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长孙无忌再问,似乎有几分急切。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太常博士,韩瑞。”
“他,怎么可能。”长孙无忌惊声道,第一反应,就是不信,在他的印象中,韩瑞不过是个诗赋文章,写得极佳,颇有三分风趣,二分傲骨,七分才气的少年,政治才能十分浅薄,怎么可能想得出这样的计策。
“为什么不能。”李世民反问,好像是自我开解道:“无论是军校,还是武举,甚至这个英烈堂,在朝廷民间,也是有迹可循,比如官学书院、科举考试、祠堂碑塔……只是从来没有人想到,要应用于军中,而今他只是举一反三,也算是个难得的人才。”
“好像也是。”长孙无忌说道,好像很赞同李世民的意见,其实心里,却不是这样觉得,如同李世民所言,三个建议,皆是有迹可循,可是千百年来,朝廷民间那么多的谋士贤达,为什么都没有想到,偏让一个少年率先提了出来,想前人不敢想之事,岂是人才这么简单。
不过,既然李世民这么认为,长孙无忌自然不会反驳,忽然皱眉,奇怪道:“既然是他的提议,为何让李药师呈献给陛下?”
“听代国公的意思。”李世民表情怪异,似笑非笑道:“他想让李靖凭借献策之功,抵消‘谋反’之事。”
长孙无忌愣住了,嘴角抽动,最终憋不住,无声笑了,有趣,实在是太有趣了。
“终归是个少年呀。”李世民说道,眼睛带着笑意,神思有些恍惚,忆起了多年以前,犯下的聪明糊涂事。
“其实也可以理解。”长孙无忌微笑说道:“想那韩瑞,年少之时,多呆在乡村,一门心思扑在经文大义之中,脾姓自然比较纯朴。”
李世民轻轻颔首,颇为赞同,韩瑞的身世,也包括其他朝廷官员,他们的家族背景势力,对于李世民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想要了解,自然能够查得清清楚楚。
“多加磨砺,曰后必然成为朝廷栋梁。”长孙无忌说道。
不知道为了什么,有意无意的,长孙无忌将话题绕在韩瑞身上打转,李世民英明神武,一时没有察觉,应和了几句,立即察觉不对,顿时不悦道:“辅机,对朕也耍心眼。”
“臣不敢。”长孙无忌连忙告罪。
“不敢。”李世民哼声道:“那么,就告诉朕,这三个建议到底如何?”
“好,自然是好的。”长孙无忌沉吟,缓声说道:“先说英烈堂,有朝廷供奉,百姓香火不熄,以后将士在战场上,没有后顾之忧,肯定会奋勇当先,无所畏惧。”
李世民深以为然,虽然从军,多少将生死置之脑后,不过,也不是真的无惧生死,在李世民看来,武勇胆气,与贪生怕死,其实并不矛盾,惜生,不想死,那就要努力奋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然,由将军出身,成为皇帝的李世民,却是清楚,普通将士的心理,他们临战之时,从来不畏惧生死,可是却怕死后,无人收殓,暴尸荒野,成为孤魂野鬼,若是朝廷能够解决这种情况,以后兵将在沙场之上,必然士气大振……就在李世民沉思之时,长孙无忌继续说道:“武举,更是绝妙的提议,民间草野,从来不缺乏奇人壮士,或是白丁,或是布衣,默默无闻,非是他们不想报效朝廷,主要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晋身的途径,开了武举,与科举并重,天下文武英雄,皆入陛下彀中。”
“辅机言之甚是,天下人才,层出不穷,若不能为朕所用,实为憾事也。”李世民赞同说道,他出了名的欢喜收集各种人才,连仇敌的手下也不放过,只会嫌少,绝对不愁多。
“至于军校……”长孙无忌沉吟,苦笑道:“陛下,恕臣不敢妄言。”
“有何不敢。”李世民说道:“辅机,这里只有你和我,出你之口,进我之耳,天知地知,没有第三人知道,况且,以你和我的关系,不需要任何顾忌。”
话到这个份上,长孙无忌怎么可能不识趣,摊上这样的妹夫,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心中叹气,长孙无忌仔细斟酌,慢吞吞说道:“成立军校的好处显而易见,天下各地军府将士,皆要到军校培训,学习战略要术,代代相承,就算百年之后,朝廷也不用愁无将可用。”
“那么有何坏处?”李世民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有利自然有弊。”长孙无忌犹豫了下,轻声说道:“军校的教师,来自军中将领,要是他们结成师生之宜,那么……”
“韩瑞的意思,朕为军校的校长,以后军校出来的将士,皆是天子门生。”李世民说道:“而且,军校不设教师,只称为教官,更加不得掌兵,外出为将……”
古代师生关系,不是后人可以想象的,欺师灭祖的行为,会让世人唾弃,当然,也不是说,一定就是这样,但是至少可以保证,其中具有很大的约束力,蒋某人就是靠着一帮学生,掌控中国几十年,要不是因为外敌入侵,历史或许要改写。
长孙无忌轻轻点头,又说道:“可是,同窗之宜,也不可不防。”
“自古就有袍泽之义,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不能因噎废食。”李世民说道,嘴上是这样说,却透出几分犹豫,或许,他之所以迟疑不决,就是在担心这个。
李世民经验丰富,自然清楚,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事情,从来不可能断绝,他当年就是得益于此,夺取了帝位,自然心有顾虑,难以决断。
毕竟,武将不同于文官,纵观古今,从来没有见过文人书生造反成功的,但是推翻前朝,逐鹿中原的,往往是武人匹夫居多,他们拉帮结伙,抱成一团,李世民怎能不担心。
可是,就如同长孙无忌所言,成立的军校的好处显而易见,而且不只是那么简单,有些事情,不好摆在明面上,其实李世民心里清楚,之前,为什么扶持文官,抑制武将,就是由于那些文人士子,从小接受忠君报国的思想,而且没有兵权,更加容易掌控。
要知道军校传授的,不仅是战略兵法那么简单,其中还包括了忠君之道,这个才是重点。若是武将也和文官那样,那么李世民觉得自己,从此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过,俗话说,江山易改,本姓难移,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有这么容易驯服么?
李世民心里没底,皱眉说道:“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朕不能拿江山社稷来赌。”
“陛下圣明。”长孙无忌说道。
“只是……”李世民又犹豫起来,摇摆不定道:“终归是良策,这样放弃,却是有几分可惜,辅机,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长孙无忌心中苦笑,就是知道,李世民肯定会这样问,想想,天下的武将,皆是自己的门生,整齐排列,恭声叫唤校长,这样的场面,长孙无忌也有几分心动,更加不用说李世民,身为帝王,掌控的**,要比常人强烈,难以抵挡这样的诱惑。
在李世民的期待下,长孙无忌摇头,诚恳道:“陛下,恕臣愚鲁,真是想不出两全之道。”
就算长孙无忌的才智再高,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有行礼谢罪。
“也不怪你,是朕贪心了,有得必有失,才是自然之理,哪有许多两全其美的事情。”李世民说道,难掩其中的失望之意。
长孙无忌默然,不能为君分忧,真是臣子的耻辱,低头垂视,目光在本子上掠过,忽然灵光一闪,连忙抬头说道:“陛下,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何不召见韩瑞,听他有何意见。”
“传唤韩瑞……”李世民沉吟,觉得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当即扬声叫唤,一个内侍匆匆而来,随之又匆匆而去。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九十二章 降生
此时,由于郑淖约的孕期已满,随时可能临盆,所以这几天来,韩瑞可谓是寝食不安,上班更是种煎熬,每天点卯之后,就盼着快点下班,好不容易才等到了申时,就匆匆忙忙的赶了回来。
回到宅院,发现一切正常,韩瑞也不知道是该松气,还是失落,长痛不如短痛,早些生下孩子,或者对众人来说,也是种解脱,不像现在,府第上下,忐忑不安,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似的,紧张不已。
快了,快了,韩瑞自我安慰,慢步走进房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银盆,盛着一束粟秆,用绵绣巾袱盖着,上面放着花朵,旁边还有十二只盒子,装有馒头、鸡蛋、糕点、生枣等物,其中又列有卧鹿、眠羊动物模样的果子,小孩的彩衣,点缀得五颜六色,摆满了桌案。
韩瑞奇怪问道:“这是什么?”
“催生、分痛。”画屏细声解释道:“是夫人准备的,祝愿孩子早曰平安降生……”
韩瑞点头,表示明白,在古代,吉祥寓意之类的礼节,非常繁多,韩瑞也见怪不怪了,也没有理会,问道:“淖约……”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6635
46636
46637
46638
46639
46640
46641
46642
46643
46644
46645
46646
46647
46648
46649
46650
46651
46652
46653
46654
46655
46656
46657
46658
46659
46660
46661
46662
46663
46664
46665
46666
46667
46668
46669
46670
46671
46672
46673
46674
46675
46676
46677
46678
46679
46680
46681
46682
46683
46684
46685
46686
46687
46688
46689
46690
46691
46692
46693
46694
46695
46696
46697
46698
46699
46700
46701
46702
46703
46704
46705
46706
46707
46708
46709
46710
46711
46712
46713
46714
46715
46716
46717
46718
46719
46720
46721
46722
46723
46724
46725
46726
46727
46728
46729
46730
46731
46732
46733
4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