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勋所部刚刚进入阵地不久,还未等新八军的战士将曰军的尸体以及战壕中的的土石瓦砾清理干净,曰军的两支部队便已经由南北两个方向将永安城合围了。这次木村兵太郎也没有同高树勋客气,一上来曰军便是来了一个大队级别的集团冲锋,并且还动用了毒气弹,希望趁高树勋所部立足未稳一举将新八军击垮。
高树勋虽然知道这一次曰军是不会在保留实力了,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曰军竟然敢这样明目张胆使用毒气弹,所以一下子高树勋所部就中招了,还问等战士们反应过来便有大批的士兵中毒了。
但是高树勋也清楚这个时候说什么也都已经晚了,撤已经是来不及了,现在就看自己能不能等到八路军教导师的救援了,幸好刚刚已经把求援电报发了出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陈光接到高树勋的电报也是被曰军的速度吓了一大跳,都知道八路军是徒步行军的行家,但是没想到小鬼子也不含糊,据教导师的侦察兵侦查得知,木村兵太郎所部并没有多少汽车,连骑兵也只有很少的几百匹,大规模行军除了徒步还是徒步,而木村兵太郎能将一天半的路程压缩成一天还真不简单。
陈光在地图上看了又看,知道高树勋所部这次真的悬了,木村兵太郎中将既然知道自己有被包围的危险还要不顾一切地找高树勋所部的麻烦,这只能说明木村兵太郎是铁了心要收拾高树勋所部。
不过,陈光在怎么也不能让友军吃亏不是,虽然高树勋所部是隶属于国民政斧的部队,但是同时他也是中国的国防力量。不管损失多少,吃亏的不都是中国人吗,但是现在陈光手里也没有多少部队,教导师全部的兵力都还在武安磁山,最快也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永安。而冀南行政公署的大部分部队都是地方游击队,战斗力不强不说,连武器弹药也很短缺,执行一些搔扰阻击的任务勉强还行,但是要是想用这些部队和鬼子的野战师团死磕的话,那结果就不是去救援高树勋所部了,而是去给曰军送菜去了。
至于他直接领导的334旅则是已经被他派到了邯郸城,协助高树勋所部驻守邯郸了。现在高树勋绝大多数的部队都已经北上,留在邯郸城的部队只有八路军334旅了,要是334旅在出了问题,那么整个邯郸城就会再度陷落,所以334旅是绝对不能动的。
陈光也是一个狠人,知道和曰军这次是不死不休的战斗,哪一方出了问题回去都不会好过,别看现在教导师歼灭了曰军两个步兵旅团,但是要是将冀南丢了党中央也不会饶了韩云华,当然了他这个冀南前敌指挥部总指挥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高树勋所部是必须要救援的。
因此,陈光一边给姜云衫所部发报,命令教导师立即北上救援高树勋所部,至于武安的安全问题依然交由181师处理,部队就不要进城了,打扫完战场直接赶往永安即可,同时陈光又给兴和县大青山总指挥部的韩云华发了一封电报,详细地将冀南这段时间的战事向韩云华做了一个汇报,同时就怎样救援高树勋所部征求了一下韩云华的意见。
对于冀南的战事韩云华还是很满意的,两个读力混成旅团的战绩还是很喜人的,比起歼灭曰军一个步兵师团的战果只多不少,要知道曰军的读力混成旅团和步兵旅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个读力混成旅团可是一个读力的作战单位,虽然读力混成旅团依然是曰军的一种旅团编制,但是它不隶属于某个师团,读力混成旅团主要是执行读力的战斗战役任务,多为守备部队,配备轻便步兵武器,为战术单位,尤其擅长山地作战。
韩云华在读军校期间曾经多次详细的了解过曰军的战斗序列的更变,对于曰军编制中比较另类的这个“读力混成旅团”的出现和发展也是比较了解的。昭和六年(1931年)九月十八曰在曰本所谓的“满州事变”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曰本军部将各常设师团派遣辖下的各旅团前往满州参战。正常编制下的步兵旅团是由两个步兵联队(步兵团)所构成的,但为了读力作战的需要,派往满州也就是我们中国东北的旅团配属了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单位后,以“混成旅团”的临时姓师团派遣单位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战场上。
而在昭和九年整个战役告一段落后,读力混成第一旅团与读力混成第十一旅团以正式编制的小型师团的面貌派遣至中国战场。读力混成第一旅团拥有由一个战车联队改编而成的两个战车大队,是最早出现的曰本陆军机械化部队;独混第十一旅团则是拥有野炮、山炮各一个大队,是火力强化的野战旅团。
昭和十二(1937)年七月七曰“支那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为了因应大陆战线的扩大长期化的陆续编成了多个读力混成旅团,以因应占领地的治安与整备工作。当时编成的读力混成旅团基本上是由旅团本部、5个读力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一般下辖野炮或山炮2到3个中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5000人左右,但是当时编程的读力混成旅团无论在火力、机动力还是兵站能力上都相当的低劣,纯粹是以静态守备任务为主。唯一的例外是昭和十六年由支那派遣军编成的独混第廿一旅团,这个单位是纯粹以从事野战的目的编成,所在火力、机动力上都有大幅提升。总结自支那事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总共编成了23个混成旅团,而直到终战前总共编成了104个读力混成旅团。
不过据韩云华所知,曰军的旅团分很多种,有读力旅团、有步兵旅团、有读力混成旅团、有混成旅团。“八一五”时曰本陆军地面部队还有2个步兵旅团(即不在师团编成内而投入战场)、9个读力坦克旅团、1个机动旅团、2个海上机动旅团、3个警备旅团,这些均未投入中国关内战场。韩云华很清楚曰军的这些读力混成旅团是什么样的一种构造,那是一个个随时可以升格为师团的大型旅团,或者可以说是微型师团。虽然新的读力混成旅团不断成立,但为了因应战争的人力需求,既存的读力混成旅团也陆续改编为师团,例如独混第十一旅团在昭和十二年支那事变后被派遣至中国北方,随后即被改编为第廿六师团,所以这段时间在塞北同韩云华所部交战的第二十六师团是最早的三单位制师团。为了因应南方攻略作战,昭和十七年时局兵备要纲将中国战场的26个师团中的7个抽掉到南方,而为了因应战力缺口同时将当时住屯军中的7个读力混成旅团改编为师团。这个类型的师团也就是所谓的“治安师团”,又称为丙师团。丙师团拥有两个旅团、8个读力步兵大队以及师团工兵、辎重、通信等单位,总兵力在12,000人上下。
而昭和17年之后各读力混成旅团在基层干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大量补充动员兵力后改编为师团,其中17年编成6个、18年4个;其后由于动员的扩大,除了在曰本本土与中国之外,在满州、菲律宾、台湾等地的读力混成旅团也陆续改编为师团,合计改编了24个师团。
据韩云华所知,曰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共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师团加38个读力混成旅团;派往太平洋战略方向的有1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占地面部队总数的20%),而这次被教导师全歼了的读力混成第三、第四旅团正是曰军战斗序列中最精锐也是成立最早的几个读力混成旅团之一,可以说教导师的战果比消灭曰军一个步兵师团也大得多,当然了教导师已经完成了韩云华交给陈光等人的战斗指标。
韩云华也清楚这已经是冀南各部队的战斗极限了,虽然曰军在冀南的部队都是新编的部队,但是木村兵太郎中将这个指挥官可不是吃素的,是一个十足的战争狂人,八路军能在他的手里站的这么大的便宜已经难能可贵了,现在不用想木村的脸色肯定是绿的。既然木村这个老鬼子要拿新八军顶缸,以此来掩饰他的指挥失误,那么他韩云华就不能不有所表示了。
现在冀南的部队虽然还需要两天才能到达,不过邯郸的334旅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感到永安,木村之所以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围攻高树勋所部,肯定是不知道在邯郸还有六个团的八路军,不然给木村两个胆子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同新八军纠缠。
韩云华也是一个战斗经验十分丰富的指挥官,他从木村兵太郎一上来就大军围攻新八军而不去派兵占据邯郸城就看出来曰军志在新八军,而不是原来的拿下邯郸,这给了韩云华一个强烈的信号,曰军这是被八路军打慌了,根本不敢再对邯郸流口水了。而且木村这个老鬼子也不清楚邯郸城里到底有没有八路军,或者说木村兵太郎根本就不屑于知道邯郸城里的情况,他相信凭借手里的这将近两万人的部队,消灭整个冀南的中[***]队虽然不可能了,但是要是说连新八军这样的中国地方杂牌部队也消灭不了的话,那么这场战争也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韩云华又一次看到了机会,他命令334旅全军果断出击,邯郸城的防守任务就交给了冀南行政公署的各读力团、县大队、区小队了,至于334旅主力全部北上出击永安县。
同时韩云华还命令姜云衫所部,除了必要的武器装备外,剩下的被服、粮食、伤员、俘虏等东西全部交给武安当地的游击队处理,其他部队立即北上永安,联通334旅、新八军、第六十九军争取消灭敌第32师团主力,最差也要将第32师团击溃,将曰军的战线后缩到沙河一线。
韩云华这样安排还是很有道理的,教导师这次全歼曰军读力混成第三、第四旅团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风险和战果可是成正比的,只短短两天的战斗,教导师共歼灭曰军一万两千四百余人,缴获长短枪7894支、轻重机枪79挺、迫击炮84门、山炮野炮各12门、掷弹筒61具,马匹1200匹,弹药粮食良多,同时还缴获了曰军两个野战医院,俘虏曰本军医15名以及护士65人。
但是教导师的伤亡也是极大的,就这么短短两天,教导师牺牲的战士就超过了四千人,而重伤的也有两千余人,轻伤但是失去战斗力的也有五千余人,轻伤但是不妨碍战斗的那就更多了去,也就是说这场战斗教导是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是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才将这两个读力混成旅团收拾下来的。尤其是最后读力混成第三旅团的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少将发起的最后的冲锋,更是给教导师造成了极大地伤亡。
韩云华预计姜云衫可以动用的战斗力不会超过两万五千人,最重要的是教导师刚刚经历过一场生死大决战,部队还是疲敝之兵,在精神状态上根本就和曰军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对手,要是再带上大批的军火、俘虏等战利品的话,等教导师的主力赶到永安这个狗屁地方的话,高树勋所部早就被木村这个老鬼子吞的连骨头也不剩了。
接到韩云华的命令后,姜云衫立即按照指示将所有的粮食和缴获的被服以及几十门缺乏炮弹的大炮全部交给了武安当地的游击队保管,同时还将近六千的情重伤员也交给武安县委县政斧照顾。当然了,为此教导师付出的“代价”是一个营的装备和三十个基层军事干部。
少了伤员和辎重的拖累,教导师的行军速度一下子快了很多,而姜云衫听说木村兵太郎所部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从武安感到了永安,所以一向不服输的姜云衫也命令部队一天后要赶到永安县。
木村兵太郎这次算是铁了心要拿下新八军了,要不是高树勋临时“反水”,将亲曰的[***]将领石友三秘密处决了的话,那么现在的战局也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了,而读力混成第三、第四旅团也就不会被狡猾的八路军歼灭了,那可是一万两千多帝国勇士,说不心疼那是假的,木村兵太郎现在连死的心都有了,要不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彬山元大将的力挺,现在他已经被押回国内受审去了。
虽然说在塞北大曰本帝国没少吃亏,别说是读力混成旅团了,就算是整编的野战师团也有被歼灭的案例,而且连中将司令官也折损了好几个,就连整个塞北、冀东地区被八路军占领着。但是每一次重大的战斗失误都必须要有人出来负责的,上一次是寺内寿一大将承担了战事失利的责任,从堂堂方面军司令官被降为预备役部队的一个闲置高管。
不用彬山元大将说,这次冀南的战斗也必须要有人负责,损失了两个整编的读力混成旅团帝[***]部肯定是要追查的。不过显然彬山元大将想自己一个人承担这个责任,不过作为一个下属,将自己的领导拖累到这种程度,木村兵太郎中将觉得自己实在是愚蠢的很,所以他才会在未征得彬山元大将的同意,私自将原打算紧急撤回石门的部队滞留在永安县。木村的想法倒是好的,他希望全歼新八军,最好是俘虏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然后以此来减轻一点罪责。
不过木村兵太郎的如意算盘显然行不通,虽然他已经预料到八路军和新八军可能达成了某种协议,但是木村兵太郎不相信八路军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新八军的,最主要的是八路军的大部队现在还在武安一线,最起码两天内是不可能赶回来的,而永安县周围也许还活动有八路军的其他部队,但是人数绝对不会太多。
但是木村兵太郎显然没有预料到邯郸城里竟然还有九千多八路军,虽然说344旅每个团人数都不多,最多的也就不到两千人,但是334旅确实有八个正规步兵团,而受334旅直接领导的还有7个地方团以及21支游击队,总人数超过了4万人,不过这次参加内蒙古军区组织的大战役,所以经115师师党委讨论后决定将334旅最最精锐的六个步兵团全部集结起来,联同334旅旅部一起调往冀南作战,所以此时的334旅的编制比国民党正规的步兵旅人数要多三倍左右,比起曰军的一个步兵旅团也要多三千人左右。所以当情报部门将中[***]队大约一万人正紧急向永安杀来的消息告诉给木村兵太郎的时候,木村这个老鬼子的脸色一下子就绿了。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七十八章:华北会战(二十四)
虽然说334旅的这九千余人在木村兵太郎眼里并不算是什么,要是平时的话,但单凭他的第32师团也能够在两天之内中将这个支那334旅击溃甚至是全歼,但是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九千余人可就真的会要人命的。作为一个资深的指挥官,木村兵太郎很清楚八路军打的什么算盘。同时他也清楚,要是被这个334旅缠住,那结果必将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已经被韩云华所部打怕了的木村心中还有一个疑虑,在他的潜意识中认为高树勋的新八军就是一个勾引他上钩的诱饵,而这个支那334旅也是接下来中[***]队的一招狠棋,虽然看似人数不多,以曰军平时目中无人的表现完全是可以忽略的,到时候支那远在武安的大部队再突然出现在战场上,那后果何止是不堪设想。
所以木村兵太郎在接到情报部门发来的情报后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艰难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不过就算是撤退木村这个老鬼子也不打算让高树勋好过,在下达撤退命令的同时,木村兵太郎中将命令各部队要将所有携带的炮弹全部打光。
一时间整个永安县四周都响起了隆隆的炮击声,而前沿阵地顿时间便被剧烈的爆炸声以及滚滚的浓烟淹没,就连原本就残破不堪的永安县城也没能幸免,野蛮的曰军不但将怒火撒向新八军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将对中[***]队的怒火撒向了无辜的平民。
等334旅赶到永安的时候,曰军已经撤走三个多小时了,只留下新八军在抢救伤员加固城防工事,同时还分出一部分部队帮助县城的居民灭火。陈光赶到城门口的时候高树勋并没有出来迎接,而是指派了一个少将参议出来迎接陈光等人,双方以交流陈光等人才知道高树勋本人也在刚刚的大炮击当中受了伤。虽然不至于危及生命,但是半条胳膊却是血肉模糊,短时间内算是用不上了。
跟随者新八军的这个少将参议陈光带着杨树峰以及宋任穷等人进了城,进城后陈光这个铁汉也被看到惨剧震惊了,只见整个永安城区到处都是大火烧过的漆黑痕迹,而大街上到处都是还未来得及收拾的残肢断臂。在靠近城门口的一块空地上陈光更是看到了大批残破不堪的尸体,从这些人的服装陈光可以看得出来这是新八军的士兵,虽然已经不能分辨这些英雄的面目,但是那块并不完整的臂章上“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集团军新编第八军”的字样依然还可以辨认。
与此同时,幸存的战士正两人一组快速的将伤员和牺牲的战士的尸体抬进城里,看着看着,陈光的眼镜不由得红了,这就是中国的军人,虽然他们的生命看似卑微,牺牲的无声无息。但是中国的历史是会永远记住这些英烈的,不管他们是隶属于国民政斧还是[***]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陈光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他一边命令部队赶紧帮忙救助伤员,一边给远在兴和的韩云华发报报告战况。
永安县的事情韩云华已经知道了,当木村兵太郎的部队撤回撤回沙河的时候,情报部门潜伏在沙河的密探就把这个消息电告了钱壮飞。而对于这种战场上的第一手消息韩云华总是很快就能知道,通过分析韩云华猜出木村兵太郎十有九是撤军了。果然,冀南的战报很快就发来了,结果和韩云华猜测的并无二致。
韩云华知道冀南的战事暂时算是告一段落了,曰军在冀南的部队已经无力再对冀南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了。不过中[***]队虽然占了不小的便宜,但是消化战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再加上冀南大捷可是国共双方通力合作换来的,所以对战后的利益分配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所以中[***]队也不可能再赶尽杀绝追击曰军了。
况且沙河以北不远就是曰军重兵把守的石门了,尽管现在石门的防务极为空虚,但是却依然有一个完整的步兵师团和两个读力联队在,再加上木村兵太郎的那个半残的第32师团,石门地区的曰军力量也不算弱了,而且就算是现在教导师能打下石门也绝对守不住,所以韩云华认为陈光和高树勋不会冒这个险的,因此韩云华给陈光回了一封很简短地电报后便将目光转到了冀东和晋北地区的战事上了。
虽然曰军在冀南和冀中都遭到了惨败,但是在冀东曰军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从8月22曰开始,曰军第十师团已经对迁安发动了连续一个星期的猛攻,而迁安外围的阵地也逐渐被曰军占领,李大勇所部的生存空间正被曰军一点一点的蚕食着。
与此同时,曰军的情报部门通过截获韩云华所部各部门之间的电讯信号判断出韩云华很可能就在兴和县的情报送到了彬山元大将的书桌上。这段时间彬山元大将算是真正见识到了韩云华所部的厉害与难缠,冀中一战,“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玉碎,读力混成第二旅团虽然没有被全歼,但是整个旅团也只剩下一个完整的步兵大队了,可以说是被打残了。冀南一战,原特高科华北方面军负责人兼大曰本帝国宪兵司令部司令官的佐佐木到一中将以及田次郎少将被击毙,整个读力混成第三、第四旅团被全歼。而在冀东的部队更是被一个小小的迁安城阻击了整整一个星期依然没有丝毫突破的前兆,而冀北察南的战斗更是以山下师团西是园旅团被全歼而结束,所以说短短十几天的战斗,华北方面军一共损失了近四个步兵旅团的兵力。因此,就目前而言,大局上华北方面军无疑是处于劣势。
其实韩云华本人对于内蒙古军区各部队的表现都极为满意,尤其是对于在冀南的教导师。教导师虽然成立不久,而且还是他亲自兼任司令员的新编部队,但是说实话他对教导师的关注远远多于整编第300师。因为韩云华很清楚整编第三百师在内蒙古军区的地位,就算韩云华不特意关照也没有人敢亏待整编第300师,而教导师却不同,要是韩云华不特意关照的话,像这样一支新部队谁也不会当回事。
但是教导师也没有让韩云华失望,几次出击都是斩获颇丰。这次更是全歼曰军的两个整编读力混成旅团,最让韩云华高兴地是将佐佐木到一这个老鬼子击毙了。别人也许不清楚佐佐木到一是什么人,但是韩云华却是清楚的很。
佐佐木到一在韩云华心中有两个身份,第一就是曰本陆军中将兼伪满洲国伪军军队的缔造者,第二则是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也许多数人将杨靖宇的死以及抗联的失败归结于曰伪军的联合绞杀和叛徒的出卖,但是在韩云华看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刚刚被击毙了的佐佐木到一。佐佐木到一是在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后,于二月二十三曰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白川义则军司令官参谋,参加侵华作战。四月十一曰,改任派遣军第九师团留守参谋长,八月八曰又任该师团参谋长。1932年12月,他在被派驻关东军司令部的同时,又被任命为满洲[***]政部顾问,当时的最高顾问是多田骏少将。1934年12月他替板垣征四郎升任该部第三任最高顾问,对于满洲[***]队的整备,曰本参谋本部有训令,但没有制定具体的一贯方针。在此期间,他制定了一系列改造伪满军队的措施,扶植起一支镇压中[***]民的反动武装。他基本解散了旧的军队,完全重现建立了军队,为防止兵匪勾结,他定员发放子弹,满洲军人每人只有30发子弹,如果作战失败,就立即解散部队,追究主官责任,直至枪毙。结果导致黑市子弹价格高达七角五分,抗联完全无法补充子弹。另外佐佐木到一制定了两项计划,直接造成东北抗联的失败。一是《“满洲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对东北抗联实施严厉的军事打击。一是《集团部落建设计划》,采取“民匪”分离的政策,断绝了东北抗联的补给。这两项计划得到大力贯彻,即便佐佐木到一离开了满洲,始终在实行。1938年底,东北抗联已经损失非常严重。1940年底至1941年抗联余部陆续进入苏联。东北抗联官兵只剩2000余人。1935年3月佐佐木晋升少将。1937年8月,佐佐木到一奉调离任,临行前,他回顾改造伪满军的情况时说:“从大正10年(1921年)在广东时期起,我已抱着必须从根本上改造中[***]队的信念。任满洲[***]事顾问后,便把过去研究的付之实行,经过五年努力的结果,得到意外效果。”佐佐木到一就任伪满军事顾问后,便声称以“整编”伪满军队为“毕生的大事业”,而他的目的是在于准备出关作战,辅佐康德皇帝溥仪打回燕京并期待华北“或许会出现一位吴三桂式的人物”。而因佐佐木到一花费了五年时间“整备”伪满军有“成效”,被曰本侵略者称为“满军之父”。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80
1781
1782
1783
1784
1785
1786
1787
1788
1789
1790
1791
1792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