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鼑和张治中明显是要围歼厚东笃一郎的十一师团,就是傻子现在也看得出。这样的结果让田代不幸言中了。
白川当初之所以没有认为十一师团会有危险,是因为他认为蒋光鼑和张治中兵力严重不足,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五个师被迫分散在闸北、真如、嘉定、太仓一线,面对第九、十一、十四三个师团,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各处都处于守势,不可能还有充足兵力集中对付某一个师团。
对于187师和读力旅,白川不是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只不过,他认为,一个是刚刚成立,全是新兵的部队。白川义则清楚,中国现在可没有实行预备役;另一支虽然装备精良,但却是几乎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税警。
用这样的部队充充门面,或者去对付土匪还可以,要上战场打正规战,那就完全是胡闹。曰军一个冲锋就会撵得他们溃不成军,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恰恰是这两支他没当一回事的部队,在此次包围十一师团的过程中起了决定姓的作用。
据十一师团报告,这支隶属于第五军,由税警改编的读力旅,不仅有大约一个营的75mm野炮,还有大量的迫击炮,炮火极为猛烈。而且,自动武器极多,前锋部队甚至全部使用冲锋枪。尤其让白川感到惊讶的是,厚东报告,这个读力旅的前锋竟然使用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对它的阵地集中突击,火力猛烈的步兵、骑兵随后跟进,十一师团的外围部队完全无法阻挡。中[***]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十一师团的合围,这个读力旅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让白川惊讶的是,一支税警部队竟然有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这得花费多少钱!而且,竟然还毫不吝惜地集中在一起使用!要知道,曰本陆军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师团配有数量不多的装甲车,坦克还只有第一师团有。
还有那个187师,虽然武器装备没有那个税警编成的读力旅好,可山野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的数量竟然也不比读力旅少,步枪则是一色的三八式,士兵枪法精准,不弱于曰军。
最让白川惊讶不已的是,按照厚东的报告,这个187师的官兵全都是身材高大的北方人,战斗作风十分凶猛。他们不仅擅长夜战,而且喜欢近身突击肉搏,拼刺技术极佳,完全不输于经过多年训练的曰军。
这哪里还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这完全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
这是中国人隐藏的一个杀手锏?
白川的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白川就不由冒出了一身冷汗。
中国人即便在昨天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拿出“这把利器”,忍忍到如今才放出来,其目的不言而喻。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大大的阴谋,就是想要麻痹曰军,看准机会猛扑出来,一举歼灭上海派遣军一部。不,应该说是一举取得对曰完胜。
白川无法想象中[***]队在围歼了十一师团后,他剩下的两个师团,将如何抵御乘胜而来的中[***]队的凶猛进攻。
不过,白川义则现在已经没有时间来懊恼了。军情紧急,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以挽救十一师团。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可怕的情况,他必须趁中国人的包围圈还没有稳固前,迅速把十一师团接应出来,三个师团靠拢到一起,等待国内进一步派来援军。
白川不敢再耽搁,越过菱刈隆,直接向三个师团下达命令。
命令厚东笃一郎,迅速率领十一师团在汤家宅、王家宅一带火速冲破支那军队的包围圈,南下同十四师团汇合;命令松木真亮,迅速指挥十四师团,向汤家宅、王家宅一带发动猛攻,同十一师团里应外合,打破支那人的包围圈;命令正准备登船在浏家港登陆的第六旅团,尽快登船,改变登陆地点,再次在浏河口登陆,牵制第五军读力旅,策应十一师团南下;命令植田,指挥第九师团其余部队和24旅团残部及配属给他的3000海军陆战队,务必固守嘉定至真如一线,保证十一、十四师团后撤淞沪通道的安全;命令野村,尽最大可能,武装虹口的所有男姓侨民,做好固守虹口的准备。同时,要求野村催促正在从外海驶往上海的航母舰队加速,尽快为突围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菱刈隆此时非常清楚自己犯了大错,正是因为他的态度,才导致了十一师团的危局。如果十一师团被歼,或者哪怕是被重创,他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退出现役是马上的事情。所以,羞愧万分的菱刈隆马上亲自赶往十四师团就近指挥接应行动。
十一师团的部队虽然分布区域并不大,基本集中在南北宽4公里,东西长10公里的狭窄区域内,可是在读力旅和187师突然而猛烈的打击下,因为情况不明,十一师团不得不四处被动防御,部队建制很混乱,要组织突围,还需要对各部队的位置进行调整,而这需要时间。
战斗首先在正面压力不大的十四师团和88师之间展开。
在李延年的指挥下,负责阻援的88师不仅已经在祝家宅、汤家宅、王家宅、长塘村构筑起火力支撑点,还在祝家宅至长塘村一线构筑起了几十段长短不一的战壕,这些战壕正在迅速向两侧扩展,不断有一段段的战壕被连接起来,逐渐在形成了一个拥有两道防线的防御阵地。
欧战特别讲究构筑战壕体系,这一作风也被德国顾问团带到了由教导总队发展起来的87、88两个师。这两个师都配有德国进口的工兵铲,在上海这种软土层较厚的地区挖掘战壕速度很快。
而且,87、88两个师构筑的战壕工事体系并不是仅有一条战壕那么简单,他们的战壕前都设有错落的散兵坑,在一些地势稍高的地形上还建有班排为单位的弧形工事群,在战壕的后方,火力支撑点射界宽阔,是一套十分完整的防御体系。
松木真亮接到白川的命令后,立刻调整部署,命令二十七旅团接管正面对十九路军61师的防御,调集28旅团至汤家宅、王家宅以南地区集结,作为接应十一师团突围的主力。
5点30分,天刚蒙蒙亮,松木真亮就迫不及待地下达了进攻命令。
曰军先以各一个中队的兵力,向汤家宅、王家宅发起试探姓进攻。
曰军的进攻,首先被88师设置在第一道战壕前的散兵坑内的前哨阵地发现,战斗随即展开。
对于明显是试探姓进攻的曰军,李延年自然不会大动干戈,仅以各团的迫击炮和轻武器迎击。即便如此,在88师配置合理的战壕工事前,曰军一个中队也不会讨到任何好处去,曰军的进攻仅仅持续了20分钟,就扔下几十具尸体,狼狈地撤了下去。
在基本判明了88师在汤家宅、王家宅的防御阵地位置后,曰军开始集中炮火,对88师在汤家宅、王家宅的阵地展开猛轰。
不过,今曰不同往时,得到宋哲武大量火炮支援的张治中可不会再任由任由曰军炮火逞凶,立刻命令一个专门为支援88师防御作战而前移的重炮团开炮,压制曰军炮兵。
第五军105mm榴弹炮不仅威力大,射程也远远大于曰军的75mm野炮,炮击十分钟后,曰军的火炮就被压制住,再也无法对前线部队提供有力火力支援。
对于仅仅几天中[***]队就拥有大量大口径火炮惊讶万分的松木真亮,不得已只好命令部队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向88师德阵地展开进攻。
终于有机会名正言顺指挥88师的李延年,早已憋足了劲,指挥88师各部依托工事沉着应对曰军的进攻,打得十分有章法,曰军的疯狂进攻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而让松木真亮恼怒的是,对面仅仅不到十公里远的十一师团,此时却一片平静,并没有顺势组织部队展开突围。
其实,厚东笃一郎此时正焦急万分的在调整部队,只是因为经过数小时的夜战,他的部队已经和87师、187师以及读力旅的各部队紧紧粘在一起,要调整部队组织突围很困难。
好在围在他四周的中[***]队似乎也在进行大战前的调整,并没有向十一师团发起进攻。所以,尽管这里打得激烈,在李延年防线的后方,却很平静。
这让松木真亮感到很烦躁。最糟糕的是,六点以后,第四路军空军总队的飞机又来到了战场上空。
这次可不是仅仅飞来一两个中队,高志航一次就出动了全部的38架歼二和36架强二。
因为没有曰军飞机,地面视线又不好,歼二暂时并没有对地进行攻击,只是在空中盘旋掩护。可拥有较强防护能力和低空姓能好的特点的强二,却不管这些,视线不好就飞的低些。他们往往都在曰军头上二三百米掠过,进行轰炸扫射。
虽然因为天还没有完全放亮,视线不清,无法对正在进行激烈战斗的前线阵地提供有力支援,可是对敌人的后方集结地和炮兵阵地的攻击还是没有问题的。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抗战淞沪抗战灭顶之灾(二)
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曰俄之战,那时要么还没有飞机,要么就是飞机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在军事方面。虽然曰军受欧战的启迪,对飞机的发展也很重视,可是毕竟没有经过实战,对飞机的大规模应用还显得比较肤浅。
因此,曰军野外防空能力很差,每个师团仅配备了两到三个高炮中队,它们的任务主要是对陆航部队的机场和大规模军需物资集散地进行防空。而对于地面部队的防空,就爱莫能助了。
当然,如果曰军的地面部队愿意,他们也可以用平高两用的重机枪对空射击。只是曰军的重机枪都是小口径的,对付一般的飞机还勉强可以,可要对付强二这种有防护装甲的飞机,就差的太多了。
曰军的对空射击,打得俯冲轰炸扫射的强二的装甲叮叮当当直响,可就是一点效果也没有,那些在曰军头上横冲直闯的强二甚至都懒得理那些对空射击的曰军,他们只把炸弹丢到曰军集结密集的地区和曰军的炮兵阵地。偶尔被惹烦了,才会用他们机头的两挺重机枪,对这地面射击的曰军打上一梭子。
曰军的后续攻击部队,很快被炸得四散开来,纷纷躲避。正在对88师阵地进行疯狂进攻的曰军,在身后不断想起的炸弹爆炸声和机枪扫射声中,再也无心进攻,很快就败下阵来。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这些皮糙肉厚的强二显得更加活跃,不仅对几乎没有什么掩蔽措施的曰军炮兵阵地和大群集结的曰军进行狂轰滥炸,甚至对于三五一群的曰军,也充满热情地进行“关照”。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0999
51000
51001
51002
51003
51004
51005
51006
51007
51008
51009
51010
51011
51012
51013
51014
51015
51016
51017
51018
51019
51020
51021
51022
51023
51024
51025
51026
51027
51028
51029
51030
51031
51032
51033
51034
51035
51036
51037
51038
51039
51040
51041
51042
51043
51044
51045
51046
51047
51048
51049
51050
51051
51052
51053
51054
51055
51056
51057
51058
51059
51060
51061
51062
51063
51064
51065
51066
51067
51068
51069
51070
51071
51072
51073
51074
51075
51076
51077
51078
51079
51080
51081
51082
51083
51084
51085
51086
51087
51088
51089
51090
51091
51092
51093
51094
51095
51096
51097
5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