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军在开炮的同时,还纷纷开枪射击,枪声响成一片。

    张准距离城墙足足有六七百米远,对守军的枪炮,自然是不屑一顾。刘芒的动作也很快,现不对,立刻转身就跑。后来守军的大炮是越来越凶猛,张准他们才缓缓的撤退。一行人高疾驰,退出到距离城墙大约一千多米远的地方,又回过头来盯着京师。

    6伊典悻悻的说道:“大题做有本事就去杀鞑子去”

    刘芒气呼呼的说道:“等咱们攻入京师,非要他们的好看不可”

    炮声最终是惊动了崇祯。京师突然响炮,那还得了?他急忙派王承恩来询问是怎么回事。京营、锦衣卫、东厂都不敢隐瞒,只好将张准到来京师的消息,报告了崇祯。他们当然不敢说张准只带了几十人到来,全部都报告说张准带着数万的虎贲军,前来攻打京师,结果被奋勇的守军击退了。

    “张准你欺人太甚”

    张准崇祯气得当场踹翻了一张桌子。

    本来以为鞑子退走,可以过几天安稳的日子,可以让朝廷紧张的局势有个喘息的机会,没想到,张准居然率军攻打京师皇太极试图攻打京师,张准也试图攻打京师。他这个皇帝,难道真的就没有被人放在眼里吗?自己这个皇帝,真是那么失败吗?


------------

第758章 朝廷要将包袱扔给虎贲军

    (0756)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因为张准的突然杀到,崇祯皇帝一天都心烦意乱,六神无主。本来鞑子就要撤退了,朝廷的一切,正在慢慢的好转起来,只等着鞑子退出塞外,大家重拾山河。因为心情高兴,崇祯这几天还分别和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都亲热了几次。没有心头大石压着,心情愉悦,宠幸后宫的时候,雄风大振,感觉是有滋有味的。

    偏偏该死的张准,突然的打断了他的兴头。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好说的。宠幸后宫的**,也一点都没有了。一直到深夜,他的心情,还是非常的烦躁。他勉强耐下心看了一阵文书,感觉自己的心思,根本不在文书上。没办法,只好长嘘一口闷气,走出乾清宫,在丹墀上徘徊。

    夏天的深夜,还有一丝丝的寒意。崇祯的身体不是很好,感觉寒意侵入肌肤,使他的发胀的太阳穴有一点清爽之感,随即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又徐徐地将胸中的闷气呼出。他暗数了从玄武门上传过来的云板响声,又听见从东一长街传来的打更声,更觉焦急,心中问道:“陈新甲还未进宫?已经二更了”

    他深夜传唤陈新甲,是有要事商谈的。陈新甲也不知道忙些什么,居然还没有到来,让崇祯觉得有点不耐烦了。真是的,他是不是不想干这个兵部尚书了?亏自己还那么赏识他。恰在这时,一个太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躬身说道:“启奏皇爷,陈新甲在文华殿恭候召见。”

    崇祯急忙说道:“知道了……辇来”

    上午,在张准还没有来骚扰京师的时候,陈新甲已被崇祯帝在乾清宫召见一次,向他询问应付中原和关外的作战方略。崇祯的意思,是准备趁着鞑子退走的机会,能不能重整军队,打一次较大的胜仗,也好让外人看看朝廷的军队,还是可以作战的。要是能够顺势收复关外的一些地域,例如大凌河城或者是宁远城等地,那就更好了。

    然而,陈新甲并没有给予崇祯积极的回应。想法的,陈新甲的态,非常的保守,他建议,还是等到鞑子全部撤退以后,再作打算。崇祯不免觉得陈新甲谨慎有余,进取心不足。事实上,陈新甲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他虽然精明强干,执掌兵部以后,也想建功立业,无奈明朝十多年来一直陷于对内对外两面作战的困境,兵力不足,粮饷枯竭,将不用命,士无斗志,纪律败坏,要挽救这种危局实无良策,所以上午召见时密议很久,毫无结果。

    崇祯本来就性情急躁,越是苦无救急良策就越是焦急得坐立不安,容易在宫中爆发脾气,陈新甲没有给他满意的答案,他当然心情就不好了。结果,乾清宫中的太监们和宫女们一个个都被吓得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

    片刻之后,崇祯乘辇到了文华殿院中。陈新甲跪在甬路旁边降收盘接驾。崇祯下辇,走进东暖阁,在御座上颓然坐下,仿佛他感到自己的心情和身体都十分沉重,没有精力支持。陈新甲跟了进来,在他的面前跪下,行了常朝礼,等候问话。崇祯使个眼色,太监们立即回避。又沉默片刻,崇祯才忧郁地小声说:“张准……在城外?”

    陈新甲是兵部尚书,当然知道张准来了,更知道因为张准的到来,崇祯的心情,变得十分的糟糕。深夜召见自己,肯定是为了张准而来。这番应对,如果触怒了崇祯,搞不好自己又是一个杨廷麟。他斟酌着说道:“微臣估计,张准只是路过,绝不是为了攻打京师而来,也有可能是为了瞻仰皇上的天颜……”

    崇祯才不会相信张准有什么善心,恼怒的说道:“你放屁”

    陈新甲急忙闭嘴,换了语气说道:“皇上放心,微臣刚才去检查过战备,我们钱粮还可以支撑三个月,其他各色武器都十分的充足,将士用命,张准这个逆贼,是不可能打进来的。曹公公已经到城头上日夜值守去了。”

    崇祯踌躇着说道:“如果……如果鞑子退走,虎贲军趁机围攻京师,那又如何?”

    陈新甲内心其实也非常的为难,并没有立刻回答。鞑子退走,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意味着朝廷终于是可以松一口气。可是却因为张准的到来,马上又让情况变得复杂起来。虎贲军前来围攻京师,事态的确严重,甚至比鞑子到来更加的严重。

    鞑子大部分都是骑兵,机动性很强,野外作战很强,攻坚能力却严重不足。鞑子想要攻克京师这样的坚城,是非常困难的。相反的,虎贲军就完全不同。虎贲军的攻坚能力很强,登州城、青州城,都是被虎贲军硬生生的攻克的。因此,一旦虎贲军来攻,京师的防备,未必是万无一失的。

    但是,陈新甲更担心的,反而不是战事,而是张准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均田令》的影响。陈新甲是兵部尚书,眼光并不仅仅是局限在兵部。他很明白,战争是整体的搏杀,包括人、钱、物等多个方面。单纯从军事角看问题,肯定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陕西流寇为什么始终都无法清剿干净?还不是因为朝廷太注重于军事手段了?

    如果张准在京师的周围,颁布施行《均田令》,京师的底层百姓,必然会奔走相告,拥护备至。鞑子在京师的外面,只有依靠杀戮才能站稳脚跟,虎贲军却完全不需要。只需要几分告示,虎贲军就能在京城外面站稳脚跟。张准的均田令,的确是太符合这些穷苦百姓的需求了。陈新甲其实很清楚,现在的北直隶,九成以上的普通民众,都是没有田地的。军田令出现,就等于是将这九成以上的民众,都拉到虎贲军那边去了。

    相反的,受到损失的,乃是朝廷的上层,特别是那些在京师周围有田地的人。话说,京师的周围各县,所有的田地,都被权贵们分光了。北直隶的民众,其实全部都是佃户而已。虎贲军到来,损失最惨重的就是他们了。因此,今天,在得知了张准出现的京师外面的消息以后,京城的权贵们,个个都无精打采,心惊肉跳的,不知道城外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京城的权贵们,大部分都是依靠田租过日的,没有这些田租,他们想要继续延续富贵的日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因此,他们要拼命的封锁消息,不允许城内的老百姓,知道张准来了。否则,谁也不知道那些穷苦百姓,会闹出什么事情来。甚至,打开京师的大门,欢迎虎贲军进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崇祯看到陈新甲不回答,内心情不自禁的有些失望。自己对杨嗣昌和陈新甲,都是寄予了厚望的,屡屡越级提拔两人,可是,两人面对当前的难题,居然同样没有丝毫有用的建议。早知道这样,何必重用你俩?他皱眉说道:“你是本兵……”

    陈新甲忽然跪下,肃然说道:“臣请皇上恕罪,才敢直言。”

    崇祯皱眉说道:“你说,朕不怪罪你”

    陈新甲一字一顿的说道:“臣恳请皇上,撤退山海关和锦州的兵马。”

    崇祯皇帝顿时大怒,下意识的喝道:“你胡闹”

    撤退锦州和山海关的兵马,那不就是放弃辽东?

    几十年来,朝廷屡屡在辽东动兵,耗费了无数的钱粮,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保住辽东?这基本上已经是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在,你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将这项国策给否决了?朕要是放弃了辽东,岂不是成了明国的罪人?

    陈新甲匍匐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生怕崇祯的怒火更大。一直到崇祯的怒火,逐渐的平静下来,他才缓缓的说道:“张准和皇太极不共戴天。要是我们撤回山海关和锦州的兵马,虎贲军必然派人进驻。一旦虎贲军和鞑子继续交战,就没有力量前来进攻京师了。以前,我们要面对鞑子、陕西流寇、山东张准等三个敌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才会屡屡招致失败。”

    “如果,我们主动的放弃锦州和山海关,鞑子和张准互相对掐,无力他顾,我们刚好可以集中兵力,消灭高李张三人。只要消灭了陕西流寇,我们就可以回过身来,专心的对付张准。只要陕西流寇和张准都被歼灭,我们再集中兵力,出师辽东,必成大业。皇上,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微臣所说,皆是肺腑之言,还请皇上三思。”

    崇祯一想到要放弃辽东,就下意识的拒绝。如果主动的放弃辽东,那以前何必耗费这么多的钱粮,和鞑子打生打死?因此,陈新甲的话,他是听到了,却下意识的表示反感,同时恼怒的说道:“你这是胡闹这样的的建言,简直是荒谬你是要朕砍你的脑袋吗?”

    陈新甲匍匐在地上,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苦涩的说道:“皇上请息怒。臣斗胆直言而已。皇上也清楚,辽东耗费日盛,导致朝廷入不敷出,朝廷在辽东,没有丝毫的利益,反而每年都要国库的五成以上收入,都损失在辽东。辽东,纯粹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若是可以将这个包袱扔掉,皇上就可以集中钱粮,先消灭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平定国内,然后再图他计。”

    崇祯皇帝耐心的听完,顿时感觉豁然开朗。

    没错,对于朝廷来说,辽东的确是个巨大的包袱。朝廷在辽东,的确没有任何的收益,反而每年都要向辽东投入大量的钱粮。辽东,就好像是巨大的无底洞,贪婪的吞噬着明国的国库收入。陈新甲说的没错,要是可以将这个包袱扔给张准的话,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辽东的军队撤退回来以后,可以在天津卫、玉田、丰润、蓟镇一线建立防线,拱卫京师。预测虎贲军将会和鞑子连续作战,没有足够的兵力西顾,因此,辽东军队的主力,可以迅速的南下,投入到镇压陕西流寇的战斗中。有这样的生力军加入,相信陕西流寇会很快就被剿灭的。

    一旦虎贲军进驻山海关、锦州前线,那就是直接和鞑子对阵了,以后双方的战斗,还将无穷无尽。只要双方继续打起来,朝廷刚好可以歇一口气。在短时间内,虎贲军根本不可能腾出手来攻打京师。没有了鞑子的威胁,朝廷刚好可以集中里,将高李张三人压下去。只要消灭了陕西流寇,平定了国内的局势,朝廷的主动权,就要比以前强得多了。

    这个策略,执行起来,没有丝毫的难,只需要一道手谕即可。嗯,错了,是两道手谕。一道是命令高起潜从山海关等地撤退,一道是命令张准进驻山海关等地。只要两人都执行了手谕,朝廷就可以缓一口气了。

    想到这里,崇祯反而有点担心了。高起潜撤退回来,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张准真的会进驻山海关吗?万一张准不愿意进驻山海关,继续围困京师,白白的丢了山海关不说,还落得巨大的骂名。思索良久,崇祯踌躇着说道:“张准,会进驻山海关吗?”

    陈新甲肯定的说道:“一定会的臣敢保证”

    陈新甲对张准不是特别的了解,两人也没有接触过,但是,陈新甲能够感觉到,张准对鞑子的痛恨,应该在朝廷之上。一旦朝廷放弃锦州、山海关,张准肯定会派兵进驻的。他绝不会轻易的将这块地方让给鞑子。朝廷扔掉的包袱,虎贲军会立刻接起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5134 165135 165136 165137 165138 165139 165140 165141 165142 165143 165144 165145 165146 165147 165148 165149 165150 165151 165152 165153 165154 165155 165156 165157 165158 165159 165160 165161 165162 165163 165164 165165 165166 165167 165168 165169 165170 165171 165172 165173 165174 165175 165176 165177 165178 165179 165180 165181 165182 165183 165184 165185 165186 165187 165188 165189 165190 165191 165192 165193 165194 165195 165196 165197 165198 165199 165200 165201 165202 165203 165204 165205 165206 165207 165208 165209 165210 165211 165212 165213 165214 165215 165216 165217 165218 165219 165220 165221 165222 165223 165224 165225 165226 165227 165228 165229 165230 165231 165232 16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