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怕!

    兴奋!

    诸多情绪接憧而来,注定了一个无眠之夜的诞生。

    “明天,明天就是行动的时候了!”阿史那贺罗鹘低声自语,神色百变莫测。

    “不错!明天,明天就是你们命归黄泉的曰子了!”

    就在阿史那贺罗鹘的话音刚落之际,一句清晰的,冷冷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

    在他视觉余光中,一道黑色的身影在角落中静静的站着。

    轰!

    就如晴天中的霹雳!

    阿史那贺罗鹘他周身冰冷,一股叫做恐惧的感觉弥漫全身,惊骇的说不出话来。

    他不知自己这广阔的卧房里什么时候多出了一个人,他竟然毫无察觉,不知对方是怎么进来的,更加不知是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了。但只凭架势就可以看出,来人已经站了好一阵子了。

    他方欲大声呼叫。

    锵!

    寒光一闪,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已经抵在了他的喉间。

    他清晰的感觉到了宝剑的剑尖就这么贴在自己的喉咙上,一切拿捏的恰到好处,只需前进那么一分则破皮入喉。

    这一剑快、准、狠、辣!

    阿史那贺罗鹘作为突厥人,自然少不了自幼学艺,也许比不上他的父亲那般骁勇善战,也拥有不俗的水平。

    可在那突来的不速之客面前却全无反抗之力,心中更为震恐。一时间,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不速之客要杀他,就如踩死一只蚂蚁。

    微微的后仰着头,避开了贴在喉部上的利剑,打量这眼前人。

    在烛光的照耀下,不速之客的容貌清晰可见。

    阿史那贺罗鹘认得眼前这个人,英俊潇洒的面容,意气飞扬的神采。在大唐他就是一个传奇:从一个纨绔子弟到现在勇、礼、忠、仁、智、孝、信、义的化身,似乎事件所有的赞美都落在他一人身上!

    就如汉初的韩信――国士无双!

    杜荷!

    一个足以让所有人嫉妒,一个人所有人羡慕的青年,正站在他的对面。

    (未完待续)
------------

第二十四章 来无影,去无踪

    杜荷的突然出现,让原本就怀有忐忑心情的阿史那贺罗鹘更加的心悸,各种想法也接连的浮现脑海。

    毫无疑问,那冷冷的一句“不错!明天,明天就是你们命归黄泉的曰子了!”已经证明了一点,他们的用心已经暴露了。喉间的利剑散发了冰冷刺骨的气息,阿史那贺罗鹘生平第一次感觉到死亡的恐惧。

    那种滋味让他几乎发疯,脸色惨白的毫无血色。

    “你……你究竟想怎样!”他想保持镇定,但那颤抖的语调已经将他心中的恐惧表露无遗。

    杜荷从容一笑,还剑入鞘,他相信阿史那贺罗鹘已经不敢耍花样了。

    剑离开了喉咙,阿史那贺罗鹘略感安心,至少暂时安全了,杜荷也没有杀他的意思,但他始终不敢大意,那一剑已经令他意识到了差距。他很清楚,只要杜荷起了杀心,要杀他,他是万难抵御的。

    杜荷犹如自家一样,随意找了一个位子坐下道:“我不想怎么样,只是想告诉你,你们意图绑架陛下的事情已经败露。还特地布置了天罗地网,只等着你们入瓮。”

    阿史那贺罗鹘早已料到这一点,但此刻听杜荷说来,还是忍不住心颤,生出了无力之感。在大唐的这十余年里,他深知大唐的强盛,一想到自己接下来的下场,再一次感到死亡的恐惧。

    “我很好奇!”杜荷玩意的看着阿史那贺罗鹘道:“想问你几句,大唐的强盛,天下人有目共睹,你应该不可能体会不到。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当,你非要与我大唐为敌,去草原当姓命堪忧的可汗。你觉得你比你父亲突利可汗或者颉利可汗更加有本事吗?”

    阿史那贺罗鹘默然无语,在他们突厥人的眼中颉利可汗、突利可汗都是草原上的英雄,拥有着狼一般的骁勇,鹰一般的睿智。但这两位英雄,一个早早的投奔了大唐,另一个被生擒至大唐给大唐太上皇跳舞。

    阿史那贺罗鹘自问不及这两人,他们都不是大唐的敌手,更何况是自己?

    一时间连阿史那贺罗鹘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答应阿史那结社率受他蛊惑的。

    其实人都是一样,喜欢幻想,喜欢做梦,总觉得自己能行,心中有着不符合实际的期望,直到最后事实摆在眼前,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多么的幼稚。

    此事让杜荷点破,阿史那贺罗鹘也暗自后悔,为什么当初自己脑袋一热,就答应了阿史那结社率的要求。

    在唐朝他起码还是一个王爷,但是到了突厥他可能成为一具无头的尸体。

    后悔的情绪,渐渐的在他脸上浮现。

    杜荷一直注意着阿史那贺罗鹘的表情变化,见他已经后悔,摇头道:“早知今曰,何必当初。不过你应该庆幸。庆幸自己有一位好父亲,庆幸我大唐有一位重情重义的好皇帝。”

    阿史那贺罗鹘不解的抬起了头,就如抓着救命稻草一样,眼中闪过一丝求生的**。

    杜荷道:“因为你父亲对我大唐的功绩,陛下决定给你一个机会,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突利可汗对于大唐确实在无形中立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因为隋朝动荡,唐朝虽然扫平了天下,但因战祸连连,实力大减。在天下平定的那一段时间里,在北方称王的突厥的国力远在大唐之上,不可争锋。渭水之盟后,李世民为了雪耻,在治国强兵的同时,还不断的对突厥展开分化,用计使得突厥分裂。他支持突厥由突利统治第二强盛的部落对抗由颉利可汗统治最强盛的部落。

    二虎相争的下场必然是两败俱伤!

    突利可汗因实力的不敌,败给了颉利可汗,但颉利可汗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东突厥实力大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557 73558 73559 73560 73561 73562 73563 73564 73565 73566 73567 73568 73569 73570 73571 73572 73573 73574 73575 73576 73577 73578 73579 73580 73581 73582 73583 73584 73585 73586 73587 73588 73589 73590 73591 73592 73593 73594 73595 73596 73597 73598 73599 73600 73601 73602 73603 73604 73605 73606 73607 73608 73609 73610 73611 73612 73613 73614 73615 73616 73617 73618 73619 73620 73621 73622 73623 73624 73625 73626 73627 73628 73629 73630 73631 73632 73633 73634 73635 73636 73637 73638 73639 73640 73641 73642 73643 73644 73645 73646 73647 73648 73649 73650 73651 73652 73653 73654 73655 7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