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很不以为然地又说:“其实,我们如果要骗他,他派来这个电台组也没用,我们完全可以逼迫他的人给他发回假情报。”

    王叙摇摇头说:“这你就不懂了,杨虎城既然敢派他的副官携带电台来,那是一定早有准备的,为了预防万一,他们一定事先商定了暗语,只要在他们发回的电报中没有出现表示一切正常的规定暗语,那就证明电报是假的,是在我们的威胁下发出来的。而这个暗语他们是轻易不会告诉我们的。”

    听到王叙提到暗语的事,不知道为什么,宋哲武突然想起来他前世看到过一部葛大爷主演的电影,电影的名字他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给他印象最深的那个场面,就是当演员李奇在被刑讯逼供时,不得已把“打死也不说”这句暗语招了出来时,那令人捧腹的场面。

    见宋哲武独自发笑,张涛以为宋哲武在笑他考虑的简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杨虎城看起来很豪爽的人,没想到还真不简单?花样还很多。”

    宋哲武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附和着点点头说:“杨虎城能以几杆枪起家,十几年来不仅没有被人吞并,还发展到几万人,自然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

    接着又用教训的口吻对张涛说:“其实,不仅是杨虎城不简单,现在国内的这些军阀政客们,他们能走到今天,成就现在的地位,又有哪一个是易于之辈?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尔虞我诈和阴谋诡计中摸爬滚打了大半生的人,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都极为丰富,智商也都是十分出众的,以后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

    对于宋哲武的教训,张涛连连点头答应。

    其实,宋哲武还有些话没有说出口,他认为他手下的这些将领们,因为有他宋哲武,才会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走到了军长师长这样的高位,他们的社会阅历都还很差,在耍阴谋诡计上并不是那些“老江湖”的对手,和阎锡山、冯玉祥这些“老狐狸”相比就差得更远了。他们还需要经过不断地历练。

    “把杨虎城的副官和他带来的电报小组就安排在你的军部吧,否则他们会很不安,杨虎城也容易对我们的真诚感到怀疑。”宋哲武交待张涛说。

    张涛一边点头答应,一边露出狡黠的笑容说:“好,我还会给他们派去卫兵,要24小时保护他们的安全。”

    宋哲武知道杨虎城是绝不会投奔冯玉祥的,所以并不担心杨虎城会把他的计划告诉冯玉祥;他同样也不担心杨虎城会把他自己的行动告诉给何成浚和蒋介石,因为如果那样的话,进入陕西的部队恐怕就不仅仅只有他杨虎城一人的军队,想得到陕西的可不止只有他杨虎城一个人。因此,对于张涛的所谓“保护”只是一笑置之。

    宋哲武冒险要张涛联络杨虎城,这是他临时想起来的一个主意,他是要杨虎城在他杀向山西的同时,带兵奔袭陕西。

    宋哲武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宋哲武很担心过早的大幅度改变历史。他实在是不敢冒险在一个他完全无法把握的陌生历史中,去实现他的宏大计划,至少是在短时间内他还不想改变这个他要熟悉得多的历史。

    而在他的记忆中,杨虎城是在9月份反蒋联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抢先杀进潼关的,最后蒋介石不得不把陕西省主席交给了杨虎城。宋哲武很担心杨虎城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想法。特别是因为他突然发动他的《斑鸠计划》,杨虎城即使现在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也未必来得及实施。

    第二个原因是,只要宋哲武的部队一进入山西,阎锡山和冯玉祥必定马上就会不顾一切地和他宋哲武拼命,他的第四路军会承受极其巨大的压力。而宋哲武实在是不敢完全相信蒋介石,蒋介石的最终目的是要扫除一切军阀,在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纷纷败下阵来,再也不会对他形成真正的威胁后,蒋介石是绝不会愿意看到再出现一个更加强大的宋哲武的。

    所以,蒋介石绝对会很愿意看到他的第四路军和晋绥军、西北军死掐的,等到双方打的精疲力竭,伤痕累累时,蒋介石再指挥中央军收拾残局,不仅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且最主要的是,宋哲武的力量也会受到极大的削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宋哲武才突然想到了杨虎城。如果杨虎城挥师入陕,冯玉祥必然不会坐视不管,肯定会分出兵力意图夺回陕西。这样,即使蒋介石真的想要坐山观虎斗,意图坐收渔人之利,那宋哲武的第四路军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因为《斑鸠计划》当晚就要实施,虽然在涞源、山西、外蒙南下的部队有箫国栋和陶蓉负责指挥,在郑州的部队具体有张涛指挥,宋哲武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事情可做,可是因为这是宋哲武穿越以来最关键的一场大战,他还是放不下心来。于是宋哲武找来已经越来越成熟的作战处长梦曦和王叙,三人又重新在地图上推演起《斑鸠计划》来。

    这个计划成败的关键,就是时间和速度。在发动的时间上,宋哲武虽然不认为现在是最佳的,可也很不错。

    现在三个战场上双方军队都在紧张对峙,任何一方要想突然撤离战场都会导致部队出现混乱,如果另一方趁势发起进攻,那就会给一方造成巨大损失。唯一的不足就是津浦路上的晋绥军主力在山东打得不是很紧张,韩复榘现在几乎就是在避战,那里的晋绥军要脱离战场相对容易些。

    还有,就是为了打开僵局,阎锡山已经命令他留驻晋北的部队向大同集结,准备随时沿平绥线南下山东。另外,平汉线虽然暂时相对平静,可是冯玉祥的西北军距离他在开封的部队太近了。一旦发现他的部队的行动,跟踪追击他也很麻烦。

    对这些不利因素,宋哲武已经对《斑鸠计划》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和准备。首先,从涞源和外蒙方向进入山西的部队已经放弃了原计划,宋哲武不要求他们必须占领晋北重镇大同,那里现在已经集结了晋绥军的一个军的部队,要想在短时间里拿下大同不是很容易。宋哲武只是要求有有力部队,可以把大同附近地区控制住就行,一旦蒋介石发起反攻,在大同的晋绥军必定会投降,那时他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回大同。

    为了让他的部队可以快速进入山西,在井陉附近的部队可以经过正太路进军太原,只是正太路是窄轨铁路,而且他也不可能指挥还在法国人控制下的正太铁路局事前给他调集大批车厢和车头,那里的运力有限,运输李思炽一个军加山地师已经是极限了。其它部队都要通过从涞源至太原的公路进军太原。

    这一点,宋哲武也早有考虑,他把原在张家口负责向外蒙运输物资的卡车都调回了涞源,给阎锡山的解释是,‘现在是冬季,外蒙雪大,不利于车辆运输,开春后再恢复运输工作’。

    有了这原有的700多辆卡车,虽然还是不足以运送涞源的大批部队,可是先期运送一两万人的部队冲向太原还是足够的。而且,好在他已经事先把需要搬运的各种物资都运到了太原和他的新厂区,以及他在太原的飞机厂的库区储存起来了。

    在郑州的部队距离山西虽然很近,直线距离还不到二百里,可是还有一段路要靠步行。为了,尽快和冯玉祥的西北军拉开距离,他的部队离开郑州时,就要尽可能走的快。他调集到郑州的800辆卡车运送张涛的这个军是明显不够的。特别是,张涛军的第二师已经开赴鲁山,要从那里尽快赶过黄河北岸,没有汽车是不行的。500辆卡车昨天就已经开到鲁山了。

    为了保证北撤的速度,宋哲武甚至也小小的欺骗了冯玉祥一把,那就是他以担心在他的部队包抄武胜关时,怕西北军进军速度慢为由,要求冯玉祥向阎锡山要来四列火车,以便到时运送西北军,现在就停在郑州站。

    不过,这四列火车可不是宋哲武给冯玉祥准备的,火车站现在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那几列火车他是不会弃之不用的。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中原大战 夺巢(六)

    经过一下午的图上推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都做了相应的应变方案后,当晚20时,宋哲武按照原定计划在郑州发出了“斑鸠夺巢”的命令。

    随着宋哲武的命令通过司令部的电台,转化成一串串无形的电波飞向广阔的夜空,第四路军全军立刻就像一部复杂的大机器,轰隆隆地开始高速精确地运转起来。半个小时后,先是蒋介石的司令部里紧张地忙碌起来,随着更多的电波从蒋介石的前线司令部飞出,稍晚一些时间后,中央军这部更加庞大的机器也飞速的转动起来。

    绥远城是典型的军事城镇,城内不仅有原绥远将军衙门,还有清朝时修建的可容纳8000多人的兵营。绥远城周长九里,呈正方型,东、南、西、北各设城门。四门之外有瓮城、石桥和护城壕。城门上建望楼,城中央有鼓楼,从鼓楼通向四门有四条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向众多小巷,构成整齐的棋盘状布局。

    因为绥远地处山西以北的蒙古草原上,是晋绥军的绝对大后方。因为阎锡山有强大的晋绥军,不仅是内蒙的王公们没有人敢撸阎锡山的“虎须”,井岳秀的西北小势力,甚至是蒙古马匪也没有人敢打绥远的主意。自民国17年绥远建省后,晋绥军王靖国部就一直驻扎在这里,马匪们早都跑的远远的了。

    只是,现在的绥远因为王靖国部去参加中原大战,已经没有驻军了。这里只剩下警察和绥远地方保卫团等准军事部队在维持治安,除了四座城门各有一个班的保卫团曰夜值守,城防工事空无一人,保卫团的部队都留在城内的兵营里,绥远几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晚上10点多,绥远的街上只是偶尔巡警和打更的走过,很少能看到有行人走过,店铺和酒肆早就关门打烊了,整个绥远城,沉浸在一片静寂的夜色中。

    在绥远的南门城楼里,此刻却是灯火通明,在这里执勤的一个班的保卫团,在班长的带领下,正在和一个身穿第四路军草绿色军装的中尉一起,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周围,桌上摆着一只已经吃了一多半的烤全羊和一些时令瓜果,从地上的空酒瓶可以看出,这些人已经喝了不少酒。

    这个第四路军中尉叫宋明瑞,是第四路军驻绥远兵站的副站长。这个兵站是专门负责给驻外蒙的第四路军部队运送给养的。驻外蒙的部队的给养物资主要是由驻张家口的兵站运送,可是在晋北和榆林等地采购的物资都要从这里运走。平时,这个兵站的运送量并不是很大,可是这一个月来,第四路军从晋北采购的物资大增,主要是马料和部分粮食,现在在城里的兵站里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据说外蒙去年冬天雪大,马料不足,这些粮食和马料都是要运到外蒙的。

    由于运输都是由从山西雇来的大车来完成,路途较远,运输队经常晚上**点钟才赶到绥远。虽然按规定晚上八点后,绥远的城门时要关闭的,过了时间再想进城,那就只好等到第二天了。

    可是这个规定对别人有用,对于第四路军的运输队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一向是随到随进,绝没有人敢耽搁。不要说现在的保卫团团长,就是以前的绥远警备司令王靖国也没有阻拦。

    要知道,宋哲武现在可是晋绥军名义上仅次于一向是的二号人物,有徐永昌这个例子,晋绥军里可没有人傻到会去得罪他。

    好在第四路军兵站的人员很理解保卫团的曰子过得清苦,他们团长得到的好处自然不会少,就是这些守城门的大头兵也是经常能饱饱口福。而且,这个第四路军的李副站长每次还要扔下20块现大洋的辛苦费,虽然士兵每人只能得到一块,剩下的都被班长独吞了,可这也让众人乐得不行。

    以至于,现在大家都争着要来南门,这个第四路军运输队的必经之路执勤。

    今天,第四路军兵站早早就派人到南门通知今晚执勤的班长,‘运输队因为车辆在路上坏了,来的要晚一些。执勤的弟兄们晚饭都不要吃,李副站长已经订了烤全羊来招待大家。并且,例钱加倍。’

    晚上六点一过,李副站长就带着五名第四路军的人,挑着两只烤全羊和一些下酒菜,以及时令瓜果来到了南门。酒是自然少不了的,专门有一人拎着八瓶第四路军的特产“北方大曲”,让路上的保卫团士兵和行人都看得直眼热。

    早就翘首以待的保卫团士兵,在他们班长的带领下远远迎了出来,像迎接财神一样,恭恭敬敬地把李副站长迎上了城楼。

    在城上的望楼里,里外两间房间里各摆着一张桌子,按惯例,保卫团的人都坐到里间,第四路军兵站的人除了李副站长都坐在外间,而且这些人是不能饮酒的。按照李副站长的解释,在第四路军里,除了驻外蒙的部队在执勤时可以适量饮酒,其余的地方一概禁止饮酒,他也是要每次经过站长特批的。

    酒菜摆好后,李副站长简单的寒暄几句,就立刻邀请大家喝酒吃菜。看着烤的冒油的娇嫩的全羊,早就垂涎欲滴的保卫团士兵,立刻就在班长的带领下大快朵颐起来。

    这个李副站长是沧州人,虽然年纪轻轻就是中尉,可是一点官架子也没有,每次都是和他们称兄道弟,酒量又很好,保卫团从上到下对他都很有好感,几乎就把他当成了保卫团的一员。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902 25903 25904 25905 25906 25907 25908 25909 25910 25911 25912 25913 25914 25915 25916 25917 25918 25919 25920 25921 25922 25923 25924 25925 25926 25927 25928 25929 25930 25931 25932 25933 25934 25935 25936 25937 25938 25939 25940 25941 25942 25943 25944 25945 25946 25947 25948 25949 25950 25951 25952 25953 25954 25955 25956 25957 25958 25959 25960 25961 25962 25963 25964 25965 25966 25967 25968 25969 25970 25971 25972 25973 25974 25975 25976 25977 25978 25979 25980 25981 25982 25983 25984 25985 25986 25987 25988 25989 25990 25991 25992 25993 25994 25995 25996 25997 25998 25999 26000 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