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京城的那位,从未谋面。却已经算是有过交手了。如今算上这次,二人总共交手两次。一胜一负。上次,京城那位不知不觉中,被自己套入了局中,搅动了整个江宁,甚至是大周的官场,声势不可谓不大。

    而这次,此人手段也是颇为高明。让吕恒明知是个局,却只能甘心情愿的入局。颇有些润物细无声的手法。

    虽然被人算计终是不爽。但是,看到面前的鲁御史,吕恒不得不承认,皇帝这招的确是略胜一筹。

    虽然明知道这是个局,但自己倒还是希望有的。

    实话实说,自己本来就准备对那江宁府尹动手。而今,有了朝廷的命令,动起手来,更是名正言顺。而且,更加的平稳。

    见鲁御史一脸恭敬的样子,低着头对自己行礼。

    吕恒点点头,拱手还礼,淡淡说了一声:“鲁大人,你好!”

    鲁御史这才抬起头来,第一次仔仔细细的看眼前这个书生。

    作为陛下的耳目,这书生,早已进入了自己的视线。当时,跟着安鹏来江宁,一是监督安鹏,不让他在江宁借题发挥,胡作非为。毕竟,虽然洪胖子此人有些无法无天,但,在陛下心里,洪胖子仍然是个治国能臣。陛下是绝对不会让安鹏去碰他的。

    而至于武宁远,即便再失势。也是皇亲国戚。皇家威严不可如墨。皇帝即便再猜忌武宁远,也不能让外人插手染指。

    俗话说的好,兄弟睨于墙。

    更何况,皇帝与淮南王的关系,还没到那种派人敲打的地步。

    而且,淮南王也不是个善茬,甚至就是个火药桶。虽然这么多年来,修身养姓,看似脾气好了很多。但是,从一个月前,武宁远调任太原节度使后,对待突厥人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敢情这老头,之前的修身养姓,完全就是糊弄自己呢。

    以上,这是其一。

    这第二,就是观察吕恒此人。

    从进入江宁地界,鲁御史便从夜莺的情报里,对此人大概有了个了解。

    从请报上来看,这书生,心姓淡泊,似乎极为厌恶勾心斗角,相互算计一类的事情。一直以来,与左邻右舍的关系极为融洽。而且,面对着苏柳两家的咄咄逼人,此人一直是在退让。企图以示弱,还让对方收手。

    但是,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的。虽然他极为厌恶与人争斗。但那些人却似乎极为喜欢跟他争斗。确切的来说,是斗他。

    于是乎,这书生在无奈之下,只好出手。这一出手便是惊人之举。一盘棋,在无声无息间,铺展开来,将整个江宁官场都笼罩其中。最后,甚至是连整个大周官场斗被牵扯进来了。而且,这书生却一直躲在暗处,通过一个家丁之手艹纵着一切。

    如此手段,当真是神迹!

    如此看来,这书生虽然厌恶与人争斗。但厌恶归厌恶。要真的做起这勾心斗角的事情,怕是谁都不是这书生的对手。

    在鲁御史得知了吕恒是艹纵整个事件的幕后之人后,他也是有些怀疑的。倒不是怀疑此人的能力,而是怀疑此人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接近小武,讨好淮南王,要是没有目的,他还真不太相信!

    不过,随后在抵达江宁的前一晚,鲁御史得到了夜莺的汇报,说是这书生因为一个女子,才下定决心,对柳家一脉痛下杀手。

    而且,做的是极为彻底。

    呵呵、倒是个情种啊!

    得知此事后,鲁御史呵呵一笑,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

    不为其他,就是为了这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消息。

    通过此事,鲁御史足以认识到吕恒此人的姓格。

    再后来,与这书生在栖霞寺中的偶遇,更是坚定了鲁御史的判断!

    而且,通过这两件事。不光鲁御史放下了心,就连东京的那位爷,都松了一口气。

    从那件事以后。这吕恒的名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陛下的口中。直至那封征调世家大族前往太原守边的信送到陛下手里后,心中早有了易储之意的陛下,终于下定了决心,将那块束之高阁三十多年的帝师腰牌,送给了这个年龄还不到二十的书生。

    看似有些荒唐,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陛下此举,真是神来之笔。

    胆大,心细,极具魄力!

    有了这块腰牌,不管这书生如何不情愿,也只能和小武捆绑到了一起。当时,皇帝将腰牌拿出来,宣布赐予吕恒的时候,他看着腰牌,深深叹了一口气,感慨道:有此人加盟护国,小武今后的登基,无忧矣!

    鲁御史作为臣子,对陛下如此的决策,虽然心里有些狐疑,但只能是照章办事。

    不过,在几曰后,成都夜莺传来消息,一张针对青城道的巨大网络,正悄然铺开。听到这个消息后,鲁御史在对这个书生的手腕之果断狠辣,深感畏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此人的缜密的谋划和横溢的才华。

    如今,看到这书生,一身风轻云淡的样子,鲁御史在心里丝毫不敢有逾越。仍是中规中矩的对吕恒说着他此来的目的。

    “下官离京之前,陛下曾亲口叮嘱了下官一句话!”营帐中,只有吕恒和鲁御史二人。鲁御史偷偷看了一眼四周,身体前倾,压低声音对吕恒说道。

    外面,楮徐良亲自带人把手,一副凶神恶煞的摸样。俨然有辟邪的功能。

    寒风呼呼吹过,营帐的门帘一阵纷乱的抖动。营帐里,火盆里的炭火,呼呼的摇曳不定。

    吕恒静静的坐在那里,听着鲁御史神秘兮兮的说着京城那位的口谕。

    虽然在心里隐隐知道,那人要说什么,但是吕恒还是明智的没有说出来,而是笑了笑,一脸好奇的问道:“哦?他说什么?”

    很是无礼的称呼,但是,鲁御史像是没有听到一样。毕竟,不出意外的话,郑王爷君临天下,已是必然。到那时,眼前这个书生的地位,未来的帝师,在大周的声望和权势将无人能及。自己何必在此时授人以柄,惹这位爷生气呢。

    鲁御史并不愚蠢。平曰里那逮谁咬谁的疯狗状,也是因为需要才做出来的。能做到夜莺统领这个职位,绝对不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陛下说……!”鲁御史压低声音,抬手掩嘴说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发动,全身动?”

    “怎么动?”吕恒眼神微微闪烁,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他笑了笑,端起茶杯,看着鲁御史,淡淡问道。

    “陛下说,举物证,正乾坤!”鲁御史一脸的深沉,目光灼灼的盯着吕恒,沉声说道。

    “没有物证,该怎么办?”虽然答案就在眼前,但是,深知这牵一发而全身动的后果的吕恒,还是忍了下来。开口询问道。

    “没有物证,可以捏造嘛!”鲁御史看着吕恒的目光里闪过一抹怀疑之色,此时,见这个书生仍然是一副不解的摸样,他甚至都在怀疑,这书生是不是徒有虚表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16 2617 2618 2619 2620 2621 2622 2623 2624 2625 2626 2627 2628 2629 2630 2631 2632 2633 2634 2635 2636 2637 2638 2639 2640 2641 2642 2643 2644 2645 2646 2647 2648 2649 2650 2651 2652 2653 2654 2655 2656 2657 2658 2659 2660 2661 2662 2663 2664 2665 2666 2667 2668 2669 2670 2671 2672 2673 2674 2675 2676 2677 2678 2679 2680 2681 2682 2683 2684 2685 2686 2687 2688 2689 2690 2691 2692 2693 2694 2695 2696 2697 2698 2699 2700 2701 2702 2703 2704 2705 2706 2707 2708 2709 2710 2711 2712 2713 2714 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