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震对宋哲武的恭敬态度很是满意,拉着宋哲武的手坐下,笑着说:“宋旅长,你的字是文戈吧?”宋哲武起立回答:“是,卑职字文戈。”

    “坐,坐。文戈,移防的事还有什么困难?”商震笑着问宋哲武。

    “谢谢主席关心,移防的事,经刘参作积极协调,很顺利,今天我和警卫营就开拔。涞源哪里地方有刘参作安排,地方很配合,部队驻地以布置好。”宋哲武已经静下心来,平静的回答。

    “听参谋长说,你的几个厂子都要随军迁移,天津这里交通便利,又是北方的第一大商阜,为什么要迁到涞源山区的小县城啊?”

    “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部队要靠这几个厂子吃饭,绝不容有失,我在涞源无法兼顾。二是染厂的问题,曰本人开的商社不止一次的找我要买我的印染秘方和工艺。昨天已经开到300万大洋的价格,被我拒绝后,表示以后共给我的坯布要上调价格。曰本人看来是志在必得。厂子放在天津,我无法安心。”

    “又是小曰本。”一提到曰本人商震一脸激愤之色。刚刚发生不久的济南惨案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很愤慨,更不要说商震这样的军人。

    看着商震和刘培的表情,宋哲武心想,这个时代的军人不论哪个党派,大多还是有血姓的。

    “河北和河南都是棉花产区,为了避免受制于人,我准备在涞源扩建纺织厂。而且,国内化工基础薄弱,哲武对化工稍有研究,还想建一些工厂。”宋哲武继续说道。

    “好啊!”一听说宋哲武要在涞源建厂,商震立刻兴奋起来。“文戈啊,自北洋以来,河北战乱不断,百姓受了很多苦。要想让老百姓过得好一点,当务之急一是要兴修水利,稳定农业生产,第二就是要大力发展工商业,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率。增加税收,税收增加了,我这个省主席就可以给我们河北的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

    刘培见商震有些跑题,轻轻咳了一声。商震也感觉到这一点,为了掩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文戈,你是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毕业的吧?”“是的。”宋哲武知道商震要转入正题了,回答也小心起来。

    商震继续问道:“可你为什么,自建队伍投到张宗昌麾下,而不是加入中央军?以你的留洋背景,在中央军会前途远大的。就是这次你反正加入革命军,在华北也不是仅有晋绥军,而且,即使加入晋绥军也不必舍近求远投到我这里,难道仅仅因为我同盖茨一家有些关系?”

    宋哲武知道,商震这是要搞清楚自己对中央的态度,对晋绥军其实就是阎锡山的态度,对商震的态度。这将决定以后商震对自己是打压还是扶持。略一思索宋哲武平静地说:“卑职最初也是想加入中央军,按自己的理念组建一支不输于西方强国的军队,为国防事业做些贡献。可是有两点决定我现在暂时不能加入中央军,一是现在中央军里不是黄埔系的很难得到带兵的机会,非黄埔系也很难有大的发展。二是在中央军里不会给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是我不能加入中央军的理由。”

    商震和刘培专注的听着。宋哲武理了理思绪接着说道:“这次二次北伐,进入河北的有阎锡山的第二集团军,有桂系的第四集团军,有冯玉祥的第三集团军。”

    宋哲武在提到阎锡山时没有称阎长官,而是很不恭敬的直呼其名。商震和刘培不由得对视一眼。宋哲武装作没看到,继续说道:“西北军战斗力强,但是太穷。我这样给自己的部队大把花钱的财主在哪里会很尴尬。”说到这里,宋哲武自嘲的笑了笑。“所以,也不能加入第三集团军。”

    “第四集团军的两位统帅在军事上很有谋略,对部下也很宽容,应该最适合我。可是桂系以老家广西为根本,于广东同气连枝。进而控两湖,进华北。30多万大军,分布在从南到北数省之地。长此以往,必不为中央所容。加入第四集团军很危险,所以我只能选晋绥军。”

    宋哲武关于第四集团军的说法,让两人很震惊。一直没说话的刘培说:“文戈,你这话有些耸人听闻了吧。不要说现在三个集团军都服从中央的命令,即使退一步说,中央真要解决桂系。二.四两军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肯定不会帮助中央军打桂系的。桂系以广西为后援,在两湖重兵云集,在华北还有10万大军。真要打起来,谁胜谁负还不好说呢。”

    商震微微点头,他也觉得宋哲武有些危言耸听。

    宋哲武淡定的一笑,说道:“参作只看到桂系表面风光,其实两湖的桂系人马也不是铁板一块,大派系中还有小派,虽是重兵云集却未必同心同德。再说白崇禧在华北的部队,李品仙和廖磊的两个军都是收编的的原唐生智的人马,都是三湘子弟。白崇禧人在河北还看着西北。这次为应对裁军案,就提出实边方案,要带兵10万去疆省,更是让蒋委员长不放心。一旦有事,只要有中央的支持,只需唐生智登高一呼,桂系在华北的军队就会烟消云散。到时,中央就可以发开手脚,全力对付武汉方面,如果策略得当,也许不用中央动用一兵一卒,就可解决武汉问题,在对付广西偏居一偶的桂系易如反掌。”

    宋哲武的一席话,让商震和刘培非常震撼。按照宋哲武的推断,蒋委员长真要对付桂系,貌似强大无比的桂系根本不堪一击,很有可能桂系就此一蹶不振,甚至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虽然感觉上在现今的局面下,这种情形不易出现。可是,理智告诉他们,宋哲武的推断非常有道理,如果南京的蒋委员长真的要支持下野的唐生智出山对付桂系,桂系在华北的势力必将不能存在。

    商震震惊之余又十分惊喜,这次天津之行是来对了。这个原本不被自己看重的保安旅长,不仅精于治军,还深通经济之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竟然对政治形势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前途不可限量,能成为自己的部下,自己可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

    而另刘培吃惊的是,自收编宋部以来,因为移防等事项都由他来具体办理,算这一次,2个月来同宋哲武一共见了3次面。第一次,保安旅精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让刘培吃惊不小。不到两年的时间,愣是把一群农民变成了一支精兵,刘培知道自己做不到。第2次见面,从孙佳慧口中知道了染厂的事,又吃一惊。一个大富之家的阔少爷,能摸爬滚打成为赳赳武夫已经不易,竟然还懂得科技经济之道,几家工厂办的风生水起。这不仅刘培自己做不到,放眼现时国内各派系的部队中,也不会有人做到。这一次,就更让刘培大吃一惊。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宋哲武说,他是绝对不相信这话出自一个年轻人之口,真想知道李宗仁.白崇禧听到这话会做何感想。

    宋哲武见两人神色复杂的看着自己不说话,知道自己的表演成功了一多半。继续说道:“所以我只能加入晋绥军。”

    刘培见商震瞟了自己一眼,知道商震最想听的问题宋哲武还没回答。于是笑着说:“文戈,你这番话相信白崇禧听到的话,会立刻杀你灭口。你还是说说为什么不投张荫梧和傅宜生,偏偏投我们一师。难道仅仅是因为盖茨吗?”
------------

第五章 商主席的心思(三)

    两人的表情,宋哲武都看在眼里。正色说道:“不仅仅是小盖茨的问题,我之所以投到商主席的麾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各个地方实力派,包括中央军都有派系。或是因地域,或是因旧曰部属,没有派系的孤单势力都必然受到排挤。晋绥军也不例外,但晋绥军里商主席没有派系,一个没有派系甚至受人排挤的人,是不会去打击排挤另一个孤单的人的。”

    “说得好!”商震听到了让他满意的答复,心里十分高兴。

    宋哲武这番话,摆明了是告诉商震,他宋哲武不想也不会投到晋绥军的其他派系,就跟着他商震混了。

    商震满面笑容的说道:“我们俩就是晋绥军中的孤魂野鬼,我们这对难兄难弟,只有互相扶持,决不能互相排挤。我只想好好的做这个省主席,,还全省百姓一个和平安稳的环境,造福河北父老。文戈,你可要帮我完成这个心愿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宋哲武知道自己必须明确表态了。立刻站起来,“啪。”的一声,立正回答:“混成旅是河北省政斧的部队,自哲武以下全旅官兵,唯商主席命令是从。保境安民,守土一方。”

    商震听懂了宋哲武话中的含义,他只承认自己是河北省政斧的部队,也就是他商震的部队,绝不是晋绥军的部队。明确表明了紧跟商震的态度。

    “坐下说。”商震满脸是笑,拉着宋哲武坐下后,略一思索,继续说道:“河北一省,十几年来战乱不断,匪盗众多。特别是太行山区和冀北,大小匪盗数百股。为了尽快给河北父老一个稳定的生息环境。说到这,商震略微提高了声音,“我决定,自今曰起,成立河北保安司令部,委任你为保安司令。”

    宋哲武再次起身,立正回答:“感谢主席栽培,哲武决不负主席厚爱!”宋哲武知道,自己的投桃得到了李报。

    宋哲武的态度,商震很满意,很随意的问道:“文戈,听说你这次又收编了一些人马?”

    宋哲武这次收编了2万3千人,加上原有的1万8千人,现在已经4万多了。按这时的编制,已经足够编为一个军了。这种擅自扩编的行为,绝对是为各方所不容的。所以,宋哲武一直十分低调,所有收编人员,第一时间就被送到了涞源。虽然做的很小心,可是宋哲武知道这件事不漏一点风声是不可能的。想了想,还是决定对商震实话实说。

    “不瞒主席和参作,卑职一共收编了2万3千人,现在全旅近4万1千人。”

    “4万1千人!”

    商震和刘培都很吃惊,虽然他们知道宋哲武私下收编了不少人马,可是4万多人马已经可以编一个军了。

    刘培知道商震已经接受了宋哲武,因为成立保安司令部就没有事先说过。见商震有些走神,冲宋哲武笑了笑说:“文戈啊,你这4万多人可都赶上张荫梧的一个军了。”看了商震一眼,满含深意慢悠悠的说道:“你的保安旅加上商主席的第一师,有6万多人,跟张荫梧和傅宜生的队伍不相上下啊。

    商震这时也缓过神来,看来这宋哲武是真心投靠自己,不然可不会跟自己实话实说。他既不缺饷又不缺弹,即使打些埋伏,自己一时半会也发觉不了。既然如此,自己索姓就在大方一些。更何况有宋哲武这么一只实力强劲的部属,一旦与山西不睦,自己腰杆也硬。

    想到这里,哈哈大笑这说道:“文戈,好小子!不声不响的就聚起这么多人马。”见宋哲武张嘴要说话,商震一摆手,制止了宋哲武,接着正色说道:“队伍越大越好,只不过军费还得你自己掏腰包。不要说省里拿不出这么些钱,就是有,也不方便给你。现在我的身边盯着我的人不在少数,阎长官要是知道了,你的部队恐怕就要被遣散了。而且,我还有1万2千人的4个补充团,索姓也一并交给你,武器装备都得你自己解决。如何?”

    “一切听从主席安排。”看来商震不仅同意自己大利扩军,而且以后还会大力支持。自己现在就是不愁钱,有商震这把保护伞,以后行事会很方便。

    商震看着宋哲武继续说道:“河北一省,现在百废待兴啊,地方和军队上,许多官员贪污腐化成风,糜烂不堪。要想有所作为,这样的官僚都应该换掉。可是现在还不能动他们,原因就是缺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啊!所以我在北平成立了一个《北平军政学校》,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才。一期明年就可以毕业,省里和一师用一些,其他的优先给你。”

    这个《军政学校》宋哲武在前世的论坛中是知道的,军校刚成立,[***]顺直省委就派古雄一打入军校,任区队长,很快就在学校里发展了一批党员。具体发展的那些人,宋哲武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个人非常受商震赏识。虽然早就知道其是[***]党员,但还是一直作为其副官得到重用,直到40年商震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时,才被迫保护其离开。现在,商震要把他们安排到他的部队,表明商震还是对自己有些不放心。其实宋哲武并不排斥这些人,相反还非常欢迎,能进入军政学校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他的部队正缺这样的人。

    当下,毫不迟疑的表态,非常欢迎军校的人,而且越多越好。

    商震一直在观察宋哲武对军校学员到他部队的反应,见宋哲武毫不迟疑的同意,而且甚至还有一丝期待的表情,说明没有对自己的做法不满。没有在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转头对刘培说:“固我老弟,麻烦你把王副官叫来。”刘培出去不久,带进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上尉。

    来人给商震和宋哲武敬过礼后立在一边。商震站起身来,对宋哲武说:“文戈,这是我在军政学校新提拔的副官,燕大毕业,以前进过陆小,有军事底子,很有才干,王兴刚,王副官。你那里部队扩编太快,事情要比我这里多,就让王副官去你那里吧。”

    这塞人也太明显了吧,宋哲武在心里腹诽着。突然,宋哲武心里一动,想起来了。古雄一第一批发展的党员就有王兴刚,并一直作为商震的副官。这下以后同那边联系不愁找不到人了。

    “欢迎王副官来到保安旅。”又带着请示的语气对商震说:“一只部队的战斗力的高低,同部队的思想教育有很大关系,北伐时的党代表制度就很有效。我一直想在部队里成立一个政训处,苦于没有人负责,主席您看就让王副官负责如何。”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846 19847 19848 19849 19850 19851 19852 19853 19854 19855 19856 19857 19858 19859 19860 19861 19862 19863 19864 19865 19866 19867 19868 19869 19870 19871 19872 19873 19874 19875 19876 19877 19878 19879 19880 19881 19882 19883 19884 19885 19886 19887 19888 19889 19890 19891 19892 19893 19894 19895 19896 19897 19898 19899 19900 19901 19902 19903 19904 19905 19906 19907 19908 19909 19910 19911 19912 19913 19914 19915 19916 19917 19918 19919 19920 19921 19922 19923 19924 19925 19926 19927 19928 19929 19930 19931 19932 19933 19934 19935 19936 19937 19938 19939 19940 19941 19942 19943 19944 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