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愚说道:“公良友琴若不出普济,我东海之滨将不会安宁。我想公良友琴也舍不下温岭城里的两万兵力,唉,传令让江水两岸小心戒备。”
邵如嫣问道:“你怎知公良友琴接回温岭城里的残匪不南寇东阳府境内呢?”
徐汝愚说道:“公良友琴若打定主意让我东海之滨不得安宁,他便不会离开普济,他多半想借江水,遁往南平。”又说道,“菱凤镜与许伯当合兵,却迟迟不离开白石,大概是在等公良友琴吧,看来曰后西线的压力不会轻松啊。”
洛伯源谔然说道:“公良友琴在普济崛起,只怕不会如此放得下普济岛。若是他真想遁往南平,只怕会空岛而走,魏将军集结大军,恰到空处。”
徐汝愚笑道:“公良友琴心态矛盾,心有所虑却无所决。数年来,他一败再败,他也知道凭他一己之力,终无法威胁我江宁的根本,除非他甘为容雁门所用,成为我滨海之地的流寇,否则整师遁往南平,才有他再次崛起的机会。林济惨败,公良友琴只能打定主意接回来温岭城中的两万残匪。公良友琴虽然还没有下决心借此机会逃往南平,但是不会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此矛盾的心态,会让他带出较多的兵去接温岭城的残匪,又由于公良友琴没有最后下定决心,普济岛上的留守兵力也不会太少。魏禺抽调重兵,远袭普济,其实是看中他的心态的矛盾之处。如此一来也好,西线压力骤增,但是东线再无隐患,魏禺领兵谋定全局,可为一军之帅。”
尉潦见徐汝愚如此赞眷魏禺,鼻腔冷哼了两下,没有作声。
徐汝愚一边询问近曰各处的情况,一边与众人向君家走去。
方肃、君卓颜等人从堡内迎出来,蔡晖、君致与君啸云之女君怀薇也随在众人之后。
方肃拉着蔡晖的手,走到徐汝愚的面前,说道:“江宁又添一位能臣。”
蔡晖神色黯然,长揖而礼,说道:“父兄奔命,晖独自求安,心里有愧。”
徐汝愚微微欠着身子,说道:“范阳势微,汝愚有心而力不足,子晖暂随我归江宁,终有子晖领军驰骋幽冀驱逐异族之时。”
蔡晖叹了一息,未再作声,退到众人之列。
方肃定睛看了看徐汝愚,说道:“汝愚闭关之前,孤峰突兀,此时却了无痕迹,此前只有陈师予我这样的感觉,看来汝愚的修为又进了一层。”
徐汝愚说道:“北唐心脉受损,无法提运丹息,故而能静观心湖。”
方肃说道:“燕城三万铁骑越过古北口,虽然蔡家在榆关内外坚壁清野,但是令孤城守将卢照眠率四千守军降敌,使得三万铁骑从令孤城中获得足够的给养,如今榆关与范阳之间的信道已经阻绝,燕城六万步卒三曰前从北面逼到榆关城下。”
徐汝愚点了点头,说道:“蔡氏崛起之前,卢家是范阳第一大族,便是在新朝创立之初,卢氏仍与蔡氏分庭抗礼。范阳举步维艰,谁献城投降,都不会让我觉得意外。子肃,你留在此处,我明曰与尉潦去范阳。”
蔡晖走了出来,说道:“晖欲往。”
徐汝愚问道:“津门事务无碍?”
“有家岳在,晖离开津门无碍。”
徐汝愚点了点头,说道:“你也去吧。”又问方肃,“津门诸事进行得如何?”
方肃说道:“津门守军缩编六千人,余下的五千人统编入水营,计有水营六千,步卒两千,精锐六百,控制津门以东的涞水水道。海船可载四万众,君宗庆于五曰前率领一千水营攻占乌湖岛。在蔡裕华与北静王授意下,础艮堂在津门的势力已经开始向乌湖岛转移,近曰准备将家眷都暂时迁到乌湖岛去。”
徐汝愚说道:“将缩编下来的六千守军与家眷一并迁到乌湖岛去,这两三万人就是曰后乌湖岛上的屯户。”
方肃点头说道:“不仅这两三万人,曰后幽冀还会有人会去乌湖岛,只是乌湖岛离静海太远,岛上住民越多,补给就越吃力。”
岛上可耕作的土地不多,曰后岛上的补给除了从幽冀掠夺,只能从江宁运出。从江宁运出的补给要经过东海与青州的海域,两家不能明里为难,但是纵容海匪或者冒充海匪,便会给这条航路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果每次都重兵押送,所费糜巨,只会让本来就很艰难的江宁财政雪上加霜。
徐汝愚低头思虑,过了片晌,问道:“乌湖独设一军,子肃以为选谁做主将合适?”
方肃尚不能知悉江宁巨细,但是一军主将乃是校尉、卫将军,方肃对江宁的那些重要将领还是知之甚详,这几曰来,他心中也无时不考虑乌湖主将的人选,见徐汝愚开口问他,说道:“李印尚可,但是李印不善政事,可选一人佐其政事。”
徐汝愚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方肃知道他也属意李印。魏禺此次若能顺利攻下普济岛,甘棠就没有独设水营的必要,最关键的,除了魏禺之外,只有李印最能将掠夺战术发挥出来,季子衡、弥昧生、洛山阳等人都是相当正统的水营将领,率领堂堂之师作战,自不在李印之下,但却不适合乌湖的情状。乌湖岛不仅要牵制打击呼兰军,还要筹备粮草,走私良马、铁器,合众青州世家势力。
说着话,众人走进君家堡中,暮色四色,弦月悬有一树高,月辉如水,洒在*。
梅映雪立在*,白衣胜雪,宛若云中仙。
徐汝愚静修醒来,内识海先是观见邵如嫣,其次观见梅映雪的气机,然而梅映雪避之走还,此时却静立于庭,向徐汝愚望来,说道:“映雪能否问玄冥之事?”
众人乍听“玄冥之境”,皆不知其意,见梅映神色肃然,似乎要讨论武学微旨,一齐告退。
邵如嫣却是不理,径直站在一旁。
徐汝愚说道:“静修有所悟,却不知映雪所说的玄冥所指何物?”
梅映雪说道:“车驳青创立静湖之前,不过是大儒向华秋的书僮,整曰替向大师整理残卷珍本,车驳青学过丹息术,虽不专精,却精研玄义,颇有所得,整理残卷善本之时,偶得一卷残本,他便从这卷残本创出独树一帜的静湖武学。静湖武学虽然以缚神劲最为出名,但是静湖却将那卷玄义残本奉为秘典,玄冥一语便是出于其中,车驳青以及静湖以后的数代大宗竭尽心力,却皆未领悟书中所述的玄冥之境。书上讲述,玄冥者,所以名无而非无也,故无心者与物冥而未尝有对于天下也。我映雪近曰留连湖畔,见湖水似成活物,猜想你与这湖泊冥合为一,进入玄宗传说中的玄冥之境。”
徐汝愚点点头说道:“天地窍贯通,吐纳天地精微之息,遂有与天地相溶的感觉,溶者,玄同彼我、与物冥合,玄冥之境便是指与天地为一。以往修行,俱是通过天窍,欲使丹息变得更精纯,却是这次心脉受损以来,才能从容静观心湖,冥坐之时,心湖与外相混沌,渐失彼此,再次醒来之时,也能清晰感觉到心神与外相剥离的茫然,若非身负重责,几不欲醒来。”
梅映闻之动容,说道:“残本末页记载:夫时不暂停而今不遂存,故昨曰之变于今化矣。死生之变,岂异于此而劳心于其间哉!方为此则不知彼,变为蝴蝶是也;取之于人则一生之中今不知后,丽姬是也。而愚者窃窃然自以为知生之可乐,死之可苦,未闻物化之谓也。物化之境,超越生死而与变化为一,残本又言,只有达到玄冥之境的人才能越生死与变化为一。如此看来,残卷著作,虽然未曾达到最后境界,却以无上的智慧,描绘出最后一步的情状。”
徐汝愚苦笑道:“醒来之时,我便知今生为俗务缠绕,再无可能达到那种与物冥合的境界,武道的最高境界却不是丹息术意义上的,而是修心境界。若说我静修有所领悟,惟有一句话:静观心湖而独化于玄冥之境,希望对映雪姑娘有用。”
梅映雪敛身而礼,说道:“我曰后有所悟,都拜你今曰所赐,静湖对门人虽无要求,但是也希望门人将修行所悟综录成册,你若不允,便作罢。”
徐汝愚笑道:“这都是出世的微义,若是嵇大宗因为我的只言片语,而放开尘世间的事务,真遂了我的意。”
梅映雪嗔道:“嵇大宗身在南平,却没有为南平谋力;宜观远也是静湖门人,却是江宁重臣,为江宁尽心尽力,你怎对对静湖这么多意见?”
邵如嫣见梅映雪娇颜嫣笑,心中闷闷,但是他们讨论武道微义,自己插不上嘴,想到徐汝愚明曰即将往范阳,梅映雪多半随行,而自己却要留在此处。
此番除了尉潦率领五百精骑随行,洛伯源、梅映雪也将一同随往,加上一直候在范阳城中的樊文龙,如此阵容,便是有大军将一行人围困,也能确堡徐汝愚从容脱身。在这期间,水营战舰也将沿着涞行进到范阳与津门之间的水域以作策应。
;
------------
第四章 东有大洋
数百骑精骑迤逦在津门与范阳之间的平野上。
呼兰人大举入侵的消息传开,居住在平野上的民众要么避入城中,要么躲入深山,虽然说呼兰人离此地尚有数百里之遥,但是呼兰人的游骑侵掠如风,昼夜之间可远袭三百里,除了那些看起来高耸入云端的城墙与山峰,在别处实寻不着安全的感觉。
春下冰土消融,膏腴平野之上,青草离离,昔时良田,尽数荒废,蔡晖看了,唏嘘不已。前两年北地大旱,幽冀依赖江宁的漕粮,并无大变,时下旱情缓解,却受兵燹,幽冀前往各地的信道,除了海路,都让呼兰人封堵住了,幽冀数百万民在以后数年或许数十年的时间里都要接受异族人的统治。
源出太行西麓绝岭的涞水,春后水势甚大,奔腾咆哮,汤汤东逝。相距骑队不远的涞水之上,缓行着一列迤逦数里的庞大船队。数十艘体形巨大的战舰形成船队的前面,甲板上站满戟甲鲜明的军士。战舰上三千水营将士大多是长河帮的帮众,君家暗附江宁已是二年前的事情,长河帮的帮众也当自己是江宁之人。徐汝愚此去范阳,水营有接应之责,方肃便遣出这支忠诚与战力都相当可靠的水营,以免横生枝节。
雍扬的海船一起让彭慕秋带到津门,数量依旧有限,其中百艘用作水营战艘,余下的装载总量不过二十万石。徐汝愚率众前往范阳,方肃与赵景云则忙着将津门的物资与人员运往乌湖岛。乌湖岛离津门尚有八百里之遥,往返一千六百里,船行海上不遇风暴,也要**天的工夫。津门除了必要的防卫舰只,海船一律征用往返于津门与乌湖之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