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元1637年的二月份开始,第八舰队就持续不断的炮击伊斯坦布尔。随后,第九舰队、第十五舰队、第十八舰队相继杀到,一起加入炮击的行列。到后来,又有更多的舰队到来,加入热热闹闹的炮击行列。一时间,伊斯坦布尔变成了白衣军海军的靶子,所有的舰队,所有的战舰,都要在此炮击留念。
本来面积还算很大的马尔马拉海,似乎又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战舰的迹象。战舰的数量众多,商船的数量也是那么多。没办法,海军工程队只好继续努力。随后,马尔马拉海周围的港口,也都被白衣军海军工程队一一扩建,作为后勤补给基地。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港口,就是布鲁萨(即后来的布尔萨)。布鲁萨依山傍海,风景秀美,保存有很多的历史古迹。如果细细搜寻的话,可以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发现数个不同王朝的气息。如果要说几朝古都的话,布鲁萨也算得上是一个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布鲁萨曾经是拜占庭帝国的首府,在奥斯曼帝国兴起以后,又曾经做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府。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除了伊斯坦布尔和大马士革,最大的城市就是它了。在白衣军到来之前,这座古老的城市,还有着足足三十万的人口。这在兵荒马乱,风雨飘摇的年代,是十分罕见的。
估计是历史上曾经见证了多次的王朝变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布鲁萨人对于白衣军的到来,也不是那么的抗拒。对于消除自己的屡教信仰,改信其他的宗教,他们也不是特别的抗拒。这一切,都和其他的城镇,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当地的居民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布鲁萨几乎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依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西元1637年五月份,高杰和毛十三先后到达前线。他们不约而同的将前线指挥部,都设置了布鲁萨。他们的到来,标志着白衣军对伊斯坦布尔最后的总攻开始。
……白衣军海军的持续不断的炮击,给伊斯坦布尔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整个城市被摧毁不说,欧洲联军的伤亡,也是非常大的。在155毫米榴弹炮之下,人的身躯,比一个蚂蚁强大不了多少。只要是处在杀伤范围之内的,都有可能遭受重创。
此时此刻,欧洲联军,正面临巨大的考验。
到底是继续在伊斯坦布尔抗击?还是尽快的撤回去国内?
如果他们继续逗留在伊斯坦布尔,就要继续承受白衣军陆军和海军炮火的无休止的狂轰滥炸。谁也不知道,白衣军的炮击,什么时候才会结束。目前看起来,白衣军的炮击,根本就没有结束的意思。他们留在这里,只能是不断的承受伤亡,不断的找死。
但是,如果就这样撤退回去的话,没有了伊斯坦布尔这个拦截前线,白衣军陆军,就会蜂拥而入,向欧洲各地发起攻击。到时候,西洋列强的麻烦就大了。谁也不知道,将来的情况会怎么样。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情况一定不会很乐观。有可能,会变得非常糟糕。
大家的目光,最后都集中在几个要点人物的身上。一个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个是法兰克国王路易十三。一个是普鲁士大公塞勒三世。他们三个,是欧洲联军的主要领导人物。一般联军的军事行动,都是他们三个人商量决定的。
单纯就陆军的战斗力而言,法[***]队的数量最多,战斗力也是相对较强的。在欧洲的历史上,法国一向都自认为是陆地之王。这是法国和德国屡屡争夺,屡屡爆发战争的基本原因之一。
这一次,法国和德意志,也在暗中较劲。除了路易十三亲自率领大军到来之外,法[***]队里面,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红衣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带来的五万十字军以及圣殿骑士团,都是虔诚的天主教教徒。他们的战斗力,也是相当强大的。
只可惜,欧洲人的军队数量,一直是个悲剧。他们的人口基数太少,能够抽调的兵源数量,始终不是很多。即使再三动员,法国也只动员了不足十万的军队。普鲁士大公只有不足四万的军队。古斯塔夫的军队,也不足五万。加上其他国家出动的军队,全部的欧洲联军加起来,其实也不到三十万。
(未完待续)
------------
【第863章】猛攻马赛和土伦!
作为对手的白衣军陆军,尽管总兵力只有十万人,不足伊斯坦布尔联军的八分之一。可是,他们拥有大威力的火炮,又有压倒式的海军优势,伊斯坦布尔守军,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其实,根本不需要白衣军陆军上岸,光是白衣军海军战舰的封锁,就可以让伊斯坦布尔慢慢的枯萎。当初,奥斯曼人就是用围困的办法,将君士坦丁堡攻克下来,然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的。
在之前的炮击当中,欧洲联军的伤亡,是非常惨重的。他们算是彻底的领教到白衣军炮火的厉害了。同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队本身的伤亡,也相当的惨重。可以这么说,如果白衣军陆军在这个时候大举登陆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但是,伊斯坦布尔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是他们最后的领地。就算他们明知道没有抵抗的能力,也必须在这里做最后的抵抗。
在开会的时候,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看了看四周,发现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都缺席了。看来,情况不是很妙啊。意大利人缺席了这次会议,就是因为他们担心,白衣军会在罗马登陆。在伊斯坦布尔还没有陷落之前,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回去部署罗马的防御了。
话说,在罗马帝国时代,意大利人曾经辉煌无比。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古罗马军队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在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候,疆域横跨了欧亚非等三个大洲。但是,现在,他们已经非常的衰弱了。
这次西洋列强派遣军队增援伊斯坦布尔,意大利派来的军队,只有不足三千人。率领军队的,乃是一个年老的上校,连一个将军都没有出动。而这三千人的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也是奇葩。由意大利军队驻守的阵地,基本上就没有守住过的。
由于意大利军队的奇葩表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高层,也是哭笑不得。他们只好将意大利军队放在最后方,纯粹就是养老的姓质了。用瑞典国王的话来说,就是撒泡尿都不能让意大利人在旁边站岗。因为,说不定就在撒尿的瞬间,敌人就冲上来了。而意大利人,他们一定会跑得比兔子还快的。
同时缺席会议的,还有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一样,都是自顾不暇了。
白衣军屯兵地中海,受到最大威慑的,自然是西班牙人了。谁叫他们距离白衣军最近呢?谁叫他们处在伊比利亚半岛这个突出的位置呢?谁叫他们距离直布罗陀海峡最近呢?更重要的是,谁叫西班牙这时候看起来最好欺负呢?
直布罗陀海峡已经被白衣军给硬生生的抢走了。这对于西班牙人来说,绝对是噩耗。白衣军海军就在西班牙人的眼皮底下活动,双方近在咫尺。谁能保证,白衣军下一步,不会横扫整个西班牙?一时间,西班牙国内,可谓是风声鹤唳,哀鸿遍野。沿海的民众,都纷纷的拖家带口,尽可能的搬迁到内地去居住。
对于欧洲这样的地方,沿岸地区,永远都是人口最密集的,永远都是经济最活跃的。在大航海时代的后期,沿海地区的城市和港口,也是海上贸易最繁华的。大量的财富,都是来自海上。然而,白衣军海军战舰的出现,却让地中海沿岸的所有港口,所有城市,都变得一片的凋零,根本看不到任何的商船。
为了国家的安全,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不得不穷兵黩武,另外组建了三十万的武装部队。加上原来的西班牙军队,西班牙总共拥有超过八十万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数量,不可谓不多了。对于一个小小的西班牙来说,八十万军队,绝对是人力资源的极限了。
但是,面对白衣军海军的大炮巨舰,面对白衣军陆军的凶悍炮火,西班牙军队的信心,的确不大。历次的战斗,似乎都在充分的表明,在白衣军的面前,兵力数量上的优势,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八十万的军队,未必是八千白衣军的对手。
为了自身的安全,腓力四世一直主张,欧洲联军不要进驻伊斯坦布尔,而应该集中力量于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亚平宁半岛(意大利)等地,防止白衣军的海军陆战队登陆。在他看来,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的危险姓,比伊斯坦布尔大得多。
腓力四世坚信,白衣军如果要进攻欧洲的话,一定会从意大利和西班牙两个地方发起进攻的。因为,这两个地方的防御兵力,是最薄弱的。如果白衣军真的在这两个地方上岸,西班牙军队和意大利军队,根本就不是气势汹汹的白衣军的对手。
除了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腓力四世还提醒法国人注意他们的马赛和土伦。这两个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白衣军攻击的目标。马赛是法国最大的港口,可以停泊万吨巨轮。而土伦是法国最大的军港,有相对完善的军事设施。这对于白衣军的吸引力,是非常强的。白衣军很有可能对这两个地方突然下手。
只可惜,腓力四世的警告,其他人都没有在意。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伊斯坦布尔。他们一心想要在这里阻止白衣军进入欧洲。他们一度忽略了白衣军海军的存在。等他们想起腓力四世的警告时,欧洲联军已经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了。
三天的军事会议,没有任何结果,没有达成任何的协议。所有参会的人员,对目前的局势,都提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谋略,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最终,高层会议无奈的做出决定,撤离伊斯坦布尔。这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奥斯曼帝国。压死奥斯曼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降临了。
西元1637年七月份,欧洲联军悄悄的撤离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皇室主要成员,逃往遥远的法国巴黎。剩下的守军,一哄而散。随后,白衣军正式进占这座古老的城市。这意味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式灭亡。绿教,也逐渐消沉。
西元1637年八月份,徐兴夏写信给白衣军前线指挥部,建议将伊斯坦布尔改名字为白石城。据说,在被白衣军的猛烈炮火反复的轰炸过后,伊斯坦布尔只剩下无数白色的废墟。在白色废墟的中间,仅仅残留着很多白色的石头。于是,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西班牙人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事实上,在攻打伊斯坦布尔的同时,白衣军已经将目光指向了西班牙和意大利。他们一度建议,尽可能的将西班牙和意大利拿下来。因为,从后勤支援的角度来说,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比较适合发起攻击。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白衣军海军在地中海的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可以直接攻击的区域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的目标越来越多。西班牙和意大利,暂时被放到了一边。西元1637年年底,白衣军选定的攻击目标,有三个。首选者,是法国的马赛。其次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意大利的热那亚。
在此之前,地中海的各个岛屿,都已经被白衣军海军控制。包括意大利属下的撒丁岛,法国属下的科西嘉岛,西班牙属下的马略卡岛等地。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海军,都已经被白衣军海军消灭干净。现在的地中海,看不到任何敌对的船只。
马赛之所以会被白衣军选中作为首要的攻击目标,主要是因为它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有着非常良好的自然条件。根据情报,马赛可以同时停泊超过三十艘的大型船只。经过扩建以后,可以同时停泊超过两百艘的大型船只。这对白衣军海军来说,吸引力的确是很强很强的。他们需要这个港口作为海军基地。
而且,马赛和土伦距离很近。如果说马赛是纯粹的商业港口,那么土伦就是纯粹的军事港口。土伦原来是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海军基地,自然条件同样非常良好。经过简单的扩建,就能停靠超过一百艘的大型战舰。白衣军海军简直太喜欢这里了。
从白衣军陆军的角度来说,控制马赛和土伦,也是好处多多。因为,在马赛和土伦上岸以后,可以向多个方向展开攻击,都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后勤补给会出现不足的状况。
从马赛出发,相悖,可以攻击巴黎。向东,可以攻击意大利。向西南,可以攻击西班牙。也就是说,白衣军陆军一旦在马赛上岸,就等于是插上了翅膀,想飞哪里就飞哪里了。
马赛距离巴黎只有区区四千里,中间几乎没有什么障碍。白衣军一路攻击前进,顺利的话,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杀到巴黎。一旦白衣军攻克巴黎,欧洲的陷落,就指曰可待了。
最终,白衣军海军和陆军的高层人员,在撒丁岛进行了协调。出席会议的,有白衣军海军第一副司令陈多海,白衣军军务部副部长迟虎。协调会议一致决定,将马赛和土伦,列为首要的攻击目标。随着作战计划的展开,白衣军各部队的调动,越来越频繁。
高杰和毛十三两人的部队,正在从伊斯坦布尔继续西进。他们的部队,暂时是不能调动的。因此,白衣军出动的,乃是驻守天竺的部队。在西元1937年的年底,迟虎和张全复,分别率领各自的部队,从天竺的各个港口登船,前往地中海。
西元1638年的春天,白衣军登陆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经常有大船大船的白衣军士兵,到达地中海的各个岛屿。他们在一个个的岛屿上进行集结,进行基本的登陆训练。而白衣军海军的战舰,在马赛和土伦周围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白衣军完全没有掩饰军事行动的意思。他们在准备攻击马赛和土伦的同时,也对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意大利的热那亚等港口,展开了试探姓的攻击。其实,白衣军海军有完全足够的兵力,同时攻克这三个港口。只可惜,由于后勤运输的限制,白衣军陆军却暂时没有这个能力。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2139
42140
42141
42142
42143
42144
42145
42146
42147
42148
42149
42150
42151
42152
42153
42154
42155
42156
42157
42158
42159
42160
42161
42162
42163
42164
42165
42166
42167
42168
42169
42170
42171
42172
42173
42174
42175
42176
42177
42178
42179
42180
42181
42182
42183
42184
42185
42186
42187
42188
42189
42190
42191
42192
42193
42194
42195
42196
42197
42198
42199
42200
42201
42202
42203
42204
42205
42206
42207
42208
42209
42210
42211
42212
42213
42214
42215
42216
42217
42218
42219
42220
42221
42222
42223
42224
42225
42226
42227
42228
42229
42230
42231
42232
42233
42234
42235
42236
42237
4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