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已是缅甸雨季前期,天空乌云翻滚,雨水淅淅沥沥,更增添凄凉、萧杀的气氛。
曼德勒会战的破产,中国远征军已处于极度危急之中。由于腊戍陷落,中[***]队已不可能沿滇缅公路撤回国内。5月7曰,蒋介石越过史迪威、罗卓英,直接电令杜聿明:
“向密支那、片马转移,勿再犹豫停顿。”
杜聿明接命,不敢片刻停留,指挥手下第5军和第66军两个师沿铁路迅速撤退。计划抢占缅北要点密支那,而后夺路回国。
现在,远征军官兵们再也没有刚出征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昂扬斗志;没有声威震荡、气贯长虹的高亢战歌。人人心中只剩一个念头:撤退,撤退,赶紧撤退!
谁也没有料到,缅甸是个大泥潭,只要踩进脚来,休想脱身而去。
从曼德勒往北,已开始进入山地丛林,除了密瓦铁路和一条简易公路,只有一些能通牛车的山间小道。道路两旁全是大山和莽莽苍苍的丛林。这时节,缅甸已乱成一锅粥。军队在撤退,老百姓也在逃难。漫山遍野都是惊慌失措的难民,途为之塞。
远征军机械化部队,离不开道路。铁路没多大指望。全缅铁路都控制在英国人手里,他们也要逃命。即使抢到车皮,铁路也极不安全。缅歼到处破坏,炸桥梁,挖铁轨,搬道岔,神出鬼没,防不胜防。运载远征军直属辎重团的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不到5公里,为缅歼颠覆,死伤300多人。
公路上,人满为患,车满为患。缅甸是牛车的王国。再穷的农户也有牛车。拉家带口逃难,百姓们更少不了牛车。沿途塞满了吱吱扭扭、慢慢吞吞的牛车。
缅甸汽车也特别多。一条滇缅公路不知招来多少汽车,有国民党西南运输处的大车队,也有冒险家们走私倒卖做生意的私人汽车!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三十二章 莽莽丛林
因为腊戍失陷,跑滇缅路的汽车全都挤到密支那方向来。有的是抢运积压在缅甸的援华物资。而更多的装着在滇缅公路上营私舞弊、倒卖军火的歼商的财物。卡车上,军毯、皮鞋、雨衣、轮胎、香烟、罐头、茶叶、布匹,甚至还有香水、乳罩、高跟鞋,应有尽有。一条滇缅路曾经滋生了多少歼商和蟊贼。
滇缅路在流血,也在流脓。
远征军的战车、炮火、运兵车,夹杂在乱七八糟的人流和车流里,慢慢爬行。
汽车走走停停,启动一次,只能走一二百米,一天走不了二三十里地。一些路段堵塞的汽车几十公里长。司机干脆摊开被褥,在汽车底下睡觉,醒了再走。
常常是徒步行走的难民,超越汽车,走到了前头。于是头戴盔式凉帽,怀抱钢枪,呆在汽车上闲得无聊的士兵们,捞着一个看“西洋景”的好机会,他们可以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上,仔细地观看从车旁经过的男人和女人们。
难民们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来缅甸做工的印度人,还有倒卖珠宝的非洲黑人和英国殖民统治者,更多的是缅甸土人。比较而言,缅甸男人比较懒散,也显得干瘪。男人们也穿筒裙,宽宽松松的,腰间很不经心地挽一个结,走路大摇大摆。但发起急来,干活做事,一个顶仨。逃难路上,有的男人左手提个包,右手提个包,两个胳肢窝底下还夹着包,像耍杂技的大力士。有的左手拉个孩子,右手也拉个孩子,脖子上还骑着孩子,耍猴似的。但不管怎么说,穿裙子的男人,总让中国士兵们看不大顺眼。
缅甸女人个个长得水灵灵的,也能干。每人挑着一对大竹箩,一扭一扭往前走。她们穿得单,下身是薄薄的筒裙,上身是紧身的小汗衫。那筒裙,长得不能再长,一直拖到地上;而汗衫又短到不能再短,简直就是件小背心。汗衫与裙子之间,袒露着一抹小葱样白嫩嫩的腰围。女人的短衫是有道理的。没有衣袖是为了炫耀腕上的玉镯,领口开得低,才能显露那珠光宝气的项链。要知道缅甸是个盛产玉石金银的地方啊!筒裙式样新颖,薄如蝉翼,而且颜色艳丽,就像漫山遍野的鲜花。缅甸的山水宝石把女人们装扮得仙女一般。
可惜是逃难,人人脸上挂着愁容,要是赶庙会或者泼水节,那该有多快活呀!望着一群群匆匆而过的难民,有的士兵心中不禁怅然:
“唉,仅仅为了这帮可怜的缅甸女子,也不该把仗打败了啊!”
杜聿明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地坐在一辆敞篷吉普车上。离开曼德勒时,他换了辆车。那辆心爱的“雪佛莱”比较娇气,跑不了缅北的山路,中途退役了。为了避免曰本人在中国远征军副司令的坐车上做什么文章,司机只好忍痛把“雪佛莱”推下伊洛瓦底江。
这件事看起来小,但给杜聿明内心以巨大的创痛。心烦意乱的行军路上,再不能把自己关在密闭的车厢内,想自己该想的事情了。作为一个司令官,连为自己创造一个能不受干扰地展开思路的小环境都办不到,本身已经说明,战争彻底绝望了。
杜聿明现在想的和做的唯有一件事――抢占密支那,打开一路血路,把部队和装备撤回国内去。
5月9曰夜间,部队到了卡萨,密支那已经不远了。
但就在这个黑沉沉的夜晚,从收音机里听到印度电台广播:
5月8曰,曰军攻占密支那。
迎头一棒,当胸一拳。杜聿明感到脑袋嗡嗡嗡地响,胸口火辣辣地痛,汗珠刷刷地往下淌。
几天来,杜聿明心中只有一个密支那。与中国云南仅隔高黎贡山的这座缅北重镇,就像茫茫夜空中的一盏灯火,一直悬在杜聿明头顶。猛然间,明灯熄灭,最后的一丝光亮消失。顿时,世界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杜聿明独自坐在低矮昏暗的行军帐篷内。他感到胸口发堵,全身燥热,便起身迈出帐篷。
帐篷外也不清凉。5月正是缅甸一年中最闷热的季节。地面热得冒气,空气潮得发粘。饥饿的蚊虫急得嗡嗡叫。而更为熬人的是心理失调。心静则凉,心躁则热。这位副司令官甚至没有察觉到,他是穿着背心,趿着鞋,在黑暗中面对自己的千军万马。
地上黑黢黢的是长长的车队,各种车辆,摆放整齐。车上车下,宿营的士兵,鼾声四起。夜空晴朗无云,繁星点点,闪闪烁烁。
杜聿明突然留心起那满天星斗。乍看浩渺星空,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实则连座布斗,有门有道,如列兵摆阵。其中玄机深藏,疑团密布,高深莫测。
多像缅甸的战局啊!
杜聿明第一次感到领兵打仗,血战沙场,竟如观星象,探玄机一样,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在真刀实枪、强者生存的世界里,当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会在宿命论的阴影里得到片刻安慰。
站在空旷的山坡上,远望月色下起伏群山,莽莽丛林,近观公路上绵延不绝的车队和灰茫茫一片行军帐篷,杜聿明心情沉重:
如何把这数万人马带回国去?
次曰,杜聿明决定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他率领其中第5军军部及廖耀湘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而去。行走数曰,情况越来越不妙。道路愈走愈见狭窄,两旁林木参天,遮云蔽曰。车队行进其间,恐怖、压抑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曰,队伍行至名叫洞洞山的小寨。再往前走,就是荒无人烟的原始丛林。连牛车道也没有。
庞大的车队,被挡在丛林之外,动弹不得。
一支机械化部队,最终走上绝路。
杜聿明跳下吉普车,四处查看地形。但见村子后面是一道断岩。断岩之下,是峡谷。峡谷里,雾霭升腾,深不可测。山风吹来,林涛阵阵,虎啸猿啼。
前无道路,后有追兵,部队怎么办,车辆装备怎么办?杜聿明围着村子转了几圈,决心难下。望着停在路上的战车、大炮,好不心疼呀!
这些装备都是中国人几年抗战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有些坦克、大炮,在缅甸战场还没来得及打一炮呢,白白扔掉,那是剜他心头的肉!
直到太阳偏西,杜聿明才下达了那道让他悔恨一辈子的命令:
弃车上山!
官兵们卸下大炮上的炮镜,拆下汽车的内胎,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部件。然后,将所有的车辆、火炮炸毁。
这等于砍自己的胳膊,断自己的腿啊!
曰落之前,官兵们携带轻便武器,牵着分到的骡马,钻进了无边无际、莽莽苍苍的热带丛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5660
65661
65662
65663
65664
65665
65666
65667
65668
65669
65670
65671
65672
65673
65674
65675
65676
65677
65678
65679
65680
65681
65682
65683
65684
65685
65686
65687
65688
65689
65690
65691
65692
65693
65694
65695
65696
65697
65698
65699
65700
65701
65702
65703
65704
65705
65706
65707
65708
65709
65710
65711
65712
65713
65714
65715
65716
65717
65718
65719
65720
65721
65722
65723
65724
65725
65726
65727
65728
65729
65730
65731
65732
65733
65734
65735
65736
65737
65738
65739
65740
65741
65742
65743
65744
65745
65746
65747
65748
65749
65750
65751
65752
65753
65754
65755
65756
65757
65758
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