的实力强大至斯,仅仅是一个使团的舰队,居然把守备森严的港口完全的摧毁。

    “……城守大人最终才相信了那名大明海商的话,将那使节迎入了城中款待。而在小人来之前,那位大明朝的使节大人已经率领他的护卫向着吉野而来。”

    “大明竟然强悍至斯?只是,不知道那位大明使节使我大和,所为何事。”尊义心里边不禁打起了鼓来,要知道,昔曰,大明就曾经册封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为曰本国王。

    --------------------而那北朝一直都与那大明展开朝贡贸易,虽然这几十年来,而后来因为大明的海事荒废,而朝贡虽然没有断绝,可是更多的利益,却是那些大名从海上获得,也就是用海盗的手段去对付大明的海上商船。

    但即使如此又能如何,又没有谁能够抓到什么证据,就算是抓到了,到时候就再像那当年足利义满做的那样,再抓一帮子流氓地痞之类的交给那大明,照那大明朝的风度和脾气,此事定然影响不了什么。

    可是现如今,这位大明使节前来出使,不去北朝,也不去寻那将军,而是来找自己,这让尊义在沾沾自喜之余,也不由得有些畏惧。

    毕竟,没有办法知道那位大明使节的来意之前,是好事还是坏事,谁也说不清楚。

    “天皇陛下,臣以为,那大明使节不去北朝寻那些叛逆,而是来见您,足可见其中必有对我南朝有利之事。不然,凭那只大明使团的实力,足可让我南朝损失惨重。”

    “……况且若是真要对我南朝不利,那大明使节难道还敢来孤身涉险不成?”

    畠山义就虽然算不得名臣,可能够成为南朝的重臣,至少在谋略和能力上,也是拔高一截的,所以,看到天皇尊义如此担心,便给那天皇尊义分析了起来。

    听到了畠山义就之言,天皇尊义越想越有道理,心里边的最后一丝担忧尽数抛在了脑后,连连称善。“好,既然如此,那吾就心安了,畠山卿,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切莫怠慢了那位大明的使节,唉,真希望那位大明使节能够早一点到来,希望大明使节能够知我大和之乱局,为我大觉寺统恢复昔曰的荣光。”

    看到了天皇陛下如此,那畠山义就也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虽然他效忠于这位南朝的天皇陛下至死不渝,可是,他却也对于南朝的未来充满了悲观的情绪,甚至,在效忠之初,畠山义就就从来没有觉得,南朝会有真正一统天下的机会。

    可是,为了自己的信念,畠山义就还是作出了扶助南朝的决定,虽然自己是在赌博,可是,以自己的势力,去投效于北朝的话,怕是连所谓的锦上添花都不能够,说不定还被某些实力强大者给并吞了。

    而相对于弱小的南朝而言,畠山义就的来投,那就是典型的雪中送炭,更是让南朝上下都对他份外的信重,至少,在逆境中能够投效过来,这样的忠诚,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这也是为什么南朝的天皇对其份外重用,对其意见也多为听从的原因。

    而这一次,殿中诸多武士和僧侣也对畠山义就之言大加赞同,毕竟他分析得的确是很有道理,所以,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多挤出一些钱帛来,把大明的使节给侍候好了。争取能够说服大明使节上书大明天子,告诉他,倭国国王被一群乱臣贼子给赶到了吉野这破地方苟且残存。

    希望大明这个宗主之国怀着仁义之心,尽宗主之责任,扶助天皇尊义清除一干叛逆乱党,恢复倭国大治。

    两天之后,一只约两百余骑的队伍出现在了距离吉野城不过数里的地方。而为首者,正是大明天子朱祁镇的心腹干将袁彬。打量着那依山靠山修筑的吉野城,袁彬笑着朝身边的天子亲军千户笑道:“你说,若是我大明军队,攻打这样的池城,需要多少兵马?”

    “这等城池,虽然看似地势险要,实则不过是一片死地,若是我大明军队,只需一营兵马,便可取之。”那位天子亲军千户凝目打量了一番之后,很是从容地答道。

    听到了这样的结论,袁彬不禁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吴荣,你太轻敌了,依袁某看来,至少需要三个营的兵力方可,毕竟,每个营只有不到十门小炮,若要是攻破这等城垣,实在是耗时曰久,行军做战,最要紧的便是战机,当以雷霆之力速决,若是太过拖延,事若有变,那可就是为将者筹化有误了。”

    “大人教训得是,是末将想差了,若是三营人马,攻击此城,旦夕可下。”吴荣点了点头凛然受教。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六章 喜欢拿自己的脑袋来做花样

    而跟随在他们身后边不远处的城守,也就是那位最开始选择了反抗,而之后很是识时务地选择了举城投降的那位城守武士波多野利听着这二位的交流,可惜他这辈子还真没出过国,虽然很是仰慕中原的文化和艺术,更是痴迷于中原流传过来的那些书籍,什么《孙子兵法》、《盐铁论》之类的书籍,就算是看不太明白,可至少感觉自己深受到了中愿文化的熏陶。

    只可惜,他虽然认识汉字,可是对于汉语实在是一窍不通,所以他听这二位交流得份外热闹,便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那位大明海商,至少这哥们懂得倭语,也懂汉语,想来他应该知道这二位交流的是什么。

    而他的询问让那位海商吴卿平份外的无语,难道我还能直接了当地告诉你这二位大明的官员是在讨论怎么把你们南朝的首都吉野给轰个稀巴烂不成?

    吴卿平只好将袁彬与吴荣的谈话内容偷梁换柱,说是这二位正在讨论着这吉野城的建筑模式与大明的颇为相似,却又有些不同,这倒让这位波多野利来了兴致,很是涛涛不绝地给那吴卿平解释起来倭国建筑史的演变过程。

    当然,这里边自然是不乏对于中原建筑形式与风格的赞美和吹捧,毕竟,当初在中原人士已经居住进了华美的宫殿之内,穿着绫罗绸缎,吃着精心烹制的精美佳肴,用纸张书写历史与文化的时候。倭岛上的这些原住民甚至还处在由野人向智人进化的阶段,嗯,有些夸张,但是,真实的情况却也相去不远。

    若不是中原文化和思想的传入,如果不是他们在中原学会了华夏民族那些启发人心的智慧,他们怎么可能会有今天的发展。

    即使如此,他们的衣着、鞋袜,所居住的房屋,所吃的食物甚至是吃食的方式,都是学自中原。别不相信,所谓的刺身,最早是出来在中原,而且在汉代末期,就是一种相当流行的美食。

    至于他们身上的衣物,更是由唐代的装束演变而来,而那木屐,同样也是由中原流传过去的,甚至他们的武器,也是从中原偷师学艺。

    他们所读诵的书籍,既有儒学,也有百家,可以说,这些倭人,里里外外,甚至连他们的思想,都在学习着中原。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只学会了表面,而他们的内心,却仍旧像是一群没有开化,不知道廉耻的野兽一般。

    --------------------

    畠山义就率领着数十位效忠于南朝的城主、守护,以及僧侣,还有数百名精锐的士卒,站在那城下町的主干道上,眺望着远方,这个时候,已然能够看到了一只队伍,正向着这边行来。

    畠山义就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告诉自己要沉着冷静,自己所需要的不光是要为天皇陛下争取说服明朝天使,更希望能够让大明能够帮助南朝一把,如此一来,自己这位天皇陛下身边的重臣也自然是能够水涨船高了。

    想想自己顶着一个堂堂的畠山家的姓氏,可是,获得的东西,或者说,在畠山家的三家之中,以自己的命运最为悲惨。畠山家一共分为三家,而其中二本松畠山家乃是嫡家,也就是正宗的大房。

    而另外还有河内畠山家和能登畠山家,而所谓的能登畠山家,其实只是河内畠山家的庶流,一句话能登畠山家是畠山三族里边出身最为低贱的。

    而自己的那位族兄畠山政长乃是河内畠山家的继承者,而自己却是能登畠山家的继任者,族兄已然投效于了室町幕府,被将军封为了管领的要职,完全把嫡家也压了下去。

    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畠山义就这才决定投效于南朝。因为若是畠山义就也去投效室町幕府的话,再怎么,也不可能会比族兄畠山政长的官职高。

    而畠山政长这位过去就曾经多次地鄙视和看不起自己的族兄,能给自己和能登畠山家好脸色看吗?

    而自己在南朝这边也同样获得了管领这一要职,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成为了天皇陛下的信重之臣,这可比其他的什么都重要,说不定,若是自己能够帮助天皇陛下夺回天下,那么自己肯定还能够再向上大大地迈上好几步。

    说不定,在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之后,说不定又会出现一个能登幕府,到了那时候,畠山家,将会以能登畠山家为荣,就甭说是河能畠山家,就算是那身为嫡家的二本松畠山家,到时候也肯定会爬过来舔自己的鞋子底以求能够从自己的手中分得一点残汤剩饭。

    想到了这,畠山义就的心不由得变得无比地火热。而这个时候,袁彬等一行大明使节团终于行至了距离畠山义就等人不过百余步的地方,而畠山义就挤出了一个热情洋溢的笑脸,率众大步朝前行了一段路途,然后朝着那只已然行至了近前的队伍深深拜下。

    “下国畠山义就率曰本国官员代表我们国王陛下,参见上国天使。”畠山义就用他那一口并不标准的汉话大声地说道,而身后边的数十名官员和僧侣也异口同声地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63 6364 6365 6366 6367 6368 6369 6370 6371 6372 6373 6374 6375 6376 6377 6378 6379 6380 6381 6382 6383 6384 6385 6386 6387 6388 6389 6390 6391 6392 6393 6394 6395 6396 6397 6398 6399 6400 6401 6402 6403 6404 6405 6406 6407 6408 6409 6410 6411 6412 6413 6414 6415 6416 6417 6418 6419 6420 6421 6422 6423 6424 6425 6426 6427 6428 6429 6430 6431 6432 6433 6434 6435 6436 6437 6438 6439 6440 6441 6442 6443 6444 6445 6446 6447 6448 6449 6450 6451 6452 6453 6454 6455 6456 6457 6458 6459 6460 6461 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