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凌瑶最终还是被贺兰敏之感动,她也割舍不下心中的那份感情,及忍受不住身体原始**所需,在某一次贺兰敏之过去看她时候,最坚守住她自己的“底线”,向贺兰敏之投降了。
武则天、太平公主,郑凌瑶、上官婉儿两对母女花,都被贺兰敏之明里暗里收为已有,这是他最得意的事。这些都是在原来历史上响当当的名人,他相信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举,只可惜一切只能偷偷摸摸进行,瞒着不相干的人,更是没办法写到史书上去!
让贺兰敏之得意的事还有另外一些,两位曾当过皇后的女人。韦氏和刘媛(文爰)都被她占有了,是他暗地里自傲的事,能先后和三位皇后“偷情”。并将她们变成自己的女人,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更不要说以后他当了皇帝,还有正式册命的皇后,甚至还不只一位,这样的“荣耀”,历史上也没几个皇帝能做到的!
改名为文爰的先皇后刘氏,依然在贺兰敏之的监控下生活,也可以说,自她生命终结前,她并没有真正的自由,能离开贺兰敏之的监看生活。过自己的小日子,虽然她在贺兰敏之所提供的药物作用下,心性慢慢被控制,即使放她出去,也不可能再生祸端。但贺兰敏之不敢有任何的马虎。而且他也把文爰当作自己偶尔寻刺激的去处。
文爰人长的漂亮,身材又好,性子又非常温柔,让她在床榻上做点出格的事她总是会脸红,但她会顺从地去做,并做的很好。其他事也是如此。这是贺兰敏之非常喜欢的女人类型,这样一个温柔如水的女人他舍不得将她处理了,或者将她许给什么人,成为别人的女人,他把文爰当自己偷偷摸摸养的外室看待,时常会过去探望,只是不允许她为自己生儿育女!
当然得了贺兰敏之宠幸了文爰也不愿意离开了,贺兰敏之给她带去身体上的快乐是她以往不曾享受到过的,更不要说贺兰敏之的才情和风度早就让她暗生好感,在更亲密的接触中,让她爱意萌发,心思全牵系在贺兰敏之身上,愿意为他做任何事,也希望能正为他名正言顺的女人。不过她虽然希望能拥有名份,却也不敢奢求,怕贺兰敏之因此冷淡她,厌弃她。
贺兰敏之在武则天去逝前,不敢给文爰以名份,但他想着在武则天去逝后,他应该能给她一点补偿,这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事,待事到临头了,总有解决的方法。
韦氏却没有如文爰一样幸运,她在生下李重俊后,虽然还经常得贺兰敏之的宠幸,但那只是被贺兰敏之当作发泄**的工具,从来没对她产生过感情,只把她当作一个玩物,韦氏的生活一点不自由,甚至都没机会和自己所生的儿子李重俊一道生活,李重俊在哺乳期结束后,就被贺兰敏之安排在另处抚养,真正当自己的儿子抚养。
韦氏不但见不到自己的儿子,最后连贺兰敏之的面都见不到了。
**
第二年过年前后,武则天莫名其妙地生了一场大病,病情延续了两个多月,非常凶险,宫中太医根本诊断不出什么病,更不要说对症下药,连谢瑶环都束手无策,想不出办法治疗。不过武则天最终依靠自己的良好体质及一些神奇的原因挺了过来,这是个没有人敢相信的奇迹。
只是病愈后的武则天性情大变,不再有昔日指点江山,执掌天下的男子气魄,变的淡漠、与世无争了,像个慈祥的大妈一样,喜欢过那种温温和和,与世无争的日子。
因感激重病期间贺兰敏之的悉心照顾,武则天在病愈后很快就下诏,将帝位传与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也在武则天的亲自主持下,正式接任大周的皇帝,并大赦天下。立太平公主为皇后,杨绮为贵妃,上官婉儿为淑妃,其余妾室皆有封号,但并没确立太子的人选。
贺兰敏之想立两位皇后的想法最终没有实现,因为杨绮一力推拒,怕出现更大纷争的她替贺兰敏之考虑,违心地接受了屈居太平公主之下的地位,不过这也让贺兰敏之好处事多了。
武则天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上阳宫,武顺以太后的身份搬入宫中居住。因为当年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发生,武顺一度出现抑郁症,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释然,坦然面对了。甚至她还渴望着相似的事情发生,并自己想办法去创造机会,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的……
因为前嫌尽抛了,武顺和武则天在这对姐妹在贺兰敏之的陪伴下。一直在宫中生活,和喜欢钻研药理,致力于保健养生之道的谢瑶环一道探讨养生的哲学。
贺兰敏之的妹妹贺兰敏月也时常参与进来,她除了喜欢和其他几女讨论养生之道,说说如何保持女人的容颜外,还喜欢研究一些服饰方面的东西,引领着时尚界的潮流。
贺兰敏之当是皇帝后。封自己的妹妹贺兰敏月为长安公主,其夫婿薛讷被授以驸马都尉,并赵国公。当年贺兰敏之通过武则天的赐婚。让贺兰敏月嫁与因戍边而耽误了婚事的薛讷,这可以算是一桩政治联姻,他通过妹妹的下嫁。进一步取得了军方力量的支持。
薛讷长的英俊,秉性也非常不错,在娶了贺兰敏月后,连妾室都没纳一个。原本并不情愿嫁人的贺兰敏月,在当了薛讷之妻后,真正体会到了幸福的感觉。
贺兰敏之一直内疚于自己的行为耽误了妹妹的婚事,想办法替她找一个好夫婿,薛讷正是他心目中非常理想的妹夫,因此当初也极力向武则天说这事,最终促成这件婚事!
贺兰敏之知道薛讷对自己妹妹地疼爱。也对这位战功卓著的名将之后给予特别的重用,一直让他在羽林军中任职,先后任左羽林军将军、大将军职。在他当了皇帝后,依然让薛讷掌领左羽林军大将军职。有这位忠心耿耿的妹夫守卫皇城,他觉得放心!
**
贺兰敏之即位为皇帝后。并没进行大肆的清洗,可以说是在平稳中进行权力交接的。没有任何一名官员因为反对他而被贬被杀,即使那些反对他当皇帝的大臣,他也没对他们采取措施。
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后对付众臣的态度是他要效仿的,在如何驾驭大臣们,李世民是最好的榜样。而治国之道,李世民一点也不差,贺兰敏之希望,他可以在所有方面超越这位他心目中的偶像!他相信他能比李世民做的更好的,因为他有点李世民永远无法洞悉的现成经验,他的灵魂是从一千多年以后穿越过来,对许多事拥有先知先觉的能力。
而要超越李世民,依靠现在的制度做到有非常大的难度,贺兰敏之心中有自己的理想,也有他自己准备实施的改革,他在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后,逐步开始实施他的改革!
贺兰敏之希望在他治理天下后,朝政制度能慢慢地从“人治”向“法制”转变,他非常想在他手里,对现行的君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让民主制度率先诞生在中国。
这是伤筋动骨的改革,要做到他理想中的状态,皇权必定受到很大的制约。
绝对的权力定会出现绝对的腐化,这是真理名言,后世贺兰敏之所处时代就是最好的写照,那是官员腐化程度超过所谓封建社会的奇怪时代,可以说几乎没有官员清廉的,这是权力绝对化、最大化,没有受到监督的结果,贺兰敏之对此深恶痛绝。虽然觉得在他手上,至少在他脑子还清醒时候可以避免这一点,避免出现权力的绝对化,但他根本不敢保证在他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思想境界达不到他的高度。
皇帝一人主宰天下的情况贺兰敏之是必须要改变的,任何人都有犯迷糊的时候,集思广益很多时候能发现更好的方案,并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吗!
皇权必须要受到制约,而扩大相权是一种可行的手段,但相权又不能集中在一人手上,政事堂众宰相共同决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权,但还远远不够。
在这一点上,贺兰敏之非常崇敬当年的李世民,李世民当政时候,皇权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贵为皇帝的李世民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他手下的那些大臣不会依饶的。虽然说那主要是李世民个人品格的原因,而不是制度和法律的制约。在李世民后期,及李治当了皇帝后,皇帝和三省长官之间的相互制约慢慢消失,但后世时候崇尚西文政治文明的贺兰敏之,非常坚定地打算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虽然他是皇帝,但他必须为他以后的天下。开创出来亘古未有的文明和繁荣出来,而这一切,必须要有制度和法律做保障。没有千年的皇帝,但可以有千年的江山,这江山姓什么并不重要,也不定是他的子孙后代掌领,但他希望。他所掌领的这个“中国”,能一直繁荣下去,傲然屹立于天下间。
当然要做到贺兰敏之期望中的那般。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做到的,所有一切都必须慢慢来。而规范官员的任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也是一个突破口。官员的素质提高了。任免规范化了,那其他一些相辅相成的东西也可以跟着慢慢改变。
起初时候,展开彻底的改革是不现实的,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慢慢改变,从量变到质变,而完善三省六部制,以三省制约皇权,是贺兰敏之现在最可行的手段。有李世民当年的基础在那里,要完善三省六部制。还是容易做到的。贺兰敏之开始要做的,就是完善三省六部制。
而要完成这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仅凭贺兰敏之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有支能力出众的队伍,有许多能干的大臣。现在他手下已经有一大批能干的臣工了。但这还是不够的,需要继续发掘人才,并加以培养,以免人才出现断档。
贺兰敏之不喜欢阿谀奉迎之臣,他所重用的官员,都是耿直人士。不会任何事都附和于他,但只依靠他一人,他“慧眼识人”的手段最厉害,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在很大程度上,他还是依靠先知先觉的“异能”发现人才的,要想做到继续发掘人才,必须要有制度做保障。
而要维持官吏队伍的清廉,更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来制约。
科举制度在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才选拔机制,贺兰敏之不担要求官员们完善科举制度,还推出了武举制度,文武之道都要重视,重文轻武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除了科举制度要完善外,官员的提拔任免制度也要进一步改革。
贺兰敏之即位为皇以后,马上准备对武则天时代留下来的官员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裴行俭当年制定的官员选拔制度被摆到很高的位置上,所有官员的任免、考核、提拔都按章行事。官吏是国家的根本,治国首先要从治吏开始,官吏队伍治理好了,其他事都好办了!
严格来说,武则天掌权时代,官员的选拔任免还是有点草率的,基本是武则天一人说了算,被李治盛赞的裴行俭的选拔人才制度、官员任免章程几乎成了废纸,虽然在贺兰敏之主政后一切有了改变,但权力交接的时候,不可能很快就走上正轨,当上皇帝后的贺兰敏之期望在不长的时间内,把所有一切都恢复,慢慢规范化、制度化,起码恢复到他能容忍的程度。
在这些年参与朝政中表现的刚正不阿的骆宾王和魏玄同,被贺兰敏之任命为掌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负责人,他期望经这两位才能卓著大臣的努力,做出让他惊喜的成绩。
而骆宾王和魏玄同的所作所为,还是出乎贺兰敏之的意外,他们在接手人事制度的改革后,短时间内就做出了非常喜人的成就,甚至超过了裴行俭主领吏部时候的成绩,让贺兰敏之非常的惊喜,这越加让他相信,他的改革会成功的……在贺兰敏之即位为皇初,武则天偶尔还会过问朝事,但在她那场大病,退位为太上皇后,基本不会再来问询朝政大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朝事的兴趣越来越小。起初贺兰敏之还会将朝政大事讲与她听,问询她的意见,但在一年以后,就不向武则天通报任何朝政大臣了,因为早失去以前心性的武则天,对朝事没一点兴趣了,甚至在听他讲述朝中事务时候,会疲惫的睡着,也根本不会发表意见,她最大的兴趣集中在如何让保持年轻,让容貌和肌肤不衰老方面,整天和武顺、谢瑶环一道,讨论并研制养生的药物、制作时尚的衣服去了。
贺兰敏之在武则天完全不过问朝事后,向众朝臣许下诺言,待他将朝纲理顺了。天下进一步繁荣起来之时,他会退位,不再当皇帝,将皇位还于李姓子嗣,复国号为“唐”的!
在向众臣许诺后,贺兰敏之决定仍以长安为国都,改洛阳为东都。并率百官回到了长安,回大明宫处理政事,而武则天对此听之任之。没什么意见就跟贺兰敏之一道回到了长安。
再次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大明宫,让贺兰敏之激动成分。他对长安的好感远胜洛阳,当初他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当宏伟繁华的大明宫主人。如今梦想终于实现了,让他再生自傲感。
能和家人们在大明宫内生活,像主人一样穿梭有各处宫殿间,荡舟于太液池上,在宣政殿主持朝会,在含元殿举行重大的庆典,这一切,让贺兰敏之真正感受到主宰天下的荣耀,这种感觉即使在洛阳即位为皇以后,都不曾有过。而在长安的大明宫内,他感受到了。
这种感受是一种动力,更是一份责任,已经不需要再担心有宫廷斗争、再有**起来的贺兰敏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上去。
贺兰敏之正式继承为皇帝后。连年都有诸多的新政实施,包括政治、经济、民生,历史上那些成功的治世经验,以后世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政策,被他选择性地用于治理国家上。
超时代的人自然有超时代的目光,更不要说手下有一帮能干的大臣辅佐。大唐(大周)这些年经济、民生方面得到了非常长足的发展,这一切都因为贺兰敏之所提诸多建议之故,而今他当了皇帝后,有更多的政策可以制定并付诸实施了。也在贺兰敏之当了皇帝后,更多的、一连串的政治、经济、民生方面的政策开始实施,并很快惠泽天下的百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950
11951
11952
11953
11954
11955
11956
11957
11958
11959
11960
11961
11962
11963
11964
11965
11966
11967
11968
11969
11970
11971
11972
11973
11974
11975
11976
11977
11978
11979
11980
11981
11982
11983
11984
11985
11986
11987
11988
11989
11990
11991
11992
11993
11994
11995
11996
11997
11998
11999
12000
12001
12002
12003
12004
12005
12006
12007
12008
12009
12010
12011
12012
12013
12014
12015
12016
12017
12018
12019
12020
12021
12022
12023
12024
12025
12026
12027
12028
12029
12030
12031
12032
12033
12034
12035
12036
12037
12038
12039
12040
12041
12042
12043
12044
12045
12046
12047
12048
1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