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音微微娇喘,整个人就麻软了起来,迷惘慌乱下,隐隐觉察下边的灼热鼓起,不禁有些慌张,忽然推开韩瑞,垂首蚊声道:“水要凉了,你先出去……”

    韩瑞微怔,忽然听到走廊里传来的窸窸窣窣的动静,随之冷静下来,低头飞快吻了下雪白柔腻的脸颊,轻声道:“有关还俗的事情,我们以后,再找个时间,慢慢探讨。”

    吱呀……韩瑞走了出去,顺手关门。

    “郎君。”路过了婢女叫唤。

    “李道长是贵客,好生侍候……”

    声音渐息,好像走远了,李希音纤手抚着脸颊,亦羞亦喜,星斗渐渐稀疏,一弯明月悄无声息的浮跃夜空,清辉朦胧,仿佛见到了什么美好的事情,露出柔和的笑容。

    一夜无话,翌曰,崔氏来了,兴师动众,带着二三十个婢女,两三驾华丽奢侈的香车,浩浩荡荡前来,韩瑞没有办法,乖乖的送郑淖约上车,挥手作别。

    “什么,你也要走,不是已经答应留下来……”

    “……哪有这么简单,也要回去向观主,师姐妹们,交待清楚。”

    就这样,李希音也走了,幸好过几天再来,不过,女眷全走了,诺大的庄园,显得有些空荡荡的,韩瑞感觉有些凄凉,纠结片刻,总算想起正事,连忙派遣仆役,打听先锋营开拔的时间方向。

    然而,古代行军,也有保密意识,加上长安驻军营地繁多,换防调动那是常有的事情,仆役自然弄不清楚,那些军队是正常的调动,哪些军队是先行出发的先锋营,又不好向军中的将领打听,免得背上刺探军情,意图不轨的罪名,所以,自然是无功而返。

    韩瑞也有意料,没有怪罪的意思,打发仆役下去,拿了酒水,对着西方举杯遥敬,心中祝福韩壮,建功立业,平安归来……与此同时,朝廷开始大肆宣扬吐谷浑的罪行,对外公布,出兵征讨的事情,准备在两天之后举行誓师点将大会,欢迎百姓围观,消息瞬间传遍长安,自然引起众人的热切议论。

    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既然朝廷已经下了决定,自然不会改更,所以众人议论得再是热闹,也不会有丝毫的影响,两天时间,眨眼即过,誓师那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碧空晴透,和风习习,偶有燕雀掠过蓝天,转眼逝去,不留一丝痕迹,应是难得的好天气。

    城郊点将台,地方十分宽敞,可容纳十万兵马聚集,清晨时候,皇帝大臣,将军兵卫,不见踪影,前来观看热闹的百姓,已经占了点将台的半角,一边交头接耳,高谈阔论,一边举目眺望,等待誓师大会的开始。

    韩瑞也来了,不过考虑比较周到,带着几个仆役,躲在远处的树荫下,悠然自得的小酌,享受丝丝缕缕的凉风,却也十分惬意。

    “来了,来了!”人群之中,不知是谁忽然喊了一句,众人的眼光立刻向着点将台右前方空着的巨大广场望去。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征

    “郎君,军队来了。”仆役提醒。

    韩瑞起身,眺望,却见远处,长安城官道的方向,突然卷起了漫天的烟尘,如烟似雾,好似雷鸣般的声音滚滚而来,十分急促,须臾之后,众人觉得大地都在微微的颤动!

    烟尘由远及近,雷鸣般的声音也化成了马蹄之声,率先映入众人眼帘的,却是成群结队的骑兵,到了目的地,似乎有意识的控制速度,抽缰勒马,缓缓而来,烟尘逐渐散去,骏壮的战马,披甲执戟的军卫,凌厉的眼神,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飞骑卫,百骑……”人群之中,见识广闻的人,立即惊呼起来。

    贞观初年,李世民取民间的壮健青年充兵,号为飞骑,再在其中选择善骑射者为百骑,也算是中央禁卫军中的精锐,自然不容小觑,训练有素,驾驭着胯下的战马,迈着几乎整齐划一的步伐到来。

    在数千飞骑的拱卫下,却是一辆金碧辉煌,车饰华贵之极的辇车,龙衔宝盖、凤吐流苏,文漪落霞,舒卷绚烂,乍看之下,众人就可以断定,这是天子驾辇,顿时呼声更甚,自发的叫唤起来。

    “陛下…英武…万寿…安康……”

    即位九年,将诺大的帝国,治理得井然有序,颇有盛世的迹象,文治武功,远远越于许多帝王,李世民的声望,自然曰益增长,得到百姓的敬重。

    听到呼声,车辇慢慢的停了下来,赤黄颜色,绣着龙凤图纹的绣帘轻轻卷起,身材魁梧,穿着华丽衮冕的李世民现身,左手按剑,右手负在身后,清风吹拂,衣袂飘飞,其中的威严气度,令人心折。

    “陛下……”围观百姓愣了下,瞬间暴发出更大的声潮,振臂高呼,犹如山呼海啸似的,激动得连脸孔都红了,争先恐后的,就要挤身上前。

    然而,皇帝车辇左右的禁卫也不是吃素的,似乎已经预见到,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驾轻就熟的列步上前,横兵拦阻。

    见到百姓的反应,李世民心里难免有几分欣喜,嘴角绽出了笑容,轻轻示意,御者挥动金鞭,清脆的璎珞声音响起,八匹神骏的宝马扬蹄,轻快朝点将台行去。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皇帝车驾才过,百姓的兴奋未消,远处又传来响彻云霄的声音,这是宫中武乐,名为凯安,数万人同声和唱,尽管比不上专业歌手演绎,但是大气,高昂,豪情满怀,引人共鸣。

    伴随着阵阵鼓乐,铁甲兵戈撞击,整齐而沉重步伐声,也相继传来,远处出现一队人马,为首的是行军大总管李靖,尽管已经年过六旬,但是脸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岁月痕迹,依然是那么俊逸潇洒,虽然为人低调,但是在民间的风评很高,自然引得百姓欢呼雀跃。

    “大将军李靖。”

    “兵部尚书侯君集。”

    “任城王李道宗。”

    “右卫将军李道彦。”

    随着一阵阵的欢呼和惊叹之声,领兵出战的几个将军,带着各自的部曲,缓缓的来到点将台下,突然之间,动作整齐,行礼高喝道:“参见陛下。”

    一声高喝,声传百里,在山峦之中隐约回荡,一股雄浑的气息喷涌而出,连在远处围观的百姓,也受到影响,吵吵闹闹的声音,慢慢停息。

    “免礼。”点将台上,李世民高声回应,声音洪亮,清晰的传入众人的耳中,线条硬朗的脸孔,充满严肃,静静而立,逐一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

    “诺。”

    台下,一众军卫应声,挺身矗立,安静的等待着誓师大会的开始。

    气氛肃然,全场静默,只余下军马嘶鸣,风吹战旗猎猎作响,在阳光的照射下,军卫们的刀戟闪亮,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整齐、庄重、肃穆,在这种氛围下,任何人都只会觉得激情荡漾,豪气冲天。

    围观的百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有这样的军卫捍卫国家,何愁匈奴不灭。

    这个时候,在众人没有注意的角落,朝廷的文官冒出来了,袍服尽是紫弼之色,挥着着胥吏之流,准备好祭祀三牲,这也是古老的传统,也不知道源于什么时候,反正行兵打仗,特别是时间不急,而且隆重的场合,总是要祭祀祷告,祈求神明之助。

    有没有效果,不在众人的考虑的范围之内,反正传承千年的习俗,大家已经习以为常,想到改变,那是很难的事情,况且,这样做,多少让士兵心里感到安慰,也不算是无用功。

    这样折腾了半个时辰,几个道士模样的神棍,烧了龟壳,得出大吉大胜的预兆,李世民当即大喜,再次出现在点将台上,右手按剑,抽出半截,雪白耀眼的光芒,透出锐利锋芒,酝酿了半个时辰的气势,让场中众人的精神随之振奋。

    “朕嗣纂鸿业,思恢至道,端拱垂裳,於兹九载……徼外君长,海表猷渠,无远不庭,无思不服。”李世民傲视说道,就是有这样的底气,天可汗的名头,不是自己自封的,而是草原部族,心甘情愿的拜服尊加。

    即使有点拍马屁的嫌疑,但是古往今来,能够让草原部族,这样屈尊奉承的皇帝,应该没有几个,所以,李世民足以自傲,声音也愈加的凌厉:“而吐谷浑蕞尔小蕃,负固河右,地不远千里,众不盈一万,不量其力,不恤其人,肆情拒命,抗衡上国。”

    众人深以为然,自从秦定天下,有皇帝之始,汉承其制,华夏的版图不断的扩大,期间虽然有五胡之乱,但是隋朝复归统一,直到现在贞观年代,大破突厥,憋屈了两百年的中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高傲的宣称,浩浩天下,唯我华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622 39623 39624 39625 39626 39627 39628 39629 39630 39631 39632 39633 39634 39635 39636 39637 39638 39639 39640 39641 39642 39643 39644 39645 39646 39647 39648 39649 39650 39651 39652 39653 39654 39655 39656 39657 39658 39659 39660 39661 39662 39663 39664 39665 39666 39667 39668 39669 39670 39671 39672 39673 39674 39675 39676 39677 39678 39679 39680 39681 39682 39683 39684 39685 39686 39687 39688 39689 39690 39691 39692 39693 39694 39695 39696 39697 39698 39699 39700 39701 39702 39703 39704 39705 39706 39707 39708 39709 39710 39711 39712 39713 39714 39715 39716 39717 39718 39719 39720 3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