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机未免身份败露,特地选择远离弘福寺、会昌寺的城西偏远之处。长安城规模雄伟,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十倍,汉长安城的二点五倍、北魏洛阳城的一点二倍、大都的一点七倍、明南京城的一点九倍、明清燕京城的一点四倍,是古代规模最大的都会。城南、城西相隔近十公里,在长安城里的居民,便是有人一辈子也没有逛过整个长安城的都大有人在。彼此相隔太远,原以为只要来到城西,便可避免遇到熟人。
他却料不到,方亦清原来便是住在会昌寺附近的,只因师傅驾鹤西去,他是所有徒弟最没出息的一个,不好意思与一干师兄弟争饭吃,一个人来到了城西。他在会昌寺附近当学徒的时候,曾经远远的见过辩机几面。他记姓不错,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辩机面如死灰,他好名重名,并不甘心就这样被逐出长安这个花花世界,经过反复思量,已经将当前的情况,视为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如今长安有道高僧,几乎被一网打尽,在名气上能够胜他的以找不出几人。
现在的他固然是臭名远扬,但却是唯一一个无罪释放的人。只要利用这点,大做文章,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毕竟在法律上他只是一个受害者。
他现在的情况就如一个无辜的人,到一个大盗家里作客,大盗用抢来的金钱热情的款待他一样。他确实享受了这些肮脏钱,但本人与这些肮脏钱无关。只要跨过这道坎,他相信自己能够凭借着一张嘴,重振声威。
但如今他却悲剧的得了花柳病,此事传开,纵然他有苏秦、张仪的口才,也不能将死的说成活的呀。
眼看自己即将身败名裂,辩机心中突的横生杀机,将眼前的人杀了,那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他那死灰般的脸,突然转为苍白,连他自己也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吓了一跳,不敢再想下去。
方亦清并不信佛,他穷得自己都险些养不起,也没有余钱去接济神佛,心底鄙夷辩机这个道貌岸然的银和尚,却也没有什么怨念,生搬硬套的从医书上抄下花柳病的医治药方。
辩机将身上的钱全数给了方亦清,让他好好的提自己保守秘密。
方亦清掂量着手上的碎银子,见钱眼开一口答应下来。跑这一趟,可比他几个月的收入还多。
方亦清兴匆匆的走着,在大堂遇到了李凡,乐呵呵得道:“李兄弟,遇到一个有钱的主,赚了一笔,晚上来我家喝酒,让你嫂子给你做几个下酒菜。”
李凡眼中一亮,一口应了下来。
傍晚。
方亦清、李凡聚在一处,你一杯,我一杯的大吃大喝着,方亦清的妻子甄氏在一旁伺候,不住的给李凡夹菜,让他以后遇到这事,多多关照一下自家丈夫。
李凡看着一桌的好菜好奇的问了一句:“方哥,那个农民样的穷家伙,真的是只肥羊?”
方亦清酒喝多了,随口道:“哪里是穷家伙,那是一个大人物。”
李凡是个跑堂的,最喜欢收集小道消息,这一听按捺不住,拉着他追问缘由。
方亦清道:“这个不好说,我答应人家了……”
李凡脸露不悦。
甄氏见了生怕得罪了李凡,以后就没人拉生意了,忙踹了丈夫一脚道:“李兄弟又不是外人,隐瞒什么?”
方亦清起先有些犹豫,但听老婆怎么说了,也低笑着将辩机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凡、甄氏认真的听着。
于是乎,第二曰,辩机得花柳病的消息以神速传扬开来。
辩机如老鼠一般躲着,欲哭无泪的悲愤大叫:“我是处男……我冤枉,我无辜……”
(未完待续)
------------
第十一章 写不来,直说嘛
约束佛教的条款因为得到了李世民这位皇帝的重视,在第一时间颁布下去。各地州府,纷纷展开了对于佛教的管理。
历史上的灭佛行动,引起了天下所有佛信徒的不满,他们虽然不敢掀起什么风浪,但却能使一个王朝离心离德。而杜荷总结的这些条规条款,却让天下的佛信徒支持。
只因佛家讲究超然,超脱一切生死。虽然释迦摩尼说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表示人人都是世界的主宰,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但那些轮回因果的理念,神乎其神,给人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灵寄托。
这一点是道教不具备的,也因如此,便是道教在如何发展,也比不及佛教这个外来教派。
在大多佛信徒眼中,高僧都是超然的,他们有着无上的佛法,有着无与伦比的禅心,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如达摩一样,是能够面壁九年,不吃不喝的主。
面对这种高僧,杜荷所提的那些条件,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佛信徒还是很支持的,不过在云云僧人中,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佛家为了广收门徒,打着普渡众生的旗号,表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有悔悟之心,任何错都可以原谅。这种荒谬的思想,早已成为了那些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的福音。
当和尚多好,不用纳税,有饭吃,出入自由,可以打着和尚的旗号,行遍天下。想要成家立业了,一句还俗,就能摆脱身份,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而杜荷的约束佛教的条款无疑给他们带了一个孙悟空的紧箍咒,任凭孙猴子在如何的神通广大,也奈何不得手无缚鸡之力的唐玄奘。
在律法面前,一个个和尚强行还俗。
对着这野蛮的做法,天下的百姓信佛的信徒,却没有一个有持有反对意见。
不会佛法、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做不到四大皆空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当和尚?
政策实行了一个半月,初步统计,被强行还俗的僧人高达二十万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壮男。
需知这天下方定不足二十年,正是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二十万的劳动力在后世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经过隋末大动乱的唐朝,那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
从这几曰李世民脸上带着的笑容,即可看出。
这位大唐帝国的皇帝,心底是如何的高兴。
有如此成果,满朝文武都意料不到,不明所以。
其实这正是歪打正着,佛教繁衍与五代达摩,盛行于隋唐。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在采取各种政治措施的同时,提倡佛教,把佛教作为重要的工具。
他即位之后,诏令在全国范围恢复佛教:“听任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一条命令致使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儒家六经数十百倍。
史书记载,杨坚在位二十年间,共度僧尼二十三万人,立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写经四十六藏,一十三万二千八十六卷,治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像十万六千五百六十座。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8090
78091
78092
78093
78094
78095
78096
78097
78098
78099
78100
78101
78102
78103
78104
78105
78106
78107
78108
78109
78110
78111
78112
78113
78114
78115
78116
78117
78118
78119
78120
78121
78122
78123
78124
78125
78126
78127
78128
78129
78130
78131
78132
78133
78134
78135
78136
78137
78138
78139
78140
78141
78142
78143
78144
78145
78146
78147
78148
78149
78150
78151
78152
78153
78154
78155
78156
78157
78158
78159
78160
78161
78162
78163
78164
78165
78166
78167
78168
78169
78170
78171
78172
78173
78174
78175
78176
78177
78178
78179
78180
78181
78182
78183
78184
78185
78186
78187
78188
7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