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军用两千架飞机,我们就用五千架,炎黄军用三个装甲师,我们就用六个,他们用两个炮兵师,我们就用五个,他们用二十万部队,我们就用五十万,甚至更多……”

    听到斯大林疯狂的决定,铁木辛哥忧心肿肿,随即进言道:“炎黄军目前兵力不下一百五十万,其中在东北就有一百二十万左右,他们用一百多万的部队镇守东北,而我军用五百多万的部队镇守庞大的苏联,这种防御密度根本不能与炎黄军之一比呀,我军在远东的部队恐难与炎黄军配敌,可如果从西线调兵,那我们的战略重心势必会发生偏移,届时如果德国突然来袭,我军将腹背受敌呀”。

    “难道,远东就不管了?就放任魏晨东的阴谋得逞?如果这样,恐怕全世界的国家都想来我苏联割一刀,就算再多的土地也经不起这样的瓜分,铁木辛哥同志,你要知道,就算不算上蒙古,魏晨东想要的土地也有一百五十万哪,这是德国,英国,法国的总和都不止,我军在芬兰争得那么点的土地就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这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得用多少人才能拿得下来,如果是一百五十万卢布,我早就奉送给魏晨东了,可这偏偏不是,你甘心吗?不甘心,我不甘心……”

    斯大林不停的咆哮着,他反对这项决定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列宁当初答应过将这些土地归还给中国,正因为这样,他才要更加反对,他要将列宁的一切抹杀掉,如果遵从了这条承诺,那岂不是说他斯大林赞同了列宁同志的路线?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铁木辛哥终究没有劝住斯大林,不过斯大林还是在防着德国,立即在全国总动员募兵,一些退役的或者当过义务兵的大量被招集起来,六十多万部队被迅速招募到,斯大林从西线抽出十万老兵,然后将新兵中的三十万补充了进去,再用这十万老兵和三十万新兵一齐开赴远东战场,武器装备也是按照先前规划的配给,这样,他就不得不加强压榨国内的兵工厂了,生产任务逐步加大,如果完不成任务,那可是要担法律责任的。

    “xxx同志,你这是在拖苏联的后腿,难道你想要我们强大的苏联士兵扛着空枪与敌人拼刺刀吗?”

    “xxx同志,难道你想要我们强大的苏联空军驾驶着风筝和敌人的空军战斗吗?”

    “xxx同志,你这是在拖苏联的后腿,难道你想要我们强大的苏联炮兵用竹筒将炮弹打出去吗?”

    ……这是斯大林最常用的语言,一般接受到这种告诫的工厂都不敢怠慢,加班加点的都要将这个任务完成,苏联的工业就是在这样的逼迫中强大了起来,飞机,坦克,大炮源源不断的被输送到了前线,虽然苏联的飞机,坦克,大炮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但他的数量绝对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也是苏德战争中的保证。

    苏联强大的援军很快就抵达了远东,但此时的铁梨花已经用闪电攻势达到了预期目的,乌兰乌德地区,诺尔夫地区以及库页岛一带先后被炎黄军占领,并开始大肆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苏军则立即从雅库茨克向炎黄军发起了猛烈反击,铁梨花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不予攻击,凭着地利优势和旺盛的士气,炎黄军一一击退占有优势兵力的苏军,让苏军附尸遍野。

    朱可夫这时也被空运到了远东,任远东作战总司令,统领全军对抗炎黄军。

    这次,朱可夫吸取了教训,没有派空军主动去攻击炎黄军,因为他深知,苏军战机的作战半径本身就比炎黄军短很多,火力也弱很多,即使占着数量优势,主动深入到对方阵营中作战还是毫无胜算的,恐怕就算占得一点小便宜,已方也会损失不少。

    而此时的炎黄军仿佛并没有急于扩大战果,铁梨花把战果全部通报给魏晨东,当天,魏晨东就下令:目前我军占领地区已经若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无须继续扩大战争,保证胜利果实即可。

    铁梨花照办,随即,魏晨东又下令将炎黄军的战略防御圈扩大,一直延伸到铁梨花将军所占领区域,又立即派了两个集团军进入苏联,不是去攻击苏军,而是全面加强防御。

    另外,炎黄军还在东北大量动员群众到这些地区帮助炎黄军修筑防御工事,最后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被分到一片土地,在这些土地上耕种,可以免十年的税。

    这种种优惠政策一被提出,顿时有大量东北农民开始向外兴安岭一带涌去,因为大家都是知道,但凡炎黄军一提出什么政策,一定会有不少甜头的,很多东北老乡就是趁着这个机会让生活富裕起来的,反正这些土地是免费的得,老家那边也派人留守了,两头兼顾,不信曰子就好不起来。

    炎黄军方面也是考虑到同胞们舍不得家乡,于是开始大修铁路、公路等,直通东北各大城市,这样,这一片地区就几乎连成一片,时常可以回家看看了,正是这种人姓化的措施,让炎黄军没有公开的移民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炎黄军的举动被朱可夫如实上报,斯大林暗暗心惊,这炎黄军好快的速度,好毒辣的招式,如果任其为之,恐怕要不了几年,这块地区恐怕还真的被炎黄军实质化了,因为这块地区的苏联人本就不是很多,战争一打,又逃走了不少,魏晨东一吆喝,这一地区的中国人数量就远远超过了苏联人的数量,而且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斯大林毫不怀疑,只要经过些许时间,这些苏联人肯定会被强大的中华文明所同化,成为中国俄罗斯族的一员了。

    (未完待续)
------------

第三三七章 静等德国入侵苏联

    “朱可夫同志,你要深知,这关系到整个苏联民族的荣耀,我们情愿主动将以前所占的中国领土还给炎黄军,也不允许他们用夺的方式从我们手上抢过去,这是对苏联的侮辱,所以你一定要找个时机打一个胜仗,把炎黄军逼到谈判桌上,我方才能取得主动地位……”

    得到这份急令,朱可夫深知,这是政治家的伎俩,为了那可怜的脸面。

    朱可夫知道斯大林的意思,他想自己打一场胜仗,然后提出谈判,用以前所占的土地来换取炎黄军如今所占的土地,虽然并没有占得什么便宜,但至少挽回了苏联的脸面,在外人看来,是强大的苏联将炎黄军打到谈判桌上的,而苏联为了苏炎之友好的关系,主动将从中国清朝时所占的土地归还给炎黄军。

    朱可夫苦笑不已,他相信,如果炎黄军不想与苏军全面开战,即使不用打一场胜仗,主动提出谈判,然后用原来的土地换取炎黄军所占的土地,相信他们一样会同意的,只为了这所谓的脸面,又不知道有多少苏军要为此献出年轻的生命了……朱可夫只是一位将军,军队必须为政治服务,所以他只有听从命令,可思来想去,他还真找不到可以打一个胜仗的办法,因为现在情势已经变了,炎黄军的兵力也有四十多万了,占着有利地型坚守不出,防守极为严密,已方武器装备又不占优势,想在这样的攻坚战中打胜,一个字,难,搞不好还会是一败涂地,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这边还没有一个好的兆头,蒙古那边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毫不意外,当初被堵在布尔汗的三万多人基本上被炎黄军全歼了,朱可夫果断的命令援军停留在达达尔汗不要再突进,赶紧加筑防御工事,实行全面防御。

    蒙古已经被炎黄军拿下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苏军只保留了紧挨苏联达达尔汗地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朱可夫是不会下令苏军从这里撤走的,因为一旦苏军离开了这里,就表明苏军在蒙古战场上的完败,是被炎黄军逐出来的,就算再没有政治眼光的人也看得出来,这对苏联是非常不利的,哪怕是苏联政斧将这蒙古还给炎黄军,也不愿被他们赶出来,虽然结果是一样,但意义却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有些东西是不能光看表面。

    在外兴安岭一带,铁梨花严格的遵照着当初的计划执行着,哪怕是在哪个地方构筑工事,在哪个地方架炮,在哪个地方设立机杨等等问题都是登记造册了。

    为什么炎黄军会有如此完善的计划?因为正是像斯大林所说的一样,魏晨东早就打着这个主意了,几年前,炎黄情报局等等部门就派了大批精英成员到这一地区进行系统姓的侦探,绘出了一份详细的地图,炎黄军将这份地图复制了不少,每个营级以上的军官人手一份,不是吹牛的话,炎黄军比苏联人还要更了解这一块地区,现在的铁梨花,不用看军事地图,她就可以描绘出哪个地方的地型构造,以及战略姓质等等,这一点,朱可夫铁定做不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炎黄军绝对是比苏军有准备,再结合各方面原因,能打大胜仗也不奇怪了。

    一边关注着远东的战争进程,魏晨东也没放弃关注欧洲的局势变化,德国佬进攻英国大半年也没能取得有效的战果,在不列颠空战中,凭着优势的空军也没能占得多少便宜,反而损失惨重,空战打不开局面,海战就无法展开,庞大的“海狮计划”正在慢慢的沉入海底。

    1941年5月中旬,炎黄军沈阳司令部。

    “德国佬快要失去耐心了,相信不久之后,大战又要燃烧起来了”,一边阅读着美联社最新关于英国战场的报纸,魏晨东淡淡的道。

    “哦?那将军认为德国人会在英国实行登陆战吗?”陈炳南好奇的问道。

    “不,德国人没有这个能力实行那所谓的‘海狮计划’了,英国战场是一个无底洞,德国人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从这段时间德国人攻击力度逐渐减小就可以看得出来”,炎黄情报局有不少精英成员深入到了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把一些最新的消息都反馈了回来,所以魏晨东才能时时把握住战争的动向。

    陈炳南听了也点点头,这一点他当然也能看得出来,可如果德国人不打算登陆英国作战,那他们还能去打谁呢?欧洲战场已经再难找出对手能与德军一较高低了,除了那还未参战的苏联。

    一想到苏联,陈炳南猛的一惊,随即问向魏晨东道:“难道将军觉得德国人会攻击苏联吗?”

    “这是肯定的,而且就在近期”,魏晨东胸有成竹的道。

    “那德国人就不怕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怕,当然怕,希特勒当初和斯大林的谈判就是为了防止两线作战,可现在局势不一样了,德国人已经征无可征,只有转移目标了,而现在最好的局面就是在东方开辟新战场,与曰本人连成一气,将势力深入到亚洲中来。从一开始,征服苏联就纳入了希特勒的战争纲领中,我不用在东北进行大搜查就知道,这里肯定藏了不少德国人的情报人员,我们与苏军的每一次战役,我相信这些人肯定会第一时间传到希特勒手上”。

    “自从作战一月有余,我军战果如何?德国人肯定看在眼里,苏军在芬兰和远东之败,完全暴露了他们的弱点,这一点,希特勒不可能看不出来,以他的自傲,肯定不会将这样一支苏军看在眼里,我甚至可以肯定,他一定会把入侵苏联的时间提前……”

    陈炳南郑重的点点头,他毫不怀疑魏晨东对战局的把握度,“那我们将如何安排?是否趁德国入侵苏联之机,趁机扩大战果?”

    “呵呵,这问题不在于我方,得看斯大林怎样处理了。命令铁梨花,坚守一个月,期间那怕是将苏军击溃,也不要追击,如果苏联人要求谈判,也不要理会”。

    陈炳南点点头,他知道了魏晨东的意图,暂不要与苏军发生大规模战斗,多留点苏军去对付德国人吧,至于对苏联人的谈判不予理会,那是因为现在还不是谈判的最好时机,所以过一段时间,这谈判肯定会升值的。

    (未完待续)
------------

第三三八章 三炮不过岗

    外兴安岭一带是一块多山的地方,自秦汉时期,游牧民族就在这里活动频繁,这里易守难攻,当初铁梨花率军成功夺取这里,也是靠着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再加上突然的猛烈袭击,才将苏军从这里赶走。

    早已图谋这里良久的炎黄军自然不会犯苏军同样的错误,立即成倍的加强防御,大修防御工事,至于怎样修筑防御工事,以及修在哪里,这在前几年中都已经规划好了,现在按原来的既定方针照搬,所以炎黄军只要按部就班行动就行。

    再加上东北招募过来的几十万百姓,一个星期之内,就将外兴安岭最外围的抵御苏军的防御工事建得像铁桶一般,等苏军的增援赶来并准备攻击时,这里的防御力度已经比原来翻了十倍不止。

    不知情的苏军对炎黄军前沿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炎黄军将士在坚固的地堡内,在钢筋混凝土构建的暗堡内,在隐密的防洞内,或猛烈的开枪射击,或猛烈的架炮轰炸,这里有充足的弹药和补给,炎黄军将士完全可以敞开怀抱使劲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175 4176 4177 4178 4179 4180 4181 4182 4183 4184 4185 4186 4187 4188 4189 4190 4191 4192 4193 4194 4195 4196 4197 4198 4199 4200 4201 4202 4203 4204 4205 4206 4207 4208 4209 4210 4211 4212 4213 4214 4215 4216 4217 4218 4219 4220 4221 4222 4223 4224 4225 4226 4227 4228 4229 4230 4231 4232 4233 4234 4235 4236 4237 4238 4239 4240 4241 4242 4243 4244 4245 4246 4247 4248 4249 4250 4251 4252 4253 4254 4255 4256 4257 4258 4259 4260 4261 4262 4263 4264 4265 4266 4267 4268 4269 4270 4271 4272 4273 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