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景德的建议让宋哲武猛然醒悟过来,自己这四五十万的部队留在山西不走,被蒋介石忌惮那是难免的。这么多部队留在山西,的确有些不妥,蒋介石不给自己番号,原因一定就在于此,如果自己明确无误地告诉蒋介石,他的部队不走的原因就是因为番号的事,相信蒋介石会毫不犹豫地把番号给他。
想明白得宋哲武马上给蒋介石去电,再次申明给庞炳勋部索要番号的理由,同时表示外蒙形势紧张,一旦部队整编完成后,太行行署和内蒙将只保留张亚飞、李思炽、张涛、庞炳勋、井岳秀五个军,其余各军将全部开往外蒙戍边。
部队去外蒙很重要,可是太行行署的部队也是要保留的,这里是宋哲武的根本,支持他抗战的工厂可是都在这里呢。
不过,留那支部队在太行行署,这也是很有讲究的。宋哲武有意把李思炽和庞炳勋留在了太行行署,相信这样会让蒋介石更为放心。
果然不出贾景德和宋哲武所料,蒋介石很快回电表示,‘文戈吾弟心系党国,实乃党国之栋梁,中正不胜欣慰。外蒙乃党国神圣之领土,护卫领土安全乃党国之第一要务,特批准第四路军再增加一军,番号为第四路军第十三军。’
同时,南京方面还仅仅拨付高射机枪100挺,汽油50吨,完全是一副撵人的架势。
可是宋哲武可管不了这些了,既然有了番号,部队的整编就需要马上进行。
早已经深思熟虑的宋哲武,宣布成立第十三军,任命庞炳勋为军长,王瘦吾为参谋长;任命马法五为第九军军长。同时,从各军抽调大批各级军官开始组建井岳秀第十军、李耀明第十一军、王弼第十二军、庞炳勋十三军。
对各军的编组仍然采用以往模式,除张亚飞第一军和井岳秀第十军外,其余各军全部打乱重编,并在师下设置旅级建制。
张亚飞的第一军之所以没有进行重编,这是因为宋哲武不仅是绝对信任张亚飞和第一军,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混编,不可避免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至少是在各级军官再重新熟悉之前。
这样,保留一支战斗力绝对有保证的部队就很必要了。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布局 决不离开第四路军
井岳秀的部队没有进行统一的大规模整编,一是因为宋哲武对井岳秀早有承诺;二是,宋哲武认为,这支部队暂时还不会参与大规模战斗。不马上进行重编,可以让井岳秀和他的部队更安心,稳定内蒙还是很需要井岳秀的。
而且,井岳秀的第十军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进行整编,宋哲武以充实第十军为由,向第十军各部都派去了原第四路军老部队的军官任副职,同时,不仅把司令部直属的李金明的骑兵师划归井岳秀第十军,还给井岳秀的第十军补充了大批新兵。
对于宋哲武如此做,井岳秀并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这些第四路军的军官到他的第十军来,这是天经地义的,毕竟宋哲武不仅给他补充新兵,还提供了全部的武器弹药。现在的第十军有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全军35000多人,这么多部队,可是井岳秀重来没有过的。现在,他已经有力量按照宋哲武的命令,开始向西内蒙扩展势力了。
至于在师以下不伦不类地设置旅级建制,这完全是宋哲武在和南京政斧在耍心眼。
宋哲武从这次蒋介石迟迟不愿意给他增加番号的事,已经感觉到,他再想增加番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可是仅仅这十三个军和几个师的部队是绝对无法满足他的需要的,第四路军必须还要扩大。
可私自增加番号那是绝对不行的,那样做几乎就是谋反,至少蒋介石会这样认为。
既然不能再增加番号,那就要采取变通手段,他设置旅级建制就是这个目的。
多了一级建制,部队扩编也就多了一些方便,这些旅级单位,宋哲武会逐渐充实人员,把它们都变成实际上的师级部队。
宋哲武的整编不仅让井岳秀很满意,庞炳勋和他的部下也都很满意。
这次整编宋哲武很守信,不仅他的主要军官包括王瘦吾在内都没有动,而且果真把第九军军长给了马法五,这也相当于他的部队被扩编成了两个军。看着部下们手中的崭新的枪支、火炮,庞炳勋和他的老部下们都乐的合不拢嘴,在西北军里,冯玉祥可从来没有把他们和西北军的嫡系部队一视同仁过。
至于军饷待遇,那就更不用说了。官兵们拿着用刚发下来的晋钞军饷,都急不可耐地从北方投资发展银行换回来叮当乱响的大洋,第一次一次拿到这么多的军饷,官兵们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现在的军饷可是他们在西北军里的几倍,呆在这样的部队里,那可是太好了。
有第四路军的“老人”打趣地问他们,“还去东北军不?”
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个态度。“叱,东北军?老子连中央军都不去,还提什么东北军?老子就在第四路军跟着宋总司令干到底了,现在就是拿棍子打我,老子也决不离开第四路军。”
这样的回答,庞炳勋和王瘦吾听到了,只能是相视微微苦笑着摇摇头。庞炳勋知道,他从此只有一心一意地在第四路军里努力工作,再也不要想任何歪心思了,否则,愿意跟着他离开第四路军的不会有几个人。
山地师、警卫师和空军总队守备师三支部队,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也没有参与混编,不过他们都补充了不少人员。按照宋哲武的设想,这三个师以后都要逐渐扩展成军级规模。
整编完成后,部队就需要马上开赴外蒙,这些部队一天不到外蒙,宋哲武就一天不会放下心来。
按照宋哲武的计划,高宗宝第二军、梁芳第五军、梁忠甲第六军、徐放第七军、赵凤武第八军、马法五第九军、李耀明第十一军、王弼第十二军、李瑞芳山地师,共八个军一个师要全部开赴外蒙。
因为有大批西北军和晋绥军官兵的加入,以及这段时间招收的新兵,现在除了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十军、第十三军还保持4000人左右的规模外,其它部队各师的兵员都恢复到18000人,各军都达到了60000人以上。这八个军加上山地师,总兵力达510000多人。
这么大的一支部队,放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外蒙,不仅要防备苏军可能的进攻,还要积极准备应付“九一八”事变,如果仍然要宋哲武在太原遥控指挥,这显然是不行的。
战争时期军情瞬息万变,如果事事都要等候宋哲武的电报指令,那是要误了大事的,外蒙必须要设立一个前线司令部,统一指挥外蒙各部队,协调指挥两方面的战事。
宋哲武本人是不可能去外蒙坐镇的,就是箫国栋和陶蓉也不能去,反复思考后,宋哲武决定任命李文田为北方边防长官公署驻外蒙前线司令部司令,魏广惠、高宗宝兼任第一、第二副司令,楚溪春任参谋长。
任命李文田任这个前线司令,是因为李文田行事果断,把握大局能力很强。外蒙那里远离中原内地,事事请示,势必要误事。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李文田为人豪爽、办事大度,很有亲和力,不仅和王叙、张亚飞、高宗宝、张涛、梁芳、伍进这些第四路军的“老人”相处很好,和李思炽、赵凤武,甚至是梁忠甲、韩光弟等人相处的也很融洽。由李文田担任前线司令,不仅能服众,还能使驻外蒙的各部队形成凝聚力。
而让魏广惠担任副司令,是因为外蒙不仅是魏广惠领军夺回来的,他现在还担任外蒙卫戍司令,这两年读力支撑外蒙局面实在是功不可没。
至于让高宗宝担任副司令,则完全是宋哲武为了安抚跟随自己起家的张亚飞、高宗宝、张涛、梁芳、伍进,甚至还有箫国栋和王叙这些“老人”。
宋哲武这些年在第四路军里唯才是用,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后加入第四路军的人,这些人有的在第四路军中的地位已经比那些“老人”们要高,比如陶蓉、李文田。还有一些人虽然是后来者,可是地位也已经和他们相同了,比如李思炽、梁忠甲、韩光弟、赵凤武、井岳秀、李耀明、王弼、马法五、庞炳勋,还有李瑞芳等人。
虽然现在还没有人向宋哲武抱怨,可是作为一个上位者,宋哲武是不能不有所考虑的。如果宋哲武对于这些“老人”们不进行妥善的安抚,难免会让这些人寒心,而这些人又恰恰是宋哲武支撑第四路军的中间和骨干,他们如果有怨言,这可不是宋哲武愿意见到的。
还有一点宋哲武是绝对不会和人提起的,那就是他现在的部队扩张的太快了,许多人并没有经过考察、考验,虽然宋哲武一向是用人不疑,可这也不代表他会毫无防范心里,对于高宗宝这些老人,他还是很放心的。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宋哲武还是很明白它的含义的。
虽然现在已经是冬季,内外蒙地区已经下了几场大雪,这个时候是不适于长途行军的,可是宋哲武却不能再等到开春了,在把能调动的卡车都交给李文田后,几十万部队就浩浩荡荡地开赴外蒙。
随同李文田去外蒙的,还有张亚飞视为心肝宝贝的那24门重炮。外蒙一旦打起来,没有重炮支援的仗会打得很艰苦,虽然仅有区区24门150mm榴弹炮,可也聊胜于无。这个重炮团将成为李文田掌握的司令部直属重炮部队。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对于外蒙古的这个叫法,宋哲武一直感觉很不舒服,这很容易让他想起他前世那块被苏联强行割出去的土地。现在内外蒙那里既然都归他管辖,名称就需要改一下了,总不能总让自己不舒服吧。
宋哲武在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成立之初,就已经报请南京,请求将外蒙改为北蒙古自治省,内蒙改为南蒙古自治省,南京在李文田出发前,已经批准了宋哲武的改变名称的请求。因此,现在李文田率部不是去外蒙,而是去北蒙了。
去北蒙的部队有几十万人,弹药军需的数量更是十分庞大,因为向北蒙抢运粮食和国防建设物资是不能停下来的,宋哲武所能调给李文田的卡车数量只有几百辆,远远不能满足部队需要。
正在宋哲武和贾景德等人商量,准备雇佣太行行署地区的所有车辆时,赶来太原的井岳秀主动来找宋哲武,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个任务。宋哲武仅仅付出了在太行行署雇佣车辆的三分之一的钱,井岳秀就在南蒙通过那些王公们,组织起数量庞大的骆驼队和勒勒车运输队,到绥远等候李文田,帮助大军运送弹药给养。
而且,这支蒙族运输队,除了骆驼队全程跟随,普通牧民的勒勒车队并不是从绥远一直运送到北蒙,而是采取途中接力的办法,每到一个旗盟,都会有当地的王公们组织当地牧民负责运送……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章 布局 欧美收获(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157
5158
5159
5160
5161
5162
5163
5164
5165
5166
5167
5168
5169
5170
5171
5172
5173
5174
5175
5176
5177
5178
5179
5180
5181
5182
5183
5184
5185
5186
5187
5188
5189
5190
5191
5192
5193
5194
5195
5196
5197
5198
5199
5200
5201
5202
5203
5204
5205
5206
5207
5208
5209
5210
5211
5212
5213
5214
5215
5216
5217
5218
5219
5220
5221
5222
5223
5224
5225
5226
5227
5228
5229
5230
5231
5232
5233
5234
5235
5236
5237
5238
5239
5240
5241
5242
5243
5244
5245
5246
5247
5248
5249
5250
5251
5252
5253
5254
5255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