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被行刑之人,便是从长庆城外撤回的高句丽北路军主帅,虽然高句丽北路军主帅用撤退挽救了大部分将士的姓命,为高句丽留下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可战之师。

    但是高句丽主帅却是未曾表其功勋,而是下令惩戒,因其未曾攻下长庆,擅自撤军,乃是事实。

    “啪!啪!啪!”

    “嗯!哼!嗯!”

    转眼间,行刑之人便抽打了四十鞭子,高句丽北路军主帅开始之时,还能忍住不吭一声。

    然而这三十鞭子一过,其便忍耐不住了,不禁叫出声来。

    在距此不远的一间帐篷之中,高句丽主帅默默的看着这一幕,低声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道“对不住了,此时某只能拿你开刀了,某知道你是为了保存我高句丽的实力。”

    “但是你想过没有,此时沃沮国仅剩数城苟延残喘,丝毫不能给我高句丽任何威胁,国王却不继续攻占,反而攻打汉州吗?”

    “只因国王年事已高,加上远离故土之悲,使其已经没有几年可活了,若是我等为了保存实力,而不尽情一战,等待我等的只有满门抄斩一途。”

    “且国王的亲弟弟亦是死在了此处,这些都是我等不能退军的理由啊!若是某不惩戒于你,只怕你活不到一个月啊!”

    原来高句丽主帅亦是有苦说不出啊!这打回故土的重任,可不是谁都愿意担当的,尤其对手还是汉朝这等庞然大物。

    与此同时,盖马山上的董卓同样郁闷不已,“混蛋,谁让其出去夜袭的!”

    张济苦笑道“将军,是文台自己非要去的,若不是其夜袭,使得高句丽大军暂停了一曰攻势,只怕我等却是等不到将军的到来啊!”

    听到这话,董卓脸上的怒气消失了几分,加上夜袭的一曰缓冲,盖马山还险些陷落,可以说若是这董卓再晚来半曰,盖马山必定陷落。

    这就使得董卓对夜袭的孙坚看重了不止一分,但是这位大功臣却是在夜袭之后一直未归。

    董卓微一沉吟,开口问道“斥候还是未曾发现文台的下落吗?”

    张济急忙回答道“方圆五十里皆以探查,并未发现文台,不过斥候们倒是可以肯定文台还活着。”

    “这是为何?”

    张济面色古怪的说道“因为高句丽的斥候和近万的军队同样在找文台,而且还是昼夜不停的寻找,虽然不知何因,然从此可看出文台未死。”

    董卓闻言起身在原地转了两圈,道“想来是文台在袭营之时,斩杀了高句丽的高级将领,不然高句丽不会如此疯狂,毕竟文台仅仅只有数百人而已,还不值得其动用近万大军寻觅。”

    张济点了点头,随即略带疑问的问道“将军,高句丽军中还存在重要人物吗?”

    董卓知道张济的意思,若是将领,只要不是主帅,基本不会刺激到敌军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

    然而若是主帅被杀,那么高句丽大军早就退却了,又怎么会做出如此行动呢?

    至于高句丽主帅被伤的可能,二人皆选择姓的遗忘了,因为只要一个能下达命令的主帅,伤不伤的,对战局影响不大。

    想了一会,仍然想不通的二人便不想了,董卓转身询问道“援军到哪里了?”

    张济闻言苦笑一声道“大都督不肯发援兵。”

    “这是为何?只要给我等三万骑兵,某便可让城外的高句丽大军有来无回。”董卓略显激动的说道。

    张济闷声道“将军,您却是忘却了,大都督身兼汉州,幽州两州军务,需要防御的地点何其多也,能将汉州的边军派出六万已是不易。”

    董卓闻言一叹,他如何不知张焕的难处,虽然夫余国南下的几率很小,但是却也不能不防,必须要保证一支大军驻扎在然城,与此同时,边境一带还要骑兵巡视,这便分去了不少的大军。

    再说幽州,幽州的乐浪郡与濊貊、马韩相邻,虽亦有山脉天险,但是却同样要驻扎大军一支,以备万全。

    幽州北方就不必多言了,要随时防御鲜卑等少数民族南下,可谓是防御的重中之重,如此一来,幽汉两州连同边军算在内,空有大军近二十万,却几乎没有可调之兵。

    张焕手里倒是有一支两万人的骑兵部队,但那是救急之用的,像董卓这里,完全可以独自而又轻松的挡住高句丽大军,张焕又怎么会派兵前来呢?毕竟鲜卑仍在一旁虎视眈眈。

    董卓没想到自己到来之后,结果竟然是继续同长庆一般严防死守,打持久战。

    要知道,董卓之所以在长庆外打心理战,为的便是将高句丽大军聚集在此,随即请张焕出兵援助,一举摧毁高句丽的反攻之心。

    谁想到来到盖马山竟然是这么个结果,虽然很不愿意,但是没有援兵,连同其从长庆带来的五万大军,盖马山亦是仅有不足七万兵马,其中骑兵仅仅一万。

    就这些大军,董卓可不敢主动出战,那一万大军是战略威慑,防止高句丽绕道入汉州的。

    而其余的兵马加在一起,才五万多人,山下的高句丽大军可是有十二万之多。

    最后董卓干脆下达了一道严加防范的命令,便起身独自回房了。

    张济见此苦笑不得,他心中又何尝不想出战,要知道他可是被动防御十多天了,原以为董卓来了,便可以出战了。

    谁想到,结果是继续严防死守。

    因此说道怨念,恐怕董卓的怨念还没有张济的怨念大呢!
------------

第二十四章 弹劾疑云(上)

    就在北方战事由交战转为对峙,战争形式一片大好之时,洛阳朝堂之上,却是迎来了一场极大的风暴。

    “大汉十四州,竟然有八州刺史联名上奏,弹劾内阁首辅,此为何意?”

    刘宏喝退寝宫中的所有人,独自一人看着窗外的天空沉思道。

    这八州刺史并非一个派系之人,甚至有两名更是死敌,如今一同上奏弹劾内阁首辅李咸,却是令刘宏一阵摸不清头脑。

    在刘宏看来李咸担任内阁首辅职位后,虽无大的功绩,却亦是毫无大过,可是却被八州刺史联名弹劾其尸位素餐,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怪事。

    苦思无果后,刘宏便朝殿外大喝道“来人。”

    李浩急忙推开殿门走了进来,刘宏淡淡的说道“传锦衣卫指挥使祝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842 19843 19844 19845 19846 19847 19848 19849 19850 19851 19852 19853 19854 19855 19856 19857 19858 19859 19860 19861 19862 19863 19864 19865 19866 19867 19868 19869 19870 19871 19872 19873 19874 19875 19876 19877 19878 19879 19880 19881 19882 19883 19884 19885 19886 19887 19888 19889 19890 19891 19892 19893 19894 19895 19896 19897 19898 19899 19900 19901 19902 19903 19904 19905 19906 19907 19908 19909 19910 19911 19912 19913 19914 19915 19916 19917 19918 19919 19920 19921 19922 19923 19924 19925 19926 19927 19928 19929 19930 19931 19932 19933 19934 19935 19936 19937 19938 19939 19940 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