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百官一起反对,但是刘宏对出巡的事情却是志在必得,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凡是大有为之君,有几个是在皇宫之中胡乱下令,就能开创一个盛世的?

    大唐的贞观盛世,那是天下大乱之后的大治,只要按照之前的先例处理就行了,如果仔细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大唐贞观之处的执政方针和大汉的文景之治,很是相似。

    不过是随着时间推移,生产力有所提升而已。

    虽然刘宏是后世穿越来的,知道历史的进程,但是也不能胡乱下令啊!明明地方上还没到那个层次呢!刘宏就下了下个层次的命令,那不是搞**呢嘛!

    刘宏登基的这十年来,看似做了很多事情,实际上呢?

    不过是平衡朝局,**反叛,解决北疆边患而已,再概况一下,那就是种田,收粮,打仗,再种田,收粮,再打仗。

    肯本就没干别的,刘宏接下来要进行远征了,要是还按照之前的方法来,一旦出现偏差,远征大军可真是万劫不复了。

    所以,刘宏要出去看看,要做到心里有准,然后才好下达政令,保证在一年两年之后的远征中,不会因大汉的偏差而失败。

    想到这里,刘宏淡淡的说道“好了,这里是德阳大殿,不是街边集市。”

    淡淡的话语,瞬间让百官安静了下来,现在可没有人傻傻的冒犯刘宏的,此时刘宏的威严已经不需要用怒火来体现了。

    看着安静下来的百官,刘宏问了一句不沾边际的话,“朕听闻,太学子弟多有议政,可有此事?”

    司马徽出列朗声道“回陛下,正是如此,因太学子弟参与科考后,便可为吏,是故,太学子弟皆以此提升自己之眼界。”

    刘宏看着老当益壮的司马徽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司马徽虽然岁数不小了,但是精神头却是很足,刘宏知道这是司马徽为自己能实现报复,很欣喜所至。

    此时大汉的科考制度是,各地的学馆,私塾参与各县,各郡,各州的考试,随即进入太学,在太学中学习两年,再参与科考,因此大汉的科考是五年一次。

    除了少数靠举孝廉为官的世家子弟外,新进官场之人,皆是太学子弟,这就使得太学地位不断提升,司马徽很是欣喜。

    此时刘宏提出这个问题,是怕太学和以前的清流一样,因此刘宏敲打道“讨论政事得失,是好事,但不要妄自尊大,不懂装懂,以偏概全。”

    司马徽行礼道“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期望。”

    刘宏接着说道“太学子弟讨论政事得失,亦不能让其等空口讨论,传旨,设大汉报社,归于礼部,报社社长由礼部侍郎担任,每三曰一版,将朝中政事发表,以供天下士人查看政务得失,各地士人皆可投稿发表,讨论,若对政事有利,为官者考绩司给予优良考绩,非官者,科考之时给予重视。”

    说道这里,百官们都明白了,这报社可以说是出名的好地方啊!要是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可是天下人都能看见啊!

    刘宏扫了一眼百官的神色,便接着说道“然妄自尊大,胡说一气者,给予严处。这第一版要讨论的内容嘛!就是朕应当巡视天下否?着礼部十曰内发行第一版报纸。”

    “诺!”(未完待续。)
------------

第二章 青州海军

    午后的阳光是那么的温暖,可是贾诩的心却始终平静不下来,虽然他是刘宏的亲信,可是自从宋玲儿去世后,贾诩就越发的看不懂刘宏的想法了。

    这几年中,贾诩知道刘宏在谋划着什么,可是却一点也无法判断出来,为此贾诩很是无奈。

    如果刘宏知道这些的话,一定会告诉贾诩,不是贾诩的才智不如刘宏,实在是眼界不同,刘宏在宋玲儿死后,可以说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在深夜的时候,刘宏更是寂寞无比。

    为此,刘宏将全部的经历都用在了政治斗争上,刘宏很想像其余的穿越者一样,快速稳定国家政权,王霸之气一出,立马让所有世家从良。

    可是刘宏遇到的事实却是世家明里暗里的阻挠自己,都说明朝才是皇帝和士大夫争权,可是却不知道,在元朝之前,百官对皇帝可是不跪的,更是有着坐而论政的时期。

    虽然刘宏用尽了办法,使得世家不敢光明正大的阻挠自己的政策,但是大汉天下,十官八世家,这是不可改变的。

    刘宏此次要巡幸天下,就是要给世家最沉重的一击,让世家再也无法与皇帝争权。

    刘宏将手中的棋子放在棋盘内,微笑着看向贾诩道“文和,朕之大龙已成,不知文和可有破解之法?”

    贾诩听到这话,顿时一愣,思绪回到了棋盘上,回想着刘宏的话,贾诩总觉得刘宏说的并不是单单棋盘上的事。于是贾诩试探着问道“大龙已成。臣无力回天。然棋局胜负未分啊!”

    刘宏笑着推了棋盘,站起身意味深长的说道“不必分出胜负,只需打压住气焰即可。”

    贾诩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陛下,虽然陛下推行教育,大开科举,可天下读书之士,仍是八成出世家。此时陛下推行报纸,让天下人皆可发布文章,这不是给世家的偌大好处吗?”

    刘宏笑了,笑的很是开心,没有在后世待过的人,是不会明白舆论的力量是有多大的,当所有的舆论都呈一边倒,而且时间长久的话,就是国家政权,也不得不妥协。

    也许贾诩说的对。这样看似给了世家机会,其实不然。毕竟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可是刘宏说了算。

    “文和啊!朕手握宝剑,却让手无寸铁的文和取剑来攻,朕是否真的昏庸?”

    贾诩一听这话顿时明白刘宏的意思了,随即便为自己的少智,感到羞愧。

    刘宏突然脸色一变,厉声道“哼,西域闹得太欢实了,朕此次巡幸天下,就是要大汉不给西征拖后腿,朕这次不但要拿下西域,还要打到极西之地去,朕倒要看看,是极西之地的百战之师厉害,还是朕的金戈铁马无敌。”

    贾诩开口道“陛下,若是征战极西之地,粮草供应,和军队数量需求太大了。”

    “这些文和不必担心,朕自有考量!”

    随后果真不出刘宏所料,世家再怎么想在报纸上左右民意,也比不过刘宏征战南北的偌大功绩,对于百姓来说,刘宏就是绝对的圣君,现在圣君想来看看自己的生活,哪有不愿意的。

    于是刘宏的出巡的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期间刘宏下令出行所花费银钱,皆由皇室承担,各地方不得建造行宫,加深百姓负担,这一点更是让百姓高兴不已。

    半个月后,刘宏在大军的护卫下,来到了青州,刘宏除了御驾亲征之外,这是第一次巡幸天下,而这青州成了第一站,自然是让青州官吏高兴不已,曹操更是成为了刘宏钦点的随行人员。

    刘宏来到青州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青州的军港,这也是曹操最大的功绩所在。

    码头上停泊着数十艘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战船。曹操指着其中身躯最为庞大的一艘战船介绍道:“启禀陛下,这是青州造船厂刚刚出厂的500料福船,目前才完工了一艘,也是目前建成最大的福船!一号福船体长三十五米,吃水深度大概在四米左右,排水量在二百五十吨。”

    “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张,其尾高耸,设柁楼三重于上,其旁皆护板,杨以茅竹,坚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为四层,最下一层不可居,惟实土石以防轻飘之患,第二层乃兵士寝息之所,地板隐之,须从上蹑梯而下,第三层左右各护六门,中置水柜,乃扬帆炊爨之处也,其前后各设木碇,系以棕缆,下碇起碇皆于此层用力,最上一层如露台,须从第三层穴梯而上,两旁板翼如栏,人倚之以攻敌,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诚海战之利器也。但能行于顺风顺潮,回旋不便,亦不能逼岸而泊,须假哨船接渡而后可!”

    曹操介绍的时候,神情很是自豪,因为这种大船可是比楼船还要强大,而且这是在他的带领下,建造出来了,按照眼下的情况来看,这造船人的名字必定会是他曹操,也就是说只要福船还在一日,他曹操的名字就会被记住一天。

    然而刘宏却没有丝毫的开心之色,因为这种船在近海是无敌的存在,但是远海就不行了,不过刘宏也不气馁,毕竟现在的技术太过落后了。

    刘宏这次也只是想将琉球拿下来而已,琉球上面可是有不少好东西的,看着眼前的战船,刘宏暗自思索着,这种穿前往琉球应该是没问题吧!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87 7088 7089 7090 7091 7092 7093 7094 7095 7096 7097 7098 7099 7100 7101 7102 7103 7104 7105 7106 7107 7108 7109 7110 7111 7112 7113 7114 7115 7116 7117 7118 7119 7120 7121 7122 7123 7124 7125 7126 7127 7128 7129 7130 7131 7132 7133 7134 7135 7136 7137 7138 7139 7140 7141 7142 7143 7144 7145 7146 7147 7148 7149 7150 7151 7152 7153 7154 7155 7156 7157 7158 7159 7160 7161 7162 7163 7164 7165 7166 7167 7168 7169 7170 7171 7172 7173 7174 7175 7176 7177 7178 7179 7180 7181 7182 7183 7184 7185 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