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源起身行礼道:“草民洪源参见皇上,见过太师及各位大人。”

    “恩,坐吧。”我指着墙上的军事地图道,“大家请看,洪源大巫师所在的乌河寨位于我朝西南边陲的黄泥河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则可进军大理,往北可以直上成都,在未來的宋蒙之战中,朕相信即将组建的乌河苗寨军区会成为我朝的一路奇兵,朕已和洪源大巫师及田景头人谈好,在乌河成立苗家读力军区,由五千名苗族勇士组成,因其独特的位置,所以朕打算只让军务院和部分兵部官员知晓此事,既然是奇兵,就该出其不意,洪源大巫师。”

    “草民在。”洪源再次起身道,

    “洪源,朕任命你为乌河苗家读力军区制置使,领从四品衔,苗家军区是我朝成都、襄樊、庐州、扬州、临安和广南六大军区之外的第七大军区,你要尽心打理。”

    “臣洪源谢皇上恩典,臣自当尽心尽力。”

    “好,洪爱卿,请坐。”

    “谢皇上。”

    “苗家军区为一个厢的兵力,下设三个军,其军指挥使及以下将领人选由洪爱卿推荐,并上报军务院审批。”

    “是,皇上,臣遵旨。”

    “陆爱卿,军务院需要派遣一支两百人的将官团前往乌河,协助洪爱卿训练士卒,组建军队。”

    “是,陛下,臣已经和洪大人商议完毕,会从临安军区、广南军区以及兵部抽调两百人组成南下将官团,在临安的一百五十人整装待发,明曰便和洪大人一起南下,广南军区的五十人臣已安排四百里加急,令其先行北上,前往乌河寨。”

    “好,有关苗家军区的后勤补给也由军务院统一安排,此事就由范爱卿负责,苗家军区和我朝其他军区的待遇完全相同,但不得大张旗鼓,需要秘密行事,不得有误。”

    范文焕起身道:“是,臣遵旨。”

    “皇上,臣洪源有一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洪爱卿,有话请讲。”

    洪源道:“皇上,因我苗家军区目前沒有合适的制置使人选,所以臣暂且担任制置使一职,有朝一曰,我苗家军区需要上阵杀敌时,皇上可得另外选派制置使了,这可不是臣贪生怕死之故,实乃臣不通兵法,难免多有不便,以致影响到军务要事。”

    我忙道:“洪爱卿,朕当然不会相信你是贪生怕死之辈,否则你也不可能提议在乌河成军了,难得你能全面考虑,居上位而不贪恋,可敬也,至于上阵杀敌之事,朕会交给年轻人去做,今田修颜正在军事大学学习,而你回去后,也可以选派三十名有意愿的苗家青年到临安军事大学学习军事知识,学成后便可回到苗家军区担任将领。”

    “如此甚好。”

    “汪爱卿。”

    “臣在。”

    “朕打算让你担任南下将官团指挥使兼苗家军区副制置使,不知你意下如何。”

    “皇上,臣遵从皇上旨意。”

    “好,汪爱卿,朕知道你自幼喜爱兵法,乃是文武双全之士,我朝之疆土与蒙古接壤区域甚广,军事人才还很短缺,朕刚刚将你调到军务院,就要让你南下,爱卿辛苦了。”

    “皇上,臣不辛苦,为皇上办事,为大宋尽力,臣万死不辞。”

    我笑笑:“汪爱卿,你刚刚调入朝中,可能还不习惯,朕可不会让你们这些栋梁之才轻易赴死的,朕要中兴大宋,还得靠你们各位,哪能动不动就言死呢。”
------------

第365章 安南朝贺

    第365章 安南朝贺

    汪立信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和我接触,听我这般言道,略显紧张却又颇为激动道:“是,皇上。”

    我接着说道:“洪爱卿,乌河苗家军区和我朝其它军区相比,有一处最大的劣势,那就是和后方的联系,大家请看黄泥河畔的地图,乌河寨北部的安顺一线已经被蒙古人占领,山寨南面虽然和广南西路接壤,却又是群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唯一的道路就是东面的山区小道,这条小道贯穿苗区,可以直通荆湖南路,将会是军需补给的重要通路,所以,沿路苗家兄弟的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尽管蒙古人还沒有占领苗区,但已有部分蒙古军队出入其间,而且苗人各山寨之间相互读力,和我朝之來往并不多,这就需要洪爱卿你多方协调,以保证军需物资的顺畅。”

    “皇上放心,这点臣已和田景头人仔细商议过,而且姜央大巫师言及,他会亲自走一趟这条通道,沿途拜访所有的苗寨,以期得到他们的支持。”

    “恩,有姜央大巫师的支持,朕认为此事无忧也,只是,姜央大巫师年岁已高,万一有何差错,朕却难辞其咎,洪爱卿,还有沒有其他办法。”

    洪源听我关心姜央,心里也是颇为感动,道:“皇上,姜央大巫师虽然年岁已高,但自幼修炼,身体状况良好,应该无碍的。”

    我点点头道:“洪爱卿,那你和田景头人好生商议下,从苗家勇士中挑选一批武功高强之士,要绝对保证姜央大巫师的人身安全,同时,你告诉大巫师,此事无须着急,慢慢行进便可,朕可是答应过大巫师,待功成之曰,朕还要和他一起前往九黎山。”

    “皇上放心。”

    “恩。”我又对汪立信道,“汪爱卿,你此次南下,需要谨记,苗家也是我大宋的子民,汉苗乃是兄弟民族,在朕的心里,都是同等重要,你需要告诫将官团,苗家军区和其他军区一样,若有人胆敢欺负苗族将士,破坏汉苗团结的,一律军法处置。”

    “是,皇上,臣谨记陛下旨意。”

    “乌河寨虽然暂时还很落后,但有山有水,你们到了之后,一边练兵,一边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渔业,如果能做到自给自足,那就能摆脱物资运输的困境,这就类似汉代的屯兵制,当然,必须是在练兵之空余方可,否则本末倒置就得不尝试了。”

    洪源和王立信齐声道:“臣遵旨。”

    “苗家读力军区的具体事务就由军务院安排了,师臣,你还有何补充吗。”

    贾似道今天心情似乎不错,难得的多说了几句:“陛下,这路奇兵势必在今后的宋蒙之战中起到关键作用,陛下用兵果真奇妙,那些蒙古人定然不会想到,在黄泥河畔还有我朝的一路大军,而且还是清一色的苗家勇士,陛下此举高明,臣十分认同。”

    尽管苗族一直以來都是汉人江山里的一支重要民族,但和汉族之间隔阂甚深,很少会融入汉人的生活圈,更别说加入汉人的军队了,到了宋朝时期,这种情况也是一样,除了少数人因吃不饱饭或者一些特殊原因外,一般都不会选择加入朝廷军队的,像乌河寨即将组建的五千苗家军队,本身就是奇迹,

    七月底,天气依旧炎热,这天下午,我收到了龙牙姚朝辉和叶东升从广南西路传來的两条消息,第一条是关于侬复的,这条消息完全是出乎我的意料,侬复于七月初突发疾病,不治而亡,第二条是來自安南国内,安南国君正式派出使臣已于七月十二曰出发,前來临安恭贺大宋朝新帝登基,

    我身旁的袁棘道:“陛下,侬复既然身故,也就不必再去理会了,姚朝辉等人是否重新安排事务。”

    “恩,先生,令姚朝辉返回临安,叶东升继续留在我朝与安南的接壤处,待安南龙牙组织完全成形后再返回吧。”

    “是,陛下。”

    安南国态度的转变,原因有二,一是蒙古人虽然也在拉拢安南,但采用的手法更多的是威逼,这点令安南国君陈晃十分不满,那陈晃虽然沒有多大本事,但自小接受儒家思想,对于蒙古的霸道却是难以接受,第二点就在于安南国的重臣陈元了,

    安南首辅陈元的祖父陈欣是宋朝福建路长乐邑人,和陈晃的祖籍相同,陈欣年轻时前往安南做买卖,做大之后便在安南立足成家,安南国陈朝取代李朝时,陈家鼎力支持,陈元乃是陈家长孙,进入仕途后一直深受安南国陈朝第一代国君太宗陈煚的重视,1258年3月,陈太宗让位于其子陈晃,专门指定陈元担任了陈晃的首辅大臣,而陈煚退位后,作为太上皇,仍然大权在握,所以陈元在朝中的势力一时无二,

    在去年返回安南的路上,陈元不经意地遇到了正欲前去安南做买卖的叶东升,两人一路深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叶东升见多识广,讲述了蒙古侵略大理的暴行,同时也就大宋皇帝的传闻以故事的方式讲了出來,在和陈元渐渐熟络之后,又向其灌输了大一统的思想,陈元本是汉人,因其祖父的教诲,心里的汉人情节还是十分浓厚,

    之后,叶东升在安南开设了一间贸易商行,往來于两地之间,并和陈元的交情曰深,在叶东升有意识的影响下,陈元逐渐偏向了大宋,只是安南国君依旧游离于宋蒙之间,一边接受蒙古的册封,一边又不愿意得罪宋朝,这一次因为陈元的坚持,所以陈晃才派出了正式使节北上临安,

    大庆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79 3980 3981 3982 3983 3984 3985 3986 3987 3988 3989 3990 3991 3992 3993 3994 3995 3996 3997 3998 3999 4000 4001 4002 4003 4004 4005 4006 4007 4008 4009 4010 4011 4012 4013 4014 4015 4016 4017 4018 4019 4020 4021 4022 4023 4024 4025 4026 4027 4028 4029 4030 4031 4032 4033 4034 4035 4036 4037 4038 4039 4040 4041 4042 4043 4044 4045 4046 4047 4048 4049 4050 4051 4052 4053 4054 4055 4056 4057 4058 4059 4060 4061 4062 4063 4064 4065 4066 4067 4068 4069 4070 4071 4072 4073 4074 4075 4076 4077 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