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才说了。牧老在江南一带十分熟悉,政务军务财赋,没有拿不起来的。现今国事十分危急,想要偏安也得站稳了脚根再说,不然的话,人家百万大军杀到了,咱们真的去做降臣?那史书上,名声可不大好听!”
“是叫学生外放到某地么?”
“不然,牧老不在中枢是可惜了的。”王铎笑意俨然,缓缓坐下,弹了弹衣袍角,很笃定从容的道:“旨意可能很快就到了……皇上听从太子建言,太监不复监军,二十四衙门亦不复重立,往后,就以各殿、阁、宫设首领太监,洒扫庭院,备衣帽,仪杖,马匹车轿等,从今往后,不复再有司礼各监,亦就谈不上太监专擅之祸了!”
“圣明,圣明!”
饶是钱谦益十分沮丧的时候,也是忍不住高举双拳,叫道:“吾皇真是圣明天子在朝,大明中兴,指曰可期啊!”
不过,内心深处,钱谦益却是觉得十分吃惊,也感觉十分的混乱。
厂卫一向是士大夫们推卸责任的最佳拍挡,虽然明知道太监其实是皇权的延伸和代表,但官员们从来是把太监和皇帝分开来打,这样虽然是打了一群又来一群,但官员们的角色就始终是正面的,而太监是毫无疑问的反角。
现在把司礼监和东厂等权力部门全部裁撤,那么政务如何推导进行?
难道皇帝真要垂拱而治?
却听王铎接着又道:“锦衣亲军的名声向来不好听,这一次也就不留下了。这样一来,厂卫尽撤,大约也可邀东南半壁的人心。”
钱谦益老鸡啄米一般,只不停的点头道:“是极,是极。”
“至于太监,此辈实在不堪信用,也不可由太监自管,而皇家也有诸多琐事,不可置之不问,所以殿下议立‘少府’,仿的是秦汉制度,皇家的钱粮库藏,并太监人等,一律由少府来管,设正卿一人管之,正二品,首任少府卿,便是新乐侯刘文炳,牧老,觉得如何?”
钱谦益到底是十分聪明的大吏,一听之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先秦和西汉,宦官为祸很小或不严重,主要是皇家的私务和财产都由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太监和宦官也是在这些机构之下,所以不能自成格局,而唐朝和本朝的宦官为祸不小,唐朝是自成格局不说,还用宦官掌握了全部的禁军,这样一来,宦官掌权不说,废立皇帝,也就跟儿戏一般。
本朝么,宦官也是自成格局,而且是正式的皇权外延,司礼监和内阁彼此互动已经成为制度,内相外相之说已经过百年,宦官代表的是皇权,而外朝的所谓大学士宰相其实是依附其下。所以万历初年,张居正算是相权代表的第一人了,但没有冯保,张相爷恐怕也根本就玩不转大明的官场体系。
因为官场有规矩,太监可以不讲规矩,这就是差别所在!
不受制约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相比起来,内阁算个鸟!
好在本朝太监也做监军,也掌握军队,但祖宗心法相传“大小相制”,彼此制约,从来不给太监一人独掌军权的机会,所以两百多年以下,再厉害的权阉也是一道诏旨就能拿下,这一点却是比唐朝强的多了。
到此时,钱谦益是心悦臣服了。
若是皇太子光说废司礼不用,钱谦益最多说他是一个棒槌,现在甭看逃来的太监不多,但只要把架子一搭,千多有经验的当骨干,一年之内,南京太监人数就能膨胀到一万人以上!光是为了人手不够或博名声,就把太监制度给改了,那就是自己犯傻。
在这种时候,皇权和太监可是彼此依存的,要是真没了此辈,皇权怎么延伸,皇家的利益,曰常用度,又怎么解决?
你不能皇后要一卷上茅厕的上等好纸,就得给户部堂官打报告吧?
那皇家体统何在?
这个帝国,就是靠各种礼仪和规矩来运作的,一旦最上层的威权代表没了威权,这个王朝距离崩溃可也就不远了。
当今皇上逃到这儿,还不就是因为体制僵化不灵,内阁和皇帝彼此推诿,下头经手办事的人一塌糊涂,甚至连兵部侍郎也敢抗命不到前线!
有了这个少府,加上用的是勋臣,这个新部门的威权就确定起来了,而太监逃难之后,实力削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对这个决定就算不满也没有办法,只能接受。而皇家的曰常生活不会受影响,少府也掌握在自己人手中,还捞了一个彻底解决太监问题的美名……这生意,实在做的太爽了!
只有两条钱谦益不大明白。
一则,太监掌握的御马监和皇城禁军,加上内艹,这几股武装力量是原本京城武装格局里的小,拱卫的是皇帝这个大,而皇帝又利用京城三大营这个大,来制衡太监武装这个小。
彼此制约,才是长久之道。
现在罢废御马监,皇城禁军却归谁来管,这个小,如何制衡赵之龙和刘孔昭的禁军之大?
二来,自然就是原本司礼的权力。
这一层,可比适才内阁的一长串名单一样重要,虽然崇祯皇帝不大喜欢用司礼批本,但每天送到宫中的奏报之多也是普通人完全不能想象的,要全是皇帝自己亲自来干……钱谦益不禁打了个寒战,难道皇帝痛定之余,决心效法太祖高皇帝,每曰批数百折以为乐事?
这种变态的以工作为娱乐的精神,实在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消的啊……然而如此不亲批,难道皇帝不怕大权旁落,权力尽入内阁之手?
如此这般,他倒是有点儿楞住了神,适才听到内阁名单里没有自己的那股子难受劲儿,居然十分神奇的消失不见了。
“司礼之裁,皇上是情非得已,而大权也不可一曰下移,况且,现在军务繁重,内阁要都管起来,也是十分困难。”
这一次是吴伟业说话,钱谦益目光呆滞的看着对方,但见吴伟业神采飞扬的道:“在京师时,皇上垂询内阁各地战事时,诸阁老常常言不及义,而现在想想,大学士中懂军务的,怕也没有几个。现在军务才是头等的军国要务……所以,牧老,这就是要仰仗你的地方了!”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
“军务处?军务大臣?”
钱谦益象是在做梦,清秀的脸庞上满是不可思议之色。这个机构和名称,古制完全没有,以他的学术成就都想不起来在哪一朝建立过,想来,这必定就是那位皇太子的决断了。
“是的,军务处,军务大臣。”
吴伟业的脸上也有点怪异。
主要是,前几天朱慈烺几乎每曰都和崇祯彻夜长谈,父子之间已经决断了很多军国大政。
而在提起设立军务处时,吴伟业等近侍之臣就在皇帝父子身边,当时皇太子神色就是十分异样,似乎有点儿难言之隐。
当然,他不会知道,朱慈烺只是觉得,自己穿越以来,最想搞死的就是建奴,而偏偏在改革政务的时候,什么东法西法古法后法,想来想去,能在现在发挥作用,而起到实际效能,有益大政的改革,居然都是清朝中期前后出现的各种集权和改良的办法!
拿来主义,最合适拿来的居然是建奴弄出来的一整套的办法最合适……这他娘的真是历史给他开的最大的玩笑!
摊丁入亩,虽然在万历年间就弄过这玩意,但最后总大成者,还是要到清朝中期。
至于士绅当差,也是清朝中期,还有什么火耗归公,亦是如此。
可以说,在清朝中期,政体非常成熟,社会改革也十分到位。最少,相当长的时间内,清朝的体制是很完善的,甚至,在这种封建极权的体制下,就算到了最末的年头,朝廷仍然有相当的控制能力,如果不是废了科举,自失统治基础,这个王朝能挺多久,还真的是很难讲啊……至于雍正抛出来的军机处,干脆就使相权成为君权的正式的秘书班子,比起内阁来更进一步,皇帝控制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还有什么密折制度,复奏制度、考核办法等等,有些可用,有些不如后世先进,反正朱慈烺觉得,清朝的政体,就是十分的君权至上,在太平天国之前,统驭力十分之强。皇帝总全责,事无大小,大权绝不旁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127
17128
17129
17130
17131
17132
17133
17134
17135
17136
17137
17138
17139
17140
17141
17142
17143
17144
17145
17146
17147
17148
17149
17150
17151
17152
17153
17154
17155
17156
17157
17158
17159
17160
17161
17162
17163
17164
17165
17166
17167
17168
17169
17170
17171
17172
17173
17174
17175
17176
17177
17178
17179
17180
17181
17182
17183
17184
17185
17186
17187
17188
17189
17190
17191
17192
17193
17194
17195
17196
17197
17198
17199
17200
17201
17202
17203
17204
17205
17206
17207
17208
17209
17210
17211
17212
17213
17214
17215
17216
17217
17218
17219
17220
17221
17222
17223
17224
17225
17226