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帐中议论纷纷,而周文博则同大家一起在沙盘上指点起来,商讨着应对敌军的策略。
而这时,南唐的大军已经在水军的运送下通过了长江天险,来到了江北岸的桥头堡,江都府。
江都府中这时已经聚集了十五万南唐大军,这已经是举国之力了!
就在周文博主持着对南唐大军的作战计划时,南唐皇帝李昪也在召集群臣商议。
“回禀陛下,末将已经调查清楚,周文博已经将全部军队收缩在了滁州城外,似乎是打算同我军进行一场大决战!”
此人正是南唐的江都节度使,陈觉。
“周文博麾下不过五六万人,而我军如今已经有十五万大军,何惧之有?大可一战而定之!”
这位突然发言的则是宁国节度使,崇义。
先前一直是他亲率五万大军主持对吴越国的征战,在南唐朝廷中的权势仅次于太傅、枢密使周宗。
“周卿家有何见教?”李昪转而询问一旁沉默不语的周宗的意见。
事实上周宗如今也是举棋不定。
本来他是不建议李昪北上主动迎战周文博的,毕竟有长江天险的存在,这周文博又只有几万大军,最多在淮南肆虐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要退回淮北去的。
然而随着周文博在淮南大肆分田地招兵,不仅仅是被侵吞了土地的地主们,就连周宗也坐不住了。
他深知若是让周文博这么搞下去,最多三年功夫,整个淮南就成了北唐的疆省域了!
因此本来占据着地利的南唐只要还不想放弃淮南这一大片疆域,就必须北上跟周文博决一死战!
可是正所谓是人的名、树的影。
虽然南唐的兵力乃是周文博麾下兵力的两到三倍,但是周宗也并没有十足的能够击溃周文博的想法。
至于周文博招募的新兵,没有任何有理智的人会想到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见效并成军,就连周宗都以为这是个目光长远的计策,而非即刻能生效的策略。
“德胜军可还有消息?”周宗却突然问道。
“庐州仍在德胜军节度使萧云峰的管辖之下!而目前庐州城外仅剩下了李怀忠一支军队!”
枢密副使朱巩道。
“陛下,以微臣之间,我军当以主力逼近滁州,摆出一副同周文博大决战的架势来。然后遣两路偏师,一路北上收复失地,隔断滁州和徐州之间的交通;一路则前往庐州城外,解庐州之围。这样一来,周文博定然坐卧不安,要么他同我军决一死战,要么他就必须北上撤退了!”
周宗这个办法可谓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李昪点了点头,若是能不战而退北唐大军,自然是极好的。
南唐附近还有吴越国、闽国和楚国虎视眈眈,这一战要是打的极为惨烈,就算是胜了,恐怕新成立的南唐[***]也要是内忧外患了。
崇义虽然对占据了绝对优势还如此保守的周宗不满,却因为自己毕竟在权位和皇帝的信任上比不过周宗,只能作罢。
于是三曰之后,李昪遣查文徽为北路征讨使,率一万大军沿着运河北上,收复失地,隔断滁州和徐州之间的交通;遣陈觉率两万大军西去,前去解庐州之围;而李昪则亲率十二万大军,迎着滁州周文博的方向缓缓行进着。
“好一个三路并进啊!”周文博的探子很快就探查出了南唐大军的动向,而李昪似乎也并没有打算隐藏自己的意图,就这么大摇大摆的任由乳虎军的探子探查自己的行踪。
事实上周宗的这个应对毫无疑问的是打在了周文博和乳虎军的软肋上。
目前乳虎军虽然已经将整个淮南拿下,然而这里毕竟是吴国通知了多年的疆域,即使周文博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彻底收复这片土地。因此乳虎军的吃穿用度和军械粮草大多是由金家通过运河来运送的,若是这运河被南唐军截断,那么周文博和乳虎军就等于断了补给。
而另一路解救庐州的大军也是让周文博无法应对,此时泸州城外仅剩下了李怀忠的一万忠正军与城中的德胜军对峙,若是让这一路大军赶到了庐州,那么形势就要易转了。
南唐军队充分发挥了他们兵力充足的优势,并不急于一战拿下周文博,而是先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再同周文博决一死战。
而周文博毕竟是兵力不足,若是这么徒耗下去,要么就是坐以待毙,要么就只能仓皇撤退。
周文博看着地图上新添加的三个粗细不同的蓝色箭头,即将要将滁州城的自己团团包围起来,这个态势似乎是对乳虎军极为不利。
沉思良久,就在一众乳虎军军官注视着自己的主帅的时候,周文博狠狠锤了一下桌子:“狭路相逢勇者胜!任他三路来,我自一路去!咱们不能等,而是要主动迎敌!全军战备,准备南下,征讨南唐大军主力!”
在这种关键时刻,周文博终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那就是无视南唐的几路偏师,而是堂堂正正的和南唐主力进行一场大决战!
这一战若是我胜了,你们两路偏师又有何用?
“末将听令!”帐中一众乳虎军军将此时也是兴奋的站起身来,齐声应道。
歇了这么久,终于又到了打硬仗的时候了!
乳虎军这些军将,这些老兵,早就不知从几多尸山血海中杀出来了,还会怕了今曰这场战争?
乳虎军,必胜!
国公大人,必胜!
随着周文博一声令下,乳虎军的八万大军倾巢而出,带足了干粮和饮水,在主帅的带领下,直奔着东南方而去!
九月十七曰,乳虎军大军到达了长江北岸的瓜步山,而此时的南唐大军也已经行到了距离瓜步山仅仅二十里的地方!
一场大决战即将上演!
瓜步山也曾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诗篇。
那就是南宋辛弃疾的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佛狸祠,就是在瓜步山上。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经南下征讨刘宋,短短两个月,五路远征军一路从黄河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甚至还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建立了一个属于他的行宫。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974
23975
23976
23977
23978
23979
23980
23981
23982
23983
23984
23985
23986
23987
23988
23989
23990
23991
23992
23993
23994
23995
23996
23997
23998
23999
24000
24001
24002
24003
24004
24005
24006
24007
24008
24009
24010
24011
24012
24013
24014
24015
24016
24017
24018
24019
24020
24021
24022
24023
24024
24025
24026
24027
24028
24029
24030
24031
24032
24033
24034
24035
24036
24037
24038
24039
24040
24041
24042
24043
24044
24045
24046
24047
24048
24049
24050
24051
24052
24053
24054
24055
24056
24057
24058
24059
24060
24061
24062
24063
24064
24065
24066
24067
24068
24069
24070
24071
24072
24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