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直一摆手,林潜逸被放了下来,陈直冷哼一声,“说吧!”

    林潜逸怕到了极点,便将他买试卷一事的经过详详细细说了。

    陈直听说这桩案子竟然牵涉到了礼部侍郎关寂的公子,他心中一惊,随即心中狂喜,这下便可以扳倒关寂了,自己岂不是给太子立下大功吗?

    这件事事关重大,他沉思片刻,吩咐道:“把此人好好保护起来,严密封锁消息!”

    他拿了林潜逸画押的口供便匆匆向东宫而去,其实他已经理清楚脉络了,林氏兄弟得到是的贴经试题,贴经试题是礼部郎中黄宏元所出,而关寂是礼部侍郎,是黄宏元的顶头上司,他可以很轻易地从黄宏元那里搞到试题。

    现在唯一遗憾的是,林氏兄弟也不知道掮客的下落,这样一来,扳倒关寂就需要确切证据,现在关寂在朝房,关寂的儿子在礼部,趁他们都不在家的机会,突击搜查他们家,一定会有收获。

    御史中丞的权力相当大,可以直接搜查从三品以下官员的府邸,而且皇帝又派了一支羽林军协助他查案,现在只要太子点头,陈直就将立刻搜查关寂的府邸。

    如果实在搜不到证据,陈直只能采取重新考试的办法,来推断关寂的儿子是否舞弊,不过这个毕竟只是推断,没有说服力,最多关寂的儿子被取消资格,而不会影响到关寂。

    无论如何,他一定要搜出证据来。

    ..........苏府门外,数百名宦官和宫女簇拥着皇后娘娘的銮驾,一队队羽林军护卫在队伍两侧,不准任何人靠近,戒备森严。

    皇后极少去大臣府邸,这也是宫中的严格规定,只是偶然随皇帝一同幸临大臣府邸,她单独出访,大多时候是回娘家省亲,可就算是省亲,一般最少也会提前一个月通知娘家,以便娘家进行准备。

    像她来苏府拜访,几乎是不可能之事,所以申皇后今天也并不是来苏府拜访,她不会进苏府大门。

    她今天的出宫的理由是要去南城外的私人山庄巡视,她的私人山庄也就是齐家献给她的齐瑞福山庄,半个月前,齐家将这座有名的山庄献给她,申皇后欣然接受,皇帝也兴致勃勃给山庄起名为玉凤山庄。

    今天,山庄已经按她的心愿修缮完毕,她便以这个借口出宫,得到了皇上许可,她前去山庄视察,至于苏府,她仅仅只是途经。

    昨天,宦官来传旨,没有说清楚,让苏府忙碌了整整一个晚上,府内张灯结彩,清扫得干干净净,还专门去其他大臣家中借了红地毯,从大门口一直铺到贵客堂内。

    但得知皇后娘娘只是路过苏府,而不进府时,苏府上上下下都大失所望,但苏逊却长长松了口气,一个晚上的准备实在太仓促,如果皇后娘娘真的进府,那苏府肯定会丢脸出丑,不进府当然是最好。

    府门外,苏逊以及儿子苏翰昌都身着官服,他们的妻子也身着诰命朝服,一齐跪在銮驾前,拜见途径苏府的皇后娘娘。

    “臣苏逊率全家叩见娘娘千岁,祝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苏大人免礼平身!”

    “谢娘娘!”

    申皇后出宫的真正目的当然还是为了苏府,这是她兄长申国舅拜托她的事情,由她出面向苏府施压。

    申皇后也没有露面,她坐在銮驾之中,隔着薄薄一道纱帘,可以依稀看得见她的身影,她轻声一笑道:“我今天也是专程途径苏家,是因为有一件喜事,我要告诉苏家。”

    苏逊心中一沉,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已经猜到申皇后是申国舅请来向苏家施压,他克制住心中的不满,沉声道:“请娘娘告之!”

    “听说苏家有女名菡,美貌无双,我就想做个月老,牵一根红线,把苏家女许给关家男,不知苏大人可愿意让我做这个红娘?”

    停一下,申皇后又淡淡道:“如果苏家嫌关家不配,那我也可以请苏女进宫,册封为九嫔,让苏家享受圣恩,贵为国戚,如果苏家有意,我就要恭喜苏家了。”

    申皇后的威胁使苏逊额头上的汗水都下来了,申皇后的意思很清楚,要么把苏菡嫁给关贤驹,要么进宫为妃,没有第三个选择。

    虽然苏家傲骨,但他们还是无法和皇权相抗,皇后也是金口玉言,一旦决定,就难以更改,就在苏逊紧张得浑身大汗时,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高喝:“皇太后驾到!”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最后的较量

    敬安皇太后的到来比申皇后的出行銮驾简朴得多,只有不到十几名宦官和宫女跟随,另外还有一百多名侍卫,和申皇后近千人的规模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但敬安皇太后在大宁王朝的崇高地位,却远远不是申皇后能比,那是一个连皇燕京要下跪请安的人,她的一句话甚至能左右整个政局。

    今年年初,杨皇后去世后,楚王势力高涨,申贵妃被册封为皇后,楚王开府,杨皇后的父兄从高位落下,或罢或贬,东宫系遭受沉重的打击,皇帝甚至说出了‘储君也并非不能换’的话,皇太子地位的岌岌可危,紧接着爆发东海郡刺史之争,申国舅眼看已经胜利在望。

    可就是在这关键时刻,太子前去向皇太后哭救,几十年不问政事的皇太后面见皇帝,提出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可轻动,也正是因为她的表态,使皇帝同意太子获得东海郡刺史的推荐权。

    东海郡刺史的任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正是东海郡的获胜,使太子艰难的处境得以逆转,皇帝停止了对太子的打压,取消撤除东宫六率府的旨意,将两万军队重归东宫,原本要贬为桂林郡刺史的杨皇后之弟杨廷安转任余杭郡刺史,而杨皇后之父杨晟也任命为太傅。

    一系列的措施使太子的地位又再次稳定下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皇太后在关键时刻对太子的支持,当然,根本原因是皇帝也只想借杨皇后之死打压东宫系,给楚王系腾出空间,只是他打压的动作有些过大,正好借皇太后的求情调整回来。

    但不管怎么样,皇太后的地位在大宁王朝都是至高无上,不仅因为她是前哀宗的正宫皇后,而且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还是当今皇帝的亲生母亲,这是大宁王朝最大秘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听说皇太后驾到,申皇后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异常难看,她很想一走了之,但她不敢对太后不敬,她只得下令道:“扶我下驾,我要参拜太后。”

    苏家上下也惊异无比,他们并不知道皇太后今天要来,皇太后并没有给他们任何事先通知,他们慢慢退到一旁,成了旁观者,尤其苏逊,皇太后的突然到来,无疑缓解了刚才申皇后给他的压力。

    他心中十分惊疑,直觉告诉他,皇太后的到来或许和他孙女之事有一定关系。

    皇太后的车驾缓缓到来,也停在苏府的大门前,此时,护卫申皇后的羽林军早已将四周围观的民众赶走,将皇后和皇太后的车驾团团围住。

    申皇后从车驾中被扶下来,她来到皇太后的车驾前跪下,轻声道:“儿媳申沁玉叩见太后!”

    车帘拉开,露出了皇太后温和的笑容,“皇后不用多礼,请起!”

    “谢太后!”

    申皇后站了起来,皇太后又笑问她,“皇后这是去哪里?”

    在皇太后面前,申皇后始终低眉顺眼,她在宫中也呆了十几年,对皇太后在宫中的地位非常清楚,她清楚地记得,十年前,杨皇后曾经对皇太后的指责进行公开顶撞,结果皇上勃然大怒,将杨皇后赶去冷宫,并拟旨准备废皇后,最后还是皇太后的说情才使杨皇后逃过一劫,从此,杨皇后再也不敢有半点顶撞皇太后,后来太后搬去城外别宫另住,杨皇后依然每年都要去请安。

    申皇后刚开始也很疑惑皇帝为何对皇太后如此孝敬,皇太后每次生病,皇上都要来下跪请安,亲自端水喂药,这一直让她很疑惑,皇太后不过是前任皇帝的皇后,虽然封为太后,皇帝在她面前也自称皇儿,但那只是名义上的称呼,而实际上,太后只是皇婶,他没必要这么孝顺。

    到了后来,申皇后才渐渐猜到了一点点秘密,敬安皇太后曾经做过楚王妃,她极可能就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皇太后在宫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虽然猜到了这个秘密,但申皇后却不敢说,相反,她利用杨皇后和皇太后的不和,极力孝敬皇太后,使圣上对她印象极好,才使她最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正是有这些经历,申皇后才不敢在太后面前放肆,始终表现得低眉顺眼,她低声道:“回禀太后,儿媳在城外有一座皇庄,刚刚修缮完成,今天特去巡视,途经此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898 14899 14900 14901 14902 14903 14904 14905 14906 14907 14908 14909 14910 14911 14912 14913 14914 14915 14916 14917 14918 14919 14920 14921 14922 14923 14924 14925 14926 14927 14928 14929 14930 14931 14932 14933 14934 14935 14936 14937 14938 14939 14940 14941 14942 14943 14944 14945 14946 14947 14948 14949 14950 14951 14952 14953 14954 14955 14956 14957 14958 14959 14960 14961 14962 14963 14964 14965 14966 14967 14968 14969 14970 14971 14972 14973 14974 14975 14976 14977 14978 14979 14980 14981 14982 14983 14984 14985 14986 14987 14988 14989 14990 14991 14992 14993 14994 14995 14996 1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