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0章 大战前夕
马氏改良版投石机的研制过程并不顺利,由于马跃只能提供简单并且模糊的概念,甚至连绞盘该安装在抛石机的前部还有后部,绞起的配重该以什么机构来支撑等等细节都弄不清楚,而这种改良的投石机可以说和这前的人力牵引式投石机完全不同,所以负责具体制作的陈群只能在不断的试验中逐渐完善。
由于马氏改良版投石机的打击目标是吴、楚水军的大型楼船,所以这种投石机抛送出去的石弹必需足够重,才能确保凿穿水军战船的船舱,从而给予吴、楚水军以重创,投石机的抛送距离也必须超过普通弓箭的射程至少一半,这样才能先发制人。
陈群做过简单的试验,只有超过两百斤(给合四十公斤)的石块从五丈以上的高空坠下,才能击穿与水军战船舱壁、甲板等厚的木板,考虑到战船内壁和甲板底部往往都有加强横筋的支撑,因此实际所需石弹的重量至少需要三百斤(约六十公斤)。
而普通弓箭的射程一般为百步,超过一半就是一百五十步(约225米)。
也就是说,马氏改良版投石机至少要将三百斤重的石弹抛送到一百五十步以外,这就需要极其坚韧并且拥有足够长度的杆臂,陈群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单体杆臂在自身重量和大小受到限制的前提之下,很难承受如此巨大的冲击。
正当陈群束手无策时,蒯良给了他极为重要的建议,酷爱建筑艺术的蒯良从房梁结构中得到启发,建议陈群制作复合式杆臂,其原理就是以两根相对较细、较轻,并行排列的纵向杆臂为主体,在两根杆臂中间横向支撑大量的加强横筋,然后外表面再裹以兽皮,以兽筋缠紧,兽筋风干时会自然收缩,就能将两条杆臂以及中间的加强横筋紧紧裹为一体。
这样制作出来的复合式杆臂,无论是其强度还是弹姓都将大大增加,尤其是它的重量要比实心单体杆臂轻便得多,因而在发射时也更为轻便、快捷。
陈群采纳了蒯良的建议,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了一具粗陋的样机。
样机制成之后,陈群试射了几次效果还算不错,便邀请马跃及文武百官同来观摩。
洛阳东效的工场内外,此时的戒备竟是格外的森严,三丈多高的寨墙上布满了金戈武士,出入工场的前后大门更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岁。除了原本就一直驻扎在这里的三千禁卫军,又增加了卫将军典韦率领的三千御林卫,近六千凉军精锐已经完全封锁了整座工场。
没有天子圣谕,任何人等不准出入,闲杂人等胆敢靠近工场十步以内者,一律杀无赦!
工场内。
凉太祖马跃以及贾诩、李肃等文武百官正围着一架庞大的器械啧啧称奇。
这架器械足有四丈许高,底宽两丈许,前后纵深几逾五丈,器械的顶端以巨大的绞链固定一条足有五丈许长的巨型杆臂。
杆臂的前端高高翘起,上面压着一只巨大的篮子,篮子里盛满了石块,看那只篮子长宽高皆有一步许,装在里面的石块累加怕不有几万斤重(2吨~10吨之间,体积在四立方米以内),篮子被两条巨大的铁链牢牢拴住,铁链通过投石机顶部的滑轮延伸至底部的活动支撑上。
投石机发射时,士兵只需要砸开活动支撑即可。
杆臂的后端几乎压到了地面上,顶端同样固定着一只篮子,不过却要小得多,篮子里摆放着一块经过专门打磨的四面三棱青石(四面体,金字塔形),显然,陈群对这具投石机很是倾注了一番心血,甚至连石弹的形状也改良成了最具杀伤力的四面三棱形。
在天子及百官期待的眼神中,陈群深吸一口气,高举的右手狠狠落下,喝道:“放!”
“平!”
士兵艹起铁锤重重砸在活动支撑上。
令人窒息的死寂中,陡然响起了刺耳的机括呻吟声,几万斤重的石块迅速坠地,庞大的投石机支架剧烈地弹了一下,伴随着凄厉的尖啸,石篮里放置的,重可三百余斤的四面三棱青石已经脱离了石篮往空中高高抛起,然后在空中翻翻滚滚地向前飞出将近两百步远才势竭坠落。
“轰!”
一声巨响,凌空砸落的四面三棱青石准确地命中了陈群事先让人准备好的小型“靶船”,顷刻间就将“靶船”的桅杆连同甲板砸得粉碎,碎裂的木板和折断的桅杆四处乱飞,煞是壮观,围在马跃身边观看的文武百官轰然欢呼起来,马跃也不禁喜形于色。
“陛下,列位大人请稍安勿躁,待天色渐黑投掷火油罐,到时候烈焰焚空,那场面才壮观。”
眼看天子及百官个个喜形于色,陈群难免心中得意。
“哦?”马跃往龙椅上一座,欣然说道,“那朕倒是要拭目以待了,来人,赐座,令百官陪朕一同欣赏陈爱卿的表演,哈哈哈……”
……
襄阳,水军大寨。
甘宁在襄江上艹练完水军,刚刚回到将军府还没得及坐下喝口热茶,便有家将入内禀报,工部左侍郎司马懿司马大人到访。
“司马大人?”甘宁困惑地摇了摇头,大声道,“让他在偏厅先等着。”
“遵命。”
家将领命而去。
偏厅。
司马懿正等得有些不耐时,忽听脚步声响,急回头看时早见甘宁疾步而出,忙起身拱手作揖道:“下官参见甘大都督。”
“司马大人免礼。”甘宁肃手道,“且入席。”
“谢大都督。”
司马懿谢过,两人分宾主入席,甘宁这才问道:“不知大人远来襄阳有何贵干?”
司马懿遥向北方拱了拱手,朗声道:“奉圣上懿旨,前来襄江督造新式战船。”
“新式战船?”甘宁惑然道,“什么新式战船?”
司马懿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方丝帛,在桌案上摊开,甘宁定睛望去只见帛上绘着一幅图纸,分明是一艘奇怪的水军战船。
司马懿手指图样向甘宁道:“大都督请看,这种新式战船是由陛下亲自提出构想,然后经由工部补充完善的,不过工部官员大多不习水战,其中难免会有疏漏或者有悖水战常识之处,所以还要大都督根据水战的实际经验,提出意见加以改进。”
甘宁手指图样上轮子一样的东西,问道:“司马大人,这东西看起来像是水车,可边上装的却不是舀水的竹筒,分明是一块块的木板,却不知是何物?”
“此为轮桨。”司马懿道,“现在的战船都靠士兵用手划桨,有了这种轮桨,就能用脚踩!用脚踩的好处是可以借助士兵自身的体重来踩,比只靠手划更有力、更持久,而且更迅速!陛下的构想是单独制作两艘船体狭长的战船,然后以一定的间隔将两艘战船固定起来,中部空出来的空间用来安装十到二十组轮桨,外表面覆盖兽皮以防火,然后在船头固定尖锐的撞槌,依靠极速冲刺来撞碎敌军战船的舱壁。”
[船体结构有点像中国刚刚研制的双体导弹快艇。]
“这……”甘宁蹙眉道,“制作这样的战船倒是不难,其实就是造两艘更长的艨冲,然后以一定的间隔把它们固定在一起,船头安上撞槌,中间装上轮桨就行了,可问题是这所谓的轮桨真能比用手划桨更有力、更持久?船的划行速度也能更快?”
司马懿道:“这个应该没问题。”
“好吧。”甘宁点头道,“本督这就让船坞的工匠打造一艘这样的战船看看。”
[陆战其实没多少技巧姓,更多的是依靠战略、战术和士兵的纪律和斗志,而水战由于严重依赖船只作战,其技巧姓就很高了,所以马跃穿越众的优势在冷兵器时代的陆战中难以发挥什么优势,而在水战中就可以通过改良战船以及武器发挥极大的优势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220
20221
20222
20223
20224
20225
20226
20227
20228
20229
20230
20231
20232
20233
20234
20235
20236
20237
20238
20239
20240
20241
20242
20243
20244
20245
20246
20247
20248
20249
20250
20251
20252
20253
20254
20255
20256
20257
20258
20259
20260
20261
20262
20263
20264
20265
20266
20267
20268
20269
20270
20271
20272
20273
20274
20275
20276
20277
20278
20279
20280
20281
20282
20283
20284
20285
20286
20287
20288
20289
20290
20291
20292
20293
20294
20295
20296
20297
20298
20299
20300
20301
20302
20303
20304
20305
20306
20307
20308
20309
20310
20311
20312
20313
20314
20315
20316
20317
20318
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