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老麦和高志航也在暗中叫着劲,他们俩的轰炸机大队和战斗机大队都在比着训练。还有,伍司令现在每天都安排飞机在我们太行行署区域进行空中侦察,每天都会准时把侦查报告送到总部来。说句夸张的话,现在只要我们需要,就是每天有多少波人去五台山上香我们都可以知道的一清二楚。这应该是今天的最后一架侦察巡逻的飞机了。”
陶蓉口中的老麦就是麦克,除了宋哲武和箫国栋,第四路军里军衔和麦克平级,以及比他高的人对这个技术高超待人随和的老外副司令现在都称他老麦。
“魏广惠没回来?”宋哲武并没有姐陶蓉的话,而是很突兀地问箫国栋。
宋哲武之所以不顾疲劳披星戴月地从太原赶回来,一个是这个年他必须要在涞源过,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事情必须要他亲自出面来做;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从今年起,要求所有第四路军军以上主官和政斧领导都要在春节前向他述职,原本定在腊月二十这一天开始,因为宋哲武要去太原,就把时间延后了。
其实关于要第四路军重要将领和政斧领导向宋哲武述职这件事,主要就是魏广惠引发的,宋哲武对于外蒙的驻军中的问题不可能无动于衷,尤其是在他的计划即将实施时,更不允许他的大后方出现问题。可撤换魏广惠这个收复外蒙的大英雄又没有能拿上台面的理由,思来想去,宋哲武想到了述职这个办法,他要亲自考察魏广惠这个“封疆大吏”,看看他的“心”到底在哪里?
按时间推断,魏广惠应该以经到涞源了,可是他并没有看到魏广惠来迎接他,这不由让宋哲武的心情坏到了极点。难道是魏广惠竟然敢公然违抗他的命令?或者是害怕他追究他和蒋介石的关系?
最明白宋哲武心思的箫国栋见宋哲武脸色不对,忙解释说:“文戈,是我疏忽了!昨天外蒙突降暴雪,绥远以北的内蒙地区也普降小到中雪,我们在绥远和外蒙的曼莱、德伦的机场都落雪很大,派去外蒙护航兼领队的高志航参谋长昨天来电说:‘飞机无法起飞’。”
见宋哲武脸色还是很不好,又补充说:“徐放和赵凤武也都分别来电报告雪情。另外,王副参谋长也得到报告,魏广惠等人因雪无法按时起飞。”
见王叙点头,宋哲武脸色这才稍缓。箫国栋微微叹了口气又说:“今天拂晓雪已经停了,虽然跑道上的积雪已经清理,可是还很滑,我怕他们在中途落地加油时出现意外,要他们等两天再飞回来,可是魏广惠坚持要今天回来,说是要和大家一起过年。飞机是今天早六时从库伦起飞,半小时前刚刚接获伍进的电话,他说飞机已经在他们的绥远机场加油后起飞,按时间算还要有一个多小时才能到。”
听到魏广惠不顾危险坚持要今天飞回来,宋哲武的脸色才放晴,看看天色问箫国栋:“参谋长,他们到涞源时,天已经黑了,在机场采取什么措施没有?否则他们仅靠罗盘导航,那偏差可就大了。”
在知道飞机起飞后,宋哲武又不禁为他的几员大将的安全担忧起来,如果没有明显地面指示,仅靠罗盘导航的高志航虽然技术高超,也很可能和涞源的机场偏离几十甚至上百里,找不到机场在这漆黑的夜里要找地方降落根本不可能,只有跳伞一途,可是黑夜里跳伞同样危险极大,更何况魏广惠和徐放、赵凤武都没有受过跳伞训练,这时候他的三员大将如果出现意外,那可是想哭都没地方哭去。
箫国栋的心终于稍稍放下,忙说:“我已经要伍进在机场布置大量照明设备,准备迎接飞机返场,同时要伍进派人在东、南、西三面的山上堆好柴草,还运上去十几桶煤油,准备点火指示目标。这些都是伍进亲自安排,麦克指导的。”
“走,我们去机场迎接他们。”宋哲武还是有些不放心。对几人说道。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九十章 中原大战 考察(二)
见宋哲武要去机场迎接魏广惠一行人,箫国栋赶紧阻拦说:“文戈,你骑了两天的马,一定很累,还是快回去休息,晚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再说,每个人回来你都要迎接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宋哲武知道这是箫国栋在为自己树立权威,箫国栋一向对宋哲武很平民的做法非常有意见,为了他在第四路军里树立绝对威望,早就有安排,也私下跟他说过,要他对所有将领包括他本人在内既不应也不送,要有上位者的觉悟。
宋哲武只好点头,对几人说:“也好,我就先回去休息一会,他们一到马上带他们来见我。”
箫国栋笑着说:“文戈,我就知道你这个脾气,已经替你安排好给他们接风的宴会,时间定在晚七点。不过,魏广惠不能马上就去司令部,你还不知道,魏广惠已经要他的家人来涞源,三天前他的一家已经到了。”
听到魏广惠让家人到了涞源,宋哲武的脸色彻底缓和下来,能让家人住在涞源,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回到位于阁院寺的司令部,匆匆洗了一个澡后,宋哲武就来到他司令部里的办公室,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等待着。
时间很快到了17时30分,可魏广惠等人还没有到,宋哲武的心情不免有些焦躁起来。因为没有雷达不仅飞行员无法准确把握航向,就是地面机场也无法确定飞机的具体位置,他深怕这几人乘坐的飞机出现意外。
“雷达!雷达!”宋哲武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这个他前世十分熟悉的名词。虽然他很想拥有雷达,甚至也一直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他要李明华的电子所研制收音机,还有他新近要求电子所开展无线定位方面的研究,都是在为研制雷达进行技术储备。
就无线定位而言,其实技术和原理并不复杂,只要有一个发射源进行一定时间的无线电信号发射,有一台或数台接收设备就可以大致测定出信号发射的方位,如果是飞机等移动目标还可以根据相对运动体之间有电波传输时,其传输频率随瞬时相对距离的缩短和增大而相应增高和降低的现象,测定出飞行方向、高度,进而进行地面引导。
还有雷达,雷达现在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只是各[***]方和科研人员都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巨大用途,或者说还不知道它的用途。因而,也就没有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积极的研制。
早在1842年多普勒就率先提出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原理,1864年马克斯威尔又推导出可计算电磁波特姓的公式,1904年侯斯美尔更是发明了电动镜这个世界上首个利用无线电波回声探测的装置,而用途竟然仅仅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随后。随着世界上第一种可放大信号的主动电子元件,真空三极管的出现,以及马可尼和富兰克林对于短波信号反射的研究,又为雷达的使用奠定了物质和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无线电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用上的探索,世界上现在已经有了沃森瓦特设计的雷暴定位装置、马可尼设计的可防止船只相撞的平面角雷达。1922年美国泰勒更是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甚至在5年前已经出现了贝尔德发明的机动式电视这个现代电视的前身,使屏幕显示成为可能。
所有这些研究到现在为止都是公开的,甚至李明华这个留洋博士也是很清楚的,这一切都使现在进行真正的雷达研制成为可能。而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雷达出现,宋哲武认为完全是思维概念和需要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曰本人在二战中才开始重视起雷达这个千里眼,以至于他们在中途岛海战时,还没有雷达。
当然,也不是说现在研制雷达并没有任何技术问题,即使在二战时,“不幸”的德国人,以其曰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姓”选择的k波长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就因为该波段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导致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如果近期李明华等人就开展雷达方面的研究,因为有宋哲武这个特殊原因的存在,研制出雷达,甚至还要比欧美先进的雷达并不稀奇。
虽然宋哲武对电子方面所知甚少,但一些基础的原理他至少还知道一些,比如他知道: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来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而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则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原理等等。
而且,就宋哲武所知,即使他不研制,真正的雷达也很快就会出现。1931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始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射机发射连续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1936年1月英国w.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国第一个雷达站;1937年马可尼公司替英国加建20个链向雷达站;1937年美国第一个军舰雷达xaf试验成功;1941年苏联最早在飞机上装备预警雷达;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柏摄下来,他胶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
焦虑的宋哲武直等到18时,手中拿着一个黑牛皮包的箫国栋才陪着魏广惠来到他的办公室。
虽然魏广惠去外蒙才几个月,可明显能看得出魏广惠黑瘦了不少,皮肤也粗糙了许多,看来蒙古高原的寒冷气候让这个华北平原长大的汉子吃了不少苦头。
魏广惠的样子让宋哲武不由心里有些发酸,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站起身。
见到宋哲武,魏广惠的眼中明显露出兴奋的目光,不过他还是挺直身躯,给宋哲武规规矩矩的敬礼,大声报告:“第四路军骑兵军军长魏广惠,圆满完成收复外蒙使命,请司令指示。”
宋哲武注意到,魏广惠在自报职衔时,报的是“第四路军骑兵军军长“,而没有报南京委任的“外蒙卫戍司令”。
宋哲武脸上露出微微有些苦涩的笑容,从桌子后面走出来,一边走一边说:“魏军长,这几个月辛苦你了,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收复外蒙不仅给我们第四路军争了光,也使我们国家的领土主权得到维护,还彰显了我们中[***]人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你做得很好!”宋哲武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去。
魏广惠并没有握宋哲武伸过来的手,也没有谦虚客套,而是保持着立正姿态说:“还有件事情要向司令报告。”
宋哲武收回手,看着魏广惠点头道:“说。”
“去年十月,南京派到库伦的外蒙副主席邵力子和党部书记徐善祥到任,那个邵力子还好,对外蒙政务很热心,和卓仁主席配合得也很好。可那个书记长徐善祥就不同了,他不但在外蒙各地积极筹建地方党部,吸收发展各族党员,还十分主动地和我们第四路军驻外蒙的高级将领交往。特别是他私下送给我10根金条和10万大洋,虽没有明说,可意思我也明白,就是要收买我,卑职没有请示司令,就自作主张收下了。”魏广惠神色平静地说。
当时不报告,现在又主动提及,宋哲武很怀疑是箫国栋给魏广惠提醒了。可就算是真的,他也不好怪箫国栋,箫国栋这个老大哥一向把自己还有张亚飞、高宗宝、张涛、梁芳,以及魏广惠这几个当初在天津起兵时的老兄弟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他这样做也是不愿见到兄弟之间反目。
不过,宋哲武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如果是箫国栋提醒后魏广惠才说,那魏广惠的这个外蒙卫戍司令可就干不成了,只好把他留在涞源了。
见宋哲武不置可否,魏广惠接着又说:“外蒙苦寒,那里的严寒远非我们华北可比,我们带去的冬装抵御不了那里的严寒,特别是站岗巡逻的战士更受不了,当地的蒙古人都习惯喝酒暖身。他们的奶酒我们内地人喝不惯,我在外蒙没收的俄国人的财产中,有一个生产伏特加酒的酒厂,他们的伏特加酒很烈,可也比不上我们北方的烧刀子,而且产量也有限,满足不了我们十几万人的需要,我就要军需处从那十万大洋里拿出一部分钱,扩建酒厂,现在这个酒厂产的酒不仅够部队需求,还有余量,都被当地人买走,甚至还有偷着走私到俄国的。”
“我们缴获乔巴山伪政权的仓库里存有很多皮货,我用那笔钱中剩余的部分,雇人给我们驻外蒙的部队每人做了一件皮大衣。”
魏广惠给驻外蒙的部队做皮衣,甚至扩建酒厂这两件事,宋哲武都从方振那里得到过报告,虽然魏广惠把他缴获的乔巴山收刮外蒙王公们的大量金银珠宝和大洋都运回了涞源,可是外蒙的税收南京是不要的,而且已经讲明了,驻军军费不足部分由外蒙税收补足。因此,宋哲武以为那是魏广惠从外蒙税收中拿出来的钱。魏广惠如果用徐善祥收买他的钱给部队做这些事,那也无可厚非。而且这笔钱到底是出自哪里,一查就知道。
见宋哲武没有明确表态,箫国栋训斥魏广惠道:“广惠,你好糊涂,徐善祥要收买你,你应该当时就报告文戈,不过好在你现在跟文戈说了,也不算晚,而且你又把钱用在了部队。对了,还有那些金条呢?你又做了什么?”
魏广惠神色平静地说:“让我自己用了。”
“什么?你自己用了!”箫国栋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未完待续)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