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还是不敢把他所有的担心都说出来,但他的意思已经基本表达了出来。

    骆宾王接过了狄仁杰的话,“武副帅,我们是担心你,你立下的军功已经足够大,要是你指挥乌海战役再获大胜,军功很吓人,朝中定会有非常多的人不服,特别是……”骆宾王看了一眼贺兰敏之,并没把什么人讲出来,再接着道:“要是你此战指挥失误,如怀英说的那样失利了,那前面的军功被抹去不说,很可能还会因此被治罪,回朝后肯定有很多人弹骇你……”

    其实他们起先的担心是贺兰敏之不能服众,手下将领特别是级别一样的阿史那道真不愿意听从指挥,所幸这担心是多余的,包括阿史那道真在内的其他将领都心甘情愿地听从贺兰敏之的指挥,还差不多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立下军功的。这一点倒不是他们最担心的,他们最怕的就是贺兰敏之在面对论钦陵的三十余万大军时,出现了败绩,那前功尽弃,甚至一些原本就对贺兰敏之妒嫉的人会趁机落井下石,此战贺兰敏之非但不会得到奖励,甚至还会被处罚,那样太得不偿失了。

    他们觉得事关如此重大的战事,一定要裴行俭亲自指挥才可。三人并不知道裴行俭的身体不适,他们是想不明白裴行俭为何不亲自领军出征,而是将重任交给刚初道的贺兰敏之身上。

    见三人说出了他们的真心话,贺兰敏之挺是感动,但他并不担心这个,有手下这么多骁勇善战的将领,还有士气正盛的十数万军士,饱受打击的吐蕃人肯定抗不住我军的攻击的,当下笑着道:“多谢三位的关心,本帅自有数,一切不会有事的,此战我军一定能再取胜,连上天都助我,发生一场雪崩歼灭论钦陵的数万人马!我不怕军功太大,此战要是立下天大的军功回去,没有人会不高兴的,至少陛下和娘娘肯定会非常高兴,大唐的军民都会高兴,这就够了!好了,你们的担心我清楚了,没事的,你们去忙吧,马上要出发了!”

    “是,武副帅!”见贺兰敏之如此说,狄仁杰、骆宾王、张柬之也没再说什么,施礼后各自去忙事了――

    四天过去了,离乌海也只有六七十里之遥,贺兰敏之知道其他几部差不多应该抵达乌海一线,甚至可能与吐蕃人接应上了,他也连续地派出传令的军士及斥候去打探消息,并令自己所领的人马加快行进速度,准备增援,或者再偷袭一把。

    也不在他率部疾驰时候,前方有消息传来了。

    两骑传令的军士在另外一队军士的护送下飞驰到贺兰敏之面前,大声报告前方军情:“报告武副帅,阿史那副帅和李孝逸、李多祚、黑齿常之将军几部一道急袭乌海城的吐蕃人,攻击得手,歼灭一万五千吐蕃人,俘虏三万人,攻占乌海城!”

    “太好了!他们真是好样的!”听了传令军士的报告,贺兰敏之兴奋异常,连声追问:“其余剩余的吐蕃人呢?”论钦陵的三十万人马其余部分呢?

    传令军士的回答却让贺兰敏之非常意外,“报告武副帅,乌海城只有不到五万吐蕃人,已经全部被我军歼灭,据擒获的吐蕃俘虏交待,论钦陵已经率部往逻些城方向撤离!”

    (未完待续)
------------

第四十五章 更加意外的事

    “什么?论钦陵逃回逻些城?”贺兰敏之非常的惊异,前些曰子黑齿常之的猜测还真的变成了现实!这是计划奔袭乌海前他没考虑过,即使黑齿常之提到过,他也不相信论钦陵会如此做的。

    无论贺兰敏之在现在及后世所了解的,论钦陵都是一位作战非常勇猛的人物,我大唐军队吃了不少他的亏,此人领军作战很少有败绩,更不要说率几十万人逃跑。贺兰敏之所想的都是如何对付论钦陵的这三十万人马,没有做出任何关于论钦陵直接率部逃跑要如何应对的措施。

    这个强劲的对手为何不在乌海和他交手,而选择了放弃,扔下一部人马守乌海,自己率军退回逻些城?论钦陵如此做到底是为什么?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什么?贺兰敏之不得其解。

    论钦陵手上还有三十几万大军,与我大唐军队相比,在兵力上完全占优势,完全可以摆开阵势,与我军打了几场硬仗,鹿死谁手还真的难以预料呢?他为何要撤回逻些城呢?这其中一定有阴谋。

    贺兰敏之想着论钦陵可能采取什么丢卒保车,或者以几万人马为诱饵的战略,以其他手段攻击我军,甚至抄我方后路,直接攻击大非川的裴行俭部,或者断我后续的粮草运输。

    想到这,贺兰敏之冒出一身冷汗,马上命令军士将他的最新命令传回去,令在乌海城一带的我军将士严加提防,在派出大量斥候的同时再派大量侦骑,巡防到附近百里开外,侦探吐蕃人大军的行踪,各军不得懈怠,不得休整,准备接下来应对更大规模的战事。同时派人飞报大非川的裴行俭,将此情况通报与他,建议裴行俭做好准备。

    在将这些命令让传令的军士快速传回去后,贺兰敏之也快马回鞭,率部急驰往乌海而去。在接到乌海战事通报的第二天凌晨,贺兰敏之率部抵达已经残存不堪的乌海城。

    乌海城虽然说是“城”,但规模与我大唐的边城是远远不能比的,差不多就是在一个大湖边扎了许多坚固的帐篷,几乎没有什么永久姓的建筑,居住了不少吐蕃人而已,没有城墙,只有一些粗大的篱笆围边,以汉人的标准来说只能是一个临时的住地,怎么也不能以“城”来称呼和形容。

    乌海城原本就只有搭建的帐篷,没有永久的建筑,再加上被我军偷袭了,焚毁严重,到处都是被火烧过后的痕迹,一片乌黑,还有不少未清理出去的吐蕃人烧焦的尸体,要不是乌海这个大湖在雪山的倒映下看上去还挺美丽的话,狼藉的战场让人有人间地狱的感觉。

    贺兰敏之抵达乌海后,阿史那道真、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黑齿常之及程务挺等将都被召集起来,紧急军情的商议。在此次会议上,贺兰敏之也了解到了乌海之战的详细经过。

    几路人马依照贺兰敏之战前的安排,快速行进到乌海附近,在黎明前吐蕃人防守最松懈的时候发动攻击,一击得手,几部人马在攻入吐蕃大营时候,如大非川战役一样并没遇到非常顽强的抵抗,差不多在午后时分,战事就结束了,守营的近五万吐蕃人被全歼,我军只伤亡了不到千人,两方伤亡比例相对于大非川之战更显得悬殊,吐蕃人几乎没对我军造成什么伤害。

    此将阿史那道真、李孝逸、李多祚、黑齿常之、程务挺部都发挥非常出色,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攻入吐蕃人大营内,四处放火杀人,让美丽的乌海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

    几将率领手下的人马掠营后继续往原先打探到的吐蕃人大帐内冲杀,但那些原本有人居住的帐篷内却是一片空坦,各部都没发现更多的吐蕃人马,在接下来的攻击过程中,他们也没遭遇到吐蕃人的反扑,差不多在战事将结束时,才陆续有斥候回来报告吐蕃大军向南面移动的消息。

    各部在最后阶段的行动速度非常快,以至打探到吐蕃大部人马动向的斥候都来不及禀报。要是斥候能及时将吐蕃大军的最新动向打探到,那战事的安排又不会如此了。

    从斥候回报消息的速度上来看,也可以说论钦陵部人马的移动成功地骗过了我方的斥候。

    镇守乌海这部被我军全部歼灭的吐蕃将领是一名岱本,据他交代,在五天前,论钦陵就以防止大唐军队从松州方向攻击吐蕃内地为由,率部离开了乌海,回逻些城去了。阿史那道真及其他将领当然不会相信这名岱本的话,接下来的时间,各将做足了防备,防止吐蕃人偷袭或者反扑,同时派出大量的侦骑,在附近游荡,在接到贺兰敏之的命令后,更是严加提防。只是所有担心的情况都没有出现,一切都很平静,论钦陵其他剩下的近二十六万大军没有了任何踪迹。

    在听了诸将的报告后,贺兰敏之依然不得其解,他还是不愿意相信论钦陵就如此退兵回逻些城了,在抵达乌海后,他令军士们严加防备,并派出更多的斥候和侦骑打探吐蕃人的行踪,但仍然没有结果,斥候能侦查到最有用的消息就是往逻些城方向有大量的人行马踏过的踪迹,一直往西南方向延续,没有尽头,看痕迹应该是非常多的人马从此经过,道路上的积雪全被踩化了。

    这情况间接证明了有大批的人马从这条道往南去了,而且走的非常远。

    因为难以下明确的判定,贺兰敏之亲自提审了几名吐蕃的头人,他们的口供中依然如贺兰敏之先前知道的那样,说论钦陵是为防止唐军在南线的攻击,率部回防逻些城,保护他们的赞普去了。

    五天过去了,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情况,贺兰敏之不得不相信论钦陵的大军真的回逻些城了,这让他很是失落,预期中非常激烈的乌海战事并没出现,征战吐蕃人战役难道就如此完结了?他只能将最新的情况报告给裴行俭,让裴行俭定夺。

    六天以后,裴行俭的命令也传来,让贺兰敏之率军驻守在乌海,他已经将所有战况呈报朝廷,让皇帝和皇后决定接下来的安排。

    吐蕃人逃离青海,这已经超出了青海道行军部所能决断后续军事行动的职权范围,要是再进一步行动,需要朝廷的授权,行军部的名称也要改了。

    我军先前的安排就是准备在青海一带围歼吐蕃人,计划中并没有攻入吐蕃国内,甚至攻抵逻些城的计划,因为从青海到逻些城路途太远了,所经大部都是极高的高原,以后世的计量单位计算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要进入吐蕃腹地作战,要做的准备更充分,包括将士人选拔,后勤物资的保障供应,不然不要说与吐蕃人交手,很可能几万人马会因为难以适应高原环境与气候就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但战事进行到此,又不可能停下来,痛打落水狗是一定要做的,趁吐蕃军队大量被残时候,一鼓作气将其完全攻灭,就如当初对付东、西突厥,百济、高丽、新罗一样,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论钦陵手上还有近三十万大军,完全有可能卷士重来,这是贺兰敏之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以此一战就解决吐蕃事务,看现在战事进展情况,很有可能一次就解决吐蕃的事了。

    贺兰敏之在与诸将讨论一番后,再苦思冥想了一番,马上写了几份奏报,他是以相同的内容送呈裴行俭一份,再送往长安一份,建议朝廷遣一军或者几军直趋逻些城,趁势将吐蕃灭了。

    赞婆被我军俘虏,这个在吐蕃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利用一下。从赞婆的嘴里贺兰敏之了解到许多吐蕃国内的情况,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与论钦陵之间矛盾由来已久,芒松芒赞很忌惮噶尔氏家族的势力,如今论钦陵所领的人马大败,可以挑起芒松芒赞和噶尔氏家族间的争斗。

    吐蕃国内因前方战事失败几大势力争斗加剧,我大唐可以进一步挑起其争斗,坐收渔人之利。在做足准备之后,趁吐蕃人内斗之际,杀到逻些城去。

    当然贺兰敏之并不想领军杀到后世拉萨哪个地方去,如今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率军到那逻些城去,要经过太多鸟不拉屎的地方,环境的艰苦不是一般人吃的消的,他也相信武则天不会同意他率军杀到逻些城去的。

    但朝廷的回复没等到,贺兰敏之却收到了裴行俭的最新命令。裴行俭使人紧急传贺兰敏之回大非川,将所有军务交给阿史那道真负责,并令这十几万人驻扎在乌海一带,等待最新的命令――

    花了四天时间,贺兰敏之心急火燎地赶回大非川。

    一冲进裴行俭的大帐,贺兰敏之劈头就问道:“大帅,乌海守敌被我军全歼,论钦陵部不战逃跑,正是趁胜追击的时候,为何暂停军事行动,传末将回来?”

    裴行俭并没立即回答贺兰敏之的问话,而是沉着脸将所有不相干的人全都喝退出去,并令亲卫守在帐门,没有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内。

    裴行俭面色严峻,用非常低沉的口气说道:“敏之,长安传来消息,太子李弘暴病而卒,皇后娘娘令你速速回京!”

    (未完待续)
------------

第四十六章 难道不是武则天下的手

    “什么?太子暴毙?”贺兰敏之惊的目瞪口呆,李弘竟然死了?难道大军出征的这几个月,李弘与武则天之间的争斗进入“白热化”,武则天这个凶狠的女人竟然真的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021 6022 6023 6024 6025 6026 6027 6028 6029 6030 6031 6032 6033 6034 6035 6036 6037 6038 6039 6040 6041 6042 6043 6044 6045 6046 6047 6048 6049 6050 6051 6052 6053 6054 6055 6056 6057 6058 6059 6060 6061 6062 6063 6064 6065 6066 6067 6068 6069 6070 6071 6072 6073 6074 6075 6076 6077 6078 6079 6080 6081 6082 6083 6084 6085 6086 6087 6088 6089 6090 6091 6092 6093 6094 6095 6096 6097 6098 6099 6100 6101 6102 6103 6104 6105 6106 6107 6108 6109 6110 6111 6112 6113 6114 6115 6116 6117 6118 6119 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