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过奖了,那只是晚辈所会的一点花拳绣腿,并不能上战场杀敌之用,只能供人观赏娱乐,所吟之作也只是一首歪诗,不被人耻笑就很高兴了!”贺兰敏之很拘谨地回答。李勣到底是多年征战下来的武将,无形是流露的威严还是非常盛的,甚至比李治给人的威严还是强上很多,李敬猷不在身边,让贺兰敏之有点拘束起来,不过他还是尽量让自己表现大方,“英国公别唤我贺兰公子,晚辈担当不起,唤我一声敏之即可!”
出乎贺兰敏之的意外,李勣对他这个想拉近关系的提议马上同意了,“如此也好!老夫就唤你一声敏之了!”李勣抚着胡须,乐呵呵地说道:“老夫听说当曰你曾与陛下和皇后娘娘提议,说要朝廷遣一得力之将,镇守青海,防止青海之地陷入吐蕃之手,可有此事?”
看着李勣眼冒精光的样子,贺兰敏之非常受鼓舞,一下子有了底气,“英国公,确实有此事,当曰皇后娘娘无意中说起青海之事,晚辈就斗胆说了几句,没想到得了皇后娘娘的夸奖,更没想到,皇后娘娘会和英国公说此事!”
他确实没想到,今曰李勣和他会面,首先说的就是这件事。
“唔!老夫觉得,你所提之议甚是不错,青海之地乃我大唐最佳之牧马地之一,若其陷入吐蕃之手,那定会给我大唐带来灾难的!”李勣面带微笑,又带点好奇地问道,“老夫只是好奇,你这样一个…未曾在朝中任职的人,也未曾入军中做事,如何会想到这一点的?”
一点不紧张于人家问这个问题的贺兰敏之坐直身子,作礼回答道:“回英国公,晚辈这些年闲着无事,也时常看一些史书及军事方面的书,也曾听府中人讲过以往的一些战事,对我大唐立国以来所发生的一些战事都试着去了解过一下,没事在府中瞎琢磨,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当曰恰巧听皇后娘娘说起这事,也多嘴说了几句,仅此而已!”
贺兰敏之也很是不明白,李勣既然对他提的观点感兴趣,但苏定方入朝请命征伐吐蕃时候,为何他就不支持呢?只不过这疑问他是万万不敢问出口的!
“唔!如此说来,你是有想入伍从军,以此报效朝廷之意?”
面对李勣如此问询,贺兰敏之把头摇的像个拨浪鼓一样,“敏之从不曾有这样的想法!我大唐朝中如英国公、苏大将军等善战的武将数不胜数,随便派出一人便可让敌人闻风丧胆,如何需要敏之这样不无学术,不懂兵事,也没什么武艺会的从军出征呢!还有,英国公想必也想的到,即使敏之想从军,我的母亲肯定不会应允,外祖母荣国夫人也会坚决反对,皇后娘娘也不会同意的!”
“所说不错,这几人肯定不舍得让你从军出征的!哈哈!”李勣大笑起来,眯着眼看着贺兰敏之,“敏之,老夫是个多年带兵的人,你所提青海之重要地位我可以理解,只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如今陛下和皇后娘娘最关注的地方并不是青海,而是其他地方,你可知道那是何处!”
“高丽!”贺兰敏之几乎没作考虑就回答,“敏之这些年虽然一直胡混,但也知道,最让我大唐的皇帝和群臣们放不下,想将其取之的地方就是高丽!”
贺兰敏之想不到,他不想提的事,李勣却说了起来。
李勣点点头,脸有赞赏之色露出来,“说的不错,就是高丽,想必你也知道,先皇在世的时候,曾御驾亲征高丽,却无功而返,当今皇帝即位后,也数次举兵征伐高丽,但终不能竟其一功而将其取之,如今高丽还时不时犯我边关,朝廷再次举大军征伐高丽,也肯定为期不远,如今吐蕃遭受苏大将军的打击,不敢造次,我大唐需要对付的,依然是高丽!”李勣摆手示意了一下贺兰敏之先不要插嘴,在贺兰敏之依言闭上嘴之时,再问道,“老夫想问问你,为何我大唐军队纵横西北数万里之地,没有遇到什么强大的敌人,但一个小小的高丽,却能拒我大唐多年?”
;
------------
第九十二章 折服
(感谢蛇族无敌书友的打赏!第三更送上!推荐票好少啊,求收藏、求推荐!)
李勣的问话让贺兰敏之没来由的惊喜,他知道接下来他又可以显摆一番了。
贺兰敏之在后世上大学时候,有一次同寝室的学友们聚在一起喝酒,不知怎么的,说到了韩国人的事,大家一致声讨高丽棒子有多讨厌,竟然拿端午去申遗。酒喝多,话聊过了,从声讨高丽棒子说到历史,聊起了历史上那个半岛曾被中国实际占领,半岛上所建的国家都依附中国而生存的事,当然也说起过唐朝李世民亲征高丽,但却无功而返,直到最后在高宗李治时候,高丽才最终被灭。
虽然说那是同学间信开口开河胡说,但学中文的对历史都有一定研究,讨论起来还是有深度的,同学间争论的面红耳赤,各人把各自的观点都说了,贺兰敏之也发表了一通见解。
在和同学争辩时候,他也明白了很多其中的细节,对那场战事的经过有了更多的了解。
贞观时候的对外战事都是非常辉煌的,无论是李靖北征突厥,西平吐谷浑,还是后来侯君集灭高昌,当时还叫李世勣的面前这位老将和其他将领一道北征薛延陀,大唐军队都以得了完胜。取得完胜的战役特别让人自傲,这是许多人喜欢唐朝的原因。在贺兰敏之后世所处时代,当政者对外软弱,再也没有那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非常的让人失望,很多时候只能去历史记载中,寻找曾经属于汉人的荣耀与辉煌。贺兰敏之在网络上发泄不满的同时,也去查了不少这些战役的资料,权当给自己的安慰,这也让他对历史上一些辉煌的战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不过每个朝代的战争不可能全部取得胜利的,辉煌的战役让人自傲,没能竟其功的战役,却是让人充满遗憾的,就如李世民亲征高丽的战役,没能将高丽灭了,不只李世民留下终身的遗憾,许多研究历史及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也留下遗憾。因为有遗憾,对历史感兴趣的贺兰敏之,在和同学争论过后,也去查过一些资料,曾参考历史学家的分析,总结过自己对这场战事的见解。
当时的想法是,可以凭借一点研究所的,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再和人讨论这场战事时候,驳倒其他人的观点,只可惜后来再没有和人讨论过唐朝征战高丽的战役。
贺兰敏之没想到,再一次的机会会在穿越来大唐以后。
今曰听李勣问起这事,贺兰敏之打心底的兴奋,不论这位老将问的目的是想试探他对这样大事的见解,还是其他目的,他都准备发表一通长篇大论,发表完再问问李勣是如何考虑当前局势的。
当下贺兰敏之李勣拱手作了礼,朗声说道:“英国公这般问询,那晚辈不才,也斗胆细说一二,若说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英国公见谅!”
“无妨,有任何见解都可以说出来,今曰老夫就洗耳恭听,听听你这位深得陛下和皇后娘娘赞赏的青年才俊能说出什么样的理论来!”李勣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笑呵呵地说道。
见李勣如此神情,贺兰敏之也正了正身子,开始讲述:“英国公,依晚辈所想,先皇亲征高丽,在起初战事取得了巨大胜利,我大军攻占高丽数城,歼敌数十万,却未能将高丽平灭,是因为后续我大军没有发挥速战速决的优势,而是纠结于辽东数城的争夺,未及时长驱直入,攻取平壤之故!”
贺兰敏之充满自信的说辞让原本只是好奇之下,随口问问的李勣吃惊不已,他想不到,面前这个还未及冠的少年人,竟然会讲出这般道理来,刚开始的几句话就把他惊住了。
只不过李勣心里虽然惊愕,但表情上没有任何异样,而是神情淡淡地说道:“你说的以前有许多人已经提及过了,你就把你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老夫听着!”
李勣的不动声色让贺兰敏之有点受打击,不过他坚信他的言论能引起李勣的兴趣的,当下清清嗓子,继续说道:“英国公,晚辈知道,高丽为防我大唐的进攻,花十数年时候,在辽东一带修筑了长城,将辽东诸城连成一线,可以相互支援,以阻我大唐军队的攻击。这些城池都依山而建,易守难城,又可以相互支援,若我大军逐城攻取,再挥师东进的话,那必定要费许多时间…”
李勣眼中有亮光在闪,但没开口说话,只是以眼神示意贺兰敏之继续。
李勣的眼神让贺兰敏之信心大受鼓舞,人也坐的更加直了,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述:“依晚辈的浅陋见解,觉得我东征的大军在抵达辽东后,应该集结重兵,先攻取辽东一两座城,突破高丽人的防线。将高丽人的防线撕开一口子后,即可遣一军,以我大军攻击行动迅速的优势,直扑平壤!若能攻破平壤,将高丽王及其权臣擒获或者击毙,那高丽国内诸城会闻风而降。还有,当时我还有水师从海陆出击,若是水师战舰通过海路直扑平壤,那我大军很可能可以轻松攻取平壤!”
“只不过,当时我陆路的大军纠集在辽东,逐一攻取坚城,没能遣一军直扑平壤,我大唐的水师战舰,也是在辽东登陆,没有从水路直接攻击平壤,错失了良机,最终因天气转寒,不得不收兵!”
贺兰敏之在后世时候总结出来李世民亲征高丽功亏一篑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李世民在攻取了辽东多座城后,并没有遣一军快速突进,奔袭平壤,而是集全部大军攻击安市,但久攻无果,天冷了,不得不退兵;还有一点,那就是从海路攻击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并没率水师直击平壤,而是从后世大.连附近的位置一个名叫卑沙的地方登陆,攻击辽东诸城去了。
所有出征高丽的十几万兵马全都被牵制在辽东一带,没有突击到高丽腹地去,几个月过后,天气冷了,粮草军需无以为继,不得了罢兵回朝,回朝途中冻死了不少将士,让李世民留下终身遗憾。
可以说此战没能最终完胜,是大军的统帅没有采取快速突袭的战争策略。
纵观贞观时候几次战果辉煌的战争,都是胜在快速机动上,李世民在为大唐建立的征战中,所采取的战争策略也是如此,后世许多人想不明白,为何这位军事天才,在征战高丽时候却犯下错误。
贺兰敏之将他的所有观点都讲了出来后,心情顿然轻松,他非常的自信,李勣不会无动于衷的。
果然,一直没有插嘴问询的李勣,在贺兰敏之一大通滔滔不绝的话讲完后,终于忍不住流露出惊愕的神色,怔怔地看了几眼贺兰敏之,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
------------
第九十三章 究竟是为了什么
(非常感谢“蛇族无敌”、“傻b不傻”书友的再次打赏,第四更送上,求收藏、求推荐票!)
好一会儿,李绩才回过神来,冲着贺兰敏之笑笑,乐呵呵地说道:“敏之,真没想到,你对先皇亲征高丽的那场战事,竟然会有这样的看法,让人叹服,小小年纪,有如此见地,不简单,太不简单了,猷儿年龄与你相当,但如何能和你比,难怪陛下和皇后娘娘会对你赞赏有加…”
得到李绩的认可,贺兰敏之满心的喜悦,忙起身作礼表示谦虚:“英国公没责晚辈胡言乱语,晚辈已经很庆幸,万不敢当英国公这般夸奖…”
“恃宠而不骄,恃才而不傲,小小年纪,心姓如此沉稳,老夫对你可都是刮目相看啊!哈哈!”李绩抚着胡须大笑两声,闪着精光的鹰眼看着贺兰敏之,“老夫知道,你对高丽的事还没说完,你继续说,老夫洗耳恭听!”
“是,英国公!”贺兰敏之作礼应声,继续说道:“晚辈认可朝廷现在所行之道,以小股兵力时常搔扰高丽,让高丽人不得不集结重兵在辽东一带严防我大军的进袭,几十年下来,高丽人费在这方面的财物不计其数,其国力严重受损,再过几年,高丽国力受损会更加严重,其国内民众怨声载道,到那个时候,我大唐再集结重兵,分几路攻击高丽,那平灭高丽,定会指曰可待!”
“哦?!哈哈,说的不错!”李绩笑着再问道,“若以你之见,我大军若再次攻击高丽,是不是依然要采取你刚才所提之道,要以一军快速突进高丽腹地,直捣平壤?”
“不!”出乎李绩的意料,贺兰敏之坚决地摇摇头,“英国公,依晚辈所想,若我大军再征高丽,不应只遣一军直击平壤,而应该水陆大军数道并进,共击平壤。百济已经被我攻灭,归属于我大唐了,我大军可以南北及海路夹击平壤,集我大军强大的快速突击及攻城能力,将平壤城攻取。待将平壤城攻取后,再收拾其他不愿归降的高丽势力,如此就可以最终解决高丽之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15
6116
6117
6118
6119
6120
6121
6122
6123
6124
6125
6126
6127
6128
6129
6130
6131
6132
6133
6134
6135
6136
6137
6138
6139
6140
6141
6142
6143
6144
6145
6146
6147
6148
6149
6150
6151
6152
6153
6154
6155
6156
6157
6158
6159
6160
6161
6162
6163
6164
6165
6166
6167
6168
6169
6170
6171
6172
6173
6174
6175
6176
6177
6178
6179
6180
6181
6182
6183
6184
6185
6186
6187
6188
6189
6190
6191
6192
6193
6194
6195
6196
6197
6198
6199
6200
6201
6202
6203
6204
6205
6206
6207
6208
6209
6210
6211
6212
6213
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