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万岁”。

    大喊一声,也是把锋利的刺刀刺入了腹中,照样选择了自裁,旁边的东北军并未阻止。

    心情复杂的看了一眼自杀的曰本人,众人心里也是充满疑问,明知不敌的情况下,投降于敌人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打扫了一下战场,东北军将士都回到了自己的驻地。

    虽然川崎死了,但川崎联队并未全军覆没,田中却是带着几百人逃了回去,他知道他自己扔下长官不管的下场,但他还是做了,因为,他不想让帝国的士兵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全部阵亡,能逃一点是一点吧。

    田中带着几百残兵逃回去,多门二郎直接给他说了一句,给天皇陛下尽忠吧,其他将士都蓦然的看着这一切,田中早就想到,所以也并未有所惊讶,直接在地上一跪,喊了一声天皇万岁,切腹了。

    看着已经死亡的田中,多门二郎在心中轻叹一声,如果自己打不下来嫩江,最后下场也会不会和他一样呢?经过这几天的战斗,曰军已经伤亡了四千多人,却是未寸进半步,这怎么不让多门二郎着急呢?

    东北军守卫嫩江桥的战绩,立即像雪片一样传遍全国,顿而传遍世界。北平,上海,天津等等大城市,人们议论的声音多了,卖报的小童声音也是叫得极大,显然也是知道中国人希望听到已方战胜的消息,报纸飞快的卖完,在他们想来,要是中[***]队天天打胜仗就好了,这样,报纸就不愁卖了。

    “哼哼,这魏晨东二十多万炎黄军在黑龙江是一动不敢动,你再看看人家这东北军,五万多人硬着打得曰本人过不了嫩江桥,果然是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兵,他张学良不行,魏晨东也不行,还是马将军才真英雄,真豪杰,给咱中国人长脸”。

    “就是,就是,这魏晨东以前敢和英国人打,怎么这次就那么怕曰本人呢?”

    “哪里呀,这家伙就只想当个土皇帝,原来是英国佬找他麻烦,所以才不得不打,现在这曰本人没惹他,他就不动,我看这曰本人以后也不会放过他,就让他在一边看好戏吧,总有他后悔的时候”。

    ……人们在谈论马占山东北军的时候,却是不自觉的把矛头指向了黑龙江的炎黄军,这也难怪,同处一个地方的势力,差别咋着那么多呢?想让人不把他们互相比较都难。

    本庄繁在电话里狠狠的将多门二郎骂了一顿,但骂归骂,他也知道第2师团的战斗力以及多门二郎的指挥能力,这次的失败应该是有客观方面原因的,首先,马部的东北军得到炎黄军的大量资助,装备好了很多,人员也是增加了不少;其次,魏晨东带领炎黄军去了黑龙江后,和东北军一起,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不说把黑龙江打造成了铜墙铁壁,但整个防御体系确实加强了不少。

    当然,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原因,可这两方面原因都和魏晨东的炎黄军有关系,本庄繁暗道这魏晨东还真是害死人,不然,关东军也不会花费那么大代价也拿不下个嫩江桥了。其实当初炎黄军要来黑龙江,曰军军部是不赞同的,准备出兵阻止,但曰本内阁却不想把事情闹大,毕竟那魏晨东刚和英国人干了一仗,谁敢保证他不会和曰本人干仗呢?再者,在曰本内阁看来,炎黄军进入东北也是有不少好处的,首先可以帮曰本人消灭彭虎势力;其次可以把东北的局势搅浑;再者,炎黄军来了东北,以后拉拢起来也方便一些,这个时候的曰本人还是觉得拉拢魏晨东是有些希望的,就算拉拢不了,到时候打起来也方便很多,总比让他们躲在甘肃够不着摸不着好,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曰本内阁觉得让炎黄军来东北的好处大于坏处,所以才力压军部,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军部其实对曰本内阁的很多话不大听的,经常敢做一些先斩先奏的事情,但魏晨东进入黑龙江,他们没敢先斩,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太大,以他们对魏晨东姓格的了解,闹得不好,恐怕还真的会干仗,而且当时魏晨东要入黑龙江时,曰军在东北的驻兵并不是很多,就算想阻止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这才忍了下来。

    虽然本庄繁对魏晨东有意见,但事情已经这样了,要想尽快拿下嫩江桥,那就只有增兵。

    (未完待续)
------------

第一三七章 炎黄军参战

    本庄繁立即把新增的第十师团派了过去,第十师团师团长叫建川美次,本来曰本总部是让他奉命劝阻关东军发动事变的,没想到这家伙却是特意通知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提前发动事变,这样,九一八事变就诞生了,这家伙可谓也是一个极大的野心家。

    事变发动后,这家伙又故意留了下来,想观察一段时间事情的发展,现在刚好第二师团进攻受阻,他立即请令,把第十师团调到了东北来,并向本庄繁请战。

    第十师团在辽宁稍微休整了一下,就登上了去往吉林的列车,一列列装满曰军的火车从南满铁路浩浩荡荡的向第二师团驰援而去,在经过长春(满州国成立后叫新京)时都未做停留。

    第十师团的到来,早就传到了多门二郎和马占山那里,马占山立即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曰军两个师团加起来也没有守军人数多,但毕竟人家部队要精锐一些,而且装备要好许多,即使可以凭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坚守一段时间,但依旧不是长久之计。

    娕江桥的危机也是让外界知道了,许多爱国人士也是充满了担忧,全国许多地方举行了大规模示威游行,请求炎黄军支援。

    在炎黄军所呆的大庆,市民、学生、工人等等举着各种旗帜,喊着各种口号,把一条条大街围得水泄不通。

    “炎黄军号称炎黄,不抗曰,就不是炎黄子孙”。

    “打倒曰本帝国主义,中国人要团结一致”。

    “炎黄军打着炎黄之名,就要行炎黄之事”。

    ……对于外界的这些,魏晨东好像恍若未闻,依旧不理不采,也没有做过什么解释。这样更引起人们的不满,一些爱国人士大骂魏晨东汉歼,一些爱国团体甚至开始策划一起起的除歼行动,虽然都没有成功,但引起了国内爱国人士的一致呼声。

    中国人闹得沸沸扬扬,曰本人心里却是高兴异常,毕竟炎黄军有二十多万,就算是每人拿一根烧火棍,也会让他们很难办的,现在倒好,魏晨东根本不想和曰本人为敌,那什么事情都省了。

    第十师团一到,立即开始组织进攻,为了一个小小的嫩江桥,曰军投入这么多兵力已经是非常给中国人面子了,所以,曰军要一举拿下此地,不给东北军丝毫反抗之力。

    11月底,五十几架由战斗机和轰炸机组成的编队从长春起飞,目标直指嫩江桥东北军防守阵地,同时,三十几辆89式战车整装待发,只等飞机轰炸和炮火准备过后,就作为进攻的急先锋,狠狠的撕开东北军防守阵地的口子。

    “嗡……”的声响为天空笼罩了一层压抑的气氛。五十几架战机像猎鹰瞄准地下的小鸡一样俯冲而去。

    “咻……”一枚枚重磅炸弹像雨点一样被扔了下去。

    “轰……”看到下方东北军阵地开了花,飞行员脸上充满兴奋的表情。

    “支那人,让你们见识一下大曰本空军的厉害吧”。

    随着一声声极度张狂的嘶吼声,这些飞机在空中无忧无虑的施行着它们的轰炸。

    守军都尽量把自己的身体缩入战壕中,以减少轰炸所造成的伤亡,不时的有士兵被大量掀飞的泥土所埋葬,但他们却不敢随便爬出来,那样只会引来打击。

    建川美次的职位要高一些,九一八事变他也有不少的功劳,加上多门二郎这次进攻不顺,所以本庄繁让建川美次担任了这次进攻的总指挥官,两人阴笑着看向东北军阵地的方向。

    “曰军已经轰炸十五分钟了,按照计算他们的携弹量已经所剩无几”,马占山认真的计算着,脸上却并没有被打击的气急败坏,反而有一种阴谋得逞的感觉。

    “好,就是这时,发讯息”,一拍桌案,马占山眼中射出一道寒芒。

    齐齐哈尔某处隐密的大楼内,一台发报机嘀嘀嘀的响个不停,收报员认真的侦听着,手指飞快的把情报内容记了下来。稍久,他摘下耳机,知道情报紧急,丝毫不敢耽搁,把情报立即递于他一旁等得焦急的中年人,中年人拿着电报一看,如释重负。

    “代号黄雀行动,立即执行”。

    几乎同一时刻,齐齐哈尔某机场,七十几架由波音15和波音38组成的战斗编队,早已整装待发。在跑道上的指挥手不停的舞动着手中的旗帜,指挥着一架架战机起飞。

    “嗡……”一架架飞机飞快的从空中掠过,伴随着一股庞大的萧杀之气。

    曰军的五十几架飞机依旧在空中尽情的挥洒着他们的怒火,而地面上的守军根本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时不时的靠机枪射击根本无际于事。

    “返航……”轰炸完备,航空大队长木村信和满意的下了返航的命令。突然,他眉目一凝,不可思议的看向了远处的天空,只见一个个黑点在瞳孔中迅速放大,变成一个个大鹏一般的什物。

    “美国战机”。

    木村信和心中一凛,一股不妙的感觉在心底由然而生。

    “撤退”。

    一边下了撤退命令,一边把自己这边的情况上报给总部和下方指挥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586 14587 14588 14589 14590 14591 14592 14593 14594 14595 14596 14597 14598 14599 14600 14601 14602 14603 14604 14605 14606 14607 14608 14609 14610 14611 14612 14613 14614 14615 14616 14617 14618 14619 14620 14621 14622 14623 14624 14625 14626 14627 14628 14629 14630 14631 14632 14633 14634 14635 14636 14637 14638 14639 14640 14641 14642 14643 14644 14645 14646 14647 14648 14649 14650 14651 14652 14653 14654 14655 14656 14657 14658 14659 14660 14661 14662 14663 14664 14665 14666 14667 14668 14669 14670 14671 14672 14673 14674 14675 14676 14677 14678 14679 14680 14681 14682 14683 14684 1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