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东厂研制出了新式纸张,是故朝中大臣便纷纷改用纸质奏章。

    宫门守卫见此暗道“这是哪位朝臣的奏折?为何不亲自而来,反而命一家仆送来?”

    这时那名家仆走到守卫不远处道“前太傅陈番命小人前来将此奏折呈于陛下。”

    “尔且稍后,某这便去通报。”

    宫门守卫一听是前太傅陈番的奏折,不敢怠慢,急忙前去通报。

    这太傅陈番虽因曰蚀一事,而被罢免,但是皇帝亲政政变之时,其放弃了有知遇之恩的窦武,而安抚太学子弟帮助当今皇帝。

    这番作为虽令一干大儒所不齿,然而其所帮之人乃是当今圣上,那些大儒纵然有所不满,却也不曾说出什么。

    与那些大儒相比,那些朝中大臣可就要现实的多了,陈番如此帮助当今圣上,可以说是从龙之臣,众臣怎能不巴结?

    如今即便陈番被罢免了,朝臣仍有不少经常登门拜访之人。

    这些基本上可以说是洛阳人尽皆知之事,他一个小小的宫门守卫,怎敢怠慢陈番的奏折?

    不一会,那名宫门守卫便领来了一名小黄门,那名小黄门对着那名家仆微微一礼道“不知,陈老太傅可有话交代?若有,便请随咱家一同进宫面圣,若无,便请将奏折交予咱家,由咱家代呈陛下。”(古代小黄门自称什么?不做突然迷茫了,希望知道的说一下。)

    “老爷未曾交代话语,”那名家仆说完便将奏折交给了那名小黄门“如此便有劳公公了。”

    “不敢,不敢。”

    小黄门谦逊的说道。

    随后,小黄门便转身回宫,那名家仆见此亦是离去。

    建宁二年四月二十曰亥时,刘宏面色阴沉的看着陈番的奏折。

    将奏折看完后,便大喝道“李浩,传旨下去,朕即刻便要前往陈府。”

    “诺”

    李浩一边出去下旨,一边想到“皇上这是怎么了?难道陈太傅得罪皇上了?不会啊?若是如此,只需召见陈太傅便可啊!”

    封建社会中,官员必须会的和不能会的是同一样,那便是揣测圣意。

    古往今来多少大臣因揣测圣意,而死于非命的?不计其数。

    但是仍然有无数的官员在做着这件事情,因为一旦你能正确的掌握了圣意,那么等待你的便是位极人臣。

    随着刘宏的圣旨,整个皇宫都忙碌了起来,皇帝出行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多少甲士随行,所用仪仗皆需考虑在内。

    不然丢的便是大汉的威严,毕竟此时不是后世那个官员自称人民公仆的时代。

    临近子时,刘宏来到了陈番的府邸,还未进门便听后院传来一阵哭声,刘宏身体微微一晃,李浩见此急忙上前相扶。

    随后刘宏也不再顾及什么皇帝威严了,撩起皇袍便朝后院跑去。

    李浩见此朝身边的人喊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跟上。”

    说完便快步朝刘宏追去,边跑边在心中暗道“看来陈太傅不愧是陛下倚重之人啊!”

    此时若是李浩还不知刘宏来此的原因,那么他这个皇帝近侍也该换换了。

    刘宏刚一进后院,陈番的家眷便大礼迎接道“拜见陛下。”

    “不必多礼,老太傅如何了?”刘宏不耐烦的挥手道。

    陈番长子陈逸抹了抹眼角的泪水道“家父已是病入膏肓,神仙亦是无药可医。”

    刘宏闻言一把推开陈逸朝屋内走去,李浩见此喊道“陛下不可,当心病气入体。”

    “哼”刘宏回头冷冷的看了一眼李浩,道“朕乃真龙天子,有何惧之。”

    李浩见刘宏那冷酷的眼神,吓得急忙闭嘴不言。

    刘宏见此便大步走进屋中,只见陈番嘴唇干裂,脸色发白,闭目躺在床上。

    刘宠上前伸手在陈番鼻前一探,发现陈番尚有气息,便出言道“太傅,太傅。”

    “嗯?”陈番睁开浑浊的双眼向床边看了看,发现是刘宏,眼神中有了一丝亮色。

    随即陈番挣扎着起身想要行礼,却被刘宏按住了。

    “太傅不必多礼,太傅此时只需安心养病,莫要多想。”

    陈番摇了摇头,艰难的说道“陛下,臣原想助陛下恢复我大汉荣光,可惜老臣的身体不争气,在陛下平定青州叛乱之时便病了,未能给予陛下一丝帮助,臣有愧啊!”

    “太傅不必如此,太傅只要安安稳稳的坐在京师之中,朕便安心。”

    刘宏这话倒不全是安慰,陈番提拔重用的寒门官员为数不少,可以说此时的帝党,近一半都是陈番提拔的。

    只要陈番还在,刘宏便不必担忧帝党内部出现大问题。

    可是如今。。。。。。

    陈番闻言苦笑道“陛下,臣当不起陛下如此评价啊!”

    “陛下,臣虽书写奏折上呈陛下,然其中并未面面俱到,此时臣便当面说与陛下。”

    刘宏闻言鼻子一酸,张了张嘴,最后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能点了点头。

    “陛下,诛宦官,改兵制,平叛乱。无一不显示您欲为一代明君,流传千古。然臣幼时曾有人对臣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臣深以为然,陛下若欲行武帝驱除匈奴般,驱除鲜卑。必先整顿大汉,武帝时,世家之患不显,然此时世家之患,却犹如头顶之剑,随时可撼动大汉根基。”

    “臣从陛下不断以没收世家之土地,为惩处朝臣之策。臣便知,陛下亦知此时大汉最大的忧患,便是世家与百姓土地之争。陛下若不处理好此事,那么驱除鲜卑无处谈起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949 6950 6951 6952 6953 6954 6955 6956 6957 6958 6959 6960 6961 6962 6963 6964 6965 6966 6967 6968 6969 6970 6971 6972 6973 6974 6975 6976 6977 6978 6979 6980 6981 6982 6983 6984 6985 6986 6987 6988 6989 6990 6991 6992 6993 6994 6995 6996 6997 6998 6999 7000 7001 7002 7003 7004 7005 7006 7007 7008 7009 7010 7011 7012 7013 7014 7015 7016 7017 7018 7019 7020 7021 7022 7023 7024 7025 7026 7027 7028 7029 7030 7031 7032 7033 7034 7035 7036 7037 7038 7039 7040 7041 7042 7043 7044 7045 7046 7047 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