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与原本的历史已经有了极大的偏差,因此此韩熙载和比韩熙载在历史上的境地还是有些不同的。

    不同于原本历史上韩熙载一直不得重用,到了中主李璟即位以后才能够慢慢受到重视,他现在已经被南唐天子李昪视作了年青一代中的俊杰人物,而且韩熙载颇得太尉周宗的赏识,因此他才能够作为南唐特使出使杭州。

    不过南唐继承了吴国的泰半疆域的同时也继承了吴国的霸道,刚刚立国没多久,南唐皇帝李昪就命令大军威逼吴越国和南唐的边境,一时间让吴越国朝廷为之风声鹤唳,两国交锋一触即发。

    不过随后定都于洛京的唐朝派大军南下征讨南唐,这却一下让南唐和吴越国的地位反转了过来。

    而韩熙载已经见过了吴越国的礼部官员,却还一直没能蒙吴越王钱元瓘召见,此时也只能惆怅的泛舟西湖之上,等待着吴越国做出一个最终的决定。

    而这时,钱镠正如韩熙载所想一般,召集了群臣商议此事。

    腰鼓城中,荷藕莲池,蜻蜓飞舞,倒是好一片江南好风光。

    而吴越国群臣的心情,也和这明媚的夏曰一般美好。

    即位以来一直威压着吴越国的南唐李昪,居然也向吴越国低头求饶了!

    宫殿上首处的高背椅上正坐着吴越王钱元瓘,他是吴越国开国君王钱镠之子,也是吴越国的第二代国君。

    “众位爱卿,李昪遣使来求和,言南唐与我吴越国一衣带水,世代交好,如今北方残暴之敌南下,正是所谓唇亡齿寒之理,因此不但希望两国能够罢兵言和,还希望我国能提供给南唐一些兵器粮草,愿意以丝帛钱物来换。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钱元瓘问着自己麾下一帮值得信任的重臣。

    “王上,这南唐李昪,刚刚篡位得国,就调兵遣将,意图吞下我国。若非是王上指挥若定,将士们奋勇作战,恐怕如今我国就不知要割让出去多少疆土了!如今北唐来犯,正是我国坐山观虎斗之时!再说,王上您还受着北唐先帝李存勖的玉册金印呢!再加上北唐和咱们隔了十万八千里,井水不犯河水。咱们又何必遂了南唐的意思呢?就让他们在北唐的兵锋下吃个大亏吧!”

    一个中年武将抢先说道。

    钱元瓘稍稍点了点头。

    吴越国这些年来可谓是一直是遭受着吴国的侵略,多次险些被攻下了国都杭州,对吴国和篡夺了吴国的南唐可谓是没有半点好感,如今南唐遭难,咱们吴越国不趁火打劫就够意思了,怎么可能还要去帮南唐?

    “陛下,不可!北唐兵锋极盛,三分天下有其二,如今北唐赵国公周文博又亲提十万大军南下,不可不防啊!周文博此人乃是周德彦之子,已经被誉为北唐新一代军神,至今未尝一败,吾恐南唐难挡其兵锋啊!若是北唐一战而下南唐,我们吴越国又如何自处?因此我们不但要和南唐谈和,还要支持南唐,以免唇亡齿寒啊!”

    就在殿中众臣纷纷表达了对南唐倒霉的喜悦之时,却有一人发出了不同的意见。

    钱元瓘一看,此人乃是太傅刘文清。

    刘文清辅佐先王钱镠三十多年,如今虽然垂垂老矣却在吴越国位高权重,他的话,钱元瓘不得不听。

    “刘师傅,这周文博果真有如此厉害?”钱元瓘有些不解的问道。

    刘文清曾经做过钱元瓘的老师,因此钱元瓘叫他一声刘师傅也是为了表示亲近。

    “我吴越国地方狭小,人口少,若是不知天下大势,早晚有亡国之忧!南唐固然是我吴越国的大敌,然而比起来南唐,北唐却更加可怕!北唐三年前就一举灭亡蜀国,如今已经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更让人心中发寒的是,前年北唐先是魏州兵变,后是太尉李嗣源叛乱,这本来极有可能让北唐分崩离析、陷入混乱的一场大战却以赵国公周文博单骑救主,符彦卿、周文博、郭威三大臣辅政而告终!而随后周文博出镇地方,经略四镇十二州之地仅仅两年,却已经能拿出十万大军南下讨伐南唐!此人乃是当世人杰也!我等不可不防!”

    刘文清大声劝道。

    殿中的一众大臣只能静静地听着刘文清的话,却说不出来什么反驳的话来。

    “刘太傅的话,微臣有些异议!”就在众人被突然爆发出了气势的刘文清镇住的时候,却有一人占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刘文清老头定睛一看,却见此人身长修八尺有余,面容清秀,气度非凡。

    此人却是钱元瓘身边的学士林贺!

    对于林贺这个人,刘文清还是比较赏识的。

    林贺乃是唐末大儒林慎思之子,而且才气惊人,三年前南渡而归,入吴越国,被先王钱镠赏识其才,任命为学士,跟随在太子钱元瓘左右。

    而去岁先王钱镠驾崩,太子钱元瓘登基,这林贺也水涨船高,而且王上似乎对他也是有些言听计从的样子。

    (先发再改,赶时间,谢谢谅解)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凭此,吴越便有效地防御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

    因此名义上,这钱镠还是后唐的臣子。

    钱镠能够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异军突起,割据一方,自然也是有着足够的能力的。

    吴越王钱镠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钱镠在政治上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奖励垦荒,发展农桑。他开拓杭州城郭,营建宫殿,大兴土木,悉起台榭,有“地上天宫”之称。特别是他在统治区内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只往来。人称“海龙王”。又加之战争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吴越对江浙地区的开发是有一定贡献的。

    钱镠奉北方朝廷,居安思危,发展贸易,岁岁丰收,民得安乐,在混战割据的局势下,吴越富庶甲于东南,说明钱镠是有一定历史功绩的。特别是他修筑捍海石塘、治理太湖,开凿灌溉渠道,疏浚西湖,整理鉴湖,建设苏州、杭州城,开拓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奠定了浙江粮仓——杭嘉湖平原的坚实基础。

    (未完待续)
------------

第一百零二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林贺一番辩解不但说服了犹疑不定的一众吴越国大臣,即使是先前对周文博和北唐万分忌惮的太傅刘文清也说不出什么辩驳的理由来。

    一时间,殿中竟然彻底静了下来。

    最终还是钱元瓘拍板做了决定:“南唐与北唐均为大国,我们吴越小国寡民,都不好惹。干脆还是同南唐说和,允许他们调兵北上罢了。两不得罪就好!”

    林贺心中稍稍一声叹息,这吴越王钱元瓘还是太过于软弱啊。

    不过这么一来,自己的计划就更容易成功了。

    随后,吴越王钱元瓘召见南唐使者韩熙载,同意了南唐请和,但以吴越乃是北唐臣属为理由,拒绝了南唐进一步的要求。

    韩熙载完成了出使任务之后,连夜北上离开杭州,很快就返回了金陵。

    随着南唐和吴越国之间的罢兵言和,南唐陈兵在两国边界的五万大军也终于可以调动北上应对北唐的侵略军了。

    自北唐大军在周文博的统帅之下南下征讨以来,仅仅大半个月的功夫,江北淮南大半领土已经落入了北唐铁蹄的统治之下。

    而这时更是传来了滁州已经落入北唐手中的噩耗,到了这个时候,长江以北仅仅剩下了江都府和庐州还在南唐手中!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1374 21375 21376 21377 21378 21379 21380 21381 21382 21383 21384 21385 21386 21387 21388 21389 21390 21391 21392 21393 21394 21395 21396 21397 21398 21399 21400 21401 21402 21403 21404 21405 21406 21407 21408 21409 21410 21411 21412 21413 21414 21415 21416 21417 21418 21419 21420 21421 21422 21423 21424 21425 21426 21427 21428 21429 21430 21431 21432 21433 21434 21435 21436 21437 21438 21439 21440 21441 21442 21443 21444 21445 21446 21447 21448 21449 21450 21451 21452 21453 21454 21455 21456 21457 21458 21459 21460 21461 21462 21463 21464 21465 21466 21467 21468 21469 21470 21471 21472 2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