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在商量一阵后,达成了三人都认可的意见,在前方寻一处好的山谷地,准备伏击论钦陵的驰援大军。我军中有大量的火器,火器及每名将士所带的弓箭在行进过程中基本没什么损失,要是能出其不意地伏击吐蕃人,必须能重创论钦陵的人马。
三人细细商量一阵后,马上召集手下的将领们布置最新的安排,同时派出更多的斥候,打探吐蕃人消息,并严防吐蕃斥候的渗透,尽量不对手侦知我军的行踪――
大非川,原吐蕃人的大营,有近半的地方依然残留着残酷战事进行后的痕迹。
这一片地区只有原吐蕃人扎营的这块地方适合军士驻守,因此裴行俭也选择了以相对保存完好的吐蕃右军营地用来安置我军将士。驻扎着我军将士的帐篷附近是基本清理完毕了,但原吐蕃中军及左军营地还没完全清理出来,因为被烧死的吐蕃人实在太多,我军将士又急需要休息,并没对吐蕃的中军及右军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只是把一些完好的营帐搬走,包括原赞婆的中军大帐。
尸体在雪域高原并不会很快腐烂,但为了预防瘟疫什么的,贺兰敏之令将士们押着吐蕃俘虏,在接下来时间内将阵亡的吐蕃人尸体全部集中起来焚毁,集中掩埋,我军阵亡的将士也将他们的尸体火化,骨灰带回,交给他们的家人。
残存的粮草和牲畜也转移了地方,完全置于我军将士的看押之下,吐蕃俘虏大部还集中在原吐蕃中军大营,等待运送粮草的军士抵达后,押送他们回鄯州、兰州。
两天后战果也统计出来了,我军共阵亡三千两百人,伤六千五百人,重伤约七八百人;共歼灭吐蕃人三万八千余,大部是被烧死和炸死的,被俘约十万人,包括尚赞在内的两名茹本及十名岱本,还有更多的吐蕃头人、贵族当了我军的俘虏,吐蕃人的二十万余头牛羊也成了我军的战利品,还有许多的弓箭及其他武器。
对比两方的损失,我军可以说微乎其微,但裴行俭却认为我军的伤亡过大,原本不应该有三千多将士阵亡的。贺兰敏之认为这和高原反应有关,因没完全适应高原环境,将士们体力与反应能力上与平时相比差了很多,在与吐蕃人交手时候反应根本没平时那般敏捷,而吐蕃人常年在青海高原上驻守,他们早已经习惯了高原地势,单兵作战能力上吐蕃人要强于我军将士,要是一对一的战斗,我军将士很可会落败,因为这个原因,在吐蕃人抵御的过程中,不少我军将士伤亡在吐蕃人手上。
还有,我军掠营攻击时候是不惜代价的,只求尽快击溃吐蕃人,击毙或者生擒赞婆及其他吐蕃头人,这样的战略计划给我军迅速的取胜奠定了基础,但也让我军的伤亡多了一点。
在结束基本结束的第三天一早,巡查完军中事务的贺兰敏之急匆匆地跑进裴行俭的大帐内。
急袭赞婆部的战事取得了基本的成功,紧绷着的神经松驰下来,裴行俭终于支持不住了,幸好他得的不是高原上恐惧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是因劳累过度而起的乏力,没精神,浑身关节疼痛,依裴行俭自己的话,他这是“老病复发”,在安西十几年落下腿脚疾病,一到天寒时候就会发病。
虽然裴行俭说他的病没什么大碍,但贺兰敏之还是挺担心,如今战时,裴行俭是全军的主导核心,军中不能少了他,要是裴行俭真的有什么意外,那如何是好?凭他这样一个第一次指挥战事的年轻人,是不能完全掌控青海道大军的,即使朝廷有特别任命下来。裴行俭作战经验丰富,战事还只是刚刚开始,论钦陵的三十余万大军还没接触,一切全要靠裴行俭的指挥和调度。
为了让裴行俭早曰恢复健康,贺兰敏之也令军中医官一定要治好裴行俭的病,他自己也是时常过去看望。每天有太多的事要禀,裴行俭因身体不适无法处理全部事务,他这个副大总管如今已经代行了大部大总管的职,每天要处理的事太多太多,只是事事告知裴行俭这位大总管一声而已。
贺兰敏之再次进帐时,裴行俭正在奋笔疾书,写呈送到朝廷的奏文,看到贺兰敏之进来,他只是随口招呼了声,并没止笔,继续书写。贺兰敏之也没打扰,施了礼后站在一边,等着裴行俭写完。
这肯定是份非常重要的奏报,不然裴行俭不会这样的。
很快裴行俭就把奏报写好,唤过一名亲卫,令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长安。亲卫应令出去后,裴行俭这才招呼贺兰敏之在他身边坐下。
“敏之,这几天大非川一带的形势已经基本稳定,吐蕃溃兵被收拾的差不多了,但赞婆的残部依然在逃,我其他方向的几部人马也未有消息传来,有些让人担忧!”裴行俭不无担虑地说道。
“大帅,末将已经派出许多人,四处打探消息,相信再过一两曰,就会有消息传来了!”
贺兰敏之的话还未说完,就听帐外传来喊报的声音,被允许后,一名斥候打扮的军士被领进来。
“报告大帅,武副帅,属下带人外出打探军情时候,与阿史那副帅派出的人接触上了,阿史那副帅已经抵达目标地,他们正在追击赞婆的残部!”这名刚刚回营的校尉斥候喘着粗气报告道,“阿史那副帅亲自率军追击,赞婆部往西北方向逃窜,目前情况不得而知!”
裴行俭听了脸上有兴奋之色露出来,看着校尉一脸的疲惫神色,带点赞赏地说道:“好,有阿史那副帅的消息打探到,太好了,本帅知道了,你下去休息吧!待休整两曰,再出去打探情况!战事结束后,本帅自有重赏!”
“是,大帅!”校尉斥候施了个礼,松了口气道:“大帅,武副帅,属下告退!”
校尉走出帐后,裴行俭再对贺兰敏之说道:“敏之,阿史那将军部有消息传来,让某放心了不少,相信其他几部人马也应该到位,赞婆肯定没路可逃了,某现在担心的是论钦陵的人马!不知道李孝逸、李谨行他们有没有和论钦陵遭遇上!”
“大帅,依大概的行事,阿史那副帅部抵达了大非川近,他们也应该快到乌海了,很可能就要和论钦陵的人马遭遇上,”贺兰敏之说着,顿了一顿,“大帅,末将觉得我部要结束休整,尽快驰援三位李将军,不然他们很难应对论钦陵的人马……”
“唔,本帅也如此认为,一会你马上召集诸位到这里商议军情,本帅要宣布新的安排!”
“是,大帅,末将马上去安排!”贺兰敏之说着,马上起身,走出帐去吩咐了!
大非川一带基本安定下来,但谁都知道,与吐蕃人的战事还要继续……
(未完待续)
------------
第三十七章 穷途末路的赞婆
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三位总管安排妥当事后,命将士们吃饱饭后马上休息,明曰一早开拔,抢在吐蕃人之前行动,伏击往这个方向而来的论钦陵部。
这个晚上三位都还算年轻的李姓将军自然也不会闲着,他们派出大量的斥候打探情况,包括吐蕃人的最新动向,及周围的地形全部要打探回来。
寒冷的夜间派斥候打探这些情况难度不小,可能许多斥候会将永远留在雪域高原上,但军令如山,命令下达后,没有人敢违抗,各校尉及的斥候头目领着他们的手下趁夜出发了。出发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带足所需之物,包括食物及手雷这种易带的火器。
在青海高原上作战,最艰苦的应该算是这些做“见不得人”事的斥候,虽然斥候大多体质非常不错,也受过专门的训练,秘密行动动力及对环境的适应是一般军士不能比的,但他们也是人,同样会受到恶劣环境的伤害,作战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斥候因迷失了方向回不来或者冻饿而死,甚至许多人无缘无故失踪,再也回不来,没有人知道他们死在哪儿,因何而死。
但军中是不能缺少斥候的,没有斥候打探消失,领军的将领就不能依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做出布置,被对手偷袭或者伏击那损失就会无比惨重,因此环境和天气再恶劣,斥候的行动是不会停止的。
相比较,我大唐军队斥候的行动能力是吐蕃人完全不能比的,装备上也比吐蕃斥候要好多了,相应地我方斥候能打探到有用消息的概率及生存能力也比吐蕃斥候高上很多,这也可以说是大非川战役我军能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次征战,我军全部斥候行动时候都是双骑配置,比普通军士多一倍的手雷,还有一些特制的如易带的弩弓,沾毒的箭及其他武器等,两方斥候遭遇的时候不少,有了这些装备,还有自身素质高吐蕃一等,我方斥候行动成功的概率比吐蕃人高很多,生存机会也大了许多。
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派出斥候,布置接下来行动的时候,他们将依据斥候们回禀的情况,决定在哪个地方设伏,如何伏击。
这一个夜晚,他们吩咐身边的亲卫,要是有任何一名斥候回来禀报消息,都不得阻拦。
三人还分时段值夜,以免消息可以随时接收。
除了李谨行外,李孝逸、李多祚都有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论钦陵的三十万大军并没什么可怕的,大唐军队也从来没有怕过任何对手,没在任何地方吃过败仗,这次也一样――
“报告阿史那副帅,赞婆令几部人马断后截击我追击的大军,他自己率部逃走了!”一名军士快速跑到累的气喘吁吁的阿史那道真面前,大声禀报道。
“什么,赞婆逃走了?”阿史那道真听了,气的把手中卷刃的战刀都扔了。
发现吐蕃人的溃部,还是赞婆亲自所领的残部,阿史那道真兴奋异常,想一战就将这部吐蕃残部歼灭,生擒赞婆。但战事远没他所想的那般顺利,他亲自领军快速追击,终于追上吐蕃人,但没想到吐蕃人会分兵断后拦截,掩护赞婆逃走,且吐蕃一部拦截的位置在一山谷的出口,他率手下将士好不容易歼灭了拦截的吐蕃人,但赞婆部已经没了踪影。
断后拦截的吐蕃人两部共有三四千名,这部吐蕃残部战斗力不差,而且一点不怕死,战斗时候采用的是不顾一切的打法,虽然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并利用先进的火器,最终歼灭了吐蕃人,但自已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有数百名军士长眠在雪域高原上。军士损失不小,赞婆又被逃脱,愤怒异常的阿史那道真令将士们将被俘的数百名吐蕃俘虏全部就地斩杀,以泄此恨。
留下阻击唐军追击的吐蕃人全军覆灭了,包括米桑、支察两名赞婆身边的高级将领都身死雪地上,他们是与唐军作战时候被手雷炸身亡的。他们的身死,直接导致了剩余吐蕃军士的溃败,许多人就此放弃抵抗,扔了兵器投降了,但他们最终还是逃不脱身死的命运。
在斩杀了那些身体负伤,即使扔下他们也没办法活着逃出高原的吐蕃人后,阿史那道真令将士们继续往西北方向追赶,顺着吐蕃人留下的马蹄印追击。
但在追了十几里路后,吐蕃人的马蹄印却无缘无故地消失了,阿史那道真在仔细辨认一番后,发现吐蕃人是用了马尾巴上拖枝条的办法遮掩马蹄印的,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将马蹄印遮住,但依然有痕迹留下来,天没下雪,痕迹是不会完全消失的,阿史那道真令将士们仔细察看雪地上的印记,沿着印记往前追去。但这样做让阿史那道真部的追击速度慢了很多,许多时候还辨认错误,又折回来,这让他更是恼怒,发誓无论如何都要追上赞婆的残部,不要不会罢休。
没有及时抵达目标位置,从南侧对大非川的吐蕃人展开攻击,阿史那道真觉得他没完成裴行俭的命令,失了职,要被责罚了,如今遭遇赞婆的残部,虽然歼灭了残部的一部分,但赞婆却被逃走了,这同样是失职,也要受到处罚的,唯一免除处罚的手段就是擒获、击毙赞婆,或者另外立下战功。阿史那道真不想被责,他要立军功,因此他不顾一切地命令手下的将士追击――
“父亲,追击的唐军被我们摆脱了!”一个堆满积雪的山头上,赞婆身边略略松口气的莽布支对自己的父亲说道:“父亲,我们再向东跑一段路,那样彻底躲过了唐军的追击,再行一段后,我们重新折回来,那样完全不会与唐军遇到,就可以回乌海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59
2060
2061
2062
2063
2064
2065
2066
2067
2068
2069
2070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
2079
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2085
2086
2087
2088
2089
2090
2091
2092
2093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
2116
2117
2118
2119
2120
2121
2122
2123
2124
2125
2126
2127
2128
2129
2130
2131
2132
2133
2134
2135
2136
2137
2138
2139
2140
2141
2142
2143
2144
2145
2146
2147
2148
2149
2150
2151
2152
2153
2154
2155
2156
2157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