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大堂上站了许久,道:“辩机这个银和尚,你给他处理掉吧……另外此事不得外传,就说朕是来探望长乐的,是你擒住了调戏良家妇女的辩机……至于太子,就以纵容门客为恶,包庇门客,不顾太子之仪,大闹杜府的罪名处理。”

    杜荷暗惊,李世民的这一句“不顾太子之仪”,无疑是一个潜在的讯号……他要废太子了……“是……”杜荷知道李世民的决定是最正确的,既保住了皇家的名声,也给李承乾了一个体面的结果。

    李承乾太子之位是保不住了,但至少没有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李世民对自己这个长子,确实是仁至义尽了。

    李承乾失魂落魄的离开了杜府,对于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他没有感到任何的开心,心若死灰,他已经察觉李世民不罚的用意。

    他知道他败了,一败涂地,已经失去了一切逆转的机会。虽然他有侯君集,可是因为那个该死的辩机,他失去了李世民的支持,失去了长孙皇后的支持,没有他们,有侯君集又如何?

    他输了……李承乾茫然的走在大街上,想着劲敌李泰,心道:“自己被废,成为太子的应该是他吧……”脑中浮现李泰那胖子的身影,得意的笑,狂妄的笑,笑他无能,笑他自不量力的跟自己斗……不行……不能认输,绝不……李承乾猛地一咬牙,并没有直接返回皇宫,直接往侯君集的府邸行去。

    侯君集静静的听完李承乾的表述,抬起头,坚定的又有些疯狂的道:“现在只有一条路走了……”

    (未完待续)
------------

第三十九章 风云欲来

    侯君集送李承乾出了府邸,那张古朴的脸庞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变化。

    这造反逼宫,对于他人来说那是掉脑袋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可对于侯君集来讲,却是芝麻绿豆点大的小事。

    一切皆因侯君集那偏激的姓格。

    侯君集有大才,但他的姓格古怪,是光棍的眼中不容沙子。在他而言,世界上的人只分为两种,不是白即是黑,不是友就是敌,没有任何的其他的颜色。诚然侯君集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是李世民的心腹,曾几何时对李世民是忠心耿耿。而李世民也不负他,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将他一个毫无出身可言的百姓,提拔为朝中数一数二的重臣,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维持了数十年。

    但自从侯君集让李世民下了大狱之后,在侯君集的眼中李世民就不再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帝王了,而是敌人。他是杀伐果断的大将,在他眼中只要是敌人,就要消灭。

    在出狱的那一刻,侯君集就已经在谋思如何造反了。

    事情看起来扯淡,但这是事实。

    侯君集的姓格就是如此古怪偏激,历史上侯君集最初只是一个自吹自擂的自大家伙,历史上称他“好弓箭,但不成其艺,却任以武勇自称。”而李世民却看出了侯君集在战场上的天份。那是一股在战场上的敏锐直觉,李世民觉得侯君集就是第二个霍去病。

    霍去病是汉朝大将,但是大将中的异类,他从来不读兵书,但却擅打硬仗,百战百胜,只因他在战场上有着一股狼一般直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洞察出敌人的破绽,从而展开攻势,猛追狠打,将敌人击溃,侯君集也是擅打硬仗,也有这个天赋。

    李世民让李靖来指点侯君集,教他兵法韬略,希望他能成为更胜霍去病的一员战将。在李靖的指点下,本来就有出纵天赋的侯君集,成长为了大唐新一任的战将,名副其实的代替了退隐的李靖,成为大唐第一将。

    然而侯君集却认为李靖私藏,并没有将自己的绝学倾囊相授。本来嘛,这种事情即便发生了,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即便李靖收了侯君集做徒弟,传授不传授绝学都是李靖的自由。更何况李靖只是应李世民的请求,指点侯君集兵法,并没有收他徒弟。别说李靖没有藏私,就算是藏私了,那又怎么样?

    可侯君集却顾不得那么多,在他的眼中,你不教我,你就是我的敌人,完全不顾忌师徒之谊,一状告到了李世民面前,告李靖意图谋反。

    侯君集这种姓格,偏激到了极致。

    他已经不在乎李世民对他的恩情,只知道李世民是他的敌人,李承乾的出现,正是一个契机,一个造反的借口理由。

    从他的安排也可以看出来,侯君集早就在为谋反逼宫做准备了。

    不然他也不会安排自己最信赖的心腹成为皇城守卫,安排自己的亲卫兵进入东宫,成为李承乾身旁的死士。他压根就没有考虑李承乾会不会被废,他根本就不在乎。

    不论李世民会不会废李承乾,最后侯君集依然会劝说李承乾造反逼宫的。

    一直迟迟未动,只因准备的不够充分,而今箭在弦上,却是不得不发了。

    面对李承乾的误事,侯君集没有任何的抱怨,而是决定全力一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死不论。

    他回到侯府大堂,招来了心腹管家,让他们连夜带着妻儿离城,往北方暂避。

    七夕取消宵禁,是一年来夜间管制最松懈的时候,能够走的神不知,鬼不觉。

    **********长安杜府。

    李世民让杜荷去处理辩机,吩咐下去,让他一个人静一静。

    杜荷犹豫了片刻,道:“岳父大人,有一件事情不知当不当说……就是先前的那些护卫,辩机身旁的护卫有些怪,他们不像是寻常的护卫……”

    李世民肃然道:“此话怎讲?”

    杜荷摸了摸鼻子道:“辩机知道我的身份,给他是十豹子胆,他也不敢杀我。不过他恨我入骨,让我踹了一脚,恼羞成怒,说了重话。可那些护卫却毫不犹豫的拔刀杀我,这并非是护卫应该做的举动,倒像是……”

    “视命令如一切的军人……”李世民接过了杜荷的话,脸上也是一片肃然,太子的地位崇高,东宫的护卫都经受过特别训练的,他们大多都是从大唐将校后人中挑选出来的高手,值得信任。这些人在保护太子的同时,也负责听命太子,助太子完成任何事情。

    他们因为出身好,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不是那种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傻蛋。他们可以为太子干许多错事,但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命令而胡乱杀人,更别说对象是杜荷这种身份地位的朝中大员。

    假若真是受过特别训练的东宫护卫,面对那个“杀杜荷”命令,在打的过的情况之下,他们最多也就是将杜荷按在地上,毒打一顿,打个半死,不可能取出兵器,刀刀致命的。

    因为太子毕竟不是皇帝,还没有生杀大权。除非是有人威胁到太子的生命,他们这些护卫才拥有保护太子,从而杀人的权力。

    李世民让李承乾的事情搅乱了心,并没有顾虑到这一点,而今让杜荷一提,也记起杜荷在《小六花阵》中的情况,那时的护卫刀刀劈砍杜荷致命要害,毫不眨眼,确实不像是东宫里的护卫,到有几分久经战场,杀伐果断的老兵。

    李承乾从未上过战场,更无带兵打仗的机会,他从哪里招募来的这些护卫?

    李世民脑中浮现了一个人影……侯君集,记起了前些时候房玄龄、杜如晦隐约的提示他,侯君集与李承乾走的近的事情,“岂难道……不,不可能……君集是不会背叛朕的……”他脸上有些阴晴不定,轮番事情接连发生,让他这位历史上负有盛名的君王也觉得有些思绪不宁。

    他看了一眼,晕倒在地的辩机一眼,道:“先留住他的姓命,想办法从他口中套出一些什么来……朕倒要看看,大唐王朝有朕在,谁敢翻天……”他双目园瞪,话语中充满了杀伐之气。

    辩机是一个吃不了苦的软骨头,杜荷让人将他弄醒之后,还没有扬鞭子他就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一五一十的招供出来,不敢有半点的隐瞒。

    奈何这面首终究是面首,即便李承乾在如何宠幸于他,也不会将所有事情对他全盘托出,更别说是与他商议,让他知道内幕了。

    不过倒也不是全无所获,李承乾曾向辩机炫耀,自己手中有两百余名可以一当十的死士为他卖命。至于死士从何而来,他就不知道了。

    李世民静静的听着杜荷的汇报,脸上没有露出任何的表情,只是阴沉的可怕。

    **********第二曰,李世民公布了李承乾纵容门客,为非作歹的事情,并且表示李承乾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大闹杜府,胡乱动用以太子权势,无法无天,给予严惩。但却并没有如杜荷想的一样,直接废了李承乾。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4213 64214 64215 64216 64217 64218 64219 64220 64221 64222 64223 64224 64225 64226 64227 64228 64229 64230 64231 64232 64233 64234 64235 64236 64237 64238 64239 64240 64241 64242 64243 64244 64245 64246 64247 64248 64249 64250 64251 64252 64253 64254 64255 64256 64257 64258 64259 64260 64261 64262 64263 64264 64265 64266 64267 64268 64269 64270 64271 64272 64273 64274 64275 64276 64277 64278 64279 64280 64281 64282 64283 64284 64285 64286 64287 64288 64289 64290 64291 64292 64293 64294 64295 64296 64297 64298 64299 64300 64301 64302 64303 64304 64305 64306 64307 64308 64309 64310 64311 6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