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武硬着头皮说:“大哥你跟我还客气什么,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我一定鼎力相助。”

    韩复榘压低声音说:“我猜中央近期就要跟西北军动手,冯老总一定也是察觉到什么,这才开始调动部队备战。”

    韩复榘深深地长出一口气又说:“冯老总这次没有给我说部队调动的事,一定是对我不放心,甚至怕我把西北军调动的事情告诉在汉口的老蒋。还真让文戈你给说中了,现在看,冯老总不仅不会再给我军权,就是这个省主席也快做到头了,哥哥我现在可是真的只有’华山一条路‘了。我的二十师,经过石敬亭、李兴中这两个王八蛋一折腾,老兄弟被他们赶走了不少,如果再过个一年半载,就会把哥哥的人都赶光了。我想一旦两家开战,哥哥就趁乱把二十师拉出来,可是哥哥势单力孤,这事没人接应援手一定不行。中央军的部队都不在河南,他们是指望不上了,我想请你文戈老弟先不要把部队开回河北,你先在郑州一带滞留一段时间,等哥哥拉出二十师时,你好接应我。”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冲突(一)

    虽然蒋介石要宋哲武带着部队留在郑州一带,也跟阎锡山打了招呼,而且阎锡山也给宋哲武来电,同意他留在郑州。阎锡山在电报里也明确跟他讲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放冯玉祥打山西的主意。

    宋哲武率部留在郑州一带,有两个好处,一旦西北军真的和晋绥军打起来,不仅可以和山西南北呼应,牵制西北军进攻山西的力量,必要时,还可以经过郑州的黄河铁桥退往山西,抵御西北军对山西的进攻。

    可是不管是蒋介石还是阎锡山都没有给他提供赖在郑州不走的合法理由。要知道河南可是西北军的地盘,没有西北军的同意,他和可能会被人家哄出去,甚至还会是枪炮欢送。

    宋哲武正为以什么冠冕堂皇的合法理由,堂而皇之地留驻郑州一带而头痛,韩复榘就主动先提出来了,这可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虽然心里十分高兴,可宋哲武嘴上却说:“二十师是大哥安身立命的本钱,这件事做兄弟的绝无不帮之理。我的第二师和辎重旅已经先行出发,他们要把收编的部队带回涞源进行整编,这些人我带在身边不安稳。这样,我就带着第一师和警卫旅、骑兵旅留在郑州一带,随时策应大哥。

    我的第一师和警卫旅、骑兵旅加起来也有五万多人,跟西北军全军开战虽然不够,可是接应支援大哥还是没问题的。”

    “好!果然是我韩复榘的好兄弟,从今以后,我韩复榘如果不把文戈你当做亲兄弟,我必遭天打雷劈。”韩复榘兴奋之余不禁发下重誓。

    韩复榘紧紧握着宋哲武的手,兴奋地说:“文戈,你这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的五万多人,足可以顶得西北军十万人。这还是西北军,要是换了晋绥军,你这两个师就可以去取山西,进太原。有文戈你,哥哥的大事必成。”

    “只是我以什么理由留在郑州,还要大哥想个办法。”宋哲武赶紧把这个问题扔给韩复榘。

    “这好办,不要忘了,你哥哥还是河南省政斧主席。”韩复榘说着从衣袋里掏出一份手令交给宋哲武。“这是我委托你们第四路军替我在郑州一带剿匪安民、维持地方秩序的手令。你就拿着它找当地官员支应一切。”

    韩复榘掏出金壳怀表看了看,说:“文戈,事情紧急,我就不多留了,一旦有事,我们电报联络,哥哥这步险棋可就全靠老弟你了。”

    韩复榘说完,也不等宋哲武表白,紧紧握了握宋哲武的手,一转身,迈开大步,上了他的专列。

    韩复榘的专列很快启动,逐渐加速,开向武胜关。

    韩复榘一走,陶蓉、张亚飞、梦曦、叶长贵几人就围拢过来。梁璧知道几人一定有事情要商议,挥手让卫士们又退开一些。

    宋哲武把韩复榘的话跟几个人诉说了一遍,几人沉默了一会,还是张亚飞说:“看来冯玉祥和老蒋是真要动手了,我们正好就留在郑州,有机会我们也把河南占了。”

    见宋哲武没出声,梦曦说:“司令,老蒋和山西的阎老西都想让我们留在郑州,我们正愁没有合适的理由呢,这下好了,韩复榘答应了。只是不知道韩复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拉出他的二十师,我们要和他保持经常联络,才好预先作准备。”

    宋哲武点点头,又看向陶蓉。

    陶蓉虽然来到第四路军的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天来,他也看出来了,第四路军所有的人,不仅对阎锡山没有任何敬意,即便阎锡山是晋绥军的首脑;就是对中央政斧也没有什么敬意,不仅刚才张亚飞直呼老蒋,就是下面的人,他这几天也没少听他们这么称呼蒋介石。他看得出来第四路军里所有的人只忠于宋哲武,心里再没有任何其他的人。

    陶蓉在桂系呆的久了,他能在宋哲武的身上看到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影子。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第四路军内部更团结,也更紧密地围绕在宋哲武的周围。这里没有派系,没有互相倾轧。如果说有派系,那也只能说有他们原十九军的一派。不过,他陶蓉可不想有任何自己的派系,自宋哲武任命他担任第四路军主管作战的副参谋长,他就下定了这个决心。

    陶蓉见宋哲武看向自己,知道自己这个参谋长是必须要表态的。定了定神说:“我们驻扎在郑州一带,到底如何做?这需要司令拿主意。不过我认为:第一、我们在全军没有通过武胜关之前,要注意西北军的动向,防止他们炸毁武胜关隧道;第二、在我们到达郑州后,要注意防护黄河铁桥,保住我们的退路。”

    陶蓉停了下,看着宋哲武说:“如果我们到达武胜关时,西北军已经在撤退,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把他们让出来的地方都接收过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我们就势占领武胜关,把武胜关交给刘峙的第二路军后,我们再北上郑州。”

    宋哲武点点头,略微思索一下说:“命令。”宋哲武的话一出口,几个人都立正听命。

    “一、全军从现在起,必须高度戒备,遇到有敌意的行动,不必等候命令,要坚决展开反击。二、一团通过武胜关后,不要马上开向郑州,在武胜关外待命,并随时向司令部通报情况。三、第二、第三团和炮兵团马上出发,在武胜关隧道以北等待辎重团。全军会齐后,再向郑州开进。”

    又看着陶蓉意味深长地说:“陶参谋长,你要明白一点,我们既不是中央军,也不是晋绥军,我们是第四路军,你来的时间还短,时间久了你就清楚了。按我刚才说的,立刻下达命令吧。”――

    凌晨两点多,除了辎重团还没有装完车,其它所有部队都上车离开了孝感车站,开向武胜关。

    凌晨四时多,正靠在包厢角落借着行军期间假寐一会的宋哲武,被陶蓉叫醒,陶蓉给宋哲武送来了先行出发的一师一团的电报。电报是张亚飞转来的,一起发来的还有张亚飞的一份电报。一团的电报内容是:一团已经顺利通过武胜关隧道,并在武胜关后五华里处停留。据一团电报中说,武胜关外的西北军军营里已经没有西北军驻扎,关城两侧的山上都有带着武器弹药的西北军整队下山,西关外的车站里只有一个连的西北军在提前吃饭,车站里还停着两列装着物资的列车,他们判断这是驻扎在武胜关的西北军要撤离。另报:在武胜关隧道北面出口处,他们发现西北军挖了一个大洞,经检查,里面没有任何爆炸物,他们已经派了一个连在隧道口守卫。

    “什么?只派了一个连!”宋哲武气愤的一拍桌子,满脸怒气地站起身。

    陶蓉在接到这份张亚飞转来的一团电报时,心里感叹这支部队还是太年轻了,特别是军官们缺乏经验和机变能力。这明显就是西北军要撤离武胜关,并在撤走时炸毁武胜关隧道。一旦武胜关隧道被炸毁,一师的主力部队和警卫旅、骑兵旅就会被隔在关外,这么些物资和重火力单靠人背到郑州,那可是有的走了。而且,一旦武胜关内的西北军对他们不怀好意,阻挡他们从关城通过,以武胜关的险要地势,他们不是轻易就可以拿下来的,那时一团可就危险了。

    不过,随后张亚飞的电报让陶蓉松了一口气。张亚飞在电报中说:他已经命令一团严加戒备,并曾派一个营把守隧道。

    宋哲武看到张亚飞的电报后,也是松了一口气,坐下后说:“其他部队的情况怎么样?”

    陶蓉说:“二团现在距武胜关还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我已经给二团去电,命令他们到达武胜关后,立即在隧道北面建立稳固阵地,保证武胜关隧道安全;辎重团一小时前已经蹬车出发,骑兵旅会在沿途护送接应。”

    宋哲武对陶蓉的安排很满意。心想,选择陶蓉做副参谋长这步是走对了,如果陶蓉真心为第四路军做事,那他可就又多了一个得力的助手。

    宋哲武对陶蓉说:“陶参谋长,你处置的很好!再给张亚飞发电,同时转发第一第、二两个团,对于任何企图强行接近隧道的部队,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不需另行请示,可以武力阻止。”

    陶蓉心里暗想:“这个司令虽然年纪不大,可是杀伐决断,机敏果敢的人物。不仅有手段,而且有魄力,倒是个人杰。”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冲突(二)

    陶蓉走后,宋哲武思索了一会,让副官梁璧去找李如娟,他要给在汉口的蒋介石和正在车上的韩复榘发电,向他们通报武胜关的情况。韩复榘如果早些知道武胜关的情况,会多些准备,更有利于韩复榘尽快掌握武胜关的部队。

    同蒋介石和韩复榘的来往电报都是属于绝对机密,第四路军里只有宋哲武、萧国栋、王叙、李如娟和梁璧知道内情,密码本都保存在李如娟手中。

    宋哲武一行人从汉口一回到孝感,就把他同李如娟的关系明确告诉了萧国栋、张亚飞、高宗宝等高级军官。大家都很高兴,特别是萧国栋和张亚飞两人更是高兴。他们俩人一直在极力撮合宋哲武和李如娟的关系,萧国栋把李如娟调到宋哲武身边当机要秘书,就是想让李如娟常在宋哲武的身边,曾进两人的关系。张亚飞不仅暗中向李如娟通报宋哲武的反应,更是暗中给李如娟出了不少主意。宋哲武一明确他和李如娟的关系,张亚飞就嚷嚷着非要宋哲武请客,请他们几人大吃一顿。直到宋哲武答应到了郑州后请他们到最好的饭店去吃一顿,这才罢休。不过经张亚飞这一嚷嚷,先是司令部的人,然后是卫士连、警卫旅、骑兵旅、一、二两个师的各个部队。不到半天,全军上下就无一人不知,无一人不晓。

    没想到第二天萧国栋为了李如娟的事,又找到正和张亚飞一起检查部队整编情况的宋哲武,提议给李如娟进衔为上校。这让宋哲武很奇怪,萧国栋对军衔看得很重,认为这是军人荣誉的象征,绝不能轻易授予。甚至对政训处文艺科的那些人,一来到第四路军就被授予中尉军衔多有微词。要不是知道萧国栋会不愿意,宋哲武甚至还想着要直接给他们上尉呢。除了由于第四路军扩编太快,也因为萧国栋的原因第四路军里军官的军衔普遍比其他部队里的军官低。可是这次萧国栋主动提议给李如娟,连进两级,越过中校直接晋为上校,这就让宋哲武很不解。是萧国栋要讨好宋哲武和李如娟?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宋哲武毫不犹豫地排除了。如果说第四路军里只有一个人不会如此做的,那就会是萧国栋,这也是宋哲武一向很尊敬萧国栋的原因。

    不解其意的宋哲武,看着萧国栋笑着说:“萧大哥,李如娟到我们第四路军还不到一年,从中尉升到少校已经很快了。如果因为我的原因再升到上校,别人可是会笑话我宋哲武‘举贤不避亲啊’。”

    张亚飞心思活络,一听萧国栋的话就明白了,看着萧国栋嘿嘿的笑着说:“参谋长,你这可就不对了,要进衔怎么能是上校啊,怎么也得是少将啊?”

    萧国栋见宋哲武还是有些不解,只好无奈地解释说:“文戈,现在因为如娟的原因,参谋处的工作已经受到影响了。”

    “什么?她干扰你们工作?”宋哲武皱起眉头,心说:“李如娟应该不是那种持宠而骄、颐指气使的人啊?”

    萧国栋见宋哲武误会了,苦笑着说:“不是如娟主动的干扰参谋部工作,是他们自己……”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707 23708 23709 23710 23711 23712 23713 23714 23715 23716 23717 23718 23719 23720 23721 23722 23723 23724 23725 23726 23727 23728 23729 23730 23731 23732 23733 23734 23735 23736 23737 23738 23739 23740 23741 23742 23743 23744 23745 23746 23747 23748 23749 23750 23751 23752 23753 23754 23755 23756 23757 23758 23759 23760 23761 23762 23763 23764 23765 23766 23767 23768 23769 23770 23771 23772 23773 23774 23775 23776 23777 23778 23779 23780 23781 23782 23783 23784 23785 23786 23787 23788 23789 23790 23791 23792 23793 23794 23795 23796 23797 23798 23799 23800 23801 23802 23803 23804 23805 2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