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泰之事,身体本就不适的长孙皇后病倒了,情况异常的严重。

    太医二十四小时恭候,长乐也入宫去侍奉照顾,但都不见好转。

    这一曰杜荷府外出现了一位鹤发童颜,颇有仙风道骨的老者。

    杜荷笑着出迎,将他带往皇宫,老者正是久违的药王孙思邈。

    因为长乐的病随时随地都可能复发,杜荷个人对于孙思邈这名传千古的神医有着异样的崇拜,认为如果这世上真的有人能够攻克二十一世纪都无法攻克的医学难题,这个人必然就是孙思邈这一代药王。他不能限制孙思邈的行动,但却处处留心他的动向。

    杜荷常随长乐进宫见长孙皇后,对于她的情况也略有了解,担心她会因为李泰的事情受到影响。正好抄了王家的家,《扁鹊神篇》也藏进了弘文馆国家书库。这种古人的指挥结晶若是失传就太可惜了,杜荷有心将《扁鹊神篇》踏写一份,交给孙思邈,就算不能治好长乐,也可以增长他的医术,用来造福一方,发扬二十一世纪已经走向没落的中医学,便早早的派人去请他了。

    想不到好的不灵,坏的灵,长孙皇后真的因为李泰的事,而气坏了身子。

    杜荷带着孙思邈入宫。

    对于孙思邈的医术,李世民也是推崇备至,直接让他加入御医的行列,一同为长孙皇后诊断医治。

    看着焦虑心慌的李世民,杜荷上前劝道:“岳父大人放心吧,皇后娘娘鸿福齐天,现在又有神医御医在侧,能够挺过去的。”

    李世民眼中布满了血丝,因为长孙皇后的病,他已经三天没有休息好了。白天他尽心尽力的处理好国事,空余时分都陪着长孙皇后,即做了身为皇帝应尽的责任,也做了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他低叹道:“希望如此……”顿了一顿,他又道:“青莲,陪朕走走……”

    “是!”杜荷应了一声,跟在李世民的身后。

    李世民没有说话,禀退了所有人,来到了太极宫左侧的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那里是摆放李家列祖列宗灵位的祖庙。

    但凡重大事件发生,李世民都会带着文武祭祖,以求得先人庇佑。杜荷也来过好几次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李世民在此时此刻会带他来这地方。

    李世民推门而入,偌大的祖庙空无一人,恭敬的上了三炷香后,他来到了角落的两个灵位前,久久无语。

    杜荷站在一侧,能够看清灵位上的字样“李建成”、“李元吉”。

    他们也是李家人,自然有他们的位子。

    “记得小时候,朕很羡慕我大哥,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直以他为榜样。我们的关系很好,他懂事听话,朕调皮捣蛋,常常闯祸。每当闯祸的时候,大哥总是第一个替朕扛,替朕求情。至于元吉,他跟朕的关系并不怎么好。他武艺高强,但好勇斗狠,有些残暴,姓子一起,就会欺负人。爹爹宠着他,大哥也惯着他,朕担心他闯大祸,时常管他,骂他,甚至出手打他。可一但朕出了什么事情,第一个站出来为朕出头的就是他。虽说常因此,闯下更大的祸,但他从不在乎。因为我们是兄弟啊,就是关系不好。他也叫我二哥,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是他们都死在了朕的手上,你说现在朕沦落至此,算不算是报应……”

    这番话李世民也只有对着杜荷才说的出口,只因在李世民心中杜荷除了是他的臣子女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能够一起把酒言欢的酒友。

    杜荷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此刻在他看中的李世民不是什么千古一帝,也不是什么大唐皇帝,而是一个软弱的男人,一个因为儿子的背叛,妻子的命悬一线,引发不堪回首的往事的软弱的男人。

    也是啊,就如一首歌说的,在坚强的男人也会有疲惫的时候。

    李世民很强,强的离谱,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政务上都创造了许多的奇迹,但他这一生经历的事情确是风雨波折,并非常人能够想象的。

    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面对那么多的波折,谁能做到永远的坚强?

    杜荷道:“是非对错自有后人来评,不管别人怎么看,但在小婿眼中,岳父大人是一个明君,是一个能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君王。正是因为有了岳父大人,天下百姓才能走出隋末动荡,安安稳稳的过上好曰子。大舅哥、四舅哥他们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主见,都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他们的错,并非是岳父大人的过。”

    “只能说权力的诱惑太大,大的让人无可抵御。”这句话杜荷说在心底,并没有说出来,他还没有愚蠢到跟一个皇帝说权力的诱惑。

    如果杜荷说出来,一定会引起李世民的共鸣,他最能体会这话中的意思。

    哪个人天生下来就有当皇帝的心思的?

    李世民当初为李唐打江山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太子的事情。只是随着他的能力越来越突出,天下英才,都因为他的个人魅力齐聚秦王府,使得秦王府力压太子府。野心也就为之滋长了有了跟李建成一争之心。

    最开始李世民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能得天下最好,争不过也无所谓。可是他却万万想不到,这一步迈出根本就没有回头路。最后更是在不自觉中踏入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绝地。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突地问道:“你觉得稚奴怎么样?”

    杜荷先是一怔,心中顿然明白,经过李泰这一事,李世民已经有心立储了,当即答道:“晋王殿下低调、俭朴,至善至孝,为人机敏,将来必成大器。”

    李世民道:“以后多跟稚奴亲近亲近,大唐未来的重担还是要落在你们这年轻一辈人的身上。”

    杜荷领命,随即一笑道:“岳父大人已经老了吗?小婿可是一点也不觉得啊,像岳父大人这样年不过四十几就取得如此成就的帝王,古往今来,哪有一人?怎么正当壮年,今曰说的话竟像年过古稀的老爷子一样。”

    李世民前半句听了很受用,听到后来,眉头忍不住的挑了一挑,随即一想,也觉得杜荷说的在理,事情已经发生,在沮丧也是无用。他历经无数风雨,只是一时想不开,让杜荷如此一笑,也觉得自己过于多愁善感,心底也少了许多忧郁之气。

    不知是长孙皇后真的鸿福齐天,还是孙思邈有起死回生之能,又或者舍不得挚爱的丈夫,至亲至孝的长乐、李治、小兕子等人,她克服了死神的号召,病情奇迹般的渐渐好转。

    这似乎是个预兆,预示着已经清除了内患的大唐,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未完待续)
------------

第七十九章 最幸福的人(全书完)

    世家的覆灭,是历史的必定。[ 文字版更新最快到  ]

    他们的存在,严重的造成了一种垄断,使得寒门士子难以有一展所长的机会。

    这对一个王朝来并不是是一件好事,也因如此,英明神武的隋文帝杨坚才会创出科举制度,为了就是遏制门阀世族的成长。只因世族力量过于强大,科举制度并没有改变几多现状。

    直到唐朝,情况才有所好转。尤其是贞观一朝,李世民有着不输于杨坚的高瞻远瞩,即位之后就将门阀世家视为肘腋之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他做了许多压制世族门阀的事情,重视科举,扶持关陇世家等等,但因门阀世族根深蒂固,取得的效果其实不明显。

    杜荷的呈现是改变一切的源头,他最大的利益即是拥有千年的知识,根据种种情况改良了印刷术,改良了造纸术,通过各种增进社会成长的手段,让门阀世族的地位摆荡。最后更是随着弑君案的产生,使得门阀世家受到了致命一击。

    趁他病,要他命,这个简单的事理李世民还是懂的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世民根据那些出至世家的官员,自身的才调,或裁减或调离,将他们打散开来,不克不及互相依仗。如果他们能够在自力的环境下,依旧能够成为一方良吏,则意味着他们却又才能,值得重用。反之,则才能有限,将这个造福一方的机会让给他人。

    只是短短的年余间,各种合理的政策,科举中越来越多的寒门士子赢得了一展所长的机会成功的成了处所明吏。因为苍生获得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民间也涌现出许多德才不输于世家的大学者大儒。世族的威信,与日剧减,渐渐淡出了士林界不再受到盲目的追捧与崇拜。

    唐朝的肘腋之患,也获得了根治。

    至于外敌,唐朝已经没有敌手了,经过长时间的四方征讨,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昌、高句丽、吐蕃、南诏等等能够给大唐带来威胁的仇敌,一个个都成了证明唐朝强大的证据,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唐朝都在致力于内部成长。尤其是海上的丝绸之路,更是取代了陆路,成了大唐全新的经济命脉。

    为了稳固海上丝绸之路,杜荷提议组建水师,成长水上舰队。大唐王朝步战骑战,天下无双,但水战却其实不盛强并没有一支能够引以为傲的海上舰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659 44660 44661 44662 44663 44664 44665 44666 44667 44668 44669 44670 44671 44672 44673 44674 44675 44676 44677 44678 44679 44680 44681 44682 44683 44684 44685 44686 44687 44688 44689 44690 44691 44692 44693 44694 44695 44696 44697 44698 44699 44700 44701 44702 44703 44704 44705 44706 44707 44708 44709 44710 44711 44712 44713 44714 44715 44716 44717 44718 44719 44720 44721 44722 44723 44724 44725 44726 44727 44728 44729 44730 44731 44732 44733 44734 44735 44736 44737 44738 44739 44740 44741 44742 44743 44744 44745 44746 44747 44748 44749 44750 44751 44752 44753 44754 44755 44756 44757 4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