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令对于陆鸿这不亢不卑的态度倒是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这陆鸿也就是一勇武之辈,没想到几句话下来,对方对答也是十分的得体,这倒是多了几分谈兴,他今天召见自然不是为了简单的褒奖陆鸿,而是另有它意,几句话之后,立刻切入正题。

    “陆鸿,听说你是从海外归国的学子,不知你所见泰西所推行的洋务产业,是否如京师那些洋人所言,乃是富国强兵的不二之选?”吴县令话锋一转,却问出了一个让陆鸿也吃惊的问题,而旁边那钱捕头此刻完全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这厮倒是深谙官场规矩。

    陆鸿此刻的心思急转,他可不是什么白丁,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道理还是懂的,看到这吴县令古板的马脸,多少让他有些顾虑,他自然知晓一个事实,满清统治下的近代中国,洋务和传统之间的碰撞一直都是非常激烈的,原本他也没料到这吴县令召见竟然会演变成为一场命题十分敏感的辩论大会……

    当然,自己也可以推脱才疏学浅之类的由头,避而不谈,但是,这却不是他为人的做事风格,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也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反正对这种命题进行一番拓展和点评,以他后世的眼界,反倒不是难题,问题是,能不能切中这吴县令的心思,这才是难点!

    他略一考虑,拱拱手,神情镇定的说道:“吴大人,这洋务乃是新学,富国强兵之说,却也有些道理,却不尽然,要知道,咱们大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这底蕴之深厚,绝不是西洋人百来年文艺复兴所能比拟的!”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从侧面肯定了洋务的价值,又把传统文化捧得高高的……而说完之后,他立刻发现吴县令的表情明显的缓和了不少,看来自己这一把是博对了,他定了定继续说道:“大人,泰西列强强盛于百年间,倒确实是因这夷狄之技,然这所谓泰西奇技银巧的事物,其实华夏数千年间早有涉猎,古语有,圣王之世,始有定制,只是,国人未曾像泰西人那般的重视而已!”

    陆鸿随口而言的东西,在后世看来完全是一种普遍的认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真正复兴的是欧洲的科学精神,而华夏文明的传承,从不乏精研科学之人,但是,孔孟儒学的治世之道,更多的是处世之道,却恰恰从一定程度上泯灭了这科学精神。

    当然,他的说法刻意的模糊了这一区别,只是以是否重视来取代之,这吴县令那是八股文中杀出来的骈文高手,翰林院呆过的书生,自己去非议国学中流砥柱的孔孟之言,那属于找不自在。

    而和这老夫子说这科学精神的话,吴县令估计也未必认同,但这列强强盛的道理,可是以洋枪洋炮的真枪实弹打出来的,他自然不可能如鸵鸟般视而不见,自己抛出这个说法来,也是让这吴县令接上话题,听听这老虎班出身县太爷的真实想法。

    很显然,吴县令对于陆鸿的说辞感到十分的新颖,他高中进士后放翰林散馆,在京师之时就是清流聚会的常客,而朝中清流一派立场一向以与洋务派相左,这其实更多涉及到的是官场斗争,所以,清流一派都喜好研习各省开洋务中曝露的问题,然后以联合上奏来申述盲目开洋务的弊端。

    他原本召见陆鸿,仅仅是因为在蒙阴为官三年,少有这种海外游学的人物来往,希望听听陆鸿的见解,如果陆鸿的见解还是那种“师夷之技以制夷”的老论调,他自然不会放过机会来批驳一番,对他而言,这可也是教导后生的之道。

    只是没想到的是,陆鸿侃侃而谈,细细品味下来却都颇有些道理,这让他也不禁谈兴更浓几分,“陆鸿,你这番言论倒是颇合我意,圣人之言才是我华夏的立国之道,所谓师夷之技,实则是本末倒置!那我问你,对于我朝开洋务二十余载,泰西诸国可有些什么评论?你又有何见解?”

    吴县令这话一问,陆鸿算是彻底摸清了这位的路数,敢情这位对师夷之技以制夷的洋务方略定然是颇多不满,这倒是让他有些纠结起来,他原本指望说动这吴县令在蒙阴搞些个产业,到时候自己好浑水摸鱼,那一级资源采集系统中,自己随便看了看,至少都有三四个产业都是投入很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做的话,绝对能做的起来。

    他倒是不介意用这些产业做顺水人情,说实话,对于这个超级工业系统,他多少还有些疑虑,还真的需要一个试验田,如果能说的动这吴县令,那倒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他还惦记这这蒙阴的钻石矿脉呢!

    【新书期间,兄弟们推荐票别忘记投哦,谢谢~~】
------------

第7章 第一注产业

    陆鸿既然明白了这吴县令的立场,他倒是很快有了思路,“吴大人,我朝开洋务二十余年,当然也有不少成就,不过,泰西诸国也有不少见诸报端的评论,都说我朝徒有洋务之表,却未有洋务之实!”

    吴县令倒是头一次听到如此评价国内洋务运动的,听到说这开洋务的不足之处,他立刻好奇的追问道:“陆鸿,此话怎讲?我朝耗费巨资,在上海兴办了不少工厂,各省也有筹建枪炮局以强军卫国,为何泰西有如此评论!”

    陆鸿肚子里暗暗一笑,这吴县令可是上钩了,自己才不会告诉他,欧洲工业革命的成功是基于科学精神的胜利,这偷梁换柱的概念,那是最好糊弄人的。

    “大人,这民以食为天,所谓富国强兵,首先当是富国,然何为富国?我以为,当是富民,民富则国富,国富才能强兵,才能革新、自强、御外!实际而言,开不开洋务实乃是表象,造福一方、富泽万民才是根本之举!”

    对于这位吴县令,陆鸿自然是完全的了解,不过,这位既然才是翰林散馆外放的县令,那做出一番政绩,搏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美名,想必不会猜错,这可是中国官道上的必由之路,从古至今,中国数千年的官场史,这可是奉为至宝的为官之道,即便是后世新中国,地方要做政绩,那也是这种思想的延续。

    而所谓“革新、自强、御外”,这在清末其实已经是深入人心的理念,更是朝堂上清流和权贵的共识,只是,这种共识,很大程度上都只是一个想法,这个腐朽的朝廷,根本不可能有能力来推进这样的进步。

    果然,陆鸿此言一出,吴县令已经有了动容之色,虽然他是翰林散馆“老虎班”出身,而且在吏部外放时也使了银子,不过挑来挑去,当时能留着一等县早没了,只得挑了这蒙阴的二等县为官,多少好在这也是直隶的地头,还算离着京师不算太远,曰后也方便进京运筹。

    但是,到了地方上,这才知道为政的艰难,这蒙阴县残破不说,当地多为山地,农田稀少,人丁倒是不算少,但对于一个耕地尚不足的县城,人丁反倒成为了累赘,尤其是倒霉的时节,比如去年夏末之际发的蝗灾,虽然组织了百姓抢救收成,勉强完成了上头摊派的税赋,这已经把他搞的焦头烂额。

    不过,这吴县令倒也是有些个能耐的,要知道,山东的这场大灾中,数十个府县,能够足额完成税赋的不足三成,而他能跻身其中,这可是户部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但是,除此之外,年前刚刚由直隶总督衙门发下来征收“庆圣厘”的公文,再次让他焦头烂额起来,连夜写了折子送往总督府以受灾为由请求减免。

    不过,总督衙门直接发来电报训斥,说大名、东昌、巨野诸地去年夏末连遭水灾、蝗灾,仍然足额完成了厘金催缴,所以,蒙阴的庆圣厘不得减免,不过,酌情可延期解付……方才他还在堂内大发雷霆,把一帮幕僚、长随、书吏骂了个狗血喷头,为的还不是这事。

    刚才和陆鸿的一番谈话里,他也从陆鸿这侃侃而谈的语气中,听明白了一些东西,这个据说海外归国的学子,定然是颇有些做产业生财的能耐,否则怎么会大谈民富、国富之论调,又怎么敢一开口就批驳朝中洋务派的那些实务。

    而他虽然是清流出身,不过,既然谋了外放为官,自然也是有做一番政绩的想法,否则,就在京师里安安心心耍笔杆子了。

    他轻轻噢了一声,看了看旁边垂手而立的钱捕头,挥挥手示意这胖子出去,自己开口求教这陆鸿,自然不能让下属在这里旁听:“陆鸿,这蒙阴小县,地理荒僻,除了些许山珍外,就是农田也多贫瘠……我倒是有意造福百姓,奈何无有产业可为?”

    这下子他可算是彻底的放下身段,展露出县太爷礼贤下士的风度,希望从陆鸿这里了解一些在蒙阴生财的产业,而陆鸿虽然有那“超级工业”刚刚衍生出的一级资源采集系统,他可没打算一下子展露自己百事通的能耐,而且,这里目前毕竟就是个试验田,这吴县令到底值不值得合作,他心底谈不上有把握。

    不过,他立刻抛出了一个小饵,“吴大人,蒙阴依山傍水,从产业而言,也算是颇有地利,而以本县地貌而言,在下估计,应当多有矿产,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只是……要探查这一带矿产,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办妥的事情!若是探明之后,这产业运作之事,在下倒是可以为大人参详一二!”

    陆鸿一副诚恳的模样,小小的卖了下关子,这做产业,即便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那种,那也需要有决心,更需要有人力、财力,这方面,若是这吴县令毫无诚意,自己说了也是白搭,而且,考虑到这时代底层官吏的[***]和能力,对于有了“一级资源采集系统”的他而言,合适的人才,反倒是更重要和关键的因素。

    说完这番话之时,他已经快速的将拿“一级资源采集系统”中提到的蒙阴产业又快速的浏览了一遍,除了自己的私货钻石产业外,适合劳动密集型初级产业的资源还有煤炭、石灰、陶土、齐鲁红花岗石,都是可以快速产生效益的产业,而且初期的投入相比产业价值,那也是低廉得很。

    而这几个“一级资源采集系统”中,针对煤炭产业提供了一种叫m1型选煤机,完全适用于蒙阴的露天煤矿,方便除去露天煤矿中较多的杂质、岩石等,甚至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煤,而且可以用水力或者蒸汽机动力完成驱动,加快效率。

    最重要的是,这一机械制造难度不高,除了一个驱动轴稍微有些精度要求外,大部分部件甚至都是木头制造的,可谓是非常的实用、实惠……而其他几个产业,也有相应的处理碎化、精选和简单切割功能的机械图纸,总体而言,投入成本很低,这让陆鸿也是信心十足。

    而吴县令听了陆鸿十分淡定沉着的回答,也是心中暗喜,他久在官场历练,这有真才实学的人和喜欢夸夸其他的人,他自信是看的明白的,而陆鸿坦言的困难,也是合情合理的东西,毕竟,他只是个过客,岂会知晓蒙阴的矿产……

    不过,他还是要试试陆鸿的能耐,“陆鸿,这蒙阴的矿产,我倒确实是遣人调查过,汶南村附近倒是有露天的煤矿可开采,只是,这东西除了生火外,别无用处,而这蒙阴山区,木材丰富,根本是无利可图,更别提产业了!”

    煤炭产业……作为重工业煤铁复合体的核心和后世煤气化重化工产业的核心,这吴县令竟然认为是毫无收益的玩意,陆鸿心底暗暗腹讥这厮一番,不过,以这时代国内的产业技术和基础设施而言,这吴县令说的倒也是实情。

    不过,这问题对于陆鸿的见识而言,根本是小菜一碟,“吴县令,这煤炭虽然在蒙阴价值不大,但若是能通过水路运输出去,依然是有利可图,不过,前期的话,我建议购买蒸汽内河拖船,消耗的煤炭皆有煤场提供,成本低廉,而且一次往返,运送煤炭数量庞大,即便是微利,那也足以可观!”

    陆鸿这煤炭跑量的做法,其实是后世这一产业最普遍的做法,国内煤炭资源丰富,这蒙阴也是如此,汶南的煤场都是浅层露天矿,开采相对简单,而他以蒸汽动力取代传统汶河上手摇船的这一方案,也立刻让吴县令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产业格局,若有所思的频频点头。

    不过,这只是陆鸿提案的一个小前奏而已,他看了眼闭目沉思的吴县令,继续侃侃而谈道:“此外,煤炭尚有数种产业可以拓展,以蒙阴的地貌,想要探出粘土,想必不难,如此可以以煤炭为燃料,烧制陶器,据此,也可烧制琉璃砖、青砖等等,若是探出石灰矿,那则可生产水泥……”

    “水泥?我们这地方也能生产?”吴县令听到这名词也是一惊,立刻开口打断陆鸿的话题问道。

    这时代,水泥到已经不算是稀罕玩意,他久居燕京自然听说过这种昂贵的建筑材料,当然,从配料而言,这时代的水泥和后世水泥间差别还是挺大的,主要还是简单的硅酸盐水泥,多为从洋商那里购买的,而产地则在澳门、南洋等地,而因修缮海防需要,朝廷也下诏由邮政大臣盛宣怀筹办这水泥厂,前阵子邸报上可有一番热议。

    在产业链中提到水泥,陆鸿自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学需要,最初等的水泥,其实就是粘土、石灰煅烧而成,加入石膏之类的凝胶剂,这个,不用那半死不活的“超级工业系统”指导,以自己的专业知识都能说出个七七八八来。

    不过,要大规模生产,显然不是目前蒙阴这种工业零基础的地方能办到的,但是,给吴县令画上一个远景大大的大饼,这显然是个不错策略,而他解释一番之后,这位县令大人也是若有所思的颇为向往。

    两人的谈话持续到中午时分,陆鸿这才告辞而出,外面偏厅已经等候良久的秦天民显然没料到要等这么久,不过见面后也没有多问,等回到客栈用过饭后,这厮才鬼头鬼脑来拜会陆鸿了!

    【推荐票票~~】

    ;
------------

第8章 大问题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20 1421 1422 1423 1424 1425 1426 1427 1428 1429 1430 1431 1432 1433 1434 1435 1436 1437 1438 1439 1440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1447 1448 1449 1450 1451 1452 1453 1454 1455 1456 1457 1458 1459 1460 1461 1462 1463 1464 1465 1466 1467 1468 1469 1470 1471 1472 1473 1474 1475 1476 1477 1478 1479 1480 1481 1482 1483 1484 1485 1486 1487 1488 1489 1490 1491 1492 1493 1494 1495 1496 1497 1498 1499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