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虎塞下,太尉刘钜当众打开圣旨道“先零羌之祸患,于宣帝元康三年始数百年来,为祸深重,大汉以仁义为本,未曾计较,然其仍不思悔改,竟断然攻我大汉州县,故将其首领,将校斩之,筑成京观,余者族人贬为奴隶。”

    “轰”

    刘钜一宣读完圣旨,下面的先零羌族人顿时哗然,先前首领说来这里领赏赐的,可是如今却变成了领死的。

    在先零羌头领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其身边的一名汉军便一刀将其头颅斩下,其余的羌人将校见此刚要反抗便被斩杀。

    下面的羌人想要反抗,可是手无寸铁的他们,如何是十万装备精良的汉军对手?

    在斩杀了千余带头者后,先零羌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

    张纯的铁骑军甚至没有出动,光是北军与边军便将先零羌族人重新看押了起来。

    这时白马羌的头领缓过神来道“太尉,尔出尔反尔,这便是大汉对待我羌人的方法吗?”

    其余的羌人头领纷纷附和道“没错,莫不是尔大汉想要随意欺凌我等羌人不成?”

    “说好的赏赐呢?难道尔大汉想要将我等羌人全灭了不成?”

    “哼”太尉刘钜冷哼一声,一众羌人首领纷纷住嘴不言。

    刘钜见此道“本官如今就告诉尔等,如今我大汉上过战场的将士多达五十万,不然尔等以为,为何以往剿灭先零羌这般战事,仅仅出战三万人,此时却出兵十万?”

    “本官明白告诉尔等,若是尔等臣服大汉,便一切如故,若想要学这先零羌,那么他们便是下场。”

    刘钜的话,毫不讲理,但是这些羌人却是敢怒不敢言,毕竟此时的十万汉军在此,即便羌人尽起大军,亦无十分把握打赢。

    更何况他们本身还在汉军之中。

    刘钜见此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道“陛下曾言,将选一人为羌人之主,掌管羌人事宜。”

    一众羌人头领闻言,顿时将尸体还未搬走的先零羌首领忘在了一旁,要知道以前羌族之事,皆有护羌校尉掌管,此时让羌人自己管。

    这些羌人首领怎么能不激动呢?

    于是纷纷出言问此间细节,刘钜见此道“诸位,陛下曾言,这羌人之主,只有可战之兵在三万以上的方可,余者皆不可。是故于年底,请可战兵士在三万之上的部落首领,前往京师,商议具体事宜。”

    一听这话,一众羌人顿时脑筋转了起来,这些部落首领手中的兵马在三万以上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在两万的可不少。

    若是吞并了一个,两个,那么不就是说明自己也有机会?

    这便是刘宏的计策两桃杀三士,这个计谋不是说羌人便看不懂。

    即便是现在没懂,回去一想,便能明白此中的道道。

    但是那有如何?那是羌人所要的必须品,盐铁等皆是与大汉买卖的。

    当上了羌族之主,就意味着羌人的这些东西,都要经过羌族之主的手中,到时羌族之主想要壮大自己部落,还不是手到擒来。

    正是有着如此丰厚的利益,刘宏才可以肯定,羌人一定会动心。

    处理完诸羌事宜后,刘钜便率领北军以及边军凯旋而归了,张纯的铁骑军则是被留在的凉州。

    返回的大军在半路上,便得到了各个羌族不断大战的消息,而且战事还在进一步升级。

    回到洛阳,将大军驻扎在无双军的附近并看押先零羌族人后,刘钜便赶往皇宫将凉州的事情做了详细的汇报。

    刘钜那曰在早朝上,因清查粮仓一事,被刘宏重新认可了稍许,可以说刘钜的目的达到了。

    虽然此时刘宏不会像以前那般看重刘钜,但是却也不会一心想着找人顶掉刘钜了。

    刘宏听完刘钜的汇报后,对别人的封赏都好说,唯独对董卓的封赏却是不好办。

    虽然对董卓的发家之路,不是很了解,但是至少刘宏知道,董卓的法家之路和羌人离不开关系。

    细细思考了一番后,刘宏下旨道“封太尉刘钜为德行侯(关内侯,荣封),迁破羌校尉段颖为司隶校尉,原司隶校尉朱宇迁执金吾,增不其乡侯铁骑校尉张纯百户食邑。”

    “原征战凉州之北军组建八军之北地军,迁军司马皇甫嵩为北地校尉。迁军司马董卓为蛮越将军,掌管扬州蛮越事宜,归扬州刺史臧旻节制。余者各有封赏。”

    待尹勋拟完圣旨后,刘宏仔细看了看,觉得没什么问题了便下发了出去。

    随即想到“将董卓调离了羌人那边,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再加上随军参谋制,应该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了。”

    与此同时,董卓正在接待羌族的使者,董卓在羌族中有很深的威望,是故董卓对自己会在西凉任职,并不觉得会出什么意外。

    在收下了羌人的礼物后,便许诺,一旦自己到任,便会帮助其取得羌人之主的位子等等。

    这时刘宏的圣旨传来了,蛮越将军,这个官职让董卓当成愣住了,随后缓过神来便恭敬的将小黄门送走了。

    等董卓一回头,发现羌人的使者已经带着礼物离开了,毕竟一个蛮越将军与羌人隔着半个大汉呢!

    能有什么用?羌人便是如此现实,董卓则是气愤的砸起了东西不谈。
------------

第七十四章 江夏蛮叛

    建宁二年六月初五,荆州已是绿意盎然,更是带了一丝温热。

    江夏西陵郡府内,中年男子于树荫下看着正蹲马步的儿子道“祖儿,如今尔已经八岁了,为父且考考你。”

    “父亲请示下。”

    男孩艰难的说道,显然蹲马步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嗯,为父问你,当今天子重启徵兵制度,有何好处,又有何坏处啊?”

    男孩一阵苦思,突然想起了前些时候,庞德公的评价,便张口道“陛下实施徵兵制度,可以将大汉军队集中于中央的控制之下,掌兵之将没有了募兵的权力,便无法招募私人部曲,此大利于朝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342 18343 18344 18345 18346 18347 18348 18349 18350 18351 18352 18353 18354 18355 18356 18357 18358 18359 18360 18361 18362 18363 18364 18365 18366 18367 18368 18369 18370 18371 18372 18373 18374 18375 18376 18377 18378 18379 18380 18381 18382 18383 18384 18385 18386 18387 18388 18389 18390 18391 18392 18393 18394 18395 18396 18397 18398 18399 18400 18401 18402 18403 18404 18405 18406 18407 18408 18409 18410 18411 18412 18413 18414 18415 18416 18417 18418 18419 18420 18421 18422 18423 18424 18425 18426 18427 18428 18429 18430 18431 18432 18433 18434 18435 18436 18437 18438 18439 18440 1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