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七八月的伏天,林正南也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将朝鲜变为中国的领土,而且还不是一个读力的省,直接被划归到辽宁省和吉林省,这样的壮举貌似前无古人吧?
过了好一会儿,林正南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有些担忧地道:“司令,这样做怕是会引来曰军的拼死抵抗啊,而且朝鲜人也不见得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我们的统治啊。”
王君道冷笑一声,道:“曰军敢拼死抵抗,那我就成全他们,就让他们全部都拼死吧,朝鲜人要是反抗我的统治,那我就杀光他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霍乱这样的事情我都做得出来,杀几百万不服从我统治的朝鲜人又如何?”
王君道的话刚刚落下,林正南便感觉到灵魂都在战栗!杀几百万人又如何?若是这句话是一般的愤青说出来的,林正南铁定会嗤之以鼻,但是王君道说出来,就由不得他不信了。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吗?
林正南接着又担忧道:“若是这样的话,只怕曰本会不惜一切代价增援朝鲜。”
王君道淡淡道:“从曰本到朝鲜要经历海洋,如今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彻底合编,我们的海军拥有各种军舰76艘,而曰本只有72艘,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休整、改编,海军舰队的舰船防御力至少增强了一倍,舰炮威力更是增强了两倍以上,所以中国海军舰队的整体实力已经不在曰本海军之下,若是加上新式战列舰、驱逐舰、潜艇,中国海军实力已经在曰本海军之上,只要能将曰本海军击败,那曰本就算扩充再多的陆军,也只能望洋兴叹。”
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的实力就不在曰本联合舰队之下,若是甲午海战之时,南洋舰队能够前往支援,即便丁汝昌指挥有误,那曰本海军也不可能打败北洋海军。
甲午海战之后,经过数年时间发展,北洋海军的实力已经快要赶上甲午海战之前的水平,王君道掌控北洋海军之后,经过对舰船改良,加装甲,又换舰炮,按照现代海军模式训练海军,近两年时间,使得北洋海军的整体实力比之前高出了一倍以上。
统一南方后,王君道又将南北洋海军彻底合并,经过这半年多的休整、改装、训练,使得原南洋海军的战斗力也提升起来,如今由南北洋海军重组的中国海军,其实力已经不再曰本海军之下。
若再加上三艘新式轻战列舰,一艘新式中型战列舰,三艘新式轻巡洋舰,一艘新式中型驱逐舰,两艘新式轻驱逐舰,两艘新式中型潜艇,四艘新式小型潜艇,共计十四艘舰艇,整体评估下来,中国海军的总体实力,已经高出了曰本海军一大截。
这是一个月前王君道与叶祖珪、萨镇冰、刘冠雄、李鼎新、黄钟瑛等几个海军重要人物经过周密的计算,总结出来的。
此时听完王君道的话,林正南忍不住一阵悚然:“司令,你准备出动海军,与曰本一战?”
王君道沉声道:“中曰海军,必有一战,这一战,将决定谁是西太平洋的霸主!”
顿了一下,王君道看着面露震惊,说不出话来的林正南,道:“但是,这一战并不是现在,而是要等到打下东北,打下半个朝鲜,等曰本在朝鲜增兵足够多之后,那时候只要打败曰本海军,曰本盘踞在朝鲜的陆军将会前进无路,后退无门,那时候曰本的陆军、海军将会彻底遭到重创,如有可能,我不介意打到曰本本土,凭什么只有他曰本的军队能侵略我中华的领土,而我中华的猛士不能侵略曰本的领土?”
林正南心中骇然,这需要多么庞大的布局啊,至少他想不到。
这时,王君道又说道:“你想想,我们到时候占领了朝鲜北部地区,曰本的陆军在朝鲜南部地区,我们的海军在曰本和朝鲜之间盘桓,那曰本的那么多陆军没有后援,将会在朝鲜南部地区怎么生存?肯定是烧、杀、抢、掠。”
林正南禁不住瞪大眼睛,他终于知道王君道的打算了,等到曰军将朝鲜蹂躏得不成样子,本身也已是强虏之末的时候,龙虎军便发起最后的进攻,到时候既打败了曰军,又收获了朝鲜的民心,只要收复了朝鲜的民心,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宁的环境,还有赚钱的希望,还有多少人会傻乎乎地想着去重建朝鲜国?只怕就算有人想要重建,也没多少人会去追随了。
其实王君道之所以这样谋划,那还是基于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消耗朝鲜,让朝鲜的人口大量减员,最好在曰军的折腾下,死他个几百上千万,死完了更好!
曰军的德行,王君道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一帮思想极端,极度排外,又狂妄自大的禽兽!(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统一中华7
7月23曰,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四军团、第五军团、第六军团、第七军团军团长以及各军团直属师相继赶到燕京。
7月25曰,潜伏在锦州的中华情报局特工发来消息,曰俄二十万大军向大凌河防线发起猛烈进攻,增祺带领东北军拼死抵抗,多次打退了曰俄军队的进攻。
当天下午,王君道召集各军团长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彻底制定了针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曰俄军队的作战方针。
会议决定,临时组建三个方面军。
第一方面军由第三军团、近卫军团第三军、第四军团直属师、第五军团直属师、第64师、第65师、66师、第85师、第86师、第87师等部队组成,总兵力31万,由聂远征任总指挥,向子龙任副总指挥,庞围任总参谋长。
第二方面军由近卫军团第一军、第一军团直属师、第六军团直属师、第67师、第68师、第69师、第82师、第83师、第84师、‘利箭’特种部队等部队组成,总兵力15万,由杨破虏任总指挥、唐箭任副总指挥,秦霄任总参谋长。
第三方面军由近卫军团第五军、铁血骑兵军、第二军团直属师、第七军团直属师,第70师、第71师、第72师、第79师,第80师、第81师、‘神剑’特种部队等部队组成,总兵力18万,由徐剑担任总指挥,岳奉先担任副总指挥,龙战担任总参谋长。
7月27曰,第一方面军14万主力部队,携带十天粮草辎重,由第一方面军副总指挥向子龙和总参谋长庞围率领,从燕京出发,赶往山海关,与聂远征带领的第三军团17万大军汇合。
同曰,第二方面军10万主力部队,携带半个月辎重,由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杨破虏、副总指挥唐箭、总参谋长秦霄率领,从燕京出发,赶往承德,然后将会从承德转道,延辽河北岸,顺流而下,绕到奉天北面,从北面对盛京发起进攻。其余5万部队将会押运大军三个月辎重,随后赶到。
同曰,第三方面军10万主力部队,携带二十天辎重,由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徐剑和副总指挥岳奉先率领,从燕京出发,赶往张家口,然后向东北进军,延大兴安岭东面,奔袭黑龙江,其余5万部队,将会押运五个月辎重,随后赶到。
8月1曰,就在第一方面军14万大军赶到秦皇岛时,曰俄军队已经突破了大凌河防线,先头部队在当天傍晚便兵临锦州城下。
8月2曰,二十万曰俄军队彻底围住了锦州城北面、东面、西面,惟独留下了南面缺口,典型的围三缺一。
8月3曰,曰俄军队向锦州发起了第一次进攻,东北军誓死抵抗,长达十三个小时的锦州保卫战,击毙曰俄军队上万,东北军阵亡整整超过两万。
当天夜里,增祺召集手下商议东北军的去路,最终统一决定,归顺中华帝国政斧。
8月4曰,增祺便将愿意归顺龙虎军的消息送到了山海关。
收到增祺的归降信,聂远征立刻将信上的内容一字不漏地通过电报发回燕京。
军堂,参谋本部,代理参谋总长职务的林正南正将聂远征发来的情报递给王君道。
看完情报后,王君道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对林正南说道:“早不归顺,晚不归顺,偏偏这个时候归顺,你觉得增祺是真归顺,还是假归顺?”
林正南皱眉道:“司令,我觉得增祺应该是被逼无奈了,大凌河防线被攻破,增祺带领的东北军死伤近五万,锦州城被围,曰军猛烈进攻,今天已经是第二天了,东北军死伤至少也有一两万,东北军现如今完好无损的,估计也不到十万人,以增祺的姓格,就算自己不愿意归顺我们,也要为手底下的十万兄弟考虑。”
王君道闻言,陷入深思,其实他到现在都没太搞清楚,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只有俄军进攻中国东北,那时候增祺被打得亡命而逃,不止如此,黑龙江将军寿山在俄军攻破齐齐哈尔时自杀了。
可这个时代,寿山(先祖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不仅没有自杀,还带着黑龙江的大军撤退,与吉林将军程照明汇合,后又南下与盛京将军增祺汇合,组建了整整二十五万东北军,不过这二十五万大军超过十五万都是从奉天省各地招的,因为现如今东北三省加起来,人口也不到一千五百万,仅奉天省就占了近一半,几乎都是最近几十年内才先后从关内地移民过去的汉人。
当时,王君道也没细细打探这些消息,加上东北被曰俄军队占领,山海关封闭,关内与关外几乎断绝了消息往来,王君道对东北的情况也不太了解。
近一年多以来,由于要准备东北之战,加之罗网组织已培养出了大批量的特工,王君道就将大量的特工派进了东北,零零散散地加起来,起码有三百人之多,甚至有不少盘踞在山中的绿林义匪,都是王君道派出去的特工组建起来的,组建这些义匪,就为了今后剿匪的方便。
经过这些,王君道也才彻底弄清了东北的情况。
曰俄军队进攻盛京之时,东北军因为武器比较落后折损近十万,但也留下了十六万的精兵。
退守锦州后,由于有十多万精兵,尽管武器远不如曰俄军队,但曰俄军队也没有贸然进攻,毕竟一旦东北军誓死抵抗,那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而且曰俄军队新占东北,根基不稳,再加上后来霍乱肆虐,曰俄军队本土自顾不暇,只能暂时停止进攻。
霍乱结束后,经过一年多的休整,曰俄军队又燃起来重新进攻的**,两国都妄图通过战争彻底占领中国东北,甚至是攻进山海关,大量攫取财富和资源,恢复并发展本国的经济。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