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团长不禁吸了一口凉气,这分明是要断了他们的退路,如此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开始进攻他了,也就是说花园口的第四路军一定已经出击了。既然他们的部队已经开始封锁他的退路,靠他在前面的那个营堵住冲出来的第四路军就根本不可能了,那个营一定已经完了。现在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马上冲出去,否则一旦花园口的第四路军冲上来,两面夹击他这不到1000人的这个团,那他可就是没有一点机会了。

    不过,想要冲回去可不容易,堵住他们去路的第四路军远远地看大概有三百多人,以他有对方两倍多的兵力,想要在花园口的第四路军上来前,冲回去虽然不是很容易,可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对方不仅人数不多,阵地也是匆忙间建立起来的。关键是停在他们东面的那列火车上的迫击炮和十几挺重机枪,在这么强大的火力射击下冲锋,无疑是飞蛾扑火,冲到阵地上时这1000多人能剩下一半的人就不错了,冲过去的人在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追击下能跑出去多少人,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虽然冲不回去,可是要他在这里等着被对方包围后歼灭,那也是绝对不可以的,既然东面、南面都不行,那就只有西面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在战场上的丝毫犹豫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风险,想到这里再不迟疑,马上命令参谋长传令,‘向西撤退,先冲出包围圈再说。’

    他一边观察着北面和南面的情况,一边向后退,猛然发现参谋长不仅没有去传达命令,还傻愣愣地大睁着双眼看着西面,气得他大喊:“不去传令,还愣着干什么?等死啊?”

    惊醒过来的参谋长指着西面,用颤抖地声音说:“团长,你看!”

    那个团长猛一转身,他也吓的一抖,只见一股一千多人的第四路军都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成战斗队形从西面围了上来。

    南面、东面、西面都不行,北面那就更不行了,还没等他作出反应,北面的大路上突然狂奔出一群人,那个团长认得出这是自己的那个营,看他们连武器都丢了,又像火烧屁股一般的猛跑,不用问,那一定是被第四路军的那一顿炮火给炸的惨了,而且还是被人追回来的。

    随后的景象证实了他的想法,紧跟着他们后面冲出来的又是一股端着刺刀的第四路军,甚至在东面也出现了第四路军。看着四面围上来人数也远多于他的部队的第四路军,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参谋长说:“告诉弟兄们,不要抵抗了,没用的,投降吧。”

    一团副团长李哲带着一营刚一冲上来,第五路军的这个团就投降了,这让李哲不由大失所望,虽觉得不过瘾,也只好无奈地命令部队收缴他们的武器,看押俘虏,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同时命令二营马上接替四营的那个连的阵地,掩护一、三两个营带着俘虏撤退。经过约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一、三两个营已经简单地打扫了战场,并给负伤的第五路军的士兵进行了包扎救治,然后开始带着俘虏撤退。只是第五路军的伤员们无法带着走,都被安置在一处凹地里,等着第四路军全部撤离后,他们就可以去找他们的部队了。

    (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战序曲 小胜(三)

    见大部队已经开始撤离,在一节装满粮食的车皮上指挥的徐放,对身边的一个参谋说:“告诉副团长,让他加快速度撤离,命令二营二十分钟后开始后撤。”

    参谋立刻指挥一个通讯兵站在车厢上用旗语给李哲下达命令。

    “团长,邓宝珊的大部队上来了。”一个拿着望远镜的参谋喊道。

    徐放举起望远镜对着杓袁村观察起来。只见杓袁村的村口已经有第五路军的士兵冲了出来,虽然人数不多,也没有直接冲过来,可已经在开始占领有利地势,建立火力点。徐放知道这是邓宝珊部的先头部队,大部队很快就要上来了。

    “通知火车马上后撤。”徐放一边观察着情况,一边下达着命令。

    徐放虽然是一个一见打仗就兴奋的勇将,可他并不鲁莽,相反倒是心思细腻,思虑周详。既然邓宝珊的大部队上来了,那他所在的列车就应该后撤了,这是火车,不是铁甲列车。据侦查,邓宝珊虽然没有山炮,可是60mm迫击炮还是有几门的,他的火车可是经不起哪怕是一发的炮弹,就是一发炮弹落到火车上,也会让他的士兵出现很大的伤亡,能避免的伤亡他是一定要避免的,他自己的安全更是如此。他们的司令可是一再跟他们强调战场上指挥员的位置。

    他乘坐的这列火车之所以可以突然地打刚才那个团一个措手不及:一个是没有人会想到他会在这么短的距离内,把火车当做突击穿插的工具;二是这个团没有迫击炮,而且就是有,他们也没有时间来对付他,因为他的几个营很快就对他们进行三面攻击。这也是他的敢于安稳地停在那里的原因。

    可是一旦邓宝珊的大部队上来,那可就不好说了。他的火车所处的位置现在可是还在迫击炮的射程之内,这么一个明显的靶子,一定会是对方首先攻击的目标。

    列车刚刚开动,正在观察的徐放就看到杓袁村里又冲出了一千多人的部队,看来邓宝珊不相信他的那一个团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被消灭,是想尽快接应他的那个团,所以才匆忙开始组织进攻。

    几声尖啸传来,徐放身边的两个警卫员一左一右猛地扑到徐放身上,把徐放扑倒在麻包下,压在他的身上。“轰、轰、轰”几发炮弹落在火车两旁,炸起的碎石甚至都飞到了车上,听声音是60mm迫击炮。

    随着爆炸声的不断响起,火车加速向北开去。这时不断有从杓袁村射来的迫击炮弹在路基左右爆炸,只是火车越开越快,所有的炮击都落在了火车后面。徐放推开两个警卫员,大声询问另一节车厢上的机炮连长,是否有人员受伤。机炮连长报告说只有一名弹药手被碎石蹦伤。听到基本没有伤亡,再看到完好的几节车厢,徐放这才放下心来。60迫击炮威力虽然不是很大,可是对人员的杀伤力还是足够的,如果有炮弹落到车厢里,那可就会造成巨大的伤亡。

    徐放算了算距离,火车已经脱离了迫击炮的射程,立刻命令警卫员传令停车,他现在还不能回花园口,二营还没有撤回来,机炮连还要在二营撤离时提供火力掩护。

    这时二营的迫击炮已经开始射击,最先遭殃的是在村口炮击火车的那几门迫击炮,二营长见团长的火车被邓宝珊的部队追着炸,不由火起,命令二营的机炮连立刻把对方的迫击炮阵地给端了。随着十二门82迫击炮的集中射击,邓宝珊仅有的那几门宝贝迫击炮的阵地,马上就被浓烟和火光所笼罩,只用了两次齐射,邓宝珊的迫击炮阵地上就再也找不到活人了,几门迫击炮都被炸得变了形。

    摧毁了对方的迫击炮阵地,机炮连的82迫击炮立刻转移射击目标,配合各连的60迫击炮轰击进攻他们的那一千来人。几十门迫击炮发出的炮弹不断落在人群里,由于邓宝珊救援心切,这一个团的兵力根本就没有完全展开,队形十分密集,每一发炮弹的爆炸都炸死炸伤十来人。

    邓宝珊的部队到底是西北军的老部队,虽然不断有人被迫击炮炸死炸伤,可还是凶猛地向前冲锋,几百米的冲锋道路上留下了二三百名死伤的士兵。在接近到二营阵地前沿100米时,令他们胆寒的迫击炮终于停止了射击。

    在杓袁村边的屋顶上观察战况的邓宝珊总算松了一口气,第四路军的炮火如此猛烈让他很吃惊,到现在被包围的那个团还没有一点动静,让他明白那个团已经没了。这么短的时间一个团就没了,第四路军的战斗力这也太令人恐怖了,看着一地的死伤人员,邓宝珊现在已经很后悔仓促的派眼前这个团去救援了。不过如果能打败眼前的这股第四路军,在唐生智面前还能找回些颜面,也好让唐生智给自己些补充,想到这里,立刻命令后续部队做好准备,冲上了第四路军的阵地,就立刻跟进扩大战果。

    正有些心不在焉地邓宝珊被一阵突然响起的密集的枪声惊醒,急忙举起望远镜观察起战场形势。

    在他的视野里,原本除了几公里远处的第四路军迫击炮阵地可以观察到,可是现在竟然在田地间竟然突然出现大量的机枪阵地,喷出道道火舌,打得冲在前面的人倒下了一大片,这突然出现的密集射击,让冲锋的部队不由一顿。

    邓宝珊仔细的看了一阵,他发现第四路军的军装颜色很好,草绿色的军装在田野里和周围的环境几乎无法区分。正要下令停止进攻,没想到他冲锋的部队经过短暂的调整后竟然又鼓起勇气,再次发起冲锋,前面的人已经冲到了距离第四路军阵地三四十米的地方。邓宝珊不由一阵兴奋,如果他的部队能冲上去,就有机会打败他们,甚至还有可能把对方那些令他眼馋的机枪迫击炮都缴获过来。

    还没等邓宝珊嘴里的“好”字叫出口,从望远镜里看到,突然从对方的阵地上飞出了一群密密麻麻的黑黢黢的东西,随即在他冲锋的队列里暴起一阵烟雾,邓宝珊知道这是对方扔出的手榴弹,烟雾过后,他的进攻部队的队形更显稀疏。邓宝珊知道就是这些人冲上去,也不可能有什么效果,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参谋说:“吹号撤退。”说完就顺着梯子从房上下来。

    因为邓宝珊看到骑着马的传令兵已经到了他所在的院子前。来的传令兵是来传达唐生智的命令,再次命令他拖住第四路军在花园口的部队,并告诉他‘李品仙的第八军马上就会到达’。

    传令兵走后,邓宝珊低着头在院子里转了几圈,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眼前的第四路军火力太猛烈,挡住他的这支第四路军的部队应该有一个团,可是轻重机枪就有近百挺,迫击炮几十门,在他看来,这样的装备就是东北军也达不到这个程度,拖住他们不是不可能,可是如果真要是跟第四路军死缠烂打,这一定会再让他付出很大的代价,他已经损失了将近两个团,他这一万来人的部队可不能再有损失。

    可是,如果就这么轻易地把第四路军放跑了,唐生智要是怪罪下来,自己可不好交代,早知如此,还不如就在中央军了,至少有国民党元老、原驻陕军总司令、现为国民政斧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审计署长于右任的关照。于右任在任驻陕军总司令时,邓宝珊人副总司令,他们曾经共同发表就职宣言,提出废除旧的政治体制、统一全省财政等12项整理陕西军政的计划,号召民众“共同起来!建设美满幸福的新生活!”1927年2月,两人还将西北大学改建为西安中山学院,还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为革命培养人才。此前后,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发布许多法令,取消苛捐杂税,减少农民地租。两人相处融洽,私人关系也不错。

    正胡思乱想的邓宝珊,忽然被还在屋顶观察战场情形的一个参谋的喊声惊醒,那个参谋报告邓宝珊:“第四路军的阻击部队一应开始撤离阵地。”

    邓宝珊几步来到房下,又利落地攀上房顶,接过参谋递过来的望远镜观察。果然,远处第四路军的炮兵阵地上的迫击炮已经开始分解有的82迫击炮的炮管已经绑上了马背,一队队的第四路军从阵地后的田地里猫着腰钻了出来,沿着大路开始向北撤去。邓宝珊粗略的估算一下,挡住他的去路的这股第四路军大概有一千来人,这不由让他吃了一惊,惊讶地说:“一千多人就有这么强的火力?这第四路军的装备也太好了,就是东北军也装备不起!”

    跟在邓宝珊身边的参谋长有些不相信地说:“也许为了打阻击,宋哲武把他的火力集中使用,临时加强给了这个团,这么多的炮足够装备一个军了。”

    参谋长见邓宝珊没有反应,建议说:“军长,刚才他们在阵地上因为火力太猛,我们吃了亏,这下他们脱离了阵地后撤可是个机会,还是下令追击吧。”又提醒邓宝珊说:“李品仙的第八军可是快要上来了。”

    “好。命令各部追击,不过只要咬住他们不让他们退过黄河就行,不要跟的太紧,对付第四路军,还是让李品仙来干吧。”

    火车上的徐放见邓宝珊的部队果然追了出来,命令机炮连长:“在叫他们尝尝我们82迫击炮的滋味,不要叫他们跟得太紧。”

    徐放在望远镜里看到,从杓袁村追出来的部队有不到一万人,追在最前面的是大约一个营的邓宝珊的部队,这个营已经踏上了刚才二营的阻击阵地。随着炮弹出膛的声音,可以看到那个营的士兵都迅速的卧倒掩蔽,随即十几处爆炸产生的烟尘在阵地上升起,爆炸过后,那个营又以比进攻时更快的速度撤了回去。

    见邓宝珊的部队又撤了回去,徐放命令火车也缓缓后撤。

    徐放回到桥头,一团的部队已经在参谋长王晓天的指挥下开始向对岸撤退,一三两个营已经过去了,徐放一到立刻命令他刚才乘坐的火车把留在桥头的那些装载辎重营和炮兵营的物资弹药的十几节车皮挂上,马上过桥。四营机炮连归建守卫桥头阵地,掩护其余部队过桥。打阻击的二营也很快就撤了回来,徐放直接就让他们过桥。

    桥头的地势要高一些,这里的地势很平坦,可以望出很远,追击而来的邓宝珊的部队已经追上来了,如果这个时候所有的部队都过河,势必被邓宝珊部占领桥头,甚至还可能用火力追击他的部队,要知道这黄河铁桥可是3000多米。看来四营只有等到晚上在撤过河了,徐放找来副团长李哲、参谋长王晓天,把自己的想法一说,两人也都同意,只是李哲坚持要徐放和王晓天都过河,他自己留下来指挥四营打阻击。

    徐放明白李哲这个不下于自己的好战份子的心思,就是想再过过瘾。不过自己和李哲、王晓天三人都留在南岸也确实没有必要,只好嘱咐李哲,只准守卫桥头阵地,天黑后在撤回桥北,绝对不许主动出击,这才和王晓天撤离桥头阵地。

    听完徐放的报告,宋哲武和陶蓉、张亚飞三人核计了一下,为了保险起见,在桥南的桥头设置了一个半圆形的阻击阵地,就是为了防止唐生智万一急眼了,硬要过桥来报复。然后给蒋介石去电报告,“唐生智第五路军于昨夜进抵郑州,职部为避免同唐部冲突,连夜退守黄河以北,唐部紧追我军不放,在杓袁村附近我部被迫迎击,双方均伤亡数千,现我部除一营尚滞留南岸桥头,余部皆撤至黄河以北,现河南一营正与唐部激战。我部一再忍让,唐部步步紧逼,如唐部再行攻击,职必将断然反击,绝不姑息。”

    参谋拿着电报稿出去后,陶蓉见指挥部里仅剩下他和宋哲武、张亚飞三人,笑着说:“总指挥,我可真服了你了,蒋介石接到这封电报,一定会像火烧屁股般地着急起来,如果我们真要反击,他一定会怕我们把唐生智的第五路军吃掉。”

    虽然箫国栋已经告诫过张亚飞,在宋哲武面前要注意言行,可张亚飞天生就不是耐得住寂寞的人,见陶蓉如此说,也忍不住说:“明明是我们先收了唐生智的逃兵不对在先,接着我们有杀了唐生智的大将,这次虽然是唐生智派兵来追,可也是我们主动攻击,在杓袁村又吃掉了他们差不多两个团,而司令却说是被迫迎击,司令这电报倒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唐生智如果看到这电报,非气晕不可。”

    宋哲武笑着说:“这郑州的战事只有我们和唐生智说得清,别人还不都得听我们的,就是要蒋介石明白,如果在不让我们退回涞源,我们很有可能和唐生智火拼一场,那可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

    已经回到南京的蒋介石,接到林蔚送过来的宋哲武的电报,脸色阴沉地命人去叫何应钦和杨永泰,然后把唐生智刚刚发来的一封电报推给林蔚,就默默地坐在那里不做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1392 31393 31394 31395 31396 31397 31398 31399 31400 31401 31402 31403 31404 31405 31406 31407 31408 31409 31410 31411 31412 31413 31414 31415 31416 31417 31418 31419 31420 31421 31422 31423 31424 31425 31426 31427 31428 31429 31430 31431 31432 31433 31434 31435 31436 31437 31438 31439 31440 31441 31442 31443 31444 31445 31446 31447 31448 31449 31450 31451 31452 31453 31454 31455 31456 31457 31458 31459 31460 31461 31462 31463 31464 31465 31466 31467 31468 31469 31470 31471 31472 31473 31474 31475 31476 31477 31478 31479 31480 31481 31482 31483 31484 31485 31486 31487 31488 31489 31490 3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