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命令从刘宏的口中下达,贾诩在下面不由暗暗点头,陛下英明,青州叛乱青州兵赶往最需要防守的地方,命远道而来的幽州北军前往,乃是为战局胶着时,一举击溃反贼。

    张焕进驻冀州广平郡是防范此时有能力反叛的冀州藩王,徐荣赶往青州城阳郡是为了使反贼水军不得擅动。

    至于徐州刺史出兵入琅邪郡,那就全是为了防范了,毕竟刘据是原本的琅邪王,不得不防。

    贾诩不禁暗自想到,如此一来只要不是前线将领太过无能,此战必胜。

    想到这里,贾诩又不禁的看了一眼刘宏,什么都定了,可是十余万大军要由谁统帅呢?陛下,这可是近年来难得的大战啊!

    不光是贾诩,内阁的众人也发现了这点,但是这个人选可不是什么一州刺史,而是十万大军的统帅,内阁五人可不敢举荐。

    不仅是下面众人不知何人可行,连刘宏此时都不知道谁合适,虽然徐荣很有才华,但是毕竟资历太浅了。

    至于其他人,说实话刘宏并不信任,因为朝中的将领有太多都是世家子弟。

    刘宏可不愿如此大的平乱功劳给一个不忠于自己的人。

    何人可为帅?

    ps:原本这章打算昨天也就是四号十点发的,可是不做这里打雷断网了,此时网来了,便急忙上传了。希望谅解。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第四十一章 当利城下(二更)

    何人可为帅?

    这个问题令刘宏很是烦恼,随即刘宏神色一动,缓缓开口道“朕虽为天子,然毕竟尚为少年,常常梦见朕在河间之时,母亲对朕的呵护有加,然朕却因国事繁忙,未能侍奉母亲身边,朕甚是羞愧啊!”

    说完还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下面的众人一听这话,有见识的便知道了刘宏的用意,那些见识浅薄的,无一不是原议郎,此时的参谋。

    他们不知道,为何明明在说平叛的事情时,却突然说起了慎园贵人。

    这时太傅胡广出列道“陛下,大汉以孝治国,陛下能有如此孝心实乃天下之福。臣以为虽与祖制不和,然此前却未有此等之事,是故,臣以为可将慎园贵人从河间接至洛阳,以皇后尊称。”

    不得不说,胡广说的是实话,汉朝从未出现这种状况过,儿子贵为皇帝,但身系“藩妃”的董氏——不过是皇帝属下一个侯爵藩王的妻子。

    所以,董太后既不能前往首都洛阳风光无限,也不能享有皇太后应有的权力;更何况,已有一位现成皇太后——汉桓帝刘志的皇后——窦太后(窦妙)。

    这就让刘宏生母董氏的身份尴尬了起来,好在刘宏于公元168年登基后,窦妙太后为了安抚她认为可以掌控的小皇帝刘宏,同意追尊刘宏生父刘苌为孝仁皇(只称皇,而非帝),尊称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然而,难以预料的是,不过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宦官发动政变,窦氏全族覆没。刘宏趁势崛起,这时刘宏要将身为慎园贵人的董氏接到洛阳来,没有人能说出什么来。

    刘宏对于胡广的默契配合不禁暗自点头,随即道“拟旨,尊慎园董贵人为孝仁皇后。置永乐宫,仪如先帝尊匽贵人之礼。”

    顿了顿后接着说道“执金吾董宠忠心爱国,能力出众,迁后将军,节制青徐两州军事。”

    这道圣旨一出顿时让朝中一片哗然,这是什么意思?先是宋酆之女,如今又是董氏。难道皇上想要重用外戚了吗?

    不提朝中大臣的反应,且说刘宏的圣旨下达后,大汉的战争机器便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大军不断的朝青州而去,整齐的队列,高昂的士气,所经之处,无不心惊。

    建宁二年二月二十曰,后将军董宠率领大军赶到了下密,此时的下密已经进驻了青州州兵万人。再加上后将军董宠此次前来所带的五千骑兵,可为是大军云集啊!

    进入下密后,董宠也不客气直接坐到了主位上,对青州刺史道“不知刺史大人,前方战局如何?”

    青州刺史起身道“回将军,反贼刘据已经占据了整个东莱郡,并派重兵进驻了当利,据斥候报,反贼至少有大军两万,是故下官才谨守城池,未敢出战。”

    董宠闻言对一旁坐着的贾诩道“文和先生有何看法?”

    刘宏为了万无一失,便以程昱需考虑修订律法一事,将贾诩派来做了行军参谋,而且在出发前反复嘱咐董宠,多听贾诩的意见。

    这才有了上面的一幕,贾诩微微一笑,他自然知道董宠的心思,无非就是想要用这场功劳,给皇帝在军中的高层扎下根。

    贾诩也乐得如此,便道“请问刺史大人,那长广县与不其县情况如何?”

    青州刺史虽然不知道贾诩是何等人,但是董宠都如此尊敬,便同样尊敬的说道“那长广县同样驻了两万大军,那不其县嘛!很是奇怪驻扎了近五万兵马,却没有丝毫动静,当利和长广皆有我朝廷大军驻扎,某还可以理解,但是与不其县相邻的城阳郡治所东武县却只有三千郡兵,而反贼却有五万,某实在不知反贼所思啊!”

    贾诩闻言一笑道“刺史大人放宽心,那反贼刘据在洛阳之时,曾见过我朝廷兵甲之利,是故其才龟缩三县之内,不敢进攻乃是怕进攻之后,兵力分散被我朝廷大军各个击破,因此不若全力防御三县,挡住朝廷大军同时招募兵员。”

    听了贾诩的话,董宠和青州刺史皆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谋士就是这样,他们能够看破别人看不破的东西,哪怕是你距离真相只有一层薄纸,但是没有谋士为你点开那道隔膜,你依然永远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随即董宠道“既然如此,文和先生认为我等是否应当主动出击,以涨涨我朝廷大军之士气?”

    贾诩想了一下,觉得也无不可,顺便看看反贼的战斗力,有五千骑兵在,贾诩不相信谁能让他输。

    于是贾诩淡淡笑道“一切任凭将军做主。”

    董宠一听这话,便知道了,这是同意了。而且还给了自己面子,当即看了一眼正在闭目养神的贾诩,心中暗道‘不愧是陛下心腹。’

    随即董宠便下令,明曰大军寅时造反,卯时出发。

    待众人都下去准备之后,贾诩缓缓开口道“将军,下官想请将军命一员悍将与两千骑兵交由下官。”

    董宠一愣,虽说随军参谋不得领军,但是也要看是谁,要知道刘宏可是曾说过,主将死后,随军参谋为一军之主。

    稍一愣神后,董宠道“不知文和有何准备?”

    文和悄声说了几句,董宠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次曰,辰时。大军出现在了当利县城下。

    当利反军的主帅出现在了城头上,看着城下的朝廷大军笑道“哈哈,都这么多天了,朝廷的大军才到,真是一如既往的无能啊!”

    此言一出,城头上一阵大笑。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478 10479 10480 10481 10482 10483 10484 10485 10486 10487 10488 10489 10490 10491 10492 10493 10494 10495 10496 10497 10498 10499 10500 10501 10502 10503 10504 10505 10506 10507 10508 10509 10510 10511 10512 10513 10514 10515 10516 10517 10518 10519 10520 10521 10522 10523 10524 10525 10526 10527 10528 10529 10530 10531 10532 10533 10534 10535 10536 10537 10538 10539 10540 10541 10542 10543 10544 10545 10546 10547 10548 10549 10550 10551 10552 10553 10554 10555 10556 10557 10558 10559 10560 10561 10562 10563 10564 10565 10566 10567 10568 10569 10570 10571 10572 10573 10574 10575 10576 1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