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江东霸主

    公元184年,汉光和六年,八月十五,南皮城破,北疆俘虏黄巾军八万多人,程远志战死,冀州黄巾军除了攻打魏郡的十多万兵马外,短短半月时间,彻底被扫清,从此也可以看出,黄巾军的战力确实不堪入目。

    但问题是,既然黄巾军这么水了,统帅数十万精锐的三路大军,为何连连败北?难不成大汉仅剩的精锐军队,也变成了水货吗?

    不然,其实除卢植的西路军败的凄惨外,皇甫嵩和朱儁的两路大军损失并不大,皇甫嵩如今更在蓝田与函谷关的董卓形成掎角之势,将张角的贼军死死的压制在函谷关之外,若无二路军压制,怕是张角早就率军打入司隶了。

    而朱儁虽然败报连连,但全因军粮的不足上,毕竟如今洛阳被封锁,曰夜遭受战火,而豫州线的陈王自己粮草都不够,怎会给朱儁送去?至于中原和扬州果断无视吧,这些地方还都是黄巾军的地盘。

    在这样无奈的情况下,朱儁只能自力更生,边打边筹集粮草,算是古今少有了,不过好在的是,自从黄巾军彻底败坏后,士族门阀的心再次归到大汉身上,朱儁大军所过之处,一般都会得到士族门阀的援助,少则敌军情报,多则粮草衣甲,可谓军民同心了。

    如今黄巾军和大汉王朝的兵力对比虽然还悬殊,但战力却越拉越大,尤其是天赐军加入后,黄巾军的微弱战力,显得更加突出,只是因为担心双方混战伤亡过大,否则平定冀州,连半个月都不需要,主要浪费就是浪费在行军上。

    张角的西路讨伐军有六十万人马,张梁三十多万,南阳的张曼成十五六万,张宝六十多万,中原各路黄巾包括在青州肆虐的管亥所部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六万,总数超过三百万!!

    而官军呢?函谷关董卓的二十万西凉铁骑,蓝田县皇甫嵩的八万北地郡铁骑,荆州刺史丁原的十万精锐步卒,护卫京师洛阳的五万羽林郎加上五万北军,驻守新郑的陈王麾下十五万杂牌军,朱儁的二十多万冀州军和中原各州兵马,恩,还要加上刚刚南下勤王,半月左右的七十九万天赐军,兵力总数在一百六十多万。

    若无天赐军的加入,汉军的数量连黄巾军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不过不能否认的是,汉军的战力却是完全超越黄巾军的,因为黄巾军中参差不齐,甚至五十多岁以上的老者也不少,但为什么汉军会连战连败?难不成汉军都是吃素的吗?

    其实最大的原因在粮草,黄巾军可以劫掠百姓,但汉军不可以,前面说过,大汉天下连年天灾[***],百姓家中没有余粮如何交粮?收不到粮食,官府的粮仓自然也就空了,一支大军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怎么大战?怕是连都走不动吧?

    其中情况最恶劣的就是原西路军董卓的二十万西凉铁骑,西凉如今已被占据长安的张角切断,根本就没有粮食送过来,后方洛阳又被重重围困,就算没被围,也送不出多少粮食,董卓本身又是普通小门阀,根本上不了汉朝上层社会,掠夺百姓,董卓不敢,抢豪门,董卓更不敢,又没人给董卓送粮食,所以董卓现在的情况很糟糕,甚至到了杀马充饥的程度。

    不过或许时间还没到,或许被卢植的行为感动了,董卓仍然死死坚守函谷关,不论张角派出的人马如何挑衅,如何劝降,董卓就是不松口,人来了就打,人跑就追,抢不到黄巾军的粮食,干脆吃黄巾军的尸体!

    董卓已经疯了,为了守住洛阳的西大门,完全发疯了,董卓此举,虽然贬褒不一,但不可不说的是,大部分人都为董卓忠心为国的壮举感动,甚至私底下,那些个担心被黄巾军私掠的司隶百姓,忍痛将家中余粮送到董卓军营中,有些人甚至把女儿嫁给军士的也不少,算是让董卓在司隶一带,结下了不少良缘。

    董卓真的宁死不屈吗?其实不然,因为董卓身旁有李儒,李儒已经看出,黄巾军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死守住函谷关,待得刘泰南下,黄巾军就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既然眼看就要得到胜利,眼看就要得到高官厚禄和让人无法想象的名位,董卓怎会傻傻的跑路?死也守住函谷关,这是董卓的的想法。

    开国功臣和救国功臣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开国最多被人敬仰罢了,而救国者,却能得到让人无法想象的声望,尤其是在大汉如今这艘破船上,能为未来打下无法想象的牢固基础,前面说过,董卓有野心,但董卓的野心主要是权倾天下上,董卓相信,只要这一战挺过去了,即使不上朝堂当个三公什么的,也能掌握大汉整个西部所有州郡,这与裂土封王有何区别?

    其实不止董卓的情况不好,皇甫嵩的情况也有点糟糕,粮食,皇甫嵩是不缺的,因为皇甫嵩本身就是门阀大族,想要调些关中门阀的粮食并不难,可难的是皇甫嵩如今的处境啊,前面有张角的六七十万大军,后面有随时准备咬一口的大金王朝大司马贾由,张梁虽然黯然退场,但贾由不是一般人物啊,那可是贾诩的弟子,起码不可能被皇甫嵩再次轻易的算计到。

    张梁领着败军回到魏兴重整后,再次凑齐了三十万大军,本来张梁是想自己北上的,但张角的一道“圣旨”却把张梁赶往了南阳,张梁虽然不甘心,但对大哥张角,却一点也不敢反抗,甚至不敢多说任何废话,直接将兵权移交到贾由身上,张梁明白,张角此举乃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张婉铺路!

    自古以来,女人当权不是没有,当成为女皇,却是从未出现过的,张角将死的消息,张梁是第一时间得到的,而张婉被封为太女,张梁也明白了张角的安排,张角并没有打算把皇位给自己的两位弟弟,而是将位置传给了独女张婉。

    对张婉成为太女,黄巾军内虽然反对声很大,但在张角的坚持下,也只能成为事实,不过奇怪的是,张梁和张宝都非常沉默,这是不是有点诡异?其实张梁和张宝的野心真的不大,若不是张角,他们二人宁愿仍旧在乡里种种田,照顾儿女,可问题是张角是他们的大哥,他们不能不听。

    所以在张角下诏让张宝和张梁前往封地时,二人都没有拒绝,直接带着人就赶往封地上任,张梁的王地是在南阳,南阳如今被孙坚带着十多万大军围攻,不能去,所以张梁南下准备前往江陵发展,而扬州并没有什么霍乱,所以张宝安全的到达了自己的封地。

    可让二人完全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离开黄巾军大部队,使得他们彻底离开了争霸天下的道路,而且还死在兄长张角之前,为什么?荆州的张梁暂时先不说,扬州的张宝却是有点悲剧,因为张宝到达王都寿春,还未住踏实,就接到一个噩耗!

    会稽郡爆发大起义,这次“起义”者打的旗号不是黄巾军,而是大汉宗亲“刘”字大旗,龙旗,王师!此人是谁?不用说,正是在会稽郡一带的刘备,刘备自从开始秘密招募、训练士卒后,便命孔云为军师,采纳孔云的意见静等时变,刚好没过多久,刘泰率领数十万大军半月时间平定冀州的消息传到扬州。

    刘备兴奋了,因为刘备崛起的时机到了,而此时正好是扬州内部空虚,兵马都被张宝和贾龙北调会师兖州的时期,招募了数千兵勇的刘备能不起兵造黄巾的反吗?明显不能啊。

    所以在与孔云商量后,刘备当场决定起义!掀翻黄巾军残暴不仁的统治,会稽郡地处偏远,接近山越地区,因受山越影响,本就民风彪悍,昔曰黄巾军还好的时候,会稽郡的百姓并没有反感,但在这一段时间,为了支持前线,黄巾军可谓是惨无人道,死命的逼着百姓交出余粮,活不下去了,百姓能不反吗?

    怒了,但没人带头,不敢反,而刘备就成了这条导火线,大旗一起,顿时从者无数,甚至一些门阀士族也送来大批粮草和金银器具资助刘备,刘备有人,有粮,有将,有军师,什么都不缺,还怕个鸟?

    会稽郡的黄巾驻军不多,整个郡所有县加起来不过几千人,对刘备来说不过十小菜一碟罢了,不到几天时间,刘备的一两千人越滚越大,以雷霆之势横扫会稽郡的黄巾军,为了收买人心,刘备让一些声明比较好,但又被黄巾军敢跑的县官们重新上任,减轻一些苛捐杂税,并且下发军粮给百姓,顿时在扬州一带名声大振。

    暂时自领会稽郡太守的刘备刘使君之名,成了扬州一带百姓心中的救世主,为了能让刘备早早收复整个扬州,一些个青壮争相来头,而刘备也刚好打算扩军,想让战果进一步扩大。

    采取了孔云的意见后,刘备将军队扩充到五万人,分左中右三路军,左路军一万五千人为刘备的二弟项飞为将,攻打吴郡黄巾,右路军一万五千人为刘备的三弟樊宏为将,攻打鄱阳郡黄巾,中路军刘备亲自挂帅,兵马在两万,直至丹阳郡!

    刘备的野心不小,三路军若是全部告捷,那刘备可就算是掌控了整个长江东南,江东,就是刘备的地盘了,而眼前三郡黄巾军的兵力可谓是少之又少,乃是真正的天赐良机,刘备能把握住这命运中的一次大机缘吗?没人知道因为,这是一个未知数。

    招募兵勇后,刘备麾下多了不少人才,其中更有未来江东帝国的基石人物,因为刘备的南迁,历史完全被打乱,这些个人才,还能展示应有的辉煌吗?

    刘备的举动,非常受人瞩目,其中最甚者莫过于北疆的刘泰,刘备溜到会稽郡,刘泰并不是不知道,只是想不到刘备居然能掀起如此大的风波,若是扬州的消息传到刘泰耳中,刘泰绝对会惊掉下巴,因为历史中的桃园结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其中甚至多了一个孔云!孔云?孔明?天数天数啊!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九十四章 虎牢关告急

    公元184年,汉光和八月底,中路二十九万天赐军经过十曰的爬山涉水,终于进入魏郡,冀州除信都周边外,最繁华的郡地,也是东都洛阳掌控冀州最重要的一郡。

    魏郡的郡治是邺城,邺城比邻黄河,物藏富饶,人口众多,历史上多次被定为国都,乃是北方真正的军事政治中心,若不是信都地处冀州中心,州治所决定会定在邺城,当然,诸侯割据后,袁绍为了南下做准备,也将整个河北的军事政治中心迁徙到了邺城,使得邺城成为东汉末年最为繁华的城池之一。

    斥丘是魏郡的东北屏障,占据了斥丘,便可进入魏郡腹地,一马平川兵临邺城治下,原本驻守斥丘的黄巾军得到刘泰亲率大军前来后,驻守的几千人一下逃散的干干净净,当然,逃走之前也顺手将斥丘抢的一空,大部分百姓家中的余粮和一些小门阀,都成了嗷嗷待哺的孩童,使得刘泰郁闷不已。

    当然,大军携带来的粮草,资助一下城内的几千户百姓和一些门阀是没问题的,毕竟刘泰每次出征,都奉行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政策,尤其是如今黄巾军肆虐天下,大部分百姓都被黄巾军抢劫,天赐军每收复一地,也就等于要多支出一些粮草,这也是为什么南下之前,刘泰筹集几百万斤黄金收集粮草的原因所在,因为刘泰事前就已经看到了,此战打的不是你强我弱,而是收复失地后,如何让百姓能活下去。

    北方的情况还好说,毕竟冀州一直以来都非常富裕,可是中原的情况,刘泰想也不敢想了,因为刘泰从各处的情报上得知,入中原,如果不准备几百万石粮食,那就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吧。

    黄巾军劫掠郡县,强行征召青壮入伍,致使各地青壮流失严重,耕地无人耕种,一片片良田荒废,为了填饱肚子,只能越抢越多,队伍越拉越大,传闻兖州一地的黄巾,就将近过“百万”,而这百万人中,有七成是老弱妇孺,若真的找不到食物,这些人甚至会被当做粮食吃了,如此情况下,黄巾军怎还能保得住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样的,失民心者失天下,黄巾军只顾抢掠,不顾生产的恶劣行为,已经彻底激怒了各个阶层的人物,不止门阀士族,包括普通老百姓,都随时可能起来造黄巾的反,如今只是时间问题,欠缺一个导火线!相信只要刘泰正式踏入中原大地,各地百姓便会联合起来造黄巾军的反。

    魏郡的黄巾军根本没有胆量和刘泰对阵,连打个招呼的胆子都没有,待得刘泰大军进入斥丘后,连夜便带着锅碗瓢盆逃往黄河南岸,美名曰“参加中原黄巾军大会师后,再转过头来对付刘泰”,当然,所有人都明白,黄巾军是怕了,所以逃了,他们不想死,也不想被刘泰收编。

    其实也不怪他们害怕天赐军,毕竟程远志都在一天时间败在了刘泰手中,曾经冀州的七十万“大军”,一月时间化为飞灰,谁敢捏刘泰的虎须?即使张角在场,也不敢以十几二十万兵马对阵刘泰麾下将近三十万的幽燕铁骑吧?

    魏郡的黄巾军跑路了,冀州名义上彻底回归汉朝的回报,这是第一个完全收复的大郡,也是黄巾起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七十万黄巾军除了十多万狼狈逃窜外,全部灰飞烟灭,大金王朝北方石柱程远志身死,给大金王朝带来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如此功劳,朝廷能不赏吗?

    实际姓的灵帝拿不出,连赤霄剑都送出去了,难不成把玉玺也给刘泰吗?明显不可能啊,所以得到秘密送入洛阳的捷报,灵帝与百官犯难了,怎么赏?不能寒了刘泰的心,因为他们不敢,如今刘泰可是大汉唯一的希望,万一得罪了刘泰,只要刘泰放点水,洛阳就要被百万黄巾军淹没了,所以百官很慎重,在封赏的问题上研究了再研究。

    最后灵帝和百官无奈之下决定,把燕王的名号去掉!恩,这不是削藩,别误会了,灵帝和百官去了燕王的名号,给了刘泰一个更霸气的王号,怎么霸?神!对,百姓信仰的神灵,驾临诸神之上的神王!

    多么让人瞻仰,多么让人臣服的名号?神王!叫起来比皇燕京霸气,都恢弘!最让人无语的是,这个名号不是别人想出来的,而是袁氏的当权者,当朝司徒,三公之一袁隗!

    袁隗什么用心?居然想出了这么个让人无语的名号?其实袁隗的用心很简单,那就是把刘泰捧高,捧到天上,俗话说的好,捧的越高,摔的越疼!袁隗自认有生之年不是刘泰的对手了,可问题是,袁隗依然看到了乱世即将来临,既然如此,何必把已在风尖浪口的刘泰,再往上推一推?推到剑尖上!推到将来天下群雄的眼前,让他们不得不联手对付刘泰,不得不将刘泰视为心腹大患!

    老官僚,老油条,袁隗此举的险恶程度,让人简直无话可说,一个神王名号,不痛不痒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好处,但几乎把刘泰打入万劫不复之地!神,是什么?连帝皇都只能叩首的人物,而被称为神王的刘泰呢?难不成要灵帝叩首刘泰?

    大逆不道!!乱臣贼子!!袁隗送出一个封号,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离间灵帝和刘泰,毕竟有灵帝的支持,想要让刘泰下台,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一个神王的封号,最起码能让灵帝心中有嫉妒,有嫉妒就好说,因为君臣之间最怕的就是嫉妒,因为每当君主嫉妒臣下之时,也是双方之间不死不休的开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2711 42712 42713 42714 42715 42716 42717 42718 42719 42720 42721 42722 42723 42724 42725 42726 42727 42728 42729 42730 42731 42732 42733 42734 42735 42736 42737 42738 42739 42740 42741 42742 42743 42744 42745 42746 42747 42748 42749 42750 42751 42752 42753 42754 42755 42756 42757 42758 42759 42760 42761 42762 42763 42764 42765 42766 42767 42768 42769 42770 42771 42772 42773 42774 42775 42776 42777 42778 42779 42780 42781 42782 42783 42784 42785 42786 42787 42788 42789 42790 42791 42792 42793 42794 42795 42796 42797 42798 42799 42800 42801 42802 42803 42804 42805 42806 42807 42808 42809 4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