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低的骂声当中,李鸿章低头缓缓的从轿子当中钻了出来,他气色依然憔悴,眼神当中却有一丝淡然,那是一切都看穿了之后的宁静。他手里捧着一叠文书,眼神四下一扫,那些护兵退得更远。李鸿章只是淡淡一笑,举步就朝隆宗门内军机处走去。
世铎早就在军机处门口等着他了,看着李鸿章慢慢走过来,隔着十来步就扬声发问:“少荃,日本那边儿回电报了没有?辽南那边回电报了没有?老佛爷那里,就这两件事情盯得紧,你太爷多操点心思吧,我世老三给你烧香磕头!”
这位又跃回中枢的军机领班大臣气色极好,养病几天似乎还养胖了。脸色红润,站在门口嗓门儿老大。慈禧的交代,世铎回军机抓总,同时负责盯着光绪,让他不要乱动,还要罗织帝党罪名,清理帝党余党,顺便负责朝廷新的人事安排。而李鸿章则是盯着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以他的外交老资格,通过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朝日本摇白旗,赶紧将这场战事了结了。对外的电报联络,全部在总理各国事物衙门那里,和辽南丰升阿的电报往还也是要紧事情,别的地方都闹不出什么大动静,唯有辽南的徐一凡,谁也不知道这个二百五会搞出什么事情来!
要是慈禧自己跳到前台,徐一凡有大把理由可以不听命行事。正是李鸿章的意见,要借着光绪的名义压徐一凡听令。不听太后老佛爷的,还能说是气节,不听光绪皇上的,那就是作乱了。为了赶紧快踏踏实实的把和讲了,慈禧也只有捏着鼻子听下这个意见,仍然不垂帘,扶着光绪这个傀儡不倒。以光绪名义的电谕也赶紧发往辽南,要丰升阿接任钦差节制辽南诸军大臣,徐一凡再无指挥辽南清军的名义和借口。稳住局势,只要通过美国、英国等国公使传递的求和信息一得到回应,就要议和!
起初轰轰烈烈的甲午战事,等来的却是这么一个结局。而具体操办议和事宜的李鸿章,毫无疑问将背负着天下骂名!
看着李鸿章仍然走得慢腾腾的,世铎干脆小跑着下了台阶,伸手要搀扶他:“少荃,你是我亲大爷!回句明白话成不成?”现在后党上下,谁都敢得罪,就是不敢得罪李鸿章。他当真是忠心耿耿了,和慈禧商议如何了结战事,慈禧都很替他流了几滴眼泪,只是说苦了你了。而李鸿章当时不过是笑笑,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乎还是不在乎。
看着世铎急切的模样儿,李鸿章斜眼看看他:“威海来的电报,瞧不瞧?”
“不瞧!”
“鬼子已经摆开环攻威海的架势,南帮炮台,杨家滩,都在昨天午时宣告失守,日本人的炮弹打进了军港之内。北帮炮台昨夜全军溃散,只剩下十九个兵。丁禹廷电告,要不是新募的三营兵增防北帮炮台,日军估计今儿已经拿下这里。北帮炮台一下,那里的大炮就可以横扫整个威海要塞,那里守军就只有全军覆没…………局势危殆如此,要不要瞧一下?”
“不瞧!谈了和不就完了,也不用死人了!少荃,两边电报到底回没回?”
李鸿章淡淡一笑,随手就将自己捧着的那叠电报一松,纸片呼啦啦的到处乱飞。当值的苏拉们忙不迭的大呼小叫的去拣。
“不瞧就不瞧吧,反正我也帮不上了忙了,世大人,你可知道现在守北帮炮台的三营兵是哪里的兵?”
看李鸿章还在那里东拉西扯,世铎急得直跺脚:“李大爷,李爷爷!园子里面一个时辰催问三次,人都要逼疯了,回电来没来?”
李鸿章好整以暇的瞧了半天世铎,才慢吞吞的从袖子里面摸出一份抄报纸:“日本伊藤内阁,已经与今日通过美国公使田贝回电,同意议和。条件是现地停战,威海北洋水师残余舰船全部出海投降,在朝鲜我们退出平壤,由他们接收,解除徐一凡职务…………达到如下条件,可以进一步商谈全面结束战事事宜。”
世铎脸涨得通红,抖着手从李鸿章手里接过那份抄报纸,小心翼翼怕碰坏了:“啊哟皇天,总算有个完了…………我去回报老佛爷,赶紧回报老佛爷!”他激动得不知道做什么才好,堂堂军机领班大臣就在原地乱转。如果说后党有什么政治宗旨的话,就是干掉帝党,结束战事。现在两个目标眼见都要完成,怎么能不让世铎欣喜若狂?
李鸿章袖着手,只是有气无力的看着世铎,嘴角只有一丝说不出来的笑意,分外的萧索:“水师投降,徐一凡夺职,平壤让出…………怎么对天下说?”
“要是当初能打赢,现在也不用扯这个!”世铎狂喜之下,口不择言的就大喝了一声。喊完才觉着不对,打不赢这场战事的正是面前这位李中堂。当即就赶紧平平气,换了一副痛心疾首的面孔:“少荃……忍了吧。谁让咱们弱呢?这次事了,咱们卧薪尝胆,好好振作个十来年,未尝没有雪耻的机会…………朝廷定然再给少荃你建一支新水师出来!”
李鸿章嘴角笑意越发的讥诮,到了最后,只是淡淡道:“不相干了…………世大人,赶紧回报太后吧,我还等着去日本和伊藤博文议和呢…………发邸告,告诉天下,咱们败了,咱们降了!”
世铎摇摇头,又点点头,实在不知道和李鸿章再说什么,脸涨得通红,呵呵两声。就要扬声吩咐人打轿子去颐和园。李鸿章愿意背这个黑锅,和他屁相干。正准备开口的时候突然想到,转头又问:“少荃,丰升阿那边电报回来了没有?徐一凡是什么个动静,丰升阿有没有说?”
李鸿章缓缓摇头:“丰升阿还没回电,不知道。”
世铎又是一跺脚:“这个郭博勒家的,糊涂!电报什么时候去的,是以皇上的名义不是?”
李鸿章已经慢慢转身:“前天夜里就发出去了,皇上的名义……老世,快回报太后去吧,辽南那儿,我替你盯着,现在要紧的是就是告诉天下,咱们败了,咱们降了!”
------------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六十七章 夺权(中)
锦州北守,大凌河西岸。
毅军作部驻扎的军营,一片肃然无声,只听见营头上面的毅军三解蓝旗飘动的声音。
自宋庆以下,这支军队还剩下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全部齐集于主帅军帐之前,数百人人人肃立,躬身等候,营头里面,没资格在主帅军前迎接奉天将军,钦差辽南诸军营务总办大臣,钦差禁卫军练兵大臣,钦差朝鲜北路会剥大臣,钦差南洋宣慰大臣徐一凡的低级武官,还有士兵们都挤在自己营帐窝橱前面,挤挤挨挨的看着那面行进在营中的苍龙旗帜,还有旗帜下那些趾高气昂,马靴铮亮,穿着西式军服的数百矮捷虎贲!
辽南田庄台大败之后,宋庆所领毅军骨干,归他指挥的其它营头还有二万余人,乱纷纷的退下去,军装锅帐,几乎丢了个精光。本以为能直退进锦州口气,谁成想丰升阿先占据了锦州,也不知道和宋庆说了什么,老军门就妨气吞声带着这两万多败兵到大凌河西岸驻扎。依克唐阿也给打发到了锦州东南面塔山一带,东西丢光,又是败兵,营头也就不像个营头了,濠沟没挖,寨栅草草,帐篷不足就只有挖地窝栅,漫山遍野的和难民营似的,粮食也不济,只有就地征发到什么吃什么。军心士兵也已经沮丧到了极点,虽然摆出的是据守大凌河的架势,可是连大凌河东岸沟帮子这样的山口要地都没有派兵遮护。
大家都是骂声连天,苦苦挨日子。又能有谣传说是进延要以丰升阿升用钦差辽南的总办大臣,田庄台丰升阿的鸭蛋先逃,丢得毅军和依砍刀唐阿地吉林练军死伤惨重,现在他们却在锦州吃香的喝辣的。还要升官,这大清还有没有天理可言?毅军上下,都发誓誓不力战。鬼子一来就撇丫子,就连宋庆,似乎也没了整顿部队的心思,两天下来巡营都没有一次。
一片死气沉沉当中,今日突然就出现了禁卫军的苍龙马精神旗帜。传骑来报,名震天下的海东徐帅已经赶赴大凌河,接钦差大臣事,要接过辽南全军地指挥大权!
自从甲午战事以来,徐一凡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他的那些作为也实在长脸,不折不扣的是清季末世的一个传奇故事。炮震南洋,在朝鲜白手起家,更以一军之力歼灭日本军队两个师团!这次更千里回援国内,要说辽南诸军没有寄希望于一徐一凡及时赶到,挽回战局那是假的,衰微末世,越是这样的传奇人物,就寄托了人们越多的希望。
可是徐一凡终究还是没有赶得及,田庄台一役败得如此之惨,朝延又是如此赏功罚罪,军心士气,如果说当初听徐一凡千千里回援,任满洲将军,钦差大臣的时候有短暂的振作,上下认为事情还略有可为的话,退到锦州,就已经落入了十八层地狱!
可是在这最为绝望地时候,苍龙旗突然出现在大凌河,而禁卫军也突然出现在大凌河,徐一凡,就在其间!
数百骑士。骑在战马上,渡过多处可以徒涉的大凌河的时候,马蹄踏起漫天的碎琼乱玉,水雾当中,阳光照映下,一道道小小的彩虹里,一面苍龙军旗笔直指向前方。这一切突然出现在毅军上下眼前,又是何等的景象?
徐一凡到!
中国仍然有可战之军,仍然有不屈之士!
整个毅军大营,上万人地目光,那集中在这支不大的队伍上,都集中在走在队伍最前面,那个年轻得过份的军人身上。
走在最前面的那人,自然是徐一凡。他一身都是洋式军服作派,几个月的东征西杀,已经让他脸上满满意都是风霜,在这刻意挺直腰板拿架子不耍宝的时候儿,自然有一种沉毅英弄气概。他身后数百骑马步兵排而入,兵都是精兵,官都是骁锐。更是百战余生兼百战百胜的雄师,这苍龙旗一指,数百人沉默不语地列队而进,虽然仅仅不过数百人的规模,就镇得毅军上下二万人大气地不敢喘一下神都绷足了,带几百人而深入锦州,朝延对他什么态度,他明白得很。更不然当初就不会死死的缩在平壤,绝不离开自己的的势力范围了,现在这次行险,也不是得不为,锦州几万清军,要是得了朝延什么旨意,有胆大妄为的家伙,扣了他都算轻的!
本来以他现在的名望,还有清延驭下全用敷衍地能力手腕,不用担心这种安危问题,可是临从辽阳出发之前,谭嗣同的一封电报让他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帝党这些书生,居然准备动手了!还想当然的把他徐一凡划到了他们那一拨儿。以为徐一凡对于光绪受恩深重,必然会粉身以报。这牵涉到**裸的权力斗争,到了试图用兵逼宫的地步,后党那些人物会有什么反应,那就不能想象了!说实在的,徐一凡对帝党的手腕本事一点不看好,历史本来就证明了嘛。他们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闹这么一出,要是后党上下对他来锦州抢权有什么不好联想,采取断然手段那就有好看的了接到谭嗣同电报的时候儿,他都恨不得朝慈禧大哭一声:“我是冤枉的啊!”
惟一之计,就在是北京那边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昼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抢了辽南的兵权!只要往来通讯联络的孔道:“尤其是电报控制在他手中,他就不难带着这几万人独力行事,以时候儿不管是用官衔压,还是用大义名份压,甚至用好处收买,有大把的手段可以玩儿。带兵打鬼子,说到哪里都没有错处!
到了大凌河一带,发现宋庆顶在前面。锦州却不知道是丰升阿还是依克唐阿在驻扎,辽南诸军的矛盾也就一眼就看明白了,在锦州城关内外驻扎,守着文报渠道的是清廷真正信赖的人,在大凌河顶着是倒霉孩子,拉哪派打哪派再明白不过了。饶是如此,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先派传骑通传。得到宋庆全军摆队相应在消息才渡过大渡河……
看来北京城一时还没有生意,或者生变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锦州这里!难道这气去,真的还有挽回的余地?
一群戈什哈在营官的带领下,扛着长把苗子,天鹅号,宋字认旗飞也似的奔迎过来,远远的就跪下拉长了声调报履历,在徐一凡这个位置,已经能看到中军帅帐,也能看到帅帐前面黑压压等候的人群。按照体制,其它将备,全部跪接。现下却是宋庆派了他的亲兵营官代行这个仪注。七十多的老将了,多少还是要个面子。
跪在那边儿一地的宋庆的戈什哈们,迎接的仪仗都是七零八落地,可见田庄台一败,丢光了多少东西。听着他们声嘶力竭的报履历。徐一凡不等他们唱完就一摆下巴,溥仰顿时高喊:“起去!”
数百戈什哈重重磕头然后跳起,排成两人队,吹起天鹅号,更有人放起抬杆,蓬啪和滴哩答啦的声音当中,徐一凡一骑当先。直朝中军帅帐而去。等清楚看见了徐一凡的身影,满白发苍苍的宋庆带头,一起迎了上来,数百条嗓门儿一起张开:“恭迎钦差徐大人!”
徐一凡呵呵大笑,利落的骗腿跳下马,一把拉住了作势要行礼地宋庆:“宋大人。一路辛苦!”
一边问话,一边仔细打量宋庆,这位白发老将筋骨结实,一副老营伍老丘八的气度,也是直愣愣的盯着徐一凡瞧。眼神中有点讶异,仿佛在惊叹徐一凡的年轻。扫一眼他身后的将备,大伙儿多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田庄台一战,毅军算是抵抗到最后,伤亡最大,到了锦州又是这个待遇,精气神都打坍了。
徐一凡身后的戈什哈和骑兵们都纶纶下马,肃然而立。毅军将备位地目光就在他们身上转来转去,除了灰溜溜的颓唐,还有不少不服气和憋屈。禁卫军是名满天下了,他们毅军在缓远一带戍边二十年,对大清没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却是这么一个下场!朝廷真是不公,听话的人这么惨,徐一凡和他的禁卫军以跋扈出名,现在却是如此!就连一打仗就跑的丰升阿,都比他们混得强!
这眼神徐一凡看得清楚,按照楚万里的评论,咱们徐大人,好该是多鸡贼地人?顿时他就是精神一振,好嘛,觉得受了冤屈,事情可为!
这念头转动不过短短一瞬,就听见宋庆已经瓮声瓮气地回答:“徐大人,咱们不辛苦!毅军吃的饷少,又在寨外那么些年,都是土包子,该这个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250
2251
2252
2253
2254
2255
2256
2257
2258
2259
2260
2261
2262
2263
2264
2265
2266
2267
2268
2269
2270
2271
2272
2273
2274
2275
2276
2277
2278
2279
2280
2281
2282
2283
2284
2285
2286
2287
2288
2289
2290
2291
2292
2293
2294
2295
2296
2297
2298
2299
2300
2301
2302
2303
2304
2305
2306
2307
2308
2309
2310
2311
2312
2313
2314
2315
2316
2317
2318
2319
2320
2321
2322
2323
2324
2325
2326
2327
2328
2329
2330
2331
2332
2333
2334
2335
2336
2337
2338
2339
2340
2341
2342
2343
2344
2345
2346
2347
2348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